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为揭示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科早玉9号、科玉9572、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穗行数、穗长、秃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的影响均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科早玉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科玉9572和先玉33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实现夏玉米高产的适宜施钾水平。[方法]以邢玉10号为试验材料,设氯化钾施肥量0(不施肥,CK)、90、150、210、270、360 kg/hm~2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钾肥施肥水平对耐密、紧凑型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钾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增加,果穗秃尖长度显著变短,钾肥对玉米有较显著的增产作用。当施钾量≤210 kg/hm~2时,不同施钾量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和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施钾量210 kg/hm~2时,继续加大施肥水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和产量增效作用不明显,表明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但过多施用钾肥对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反而造成浪费。[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夏玉米品种衡单6272在冀中南夏玉米种植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耐密性,在行距均为0.6 m的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试验设玉米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和90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9 419.81 kg/hm2)最高,种植密度为75 000 kg/hm2时产量(9 347.97 kg/hm2)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为0,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逐渐缩短,千粒重逐渐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变化不明显,但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在生产上衡单627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该密度下,玉米产量最高,植株空秆率低,穗秃尖长度短,经济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对宣黄单10号玉米产量和主要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宣黄单10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密度为9.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3 083.13 kg/hm2;密度为5.25万~9.75万株/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植株高度、穗位高和秃尖度有变化,但不成规律,茎粗、穗粗变细,穗长变短,穗夹角变小,叶面积指数变大,单株产量明显降低,密度低,透光好,单株长势好,穗粒数多,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计算玉米(Zea mays L.)千粒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排序,为玉米育种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杂交种的行粒数、抽丝期、株高、穗行数、穗长、穗粗、秃尖长、雄穗1级侧枝数目和穗位比率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秃尖与千粒重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其次是雄穗1级侧枝数目,再次是穗粗,穗位比率和千粒重的灰色关联度最小。[结论]玉米育种工作在保证穗行数较多、穗较长、较粗的基础上,应主攻秃尖小,雄穗1级侧枝数目多,并协调各穗粒性状。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适宜种植密度,设计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玉308在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1 706 kg/hm2;株高和穗位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穗长和穗粗均呈现减小的趋势;秃尖长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不同产量水平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近3a(2008-2010年)参加60 000株/hm2密度组区域试验的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期为选育耐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000~7 500kg/hm2较低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穗粗和穗长;在7 500~9 000kg/hm2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出籽率、穗长、千粒重、穗粗和行粒数;在9 000kg/hm2以上高产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穗长、虚尖长、行粒数、穗粗、轴粗,净效应值比较大的有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和轴粗。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的高产(9 000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穗长、穗粗、出籽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密度和品种2个试验因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各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15万株/hm2)下的产量都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65万株/hm2)下的产量。洛玉1号和东单80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04%和7.13%;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对各玉米品种的空杆率、茎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影响较大,对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玉米自交系桂39722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高配、多抗玉米自交系,是2012年通过广西审定的玉米单交种桂单0810的母本;研究和探讨玉米自交系桂39722的产量、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可为桂39722优质高产繁殖及桂单0810优质高产制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在广西农科院明阳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7个种植密度处理(57 000株/hm2、63 000株/hm2、69 000株/hm2、75 000株/hm2、81 000株/hm2、87 000株/hm2、93 000株/hm2),4次重复对桂39722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桂39722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密度达75 000株/hm2(5 000株/亩)时,产量最高5 662.95 kg/hm2(377.53 kg/亩),以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空秆率、感病株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产量、株高、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青枯病和纹枯病呈显著正相关效应,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效应;产量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效应,但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及千粒重、感病株率等因素,桂单0810制种时母本的最佳制种种植密度为72 000~78 000株/hm2(4 800~5 200株/亩);在该种植密度条件下,不仅可确保桂单0810的制种产量,而且可确保其种子生产质量。实践表明:当桂单0810制种时母本的种植密度为70 695~80 535株/hm2(4 713~5 369株/亩)时,平均产量达6141.45 kg/hm2(409.41 kg/亩)。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玉米不同株高品种果穗性状对密度的反应,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 0005、3 250、61 500、69 750和78 000株/hm25个密度,调查玉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穗长、穗粗、秃尖度、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与花丝干重、穗轴和穗柄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穗长、秃尖度、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6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化幅度3品种有显著差异,穗长、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5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呈现了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品种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增加密度,主要通过降低行粒数使穗粒数减少,秃尖增加幅度大于穗长和穗粗的降低幅度,出籽率是玉米品种在密度影响下表现较为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8个爆裂玉米杂交种的10个主要性状(株高(X1)、穗粗(X2)、穗长(X3)、行粒数(X4)、秃尖长(X5)、千粒重(X6)、单株粒重(X7)、单株穗重(X8)、出子率(X9)、产量(Y))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长、千粒重、单株穗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在后代选择上应将这几个性状作为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淮北地区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14个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与10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结果]有76.9%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郑单958;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秃尖长、株高、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穗位高、百粒重、倒伏倒折率、出籽率、穗粗。[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应尽可能选择秃尖短、株高中等偏上、穗行数较多和穗长较长的品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省优质高产糯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鲜食糯玉米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提高鲜食糯玉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5.
郑单958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品种"郑单958"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种植密度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此时玉米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抗逆性等方面都比较适宜,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低于或超过这一密度,产量均有所下降,密度较低时,玉米果穗大、单穗粒重较高,但穗数偏少,产量达不到最高值;密度较大时,果穗变小,秃尖较长,空秆增加,抗逆性下降,单穗粒重下降,产量也不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和食用品质影响的主次关系,以24个甜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位叶长、穗位叶宽、穗长、穗粗、穗行数、秃尖长、单穗净鲜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对鲜穗食用品质进行了室内蒸煮、品尝与鉴定,并与单穗鲜净重和食用品质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单穗净鲜重与其他各性状的关联顺序为穗粗穗长穗位叶宽穗行数生育期穗位叶长穗位叶面积穗位高株高秃尖长,食用品质与其他各性状的关联顺序为穗位叶宽秃尖长穗位叶面积穗长穗位高生育期穗位叶长穗粗穗行数株高。在甜玉米高产优质育种中,要注重对果穗长且粗、穗位叶宽且面积较大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500、90000、97500和105000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以铁T0270为父本的6个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铁T0270在这些品种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穗长,其次是行粒数,株高、穗位、穗粗、百粒重、出籽率、秃尖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尤其秃尖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8个早熟玉米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为广西早熟玉米优势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4个新育成早熟玉米自交系和4个已应用于生产的早熟玉米核心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以其为亲本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测定.[结果]16个杂交组合同期播种、同时出苗,吐丝期最长相差6 d,以南6047×M0502吐丝最早;成熟期最长相差5 d,以南6047×M0502成熟最早;平均生育期为99 d,以南31×M0340、南31×南783、M12-5×MWC5和M12-5×南783的生育期最长,均为101 d.不同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出籽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南31的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最优,其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42、4.95、-2.86、2.85、-22.36、6.13、7.68、5.58、6.15、4.60和12.02;M12-5和M0502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48和3.43),以其为亲本可增加F1代的单株产量,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杂交组合M12-5×南78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23.10),其次是杂交组合南31×M0502和南6047×MWC5,其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13.45和13.16.[结论]南31、M0502和M12-5可作为组配早熟高产杂交种的最理想亲本;M12-5、南31和南783的秃尖长一般配合力表现出较高的负向效应,可用来改良秃尖长.M12-5×南783、南31×M0502和南6047× MWC5为苗头组合,可经过多点试验鉴定后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