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低盐度5‰和10‰养殖淡水鱼白甲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 var Kimnra),探究盐度胁迫对淡水鱼类生长、成活和肌肉营养的影响,通过为期65 d的养殖,结果显示:养殖成活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但生长速度随着盐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在盐度10‰下养殖白甲乌鳢,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占(10.50±1.9)%,必需氨基酸(3.69±1.3)%和呈味氨基酸(4.48±0.7)%均高于对照组,肌肉中脂肪酸EPA+DHA含量(2.5±0.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将白甲乌鳢置于低盐度(10‰)下养殖,有助于提高养殖成活率和改善肌肉营养。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低盐度养殖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影响,分别对在盐度0、10(低盐)和盐度20养殖30 d后幼蟹肌肉和肝胰腺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氨基酸(T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在肌肉中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盐度20>10>0(P<0.05),肝胰腺中为盐度10>0>20(P<0.05)。低盐下肌肉中NEAA降低量、肝胰腺中NEAA增高量均大于必需氨基酸(EAA)。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肌肉中含量由高到低为盐度0>10>20(P<0.05),肝胰腺中为盐度20>10>0(P<0.05)。综合各盐度组两组织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总和得出,与盐度20组相比,盐度10组肌肉和肝胰腺中氨基酸总含量增加0.36%,脂肪酸总含量降低25.61%;盐度0组氨基酸总含量降低8.14%,脂肪酸总含量降低42.51%。综上所述,在本实验低盐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和肝胰腺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产生了显著变化,肌肉中氨基酸含量下降,而肝...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不同养殖环境对禾花鲤(Cyprinus carpio)肌肉营养与品质的影响,采用国标法检测稻田和池塘2种养殖环境下禾花鲤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池塘组禾花鲤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灰分含量2组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组肌肉粘性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内聚性和剪切力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其他质构指标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池塘组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D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EAA/TAA和?EAA/NEAA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2组禾花鲤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标准;在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池塘组主要的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标准,2组禾花鲤肌肉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均分别为色氨酸(Trp)和缬氨酸(Val);在脂肪酸测定结果中显示,池塘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EPA+DHA和∑n-3PUFA/ ∑n-6PUFA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综上所述,池塘和稻田养殖条件下,禾花鲤均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但不同养殖环境对禾花鲤肌肉营养与品质有显著影响。从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评分方面看,池塘养殖条件下禾花鲤肌肉营养价值更高;从脂肪酸角度来看,稻田养殖禾花鲤肌肉具有较高的EPA+DHA含量以及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更适合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患者食用,从质构性来看,稻田养殖环境下禾花鲤肌肉更具嚼劲。  相似文献   

4.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进行了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大黄鱼,但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的而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大黄鱼可以生产出肉质营养结构和风味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饥饿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取大黄鱼幼鱼540尾,体重均值为(40.80±3.40)g,分组进行为期0 d(S0)、4 d(S4)、8 d(S8)、12 d(S12)、16 d(S16)、20 d(S20)的饥饿处理,测定背部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测定的大黄鱼背肌的16种氨基酸中,蛋氨酸含量在不同饥饿处理时间之间差异显著(P0.05),饥饿持续8 d其含量达到最小(0.48%±0.12%),16 d时达到最高(1.62%±0.23%);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表现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6 d时达到最高,20 d时明显降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上述15种氨基酸一致。在不同饥饿处理组的大黄鱼背肌中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S8组达到最大,为30.90%±0.2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在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有处理组均稍大于对照组(S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S12组时达到最低,其值为31.87%±0.65%。由上可知,通过适当的饥饿处理,可以改变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从而较好地改善大黄鱼的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6.
