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为了解三峡水库库尾地区面源污染现状,以重庆市江津区笋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水质识别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笋溪河水质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有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结果表明:(1)笋溪河流域溶解氧为5.98~8.70 mg/L、化学需氧量为2~14 mg/L,总磷为0.008~0.105 mg/L,均处于Ⅰ类或Ⅱ类水质,总氮为0.64~2.03 mg/L,处于Ⅲ~Ⅴ类水质,污染严重。(2)3种水质评价方法均显示下游水质劣于上游水质,内梅罗指数在考虑平均超标水平的同时兼顾最大超标污染物,研究认为该指数的评价结果最能表现该地区的水质现状。(3)笋溪河上下游之间,溶解氧为上游显著高于下游,水温、pH、电导率、化学需氧量和总氮均为下游显著高于上游(P0.05),总磷浓度未发现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后续管理中应提升城镇污水和农村污水的处理率,提高水肥利用率,以消减污染负荷、控制水污染趋势,从而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涪江火溪河王——木河段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民  刘家寿 《水利渔业》1998,(2):20-20,21
报道了该河段上下两断面在丰水期和平水期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结合生态条件对其特点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洞庭湖区养殖水体浮游植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8月对湖南省西洞庭湖区40个典型养殖水体的浮游植物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40个养殖水体中共发现浮游植物67属101种,优势种类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十字藻(Crucigenia apiculata)、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卯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羽纹脆杆藻(Fragilaria pinnata)、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平均密度高达3.19×10^7个/L,变动范围9.46×10^4~1.32×10^9个/L。浮游植物密度与蓝藻密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40(P〈0.000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00~3.74。利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作为水体状况评价指标,初步评价表明,对于人工养殖水体而言,采用半精养模式的水体污染程度相对最轻。  相似文献   

4.
北运河浮游植物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运河水系是北京和天津的主要纳污水系,关乎着京津区域发展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2009-2010年对北运河水系浮游植物和水质进行了4次调查,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以及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浮游植物有41种;其中,蓝藻门14种,占34.1%;绿藻门14种,占34.1%;硅藻门7种,占17.1%;裸藻门5种,占12.2%;其它种类2种,占2.5%。夏季以蓝藻为主,秋季、冬季和春季均以绿藻为主,整体表现为蓝藻-绿藻型,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绿藻门的耐污种;北运河的CODMn、NH3-N、NO3-N、TP和TN含量大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的2.12~9.79倍,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氨氮和总磷。北运河的水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为中污染,部分断面为重污染,水体质量在中-重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对潭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潭江丰水期147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67属,而其中以绿藻门种数最多,硅藻门次之,分别为66种和47种,各占据了种类总数的44.14%和32 41%,在各采样断面,绿藻、蓝藻、硅藻、裸藻的频度均为100%;多度方面,绿藻最高为59.14%,硅藻次之,为30.16%,说明了丰水期潭江浮游植物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90.73×104个/L,各采样断面有明显差异.根据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三种指数结果,可判断潭江丰水期水质污染较轻,属于寡污染或者无污染,但部分水体属于β-中度污染,需要加强管理,控制向中污染类型转化.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澜沧江源区水生态现状与变化趋势,在干流囊谦段布置多昌、扎曲大桥及香达3个监测点,支流选择子曲的下拉秀、尕麻和野吉尼玛3个监测点,共计6个监测点位,于2016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澜沧江源区干流及其支流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三江源区水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记录浮游植物7门、47种,其中硅藻(21种)和绿藻(14种)为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5%和30%;时空差异明显,夏季较秋季种类丰富,支流较干流种类丰富;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其中针杆藻(Synedra sp.)为两季度绝对优势种;(2)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为5.4×10~4~230×10~4个/L,平均密度为79×10~4个/L,硅藻贡献最大;时空差异明显,秋季高于夏季,支流高于干流;(3)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夏季为2.32,秋季为2.72,Pielou均匀度指数(J)夏季为0.73,秋季为0.70。研究显示,澜沧江源区水质介于极贫营养至中营养之间,处于轻度污染至无污染状态,水生态状况整体优良。