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气温在12℃~16℃时奶牛的产奶量会得到最好的发挥,但冬春季节当气温低于7℃以下时,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寒冷等刺激会使其抵抗力下降,极易引发多种疫病。因此,在冬春季这个漫长寒冷的枯草期,必须加强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与常见病防治。1搞好冬春季奶牛科学饲养管理1.1满足营养需要奶牛在泌乳期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多而全的营养满足奶牛本身的维持营养需要、产奶需要、怀孕需要和青年奶牛的生长发育需要。除了干奶期(成年牛40~50天,青年牛60~70天)可适当降低营养外,其它…  相似文献   

2.
夏季气候炎热,牛体散热困难,当受到高温应激时,牛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下降,以致奶牛的体重减轻,体况下降,抗病力下降,产奶量、乳脂率下降,繁殖力下降,疾病增加。为使奶牛安全度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在高温条件下,高产牛通过增强新陈代谢加速向外散热,以保持正常体温。据测定,每升高1℃需要消耗3%的维持能量,即在炎热季节消耗能量比冬季大(冬季每降低1℃需增加1.2%维持能量),所以夏季饲料中含能量、粗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要多一些,但也不能过高,而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粗纤维(17%),平时…  相似文献   

3.
通过营养调控改善泌乳牛的热应激性能B.S.OLDICK等著史占全摘译刘建新校热应激会导致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因此,通过改变环境和营养来降低热应激,可以提高采食量,进而改善泌乳牛的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当环境温度在奶牛的适温区时,奶牛不经受热应激或冷应激。...  相似文献   

4.
营养对奶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产奶和饲料转化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提高奶牛经济效益的限制性因素,尤其是妊娠和泌乳奶牛更需要营养平衡的日粮。要实现营养平衡,除常规饲草、饲料的科学搭配外,还需要添加某些一般饲料含量不足的微量营养物质,以满足奶牛的正常繁殖和产奶需要.并改善瘤胃牛态环境,提高粗饲料的消化利用。农户饲养奶牛大多均以农作物秸杆等粗饲料为主,其日粮有效营养成分含量少且营养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为此,我们选择了青岛市奶牛场,在奶牛的混合精饲料中加入复合添加剂,观察其对奶牛产奶和繁…  相似文献   

5.
1满足营养需要 在高温条件下,高产牛通过增强新陈代谢,加速向体外散热,以保持正常体温。据测定,夏季奶牛每升高1℃需消耗3%的维持能量,而在冬季每降低1℃需消耗1.2%的维持能量,即奶牛在炎热季节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冬季时要多一些,所以夏季更加需要增加营养,饲料中所含的能量、粗蛋白质等要多一些,但也不能过高。同时要保证17%左右的粗纤维,如果平时喂精料4kg,夏天可增加到4.4kg,平时喂豆饼占混合料的20%,夏季可增加到25%。  相似文献   

6.
加强饲养管理,维持适当膘情.是保证母牛正常发情的物质基础。母牛的营养不合理,对繁殖力影响较大。营养不足对母牛则影响正常的发情周期和排卵,不仅延误青年牛的初情期和初配年龄,其受胎率也会降低。奶牛在产奶期间.由于营养物质需要量较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往往表现长期乏情,高产奶牛表现尤为明显,则延长产胎间隔。据统计,五成膘情以下的母牛很少发情,膘情好,受配率高,则受胎率也高。营养过盛,母牛过度肥胖会导致母牛卵巢脂肪变性。影响滤沟成熟和排卵。所以合理掌握后备奶牛。泌乳期奶牛各个阶段(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及干奶期饲草,饲草的饲喂量,注意饲料营养物质的平衡,喂给全价饲料。每日保持奶牛有2-3小时的产外推赶或逍遥运动.并常晒太阳。青年牛应适时配种。牛舍保持干燥卫生,饮给干净的水。饲草避免污染,冬季及时处理冻冰,防止牛摔倒引发流产。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营养需要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营养需要,另一部分是产奶的营养需要。调配奶牛饲料的主要任务是满足这两部分的营养需要。现以体重500千克、日产鲜奶:25千克(乳脂率3.5%)的奶牛饲料调配为例,介绍舍饲奶牛饲料调配技术。  相似文献   