分别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套养和温室养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雄体(分别简称为"套养鳖"和"温室鳖")各5只,解剖取四肢肌肉、裙边和肝脏,分析和比较两种鳖的生物学指数,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1)温室鳖裙边指数(SI)和肝体比(HSI)均显著高于套养鳖(P0.05)。(2)套养鳖肌肉灰分和裙边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温室鳖,而裙边蛋白含量则以温室鳖较高(P0.01),套养鳖和温室鳖其余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3)温室鳖肌肉和裙边中的大部分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套养鳖,半胱氨酸含量及EAA/TAA以套养鳖较高(P0.05);套养鳖和温室鳖肌肉和裙边中的必需氨基酸评分(EAAS)较为接近,而EAAS平均值以套养鳖较高。(4)温室鳖肌肉C18:1n9、C18:1n7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套养鳖,而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PUFA、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及n-3/n-6以套养鳖较高(P0.05);就裙边而言,除温室鳖C17:0和C20:2n6含量显著高于套养鳖外(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见,中华鳖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4±1)℃下,将初始体质量(50.00±4.12)g的尼罗罗非鱼放入150 cm×60 cm×40 cm循环可控水族缸内,每箱15尾,每组设置3个平行。将尼罗罗非鱼在盐度(12 g/L)、碱度(23.8 mmol/L NaHCO3)、盐碱(12 g/L和23.8 mmol/L NaHCO3)以及淡水(对照组)水体中分别饲养56 d,比较和测量各组鱼体生长性能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结合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盐度、碱度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淡水组相比,改变水体盐度、碱度对鱼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盐碱组鱼肌肉灰分含量升高,粗蛋白含量下降;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必需氨基酸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0%~41%和66%~69%,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中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7.06~59.66,盐碱组>碱度组>盐度组,盐碱组显著高于盐度组和碱度组(P<0.05)。碱度组、盐碱组和盐度组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淡水组的1.78倍、1.74倍和1.63倍,且碱度组和盐碱组显著高于盐度组(P<0.05);盐碱组甜味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盐度和碱度组(P<0.05)。水体盐度、碱度均可有效改善罗非鱼肌肉营养价值和呈味特征,而碱度对肌肉呈味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临近海区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来研究其肌肉营养成分(包括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养殖大黄鱼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网箱(P〈0.05),其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亦高于普通网箱;其粗脂肪含量则显著低于普通网箱(P〈0.05);而粗灰分与水分含量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网养殖的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箱,通过改变养殖模式如嗣网养殖可作为提高大黄鱼肉质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比较分析了养殖温州光唇鱼不同性别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雌鱼肌肉的粗蛋白(18.05%)和粗脂肪含量(0.25%)显著高于雄鱼(17.64%,0.20%)(P0.05);雌雄鱼肌肉的水分(77.1%、77.8%)、灰分(1.3%、1.2%)和碳水化合物含量(3.3%、3.2%)无显著差异。雌雄鱼18种氨基酸中有6种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雌鱼氨基酸总量(14.76%)显著高于雄鱼14.03%,但在必需氨基酸含量(EAA)、鲜味氨基酸含量(DAA)、支链氨基酸含量(BCAA)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上(AAA)差异均不显著(P0.05)。雌雄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9.07和67.66。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雌鱼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缬氨酸,雄鱼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色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色氨酸、缬氨酸均为两者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雌雄鱼分别测出25和27种脂肪酸,其中6种脂肪酸含量具有显著差异,8种具有极显著差异;雌鱼饱和脂肪酸含量(23.84%)显著高于雄鱼(20.17%),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0.4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35.68%)和EPA+DHA含量(4.08%)均显著低于雄鱼(42.72%、37.11%、3.20%)。  相似文献   

10.
池塘低盐养殖点篮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在低盐池塘中养殖102 d后,对其营养成分及其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新鲜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17±0.87)%、(0.60±0.08)%、(22.33±0.50)%和(1.96±0.13)%;其肌肉干样中共检出19种氨基酸,总量为(89.03±0.36)%,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26±0.12)%,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49%,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7.39±0.10)%,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6.50±0.4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73.68%。可见,低盐度养殖点篮子鱼的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根据氨基酸品质评价,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5.44。低盐度养殖的点篮子鱼肌肉干样中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3.97±0.32)%,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15%。综合来看,低盐度养殖的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营养组成合理,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理想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传统池塘养殖和池塘内循环系统养殖草鱼的营养差异,对2种养殖方式草鱼的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池塘养殖草鱼肌肉水分、粗脂肪含量、脏体比以及pH降低值和滴水损失高于循环养殖系统的草鱼,而肌肉粗蛋白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低于循环养殖系统的草鱼。池塘养殖和循环系统养殖草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均是赖氨酸(Lys)含量最高;池塘养殖草鱼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总量(∑DAA)和甜味氨基酸总量(∑SAA)低于循环养殖系统;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2种模式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循环养殖系统草鱼肌肉∑n-3PUFA和∑n-6PUF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但肌肉EPA + DHA含量是池塘养殖的1.5倍。研究表明,草鱼营养组成合理,池塘内循环系统养殖的草鱼在营养成分及鲜甜味方面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体色、背部肌肉肉质性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1、大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体色与野生大黄鱼接近(P>0.05),显著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2、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05).3、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4、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肉质性状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雌雄细鳞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雌雄细鳞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雌雄细鳞鱼肌肉的水分(81.27%、79.54%)、粗蛋白含量(13.08%、13.76%),粗脂肪含量(3.73.