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Ⅲ型分泌系统2(ETT2)转录因子eivF缺失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转录组学分析,探究转录因子eivF基因在APEC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后期深入研究ETT2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APEC ETT2转录因子eivF基因缺失的APEC AE81△eivF株及其回复株AE81 C-eivF,通过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等试验分析eivF对APE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利用转录组学方法分析eivF在转录调控网络中对细菌鞭毛和生物被膜等相关因子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APEC eivF基因缺失株AE81△eivF和回复株AE81 C-eivF;生物学结果表明,与野生株AE81相比,缺失株AE81△eivF运动能力降低,生物被膜形成褶皱堆砌且厚度增大,空间结构呈立体、多层次状,并形成类似于三维塔状结构的突起,回复株AE81 C-eivF运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基本恢复;与野生株AE81相比,缺失株AE81△eivF有576个基因差异表达,且鞭毛和生物被膜等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均发生显著变化。【结论】ETT2的转录因子eivF参与调控APEC的生物表型变化,其可能通过调控鞭毛、生物被膜相关基因而调控APEC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cry1I类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BtMX2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出片段长为2.1 kb的cry1I的全长基因,插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栽体pEB,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茵株,诱导表达出81 ku的蛋白,编码的...  相似文献   

3.
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hcp2a基因缺失对雏鸡脾脏转录组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将7日龄雏鸡随机分成2组,用APEC野生株(AE17)及其hcp2a基因缺失株(AE17△hcp2a)分别感染雏鸡,采集脾脏组织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通过转录组学测序筛选hcp2a基因...  相似文献   

4.
从健康猪粪便筛选分离到对肠道致病菌有较强抑制特性的3株乳酸菌,分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体外益生特性研究表明:3株乳酸菌能耐受胃肠道环境,能黏附猪小肠表面粘液,对猪源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39,E. coli O139)、E. coli C83905、E. coli C83524、E. coli C83529、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O4Hi,ST O4 H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均有较强的抑制特性。对小白鼠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没有明显降低,而添加乳酸菌组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对小白鼠腹腔注射E. coliC83905,乳酸菌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证明3株乳酸菌在猪饲料添加剂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河南地区牛源大肠杆菌(E.coli)O157∶H7分离株携带毒力因子的情况,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hly A、eae A、stx1和stx2毒力基因设计合成了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前期分离的15株牛源E.coli O157∶H7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6株牛源E.coli O157∶H7的基因型为hly A+/eae A+/stx1-/stx2+,1株分离株的基因型为hly A+/eae A-/stx1-/stx2+,8株分离株的基因型为hly A-/eae A-/stx1-/stx2-。表明河南地区牛源E.coli O157∶H7至少有3种毒力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毒素-抗毒素(TA)系统中毒素基因hipA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A系统和APEC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野生株AE81的hipA基因缺失株AE81ΔhipA及回复株C-AE81ΔhipA,测定其生长曲线、运动性、环境耐受能力、细胞黏附能力,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环境耐受相关基因(hdeA、hdeB)、黏附相关基因(fimF、fimH)、毒力相关基因(hcp、ompR、ompC)的转录水平,探究毒素蛋白hipA对APEC的生物学功能及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hipA基因的缺失株和回复株。野生株AE81、缺失株AE81ΔhipA和回复株C-AE81ΔhipA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与野生株AE81相比,hipA基因缺失株AE81ΔhipA的运动能力降低,对酸性、碱性、高渗和氧化应激环境的耐受能力减弱,鞭毛和菌毛的数量和长度明显减小,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黏附能力极显著减弱(P<0.01),回复株C-AE81ΔhipA各指标基本恢复到野生株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野生株AE81相比,AE81ΔhipA菌株的hdeA、hdeB、fimF、ompR、ompC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hcp基因转录水平差异不显著,但fimH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TA系统毒素蛋白hipA影响APEC的运动性、环境耐受能力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参与APEC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四价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浙江省分离鉴定的67株鸭疫里氏杆菌、43株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免疫原性良好的优势血清型RA二株RA-J(Ⅰ型),RA-Y(Ⅱ型),Escherichia coli二株Ed6(O78)、Ed15(O1)作为制苗菌株,采用改进的液体培养工艺,使RA和E.coli含菌量分别稳定在(220~260)×1010cfu/ml和(230~280)×1010cfu/ml,然后加佐剂研制出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四价苗。免疫剂量1 ml,对RA和E.coli的攻毒保护率分别达95.8%和91.7%;疫苗保存1年,经野外扩大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基因组中,仅dctA基因编码1个在有氧条件下负责摄取四碳-二羧酸的转运蛋白。为鉴定Dct A能否摄取四碳-2-羟基羧酸(如苹果酸),首先以p KD3为模版PCR扩增含有氯霉素抗性dctA基因同源臂,电转入E.coli K12/p KD46感受态细胞,筛选具有氯霉素抗性的基因敲除突变株E.coliΔdctA/p KD46。通过消除质粒p KD46构建大肠杆菌dctA基因敲除突变株E.coliΔdctA。构建dctA基因表达载体p Easy T3-dctA。通过苹果酸摄取功能互补试验,证实基因敲除菌株E.coliΔdctA丧失摄取苹果酸功能,四碳-二羧酸摄取蛋白Dct A具有摄取苹果酸功能。研究首次报道Dct A具有摄取苹果酸功能,该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可为其他菌株来源2-HCT转运蛋白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省诸城地区6个集约化养鸡场的大肠杆菌感染鸡群的死鸡、毛蛋的心血中分离到32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简称大肠杆菌(E.coli)。对其作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证明从死鸡(毛蛋)心血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将分离到的鸡大肠杆菌的14株优势血清型菌株进行了质粒DNA分析,通过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然后对质粒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质粒的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的质粒图谱一般不同。将血清型和质粒图谱比较发现:同一血清型可以有不同的质粒图谱,不同血清型可以有相似的质粒图谱,血清型与质粒图谱没有直接的联系。本试验同一来源菌株的质粒指纹图谱相同、但它们的血清型不一致的现象可作为自然条件下同一质粒在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中扩散转化的一个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一株中度嗜盐菌-肇东盐单胞菌(Halomonas zhaodongensis)NEAU-ST10-25T的耐盐碱机制,采用基因文库筛选方法从该菌株获得一个重组质粒p UC-LYS1。该质粒可恢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Na+/H+逆向转运蛋白缺陷株KNabc在含有0.2 mol·L-1Na Cl的LBK培养基上生长。序列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 UC-LYS1中外源DNA片段由1个N端截短的ORF1、三个完整的ORF(ORF2-4)以及1个C端截短的ORF5组成。其中,ORF4与伸长盐单胞菌(Halomonas enlongata)中1个推测的胞苷酸激酶(Cytidylate kinase,CMK)同源性最高(86%)。为便于区分与其同源物,编码ORF4的基因cmk来自肇东盐单胞菌(Halomonas zhaodongensis)被定名为Hz_cmk。Hz_CMK也与包括已被鉴定来自大肠杆菌(E.coli)的Ec_CMK等其他同源物具有较高同源性。为进一步鉴定Hz_cmk是否编码胞苷酸激酶,通过PCR扩增分别将Hz_cmk和大肠杆菌(E.coli)的同源基因Ec_cmk(作为正对照)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19,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C41(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SDS-PAGE表明其以可溶形式存在。酶学分析表明Hz_CMK与Ec_CMK均具有较高胞苷酸激酶活性。为国内外首次中度嗜盐菌的胞苷酸激酶基因功能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