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增效醚对棉铃虫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棉铃虫 3龄幼虫为试虫材料对增效醚 (PBO)的毒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BO对棉铃虫(H elicoverp a armigera) 3龄幼虫的 L D50 为 5.7532 μg/ larva;在活体抑制实验中 ,用 4 μg/ larva的剂量点滴处理1h后 ,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 ACh E的活性被抑制 4 8.31% ,羧酸酯酶 Carb E被抑制 4 4 .97% ,多功能氧化酶MFO被抑制 6 0 .82 % ;在离体抑制试验中 ,PBO对 ACh E、Carb E和 MFO的抑制中率 (I50 )分别为 3.35× 10 -7mol/ L、4 .4 6× 10 -7mol/ L和 1.4 2× 10 -7mol/ L ;PBO对酯酶的抑制为不可逆抑制。因此 ,PBO的增效机理在抑制代谢酶系的水平上并不是专一的 ;对于棉铃虫而言 ,PBO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用其进行增效实验判断MFO是否参与抗性时应注意 PBO的这一特点 ;同时文章还证明了磷酸三苯酯 (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抑制作用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2.
华北和新疆棉铃虫对三类农药抗性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9年监测了河北冀州,河南西华,山东高密和新疆库尔勒棉铃虫对氯氟氰菊酯,久效磷和灭多威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新疆棉铃虫抗性水平变化很少,尚处于敏感状态或低抗水平,而华北棉铃虫已处于中到高抗水平,不同年份比较,对氯氟氰菊酯,冀州棉铃虫抗性呈下降趋势,而西华和高密棉铃虫在1996-1998年呈上升趋势,但自1998年起华北地区大量种植Bt棉,使得1999年棉铃虫抗性有所下降,对久效磷和灭多威,华北各地棉铃虫的抗性在1996-1999年均呈上升趋势。棉铃虫抗性个体频率变化趋势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点滴法和诊断剂量法 ,比较研究了新疆与华北棉区田间种群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代表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 ,新疆种群对各类药剂均处于敏感水平 ;而华北种群 ,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达高抗水平 ,并且kdr型抗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同时 ,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也已达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点滴法和诊断剂量法,比较研究了新疆与华北棉区田间种群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代表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新疆种群对各类药剂均处于敏感水平;而华北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达高抗水平,并且kdr型抗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同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酯类杀虫剂也已达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大杂食性农业害虫,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棉铃虫导致其对不同种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抗性分子机制的阐明有利于棉铃虫的科学防控和抗性治理。该文主要综述棉铃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棉铃虫抗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解毒酶代谢能力增强、靶标敏感性降低和表皮穿透能力下降等方面,并就未来研究工作和棉铃虫抗性治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通过抗性汰选和敏感性反汰选,获得了对甲氧虫酰肼抗性指数相差为72.61倍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migera(Hübner)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通过增效试验和离体酶活性测定表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产生的抗药性主要与其多功能氧化酶(MFO)、全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遗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δp=0.5),抗性现实遗传力为实际筛选估计值的一半,当杀死率为80%和90%时,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增加10倍,分别需要34.48代和27.40代.田间条件下,由于等位基因频率变化、环境变异等因素的影响,抗性增加10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浅谈棉铃虫的化学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希武 《植物保护》1999,25(4):35-37
现在棉田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数属广谱性的。它们对靶标害虫、非靶标害虫和益虫不同程度地具有致死性的影响,使靶标害虫种群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害虫的天敌由于承受药剂的直接杀伤和食物缺乏的双重影响,损伤更为严重。其结果造成害虫再猖獗,引起对作物的更大危害。通常在...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对CyrlAc抗性达11.6倍的Bt棉叶和Bt粉剂(Btk)汰选棉铃虫(Heliocoverpa armigera)种群(对Btk的抗性指数为5.2倍),测定了其对不同Bt制剂,Bt毒素,化学农药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停止汰选后,Bt棉叶汰选种群对CrylAc的抗性指数为5.9倍,对CrylAc 1C的交互抗性为3.7倍,对Btk的敏感性降低,对Bta,Cry2A无交互抗性,Btk汰选种群对Btk的抗性指数为4.1倍,对Bta,CrylAc,CrylAc 1C的交互抗性为2.3,3.1,2.3倍,对Cry2A无交互抗性,两汰选种群对化学农药灭多威,辛硫磷,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借鉴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方法 ,在田间网笼中比较了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及其杂交 F1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净增殖率 (R0 )指标。结果表明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 ,抗性品系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 314粒、2 0 .1%和 2 2 .9天 ,敏感品系分别为 4 38粒、2 8.8%和19.0天 ,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说明抗性品系在这些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不利性。 F1代的幼虫发育历期介于抗性和敏感品系之间。与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 0 .4 6 ,杂交 F1代为 1.4 6。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抗溴氰菊酯品系选育、生化机理及遗传方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溴氰菊酯选育抗性水平中等的河北冀县棉铃虫,经5代4次筛选获得一抗性品系(Del—R),抗性倍数由筛选前F_1代的52.8倍上升到筛选后F_5代的585.9倍(与1983年东台敏感品系相比)。利用此抗性品系进行增效剂(PBo、TPP、DEF)的活体增效作用测定和离体的酶活力研究,无论是对田间品系还是实验室选育的抗性品系,PBo对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抑制作用是明显的,增效比从3.0—16.5不等,DEF、TPP的增效比分别为2.7和1.0。