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木/竹重组结构材料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木/竹重组结构材料(主要有关重组木和重组竹)的研究起源和发展现状;简述了基于混杂复合材料理论提出的竹木复合重组结构材料的概念背景,研究进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木/竹重组结构材料研究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毛竹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竹重组材在生产过程中冷压工艺和热压工艺的关键技术参数对竹重组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冷压工艺时,用胶量对产品的胶合强度和膨胀率影响明显,用胶量为10%时生产的竹重组材具有较好胶合强度和吸水膨胀性能;竹束含水率为12%时其产品力学强度最好;竹重组材的密度越高,其各项性能指标就越好;加热温度为135℃时,产品的各项性能最佳;加热时间选择15 h较为合适。2)采用热压工艺时,较优热压工艺条件为单位压力2.0 MPa、热压温度145℃、热压时间1.7 min/mm;此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3.
小径杂竹制造重组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我国大量的小径杂竹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现状,通过试验研究和技术、资源、经济效益及应用方向的综合分析,探讨了用小径杂竹制造重组竹的可行性,为小径杂竹的高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用合适的生产工艺,用小径杂竹完全可以生产具有较高物理力学性能的重组竹板材;用小径杂竹制造重组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的检测手段,对冷压热固化与热压法两种生产模式的竹重组材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材纤维素是以微晶结构为基础的无定型结构,仅在衍射角2θ为22.5°附近出现较突出的晶体衍射峰,在衍射角16.7°、35°附近出现对应强度较弱的晶体衍射峰。冷压热固化与热压过程中,竹材纤维素结晶区主体结构未见明显变化,但相对结晶度有不同程度下降,对竹重组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5.
竹重组材浸渍纸饰面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树脂含量、残留挥发分、热压压力和热压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浸渍纸饰面竹重组材的表面胶合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浸渍纸饰面生产的较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树脂含量和残留挥发分对浸渍纸饰面竹重组材的表面胶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影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适宜的饰面工艺为树脂含量200%,残留挥发分7%,热压压力2.9 MPa,热压时间40 s。  相似文献   

6.
以酚醛树脂为胶粘剂,以竹束和木单板为原料,制造出室外用重组竹和重组竹木复合材,探讨了热压温度和压力对板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以及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压温度的提高,重组竹和重组竹木复合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尺寸稳定性显著增加;在本研究范围内,热压压力对板材力的学强度和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不显著;重组竹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高于重组竹木复合材,但其尺寸稳定性无显著区别;重组竹和重组竹木复合材的优化热压温度与压力分别为170℃和4MPa。  相似文献   

7.
根据混杂复合材料理论,探讨将几种不同单元形态的木材:木束、木刨花和木纤维与重组竹的基本单元--竹束,采用均匀混杂方法制备增强型重组竹结构材料的可行性,研究木束-竹束、木刨花-竹束以及木纤维-竹束的混杂比对增强重组竹结构材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重组竹相比,当刨花-竹束以及纤维-竹束混杂比分别为10%、5%时,在垂直加载和水平加载方向上竹木复合重组结构材料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综合增强效果最为明显,而随着木束-竹束混杂比增加,木束增强重组竹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当混杂比为33%时负增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前竹材高温热处理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大多采用常压高温热处理,与传统的常压热改性处理技术相比,饱和蒸汽热处理技术在处理效率、环保及能耗方面更具优势。在传统竹重组材制造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压力式饱和蒸汽热处理竹束技术。以竹材为原料,通过开片、碾压疏解等工序制得竹束,采用饱和蒸汽压力罐对竹束进行高温饱和蒸汽热改性处理,再经浸胶、干燥、养生、热压后,制得竹重组材及其系列产品,构建了一种新型高性能竹重组材制备工艺体系。这对于提升竹重组材制造技术,促进竹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麻竹制备竹重组材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粤东)、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粤西)、英德市英红镇(粤北)3个产地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研究对象,从竹秆形态、竹材疏解效果和压制的板材性能3方面对广东省麻竹制备竹重组材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德地区麻竹尖削度和竹壁厚度最小,其次是新兴和丰顺地区的麻竹;英德和新兴地区麻竹竹秆平均利用长度为10 m左右,丰顺地区麻竹为7.5 m左右;3个地区麻竹疏解得到的竹束吸水率均大于100%;压制的竹重组材吸水厚度膨胀率(TS)、弹性模量(MOE)、静曲强度(MOR)和水平剪切强度(HSS)均达到合格品以上等级,麻竹重组材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优于毛竹重组材;英德和新兴地区麻竹压制的竹重组材性能优于丰顺地区的麻竹重组材.  相似文献   

