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制定具有标准级差代表性的实物标准样对黄茶的生产流通具有重要意义。分别招募80名普通消费者和22名初级评价员,对皖西黄茶的3大类(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9个等级实物标准样进行排序检验及Napping-UFP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排序检验法中仅依据外形可基本实现对8个标准样的判定(其中黄芽特级与一级不能判别);在Napping-UFP法中,22名初级评价员仅根据外形也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等级的黄茶样品,根据香气或滋味可以准确区分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并能准确区分黄大茶的轻火样和足火样;同时初级评价员给出了较为丰富的描述词(外形33个,香气21个,滋味24个),外形描述词中的“绿”“黄”“多梗”,香气描述词中的“嫩香”“甜香”“烟丝”,滋味描述词中的“鲜”词频较高,可以用于皖西黄茶实物标准样的级差判别,有利于消费者的理解与接受,以及皖西黄茶的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2.
吴国虹  肖开前  徐吉祥  王飞生 《茶叶》2021,47(2):103-107
目的:利用排序法和成对比较法确定不同水果红茶饮料的消费者喜好.本研究根据食品感官评价的国家标准要求,应用偏爱排序法和成对比较检验法进行感官品质对比.结果显示:在偏爱排序检验中,评价员对7种样品的喜好度存在显著差异,喜好排序依次为581、368、279、607、421、876及935;在成对比较检验中,香气的喜好的差异具...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20,(5)
正澳大利亚年均茶叶进口量10600吨,是南半球重要的茶叶消费国,其主要茶叶进口国为印度和斯里兰卡,占到其进口量的近三分之二。澳大利亚的茶叶消费者呈现年轻化的特征,主要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并形成了引领潮流的饮茶文化,与国内传统饮茶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产品喜好也有差异:绿茶、调饮茶、花草茶在澳大利亚年轻消费者中更受青睐,中年人更喜欢调饮红茶和黑茶,而老年人更偏爱传统红茶。总体来说,调饮茶和花草茶占比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白茶焙火(毛火和足火)过程中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为基础,监测不同足火时间、足火温度和毛火温度条件下,美拉德反应初始物(还原糖和氨基酸)及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和美拉德反应的中间产物294nm特异吸收峰)的变化,综合评价白茶焙火过程中美拉德反应情况,为寻求白茶热加工工艺参数与成品白茶质量指标的关联提供研究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热风焙火(毛火或足火)过程中,美拉德反应消耗原料中的还原糖与游离氨基酸,但两种成分也会因热加工过程中由其它成分分解产生。对于成品茶风味成分游离氨基酸而言,选择毛火温度70℃内或足火温度90℃内,不会导致成品茶中成分含量的降低;另外,不同加工条件对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及中间产物294nm特异吸收峰影响情况基本一致,相对而言,毛火温度对成品茶中间产物影响不大,而足火温度90℃内,及足火时间4h内,成品茶的苦味成分5-羟甲基糠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通过研究白茶焙火过程美拉德反应参数变化,将有助于量化白茶焙火加工过程质量参数,为白茶标准化加工技术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登良  郭勤  张大春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206
试验分析了焙火前后岭头单枞乌龙茶内含成分和芳香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岭头单枞乌龙茶经过焙火工序后,水浸出物的含量、多酚类含量、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茶黄素含量、茶红素含量均有所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较多;具有清新花香的芳香组分相对含量减少,具有果香的芳香组分相对含量增加。说明经过焙火工序后,岭头单枞乌龙茶滋味变得醇厚回甘,香型由花香型向其特有的蜜香型转变,可见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意义。