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人感染布病后,表现低烧、乏力、腰腿疼痛和生殖障碍等症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家畜患布病后,会引起母畜流产、空怀和不孕,公畜发生睾丸炎症,还会导致其它疾病并发。对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此病被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疾病,也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强制报告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了解掌握临夏州动物布病流行状和疫情动态,科学制定防治规划,控制布病的流行蔓延,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和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于2015~2016年对全州8县(市)牛羊集中养殖且代表布病疫情现状乡(镇)场(户)所饲养的牛羊开展了布病监测,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省大通县石山、良教、桥头、景阳、长宁、青林、朔北等奶牛养殖比较集中乡镇的5007头奶牛进行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检测,共检测出"布鲁氏菌病"阳性奶牛41头,阳性率为0.82%,对检出的阳性奶牛及时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提出了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6—2015年甘肃省26 789个场点517 172头奶牛样品的血清学检测,发现甘肃省近十年间的平均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0.26%(阳性样品1 319份),阳性数量和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养殖场点的阳性样品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散养户中的检出率较高;人和奶牛的布鲁氏菌病感染呈正相关。本文综合分析了甘肃省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和该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关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临夏地区20世纪70年代前在人畜间散发流行,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为了及时、全面地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地防制措施,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蔓延,以保护人畜健康,开展了临夏州家畜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FF)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方法,对A、B两个规模牛群布鲁氏菌病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和6.8%,两种试验结果一致率平均91.3%。相隔25天后对阳性牛再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复查,两次试验结果一致率93%。30天后对受威胁牛再次进行全群布病复检,阳性率为1.06%。通过调查,流产牛中的布病感染率45.1%。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以下简称“师市”)近5年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效果,2018—2022年每年对师市14个农牧团场的14个免疫规模奶牛场、5个非免疫规模奶牛场、22个非免疫奶牛散养户(有固定的养殖场),随机抽取不同数量血清样品进行布病抗体监测。本次监测共采集919 449份血清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确认,并对检测结果进行阳性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2年各年份的免疫规模奶牛场抗体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3.17%、46.55%、51.76%、57.27%、59.12%,各年份间的个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非免疫规模奶牛场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21%、0.87%、0.70%、0.29%、0.13%,非免疫奶牛散养户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87%、0.72%、0.29%、0.08%、0.03%,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近5年师市采取的布病防控与净化措施积极有效,奶牛布病总体流行率逐年下降,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风险较小。今后应继续坚持当前的布病防控策略,对高感染率奶牛场实施免...  相似文献   

8.
奶牛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以奶牛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细菌传染病,该病流行较广,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该病也是目前世界上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布病疫情在世界部分地区有所回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本文对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检测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解我县奶牛布病的感染情况,我站于2002年6~7月对全县的2003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2000-2009年奶牛布病现状调查,全省共发病313头,发病数由4头上升到177头;检疫奶牛417 418头,阳性311头,阳性率0.075%,阳性率由0.01%上升到0.17%.结果表明:发病数量与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局部疫情回升明显,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对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布病流行与防控工作的关系,提出了综合性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辽宁省某市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流行现状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开展本研究。对该市辖区内所有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普查,获知该市奶牛布病的表观个体血清流行率和表观群血清流行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初步筛选出14项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可能风险因素,经相关性检验结合生物学知识,选取了5个变量进入多因素分析,最终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初步建立了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回归模型,并建立ROC曲线计算了模型的预测概率。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奶牛个体流行率为0.99%,群流行率12.4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的风险因素包括:“无专用购销车辆”(OR=3.57,95%CI:1.04-12.5,p =0.04),“进圈时不穿专用工作服和胶靴”(OR=5.0,95%CI:0.97-25.00,p =0.06),“与犬混养”(OR=12.39,95%CI:0.97-157.56,p=0.05)。该结果表明与犬混养可能是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重要的风险因素,而奶牛销售时自有购销专用车辆和场内生物安全措施的采取如进圈穿专用工作服可使奶牛布病在场群间传播的风险降低。针对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1.6%,表明此模型解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的能力为中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青海省民和县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净化布鲁氏菌病,对来自12个乡镇的10308份奶牛血清采用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进行了血清学检测,检出阳性血清23份,阳性率为0.223%,表明青海民和地区存在奶牛布鲁氏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四川省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工作,作者在四川选定了5个奶牛场,开展了奶牛两病净化示范工作。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结核病,应用ELISA技术诊断布鲁氏菌病,提高了两病的检测准确性。另外,实行全面监测、引种监管、强制隔离、强制消毒、强制扑杀、强化饲草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净化方案,从目前的净化效果来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检验S19号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用S19号疫苗对未孕母牛进行接种,然后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监测。[结果]不同个体免后4~5个月的转阳率55.8%,免后6~8个月的转阳率63.5%,免后11~12个月的转阳率57.5%,同一养殖区内注苗后的转阳率平均57.7%,未注苗的自然感染率达到16.2。[结论]说明疫...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随机选取南宁地区2个奶牛场41头黑白花奶牛进行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试验采用rothera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酮体,采用邻甲苯胺法定量检测血糖。结果表明:①甲奶牛场隐性酮病发生率、可疑隐性酮病发生率分别为20%和15%,乙奶牛场均为零。②甲奶牛场血酮、乳酮、血糖的含量分别为31.1±22.2、78.1±47.2及645.2±79.6 m g/L;乙奶牛场的分别为17.5±8.9、42.6±18.6及637±54.7 m g/L。乳酮及血酮含量在2奶牛场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而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两牛场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后还讨论分析了奶牛日粮营养,分析发现甲奶牛场日粮粗纤维含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6.
奶牛不排卵状况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泡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卵泡出现;卵泡的选择优势化与闭锁分离;卵泡排卵。不排卵的情况可分为:①生长卵泡不能生长至“分离期”。原因可能是极度的营养缺乏。②卵泡可生长到“分离期”,但没有达到排卵体积。这方面研究得较多,认为这类牛比正常牛有更强的E2对GnRH/LH的负反馈,在营养不良或吮乳时可引起这类不排卵状况。③卵泡生长的最终体积大于排卵卵泡,这类牛的特征是下丘脑对E2的正反馈作用不敏感;高产奶牛常见。对于第一种情况,关键在于预防,提高育成期的饲管水平。后两种常见的不排卵状况是由于下丘脑对E2反应的敏感性改变;常用增加血液循环中P4的浓度改变GnRH/LH释放的脉冲以协助卵泡最后阶段的生长,或重新建立下丘脑对E2的正反馈来治疗。  相似文献   

17.
蛋氨酸是奶牛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成分,直接添加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影响机体吸收利用。保护性蛋氨酸能够避免在瘤胃内降解,满足奶牛蛋氨酸需要,提高生产性能。作者从代谢吸收、营养功能、影响保护性蛋氨酸利用的因素及生产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13年5月,江苏省某市某奶牛场被确认存在布鲁氏菌病阳性病例,该场于2012年12月20日出现首个流产病例,随后连续发病,至2013年5月停止。定性风险分析表明,引进患病牛不隔离观察,直接混群导致疫病在场内迅速扩散,是此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通过该场向外扩散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9.
奶牛隐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高发病之一,对奶牛及奶业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该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措施等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基因疫苗和细胞因子在乳房炎预防中的作用,以及PCR与蛋白组学方法在奶牛乳房炎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是奶牛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不仅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严重影响牛奶的质量。微生态制剂因其安全、绿色,有望替代抗生素而被广泛应用。文章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微生态制剂防制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理及国内外对微生态制剂防制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