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集并分离来源于吉林省10个地区的15株野生球孢白僵菌菌株,比较了各菌株孢子萌发率、菌落直径、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孢子萌发率高的菌株类型为孢子型,菌落生长迅速的菌株类型为菌丝型,介于孢子型和菌丝型菌株生物学特性之间的菌株类型为混合型;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与菌落形态特征不具相关性.筛选出菌株D4-2-1、CHL20可作为生物防治菌株.  相似文献   

2.
山西晋中地区植物病原镰刀菌(Fusarium)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采自山西晋中地区57种不同罹病植物上的镰刀菌进行分离筛选,采用保湿分离和单孢子分离共得到46株镰刀菌菌株,其中34株有大小型分生孢子,12株只有小型分生孢子。运用传统镰刀菌分类鉴定方法对这34株有大小型生孢子的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12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8株尖孢镰刀菌、5株茄病镰刀菌、4株半裸镰刀菌、3株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3株串珠镰刀菌、2株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2株锐顶镰刀菌、1株禾谷镰刀菌、1株接骨木镰刀菌、1株镰状镰刀菌、1株束梗镰刀菌、1株黄色镰刀菌、1株木贼镰刀菌和1株砖红镰刀菌。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黄瓜尖孢镰刀菌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及不同生长阶段的产孢差异,同时筛选一种最适产生小型分生孢子的培养基,为菌株小型分子孢子的收集及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Bilai''s培.养基和VBC培养基为基础设计了6种培养基配方,分别为全糖型、淀粉型、低糖型、尿素型、低氮型和VBC型,运用方差分析及聚分析研究了黄瓜尖孢镰刀菌菌落生长与产孢的营养需求及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结果]研究表明培养基类型对菌株的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对分生孢子产量影响差异很大,不同类型培养上产孢量在(1.25~14.60)×106cfu/ml之间.全糖型培养基对菌株小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有利,对大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不利,而VBC型培养基则相反;[结论]促进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产生的最佳培养基为全糖型培养基,最大产孢量发生在培养11d.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河南主要产棉区发病棉株中分离3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河南黄萎病菌菌株和2个对照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3种类型,分别占24.3%、54.1%和21.6%。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各地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和微菌核形成能力等培养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菌株为菌核型,占70.3%,少数为中间型和菌丝型,分别占21.6%和8.1%。不同培养类型的菌株致病力也不同,以菌丝型的菌株致病力最强,菌核型次之,中间型最弱。研究还发现,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致病力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个地区、6种植物采集的7种植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运用真菌形态观察法和r DNA-ITS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鉴定。形态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枯萎病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均会产生色素,菌丝大多致密,分生孢子大多呈弯月形,菌丝有隔。通过进一步的分子学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辣椒枯萎菌、兰花枯萎菌、番茄枯萎菌1为镰刀菌;番茄枯萎菌2、甜瓜枯萎菌、西瓜枯萎菌为尖孢镰刀菌;茄子枯萎菌为拟轮枝镰刀菌。枯萎病主要的侵染真菌是尖孢镰刀菌和镰刀菌,少数为拟轮枝镰刀菌。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对枯萎真菌病害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月季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引起月季灰霉病的病原菌,为防治月季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云南18个切花月季产区采集月季灰霉病样本,采用浇注平板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显微特征观察,并结合ITS和PRB2基因联合分析来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云南地区月季灰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但种内变异非常丰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从206个月季灰霉病样本中分离到124株灰霉病病原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将病原菌分为菌丝型、孢子型和菌核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9%、28%和33%。41株菌核型菌株中只获得1株黄色菌核菌株,不产生孢子或产生少量孢子。在由88株代表菌株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87株与B. cinerea聚为一支,1株与蚕豆葡萄孢菌(B. fabae)聚为一支,同源性达到99%以上。综上表明,侵染云南地区月季的灰霉菌主要是B.cinerea,且除了B. cinerea外的另一个侵染月季的葡萄孢属真菌是B. fabae,这为进一步推进月季灰霉病菌特性的研究及其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从球孢白僵菌侵染的茶丽纹象甲虫尸上分离的8个分离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性状,以及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杀虫活性,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结果表明:在萨氏培养基(SDAY)上,8个分离株从菌落形态上可分为菌丝型和孢子型两类.其中,菌丝型菌株XJBb3001和XJBb3007生长速率最快,但菌...  相似文献   