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是新疆最大的一条河流,本文于2019年6月、9月、12月对伊犁河流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伊犁河干流、3条一级支流、3条二级支流及2个附属水库共23个样点的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88属141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共70种(49.65%),其次是绿藻门40种(28.37%),再次是蓝藻门17种(12.06%),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种类较少,分别为2种(1.42%),4种(2.84%)、3种(2.13%)和5种(3.55%),种类数表现为干流>1级支流>2级支流,水库绿藻门种类明显多于河流,隐藻门种类只在水库样本中出现。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脆杆藻(Fragilar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异极藻(Gomphonema sp.),其中脆杆藻(Fragilaria sp.)为全流域全年的优势种。伊犁河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数量均值为30.77×104 cells/L,生物量均值为0.67 mg/L;恰甫其海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数量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42.99×104 cells/L和0.41mg/L;温泉电站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数量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258.69×104 cells/L和1.02 mg/L;季节差异均表现为9月>6月>12月。Margalef物种丰富度(d)、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2.86、0.85、2.48和0.75,恰甫其海水库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2.41、0.56、1.55和0.56,温泉电站水库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8、0.66、1.82和0.73。河流样本受海拔、溶氧和总磷的影响较大,水库样本受水深、透明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根据多样性指数和藻类丰度,对伊犁河水质评价总体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沙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4~9月调查和研究了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6种及其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为23种;硅藻门次之为14种;蓝藻门10种;金藻门5种;裸藻门2种;隐藻门和甲藻门各1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在0.21~14.31mg/L之间;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在2.57~3.9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32~1.22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评价表明:春季沙湖水质较好,秋季次之,夏季最差。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沙湖水质为贫-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黄壁庄水库春、夏、秋三季浮游植物的群落分布特征和水质状况,分别在2019年的春、夏、秋三季对黄壁庄水库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黄壁庄水库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很稳定,浮游植物的数量主要分布在硅藻门和绿藻门,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和J以及水文因子来综...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对辽河辽阳段的浮游植物进行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计算各采样点多样性指数,对辽河辽阳段进行水质评价,分析影响浮游植物完整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污染和工农业生产及周边居民生活。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加强环保教育,减少人为干扰活动,保护河流的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2007年1月、4月、7月、10月,对三期蓄水后三峡库区秭归至江津江段的长江干流和5条支流(乌江、磨刀溪、梅溪河、大宁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共计7门164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48.78%和31.70%,其它门类共只占19.52%。优势种有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实球藻(Pandorina morum),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和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01种),冬季最少(68种)。三峡库区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周年变化,干流明显比支流小。在干流中以春季最大(平均密度为27.75×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0.88 mg/L),夏季最小(平均密度为6.97×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0.25 mg/L);在支流中以春季最大(平均密度为269.30×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6.75 mg/L),冬季最小(平均密度为48.88×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1.33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干流中平均值为1.84,四季中秋季最高,其次为冬季、夏季、春季;在支流中平均值为1.95,四季中夏季最高,其次为冬季、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12.