大数据时代颠覆了传统的企业营销层级模式,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消费者的喜好,不断地完善企业的营销模式,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客源和最大化的盈利,是企业在商业经济全球化屹立不倒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浩瀚如烟的数据中,提取对于企业有效的数据,对于企业的营销模式进行重新整合规划,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力十分关键。本文将对于大数据时代消费者喜好测算系统下,茶产品的层级营销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福建茶叶》2014,(2):59-60
正61年来不断专注于制作好茶,工艺上精益求精,坚持传统正味,安溪铁观音集团不懈摸索、改进,锻造"浓露香永"经典版NT3000A、NT3000C,以改良浓香工艺精制而成,传统经典中融入时尚,滋味醇厚、香气高远持久、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为消费者带去了全方位的好茶享受。精选原产地茶叶源自高海拔茶园很多人有误解,认为浓香型铁观音是把卖不掉的清香型铁观音和剩余的原料再焙一下火,其实并不是所有原材料都能采用焙火工艺。"凤山"浓香型铁观音,特别是"浓露香永"在选择原材料方面极其讲  相似文献   

8.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植物防御相关的JA合成途径基因(LOX2、AOS、AOC和OPR3)与信号途径基因(COI1和JAR1)在桃蚜不同蚜口密度(20、30、40、50、60蚜/叶)及取食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蚜口密度和取食为害时间下,JA合成途径的4个基因在ZDC中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高于DYJJ,而信号途径2个基因表达量总体上显著低于DYJJ。在桃蚜较低为害水平状态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且在部分相同蚜口密度下部分基因表达量峰值和低谷出现时间基本一致。较高水平的为害情况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JA合成及信号途径AOS、AOC及JAR1基因可能具有作为鉴定评价辣椒抗蚜性水平的分子指标的潜力,可为将来辣椒抗蚜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手段目的链(MEC)理论的研究范式,对“安吉白茶”区域品牌的消费认知结构进行研究。采用软式阶梯技术对46位安吉白茶消费者进行了深度访谈,逐步引导出产品属性、消费结果与最终价值,并建立“属性-结果-价值”链接的含义矩阵和层级价值图,构建出调查对象的主观知觉取向。研究结果为“安吉白茶”市场细分及品牌定位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酶标检测技术,确定可可豆加工过程中黄烷醇类物质组成变化趋势,分析抗氧化活性。在发酵及焙炒阶段检测黄烷醇物质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原花青素B1(PC B1)、原花青素B2(PC B2)。结果表明:经7 d发酵各成分含量分别为EGC(8.521~ 3.017 mg/g)、C(15.521~6.633 mg/g)、EC(19.615~3.142 mg/g)、ECG(0.236~0.084 mg/g)、PC B1(19.152~10.774 mg/g)、PC B2(4.254~2.083 mg/g),发酵使得可可豆中儿茶素及低聚物含量大量减少;135 ℃不同时间焙炒下,各物质含量分别为EGC(3.079~2.221 mg/g)、C(8.611~5.143 mg/g)、EC(3.956~0.982 mg/g)、ECG(0.111~0.070 mg/g)、PC B1(10.987~ 8.223 mg/g)、PC B2(2.385~1.534 mg/g)。可可豆在高温焙炒时,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下降趋势,降低了可可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为可可加工提供相关保健功能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依据GB/T 16861—1997《感官分析 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和定量描述分析研究黄大茶的感官风味特征。由评价小组自由产生描述词,初步得到110个描述词,通过删除快感术语、定量术语、近义术语等,并结合M值法和相关性分析对描述词进行删减、合并,最终整理得到27个描述词汇,以嗅觉和味觉为一级术语,香气、风味、基本味道、口感为二级术语,27个具体描述词为三级术语,绘制出黄大茶的风味轮,并对18个典型风味属性描述词设置了定量参比样,最终建立含有不同强度参比样的黄大茶感官描述词汇表,从而实现了黄大茶定性和定量的感官评审。  相似文献   

12.