8.
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筛选及致病菌浓度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随着病原菌孢子悬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不再显著变化;香蕉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受致病菌株孢子悬液不同浓度的影响较大,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不同浓度处理的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1.15—2.06倍,显著高于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结论】香蕉植株枯萎病是否发生与土壤本身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发病程度高低决定于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以上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0.
在西瓜枯萎病重病园区,从生长正常西瓜根际分离获得一株细菌XG-1。经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抑制测定,XG-1对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具有良好抑制效果。XG-1明显抑制西瓜枯萎病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平均为0.6 cm。XG-1培养液处理病原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培养液后,可使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由椭圆形致畸膨大数倍后成球形,使病原菌大型分生孢子由镰刀形畸变成葫芦串形,使菌丝体致畸膨大成串珠状,同时使分生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不能萌发或萌发后生长缓慢,产生很短的芽管,而失去侵染力。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生防菌灌根处理西瓜苗死亡率为10%,相比对照处理的24.44%,能显著降低植株发病率。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XG-1鉴定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相似文献   

11.
12.
嘉兰(Gloriosa superba L.)的胚珠是倒生型,具双珠被和厚珠心。单个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形成初生周缘细胞和初生造孢细胞,后者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四个大孢子线型排列。通常合点端大孢子是有功能的,但也见到珠孔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是八核七细胞的。助细胞具丝状器,反足细胞具有传递细胞的某些特征。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中,胼胝质和多糖的积累和消失有一定的规律性。嘉兰花基数为3,子房上位,子房由三个合生的心皮组成,三室中轴胎座。在发育过程中胚珠经历了直生、弯生、横生和倒生的过程。内外珠被先后在造孢细胞形成后分化,在发育前期,内珠被长于外珠被,并由它形成了珠孔道,当外珠被伸长后与内珠被共同构成了珠孔。内珠被细胞层数恒定为两层,而外珠被细胞层数则变化于4~5层间。珠柄中的维管束多为螺纹,环纹导管和管胞组成,由胎座发出后经珠柄到合点端终止,内外珠被中均无维管束。厚珠心,珠心细胞为3~4层,由周缘细胞分裂形成。珠心细胞富含淀粉粒,其细胞解体缓慢,尤其珠孔端,直至成熟胚囊阶段,仍有很发达的珠心细胞。  相似文献   

13.
东北百合属植物的细胞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揭示东北百合属(LiliumL.)植物在细胞(染色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常规压片方法,对东北产8种2变种百合种内不同个体及不同居群进行了广泛研究。指出百合属种内个体及不群间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为非整倍性,B染色体的出现频率、数量与无性繁殖的方式及能力相关。其中大花百合、朝鲜百合和垂花百合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首次报道。三倍体卷丹的结实现象及所得种子中染色体数目也为第一次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云杉的地理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鱼鳞松的5400个针叶和180个球果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其地理变异规律。随着纬度增加,球果增大,针叶长度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之间球果直径和长度的差异大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差异,叶长度的差异则相反。球果大小沿纬度的变化可能与温度变化相关,叶长度及叶气孔线条数的变异可能与高山强烈的直接辐射及叶的强烈蒸腾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嘉兰(Gloriosa superba L.)的胚珠是倒生型,具双珠被和厚珠心。单个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形成初生周缘细胞和初生造孢细胞,后者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四个大孢子线型排列。通常合点端大孢子是有功能的,但也见到珠孔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是八核七细胞的。助细胞具丝状器,反足细胞具有传递细胞的某些特征。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中,胼胝质和多糖的积累和消失有一定的规律性。嘉兰花基数为3,子房上位,子房由三个合生的心皮组成,三室中轴胎座。在发育过程中胚珠经历了直生、弯生、横生和倒生的过程。内外珠被先后在造孢细胞形成后分化,在发育前期,内珠被长于外珠被,并由它形成了珠孔道,当外珠被伸长后与内珠被共同构成了珠孔。内珠被细胞层数恒定为两层,而外珠被细胞层数则变化于4~5层间。珠柄中的维管束多为螺纹,环纹导管和管胞组成,由胎座发出后经珠柄到合点端终止,内外珠被中均无维管束。厚珠心,珠心细胞为3~4层,由周缘细胞分裂形成。珠心细胞富含淀粉粒,其细胞解体缓慢,尤其珠孔端,直至成熟胚囊阶段,仍有很发达的珠心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