%、4.09%),灰分含量(1.29%、1.61%)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含量(TAA)、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呈味氨基酸(DAA)总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蛋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鱼的EAAI分值(80.69)略低于雄鱼(82.47),雌雄细鳞鱼的大多数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分(AAS)和部分化学分(CS)大于1,雌雄细鳞鱼的色氨酸和缬氨酸的AAS、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的CS最低,而成为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雌鱼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略低于雄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略高于后者(P0.05);雌雄细鳞鱼的C17:1n-9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细鳞鱼营养丰富,研究结果为细鳞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胭脂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胭脂鱼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胭脂鱼(P〈0.05),而含肉率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胭脂鱼(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胭脂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不同地域、不同养殖模式刺参产品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选取不同地域(烟台、福州)、不同养殖模式(围堰、底播)的刺参,对其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从不同地域来看,以干质量算,烟台组刺参的粗蛋白含量(43.17±0.22)%和多糖含量(10.72±0.12)%显著高于福州组的(39.05±0.20)%和(8.46±0.68)%(P0.05);两组刺参在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上相差不大,但烟台组必需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0.33,0.35)高于福州组(0.32,0.34),必需氨基酸指数(87.67)高于福州组(81.91),整体营养价值优于福州组。从烟台本地两种不同养殖模式来看,底播组粗蛋白(45.66±0.18)%和多糖含量(12.28±0.18)%显著高于围堰组(P0.05);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绝对值高于围堰组,但围堰组各项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更高,且围堰组的氨基酸评分(87.67)高于底播组(84.45)。分析结果表明,烟台两组不同养殖模式的刺参氨基酸营养总体均较高,底播组营养更丰富,围堰组各组分比例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著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著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著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著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含量(分别为83.42%、29.69%、43.59%、32.54%和21.11%)均比养殖群体(分别为88.08%、30.53%、47.39%、34.47%和21.72%)显著低;野生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66.41和2.07)也明显低于养殖群体(分别为69.10和2.12).野生群体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41.95%和39.51%)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分别为39.60%和36.64%)均明显高,而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54%)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23.76%)明显低;野生群体肌肉中油脂的EPA+DHA相对百分含量(28.23%)比养殖群体(25.66%)明显高,但在野生和养殖群体间肌肉中的EPA+ DHA绝对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肉味鲜美,人工养殖没有造成其肌肉脂肪的大量富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急剧变化,相反使该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除谷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野生黑斑蛙肌肉的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养殖黑斑蛙。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野生和养殖黑斑蛙肌肉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25和72.42。野生黑斑蛙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黑斑蛙( P <0.05),而养殖黑斑蛙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野生黑斑蛙(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14种矿物元素中,锌、铝和硒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重金属元素(砷、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由此可知,养殖黑斑蛙营养组成价值接近于野生黑斑蛙。  相似文献   

18.
池塘与网箱养殖匙吻鲟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吉红  孙海涛  单世涛 《水产学报》2011,35(2):261-267
对池塘和网箱养殖匙吻鲟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池塘组肌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网箱组(P<0.05),粗脂肪含量低于网箱组(P<0.05);池塘组和网箱组肌肉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中都是赖氨酸(Lys)含量最高;池塘组鲜味氨基酸总量(∑DAA)低于网箱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池塘组和网箱组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和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池塘组∑MUFA含量高于网箱组(P<0.05),而∑SFA和∑PUFA含量低于网箱组(P>0.05);池塘组∑n-3PUFAs/∑n-6PUFA值低于网箱组(P<0.05),后者是前者的4.6倍;池塘组EPA+DHA值低于网箱组(P<0.05)。研究表明,网箱组匙吻鲟更符合人类健康饮食的要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大黄鱼进行淡化养殖,首先将23日龄的大黄鱼苗种,从自然海水盐度28.46直接降至8.00,然后以2.00/d降盐幅度,再将盐度降至4.00,紧接着以1.00/d降盐幅度,继续将盐度降至2.00,最后以0.50/d的降盐幅度,将盐度降至0,经过4个月的纯淡水养殖,成活率为(59.02±6.01)%,显著高于其他的驯化方式(P0.01);水温为23~29℃,淡水养殖成活率[(59.02±6.01)%~(90.74±1.09)%]显著高于海水养殖对照组的成活率[(30.33±6.17)%~(55.32±6.66)%](P0.01);淡水养殖大黄鱼全长、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值分别为(0.59±0.16)%/d、(0.70±0.22)%/d和(2.26±0.94)%/d,分别比海水养殖对照组高78.79%、52.17%和68.66%。  相似文献   

20.
山泉水人工养殖金鳟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在贵州省山泉水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山泉水养殖金鳟肌肉中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金鳟含肉率为79.60%,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为75.45%、20.30%、2.61%、1.08%。肌肉中所测到的18种氨基酸总量为63.76%,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26.07%,非必需氨基酸占37.69%,鲜味氨基酸占23.39%。肌肉中含有25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0.83%,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1.2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47.92%。矿质元素中常量元素以钾和磷较高,分别为19 030.00 mg/kg和8 913.00 mg/kg;微量元素以铁和锌含量较高,分别为35.03 mg/kg和12.31 mg/kg。结果表明:与甘肃省养殖金鳟相比,贵州省山泉水养殖金鳟肌肉中肌肉的含肉率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其相当,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EAA/∑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须氨基酸总量(∑EAA/∑NEAA)均低于甘肃省养殖金鳟,但符合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模式,且贵州省山泉水养殖金鳟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甘肃省养殖金鳟,说明山泉水养殖下的金鳟肌肉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