Del—R品系的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力(AE)是敏感品系的1.5倍,而Del—R品系的酯酶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01倍,因此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增强是棉铃虫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原因之一,酯酶和羧酸酯酶在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中无多大作用。采用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LD—P线)分析法,将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品系和室内培育的敏感品系进行正交、反交和回交试验,得到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常染色体多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抗药性基因流动对抗性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不同的迁移比例(1%、5%、10%、20%),研究棉铃虫抗药性基因流动对三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抗性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个体迁入敏感种群,使得敏感种群抗生频率增加,迁移比例越大,抗性频率增加越大;而敏感个体迁入抗生种群使得其抗性频率减少,随着敏感个体迁入比例的增大,抗性种群中抗性频率的减少量越大。利用抗性频率变化值与相应迁移率的比值来表示迁移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迁移率为1%时,迁移影响抗性个体频率变化的相对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对菊酯类药剂的抗性狭义遗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对交配设计不同的交配家系,采用半同胞法分析了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抗性狭义遗传力,并对2种菊酯类药剂的抗性发展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抗性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476±0.0248和0.4625±0.1578,说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发展速度要快于三氟氯氰菊酯。另外,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在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性遗传中,母体效应对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后,对久效磷、辛硫磷和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也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丙溴磷作为取代菊酯的轮用药剂在我国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作者通过田间棉铃虫种群对丙溴磷抗性测定和室内抗性选育,初步研究了棉铃虫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铃虫自然敏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阿拉尔棉铃虫自然敏感种群(AL-S),在详细观察2龄中期幼虫的形态、行为特征及比较其生理学特性对药剂敏感性影响的基础上,用生理特性一致的2龄中期幼虫,测定了10种常用杀虫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结果表明:①2龄中期幼虫的形态和行为特征为头宽≤体宽,体色不透明肉色,体节明显且行动较敏捷。此时2龄幼虫的时龄约为10~22h,体重1.33±0.27mg;②试虫生理特性差异影响对药剂的敏感性。2龄幼虫不同发育历期的敏感性,以前期最敏感,中、后期较接近;雌蛾不同蛾龄的卵发育的2龄幼虫敏感性,以4日龄蛾卵的幼虫敏感性最低,7日龄蛾卵最敏感,5、6日龄蛾的敏感性相近,且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故在测定毒力基线时,为保持试虫生理同质性,宜选用5、6日龄雌蛾卵的2龄中期幼虫为佳。③用2龄中期幼虫,获得10种药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杀虫剂致死中浓度(LC_(50))按以下次序增大:功夫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硫丹、甲基E605、辛硫磷、毒死蜱、丙溴磷、久效磷、灭多威。  相似文献   

16.
防治棉铃虫的药剂田间筛选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通过对15种农药、43个处理防治棉铃虫第二代自然发生群体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当代始落卵孵化初期1次施药,效果较好的有爱力螨克和抑太保;卡死克和硫丹用较大剂量也有较好的效果;而Bt可湿性粉剂单独使用效果较差;在低龄幼虫期施药,以拉维因和多虫清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万灵,均能达到减虫、保蕾目的;马氰菊酯较低稀倍数下防治效果亦较明显;而好年冬和多来宝减虫效果较低,蕾铃受害较重;氰戊菊酯或敌杀死与  相似文献   

17.
从新疆喀什采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在室内建立实验种群,以点滴法测定了该种群对3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毒力数据,对所测得的毒力基线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喀什棉区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部分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如久效磷、丙溴磷、辛硫磷、甲胺磷、蔬果磷和甲基对硫磷等表现敏感;对氨基甲酸酯类的灭多威敏感度接近敏感毒力基线。而对有机磷酸酯类的另一些品种如亚胺硫磷、氧乐果、倍硫磷、敌百虫及其他品种如硫双灭多威、异丙威和硫丹等却表现高度耐性。最后,就新疆棉区棉铃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基因保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遗传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域性状分析法,估算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菊酯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027、0.1554和0.1084。假设田间种群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估算值的一半,杀死率为80%,预计抗性增长到10倍时,氰戊菊酯可使用14次,三氟氯氰菊酯可使用19次,溴氟菊酯可使用31次。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氰戊菊酯;棉铃虫对含氟菊酯的抗性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不含氟的菊酯。试验结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转抗虫基因烟草植株对棉铃虫幼虫抗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等对转CpTI基因烟草植株进行了抗棉铃虫能力的评估。用死亡率、蜕皮指数、平均体重、生物总量和植株受害程度等5个指标,综合判断转基因植株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检测的10株转基因植株中对棉铃虫表现为高抗、中抗的各占4株,低抗的占2株。高抗植株测试虫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中抗植株测试虫校正死亡率达75%以上,差异显著,在高抗植株上生长的测试虫蜕皮指数低于标准的30%,总虫重仅为对照的1%,中抗植株上生长的测试虫蜕皮指数是标准的30%~40%,总虫重为对照的3%~7%。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抗植株对棉铃虫的抗性明显。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作者以河南省新乡县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食物质量对棉铃铃虫滞影响不大,光帮温度是诱导该虫滞育的主要因素,以12:12(光照时数:黑暗时数)光周期诱导作用最强,高温对滞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是感受滞育信息的敏感虫态,不同虫龄间感受程度差别不大。在22℃、12:12光周期下幼虫以少一半时间接受短光照处理才能产生滞育个体,处理时间越长滞育率越高。供试棉铃虫在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