10.
木竹重组材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报道一种新型木竹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分析了木竹重组材的提出背景,介绍了研究进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重组竹产业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琴  汪奎宏 《木材工业》2007,21(1):33-35
综述我国重组竹研究的进展,从资源、技术、市场、投资效益等方面探讨了重组竹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指出重组竹的开发,可改变目前竹材胶合板生产以大径毛竹为原料、竹材利用率低的现状,有效节约资源,并为小径竹、竹材加工下脚料的高效工业化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竹材染色效果影响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压浸注液体渗透法对龙竹竹材进行染色处理试验。用均染性、日晒牢度、水洗牢度、色度、逼真度等对染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染色液体种类、液体浓度、压力大小、竹材构造和化学性质等对竹材染色效果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自然接种后套皿异温异湿培养法和人工接种毛竹材致霉菌混合液后同温异湿培养法,对4~5度的毛竹冬竹材和秋竹材进行霉变测定,结果表明:在温热条件下(26~32℃),毛竹材在饱和湿度时霉变最严重,霉变程度与湿度成正相关。用分月暴露后套皿保湿法对毛竹4度(8年生)冬竹材进行霉变测定,结果表明:全年12个月中,七月、二月和一月暴露的毛竹块材,霉变程度极显著地低于其他9个月份,分析系因该三月气温气湿不利于致霉菌在毛竹材上定殖繁育之故。提出两种用于竹材抗霉性快速测定及防霉处理效果评估的实验室方法和供目前生产上暂用的竹材霉变程度分级标准;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适于生产上采用的几点竹材防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毛竹年龄、竹秆部位、竹林所在坡向和坡位、以及全年不同月份对竹材含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竹材含水量随竹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竹秆基部含水量明显高于中部,竹材梢部含水量最低;竹林所在坡向和坡形影响着竹材含水量,竹材含水量表现出阴坡 > 半阴坡 > 半阳坡 > 阳坡、凹形坡 > 直线坡 > 凸凹坡 > 凸形坡的变化规律;全年中8月份竹材含水量最高,2月份最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毛竹根部35-40cm壁较厚部分,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制成强化竹材,有效地提高了竹材利用率,可应用于纺织业制造竹梭子,有延长梭子寿命、降低成本、效果显著等优点,亦可用于高级家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竹材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竹材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干燥方式的选用及干燥参数的确定, 对竹材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移动特性、竹材干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塑性变定机理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相似文献   

17.
高温热处理竹材重组材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加缝处理后的竹篾先进行不同温度的蒸汽高温热处理,再按照热压法生产竹材重组材的方法压制试材,并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竹篾热处理温度越高,压制成的竹材重组材吸水厚度膨胀率越低,尺寸稳定性越好;此外,竹篾经高温热处理后,竹材重组材的力学性能与竹篾未处理材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MOR的下降速率高于MOE。  相似文献   

18.
对龙竹竹材的吸湿膨胀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竹材各个方向上吸湿膨胀特性差异显著,且竹间部位和竹节部位的吸湿膨胀特性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重组竹家具产品轻量化设计分析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以重组竹为基材的家具产品轻量化设计的几种方法。通过分析常用家具用材的密度、胀缩系数等指标,认为钢材、铝合金、塑料和木材等材料可与重组竹搭配使用;"薄板+芯框"复合材、异型截面型材、薄壁管材等结构和体型的零部件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组竹产品自重;构成型、倒角型构件边部线型可使产品在视觉上更加轻巧;可拆装连接件可以实现安装与搬运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