茶叶脱咖啡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茶叶具有许多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咖啡因的负作用使消费者对低咖啡因茶及茶制品特别青睐。目前脱咖啡因技术主要有水脱除、溶剂萃取、吸附分离和超临界CO2萃取等传统方法,以及后来发展的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咖啡因和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等。本文对茶叶脱咖啡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可行性;水脱除法与吸附分离法相结合、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及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将是今后茶叶脱咖啡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茶园中广翅蜡蝉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光性是多种昆虫的基本行为,不同昆虫视觉具有敏感度不同的波谱范围和趋光反应峰。本文利用18种渐变颜色制成的色板,在茶园中测试了广翅蜡蝉成虫对不同颜色色板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广翅蜡蝉成虫趋向于选择黄色饱和度高的色板,但是黄色粘板对广翅蜡蝉成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利用粘板防治广翅蜡蝉的可行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茶馆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民喜爱的茶馆类型、茶馆吸引消费者的因素、消费茶类结构、消费目的、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目前市区、农家、风景区三种茶馆类型,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自助茶馆相对于清茶馆更受欢迎。消费者对茶馆环境的要求很高。绿茶在消费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以自我放松和亲友聚会为主。认为茶馆价格不合理的消费者比例约为20%,认为物有所值的接近50%。大多数人对杭州茶馆的现状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刘洋  龚淑英 《茶叶》2021,47(1):1-4
随着茶的健康属性不断深入人心,不同风味属性的调味茶产品在市场大受好评,基于市场行情,阐述了调味茶的现状,品牌多,品种多,但是缺少领导品牌;调味茶存在着多种饮用方式,但仍需充实饮用场景及应用;结合调味茶发展现状与存在一些问题,健康化、便携化可能是调味茶发展趋势,也是行业与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颜色偏嗜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茶叶科学》2001,21(1):78-80,68
作者进行了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颜色偏嗜性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假眼小绿叶蝉最偏嗜黄色。室内试验中 ,琥珀黄诱集的虫数最多 ,且与湖水蓝和宝石绿间的虫数差异不显著 ,与翠绿、雪白和橘橙间的虫数差异显著 (p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otato-purchasing decision among consumers in two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identifying only the physical attributes and cu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potatoes that consumers prefer. This study was done to gain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s’ potato-purchasing decision based on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type of potato along with the message attributes presented on the bag label. These attributes include product origin, brand labeling, product guarantee, and price. In-person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two eastern U.S. market areas separately in 1997 and 1998.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tato choices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ose choices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consum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particular, potato origin plays a key role in consumer purchase decisions and varies from one region to another.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price on potato purchase also vary between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使用基于Etho Vision XT11.5软件的视频轨迹分析仪检测了交尾和未交尾的雌、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对茶鲜叶和黄、白、绿色卡的搜寻行为,结果发现:(1)未交尾雌成虫从释放点缓慢地搜寻到叶片,大多时间在叶片之外区域活动;交尾雌成虫从释放点较快地搜寻到叶片,较多时间在叶片上活动;(2)未交尾雄成虫从释放点较快地搜寻到叶片,大多时间在叶片上搜寻,轨迹长而复杂且速度快;交尾雄成虫较多时间在叶片之外区域搜寻,速度稍慢;(3)受到刺激时试虫就会展翅,致体翅面积增大,大于正常体翅面积60%、20%~60%、20%以下的运动状态分别称为"狂躁"、"活跃"和"静止"行为,交尾后雌、雄成虫"狂躁"历时均显著长于交尾前;(4)交尾前或交尾后,在黄色卡上雌成虫搜寻历时长于雄成虫,而在绿色卡上雄成虫搜寻历时长于雌成虫;(5)交尾之后,雌虫在黄卡区域出现频率和搜寻时间皆略有增加,在绿卡区域出现频率和搜寻时间皆明显减少;相应地,雄虫在黄卡、绿卡区域出现频率和停留时间皆略有减少。分析认为:交尾前,雄虫对茶叶的趋性强于雌虫;交尾后,雌虫对于叶片气味定向性增加,而雄虫对叶片气味的偏好性稍减弱;雄虫稍嗜好绿色,雌虫稍嗜好黄色;交尾稍增强了雌虫对黄色的嗜好,略降低了雄虫对于绿色的嗜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干闷与湿闷对黄茶感官品质、茶汤与干茶色度、品质成分含量以及其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湿闷工艺黄茶感官品质优于干闷工艺黄茶,茶汤与干茶色度均偏黄;生化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湿闷工艺黄茶中总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ECG和叶绿素总量较干闷工艺黄茶显著降低,非酯型儿茶素、GC和EGC含量显著增加。MTT检测结果表明,干闷工艺和湿闷工艺黄茶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在闷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相同条件下,湿闷工艺更有利于黄茶品质的形成,并可保持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消费现状与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logistic模型,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对我国茶叶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收入、所属区域等都影响消费者的饮茶行为,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对是否饮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男性和城市消费者的饮茶可能也较高,中东部地区的消费者相对于西部消费者饮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