郑辉  许文超 《水利渔业》2011,32(2):47-51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陡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在上游、中游和下游各设1个监测点。结果表明,该水库共有浮游植物6门、75属、118种,以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多,占总数的33.90%;其次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30.51%。浮游植物年均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三峡库区龙滩河段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3年3-12月对该河段4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的监测。结果表明,龙滩河段浮游植物共计7门、99属种;其中,绿藻门39种(占39.39%),硅藻门次之,为28种(占28.28%),蓝藻门12种(占12.12%);浮游植物的年均丰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845×106个/L和4.469 mg/L;水体年均透明度为1.38 m,叶绿素a、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5.891μg/L、0.138 mg/L、2.04 mg/L;香农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年均值分别为3.22和0.9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年均值为56.05,变幅38.57~68.52;由此推断,龙滩河水质为中污染至轻污染状态,属中-富营养型,龙滩河段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的水质相近。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0年3月-12月对三峡水库小江沿岸水体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等水质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 a含量分别为1.980±0.119mg/L、0.114±0.018mg/L、9.520±1.748 mg/L和23.342±8.810 mg/L,小江沿岸水体呈现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叶绿素a含量与温度、pH、溶解氧、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显著相关,与总氮、总磷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小江沿岸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总营养盐无关,而主要与水体所含的有机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15年4月在三峡水库库首、库中、库尾分别选择香溪河、澎溪河、御临河进行采样,比较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异同,并用综合营养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条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各有不同。3条支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6属、68种,其中,御临河口(50种)>澎溪河口(33种)>香溪河口(20种),主要为硅藻和绿藻。御临河、澎溪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9.6×104 个/L、1.18×104个/L、0.9×10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64 mg/L、0.07 mg/L、0.035 mg/L,御临河现存量明显高于其它2条支流。3条支流共得到23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类群为御临河(G, C, P),澎溪河(LM, MP),香溪河(F, Y)。研究表明,库尾、库中和库首河口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相似,从库尾支流到库首支流浮游植物种类和现存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库尾支流由硅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转变为库中甲藻为优势种和库首绿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浮游植物现存量从库首到库尾支流逐渐增加,对透明度的变化有所影响;而库首到库尾支流水体氮、磷营养更多地取决于蓄水产生的水文水动力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70属、136种(变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共计占总种类数的87.49%和80.87%,但2个时期种类组成略有差异;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1×104~127.2×104个/L和24.4×104~99.9×104个/L,泄水过程略高于蓄水过程,且随着蓄水过程的推进持续减少,随着泄水过程的推进显著增加;浮游植物数量组成分别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比例均在50%以上;蓄水过程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80~3.68和0.09~0.61,与泄水过程相比,此2项指数明显较高且变化幅度大;泄水过程和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别聚在一组内,但各组内变化情况不同;在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水文特征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作用十分有限。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水温、营养盐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泄水后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水位的进一步降低会持续增加,水华暴发潜在风险增大,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175 m蓄水前后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9-11月三峡水库175 m蓄水期前后,在香溪河库湾沿程布点和采样,监测分析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环境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蓄水期前后香溪河库湾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42属,主要为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密度随时间变化呈降低趋势,浮游植物成分空间差异不显著,时间上则由绿藻向硅藻演替;营养物质、光热条件等环境因子时间差异明显,空间差异不显著。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香溪河库湾水质,蓄水期前后库湾水质较好,为中污染状态。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位、表底温差、溶解性硅酸盐浓度ρ(SiO2-3-Si)、真光层深度/混合层深度(Zeu/Zmix)、水位日变幅、硝酸盐氮浓度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至12月按季节对童庄河河口段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33种,隶属于6门62属.不同季节的种类为34~88种,拟多甲藻为春夏季、隐藻为秋冬季主要优势种类,现存量的主要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多样性指数从高至低依次为夏季、冬季、秋季和春季.上、中、下游断面之间,种类主要门类组成顺序不变.夏季上游断面密度和生物量、冬季上游断面生物量显著高于中游、下游断面.多样性指数自上游断面至下游断面,秋季依次小幅下降、冬季呈依次升高趋势.0~15 m现存量分布,春、冬季下降,夏、秋季为上升-下降分布.0 m或1 m最高、15 m最低.与156 m蓄水前同期相比,蓄水后种类增加了1.88倍,种类的主要门类组成没变.春季优势种类由3种减少到1种,秋季新出现了1种优势种类.现存量主要组成变得更单一,多样性指数下降了32.32%~85.52%.现存量的垂直分布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