8.
高效奶牛饲养技术西北农业大学姚军虎,金公亮第五讲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下)泌乳高峰期长短因牛而异,高产牛泌乳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产后15-120天),低产牛产奶上升快、下降快。该阶段后期若能将高产与低产牛分开饲喂,则会进一步达到充分发挥高产牛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奶牛的健康是高产、稳产的保证,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奶牛健康的根本。由于奶牛较耐寒不耐热,在炎热夏季,奶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产奶量和繁殖力下降,因此,注重奶牛夏季饲养是实现其全年高产的重要环节。夏季饲养奶牛以防暑降温为主,主要措施有:①在高温条件下,高产牛通过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向体外散热,以保持正常体温。气温每升高1℃奶牛就需要消耗3%的维持能量,即在炎热季节消耗能量比冬季大(冬季每降低1℃需增加1.2%的维持能量),所以夏季要增加营养以维持奶牛的正常体温。饲料中要增加适量含能量、粗蛋白等的营养物质,而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粗…  相似文献   

10.
饲养奶牛的最适宜温度为8℃~21℃,冬季应暖舍饲养.牛舍四面墙壁缝隙孔洞要堵好,后窗用塑料薄膜封闭,简易舍应采用地膜暖棚,提高环境温度,降低奶牛自身消耗,是促进犊牛和育成牛的生长发育、防止产奶牛产奶量下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寒冷季节会给奶牛的饲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影响。奶牛冬季产奶下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1寒冷对奶牛营养需要的影响(1)热能维持需要增加。奶牛是恒温动物,体温需保持在38.5℃左右。在寒冷季节,外界气温低,奶牛体热散失速度快,散失量增加,维持体温需要的热量就要比温暖的季节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是依靠瘤胃里微生物的发酵来完成饲料消化的。瘤胃里的微生物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饲喂时最好将各种饲料合理搭配。不同泌乳期奶牛的饲料,应精、粗合理搭配,才能使奶牛发挥最好的产奶水平。1泌乳牛的营养需求根据对民和县奶牛的体重测定,平均体重可达600kg。以平均体重600kg,日产奶20kg(乳脂率3.5%),奶牛日粮配合为例,需求量为:能量维持需要13.8(NND/d),产奶需要18.6(NND/d),合计32.4(NND/d);可消化粗蛋白质维持需要364g/d,产奶需要1040g/d,合计需要1404g/d;钙维持需要36g/d,产  相似文献   

13.
据近几年来我对市奶牛饲养专业场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夏季炎热,牛体散热困难,当受到高温应激时,常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代谢发生障碍,食欲下降、采食减少,出现营养负平衡。为此,我们实施了“奶牛夏季的科学饲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1 充分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因为在高温条件下,奶牛主要是通过增强新陈代谢,加速向体外散热来维持其正常体温的。据测定:每升高1℃奶牛就需要消耗3%的维持能量,即在炎热季节消耗的能量比冬季大(冬季每降低1℃要增加1.2%的维持能量)。所以,夏季必须增加营养,使饲料中含能…  相似文献   

14.
冬季的来临,气温不断降低,奶牛基础代谢能消耗增加,对日粮中的净能明显感觉不足,加上奶牛冬季青绿饲料匮乏,粗饲料干枯,营养低下,奶牛体热散失增多,使产奶量下降,饲养奶牛难度就随之增大。据研究,气温在-5℃时,给奶牛以维持饲养,其净能将出现负值,在-10℃时,产奶量下降6%,这时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极易造成奶牛产奶量下滑,影响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地区饲养的奶牛大多数是荷斯坦奶牛。荷斯坦牛奶牛具有明显的耐寒和怕热的生物学特性,它的适宜温度是10~20℃。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和皮肤代谢发生障碍,随之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奶牛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产奶的生产需要,呈营养负平衡,从而使奶牛体重减轻、体况下降,甚至死亡。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后备牛阶段是奶牛生长的重要阶段,后备牛的培育对奶牛的体型、粗饲料的采食能力、成年奶牛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该阶段没有直接经济收入,后备牛的培育往往被忽视,通过日粮营养水平的调控培育出优质后备奶牛是维持奶牛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日粮能量水平对后备奶牛生产性能、瘤胃上皮发育及微生物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旨在为系统了解日粮能量水平的营养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泌乳早期产生的蛋白负平衡现象,向泌乳牛日粮中补饲过瘤胃蛋氨酸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过瘤胃蛋氨酸的实际使用效果存在差异。近年的氨基酸平衡理论中,认为奶牛代谢氨基酸若过量供给,会抑制其乳蛋白的产生,但该理念目前尚存争议。本试验通过在生产实践环境下,对大样本泌乳牛开展过瘤胃蛋氨酸的补饲试验。试验发现每头牛每天补饲12g过瘤胃蛋氨酸,新产期(产后1~30d)的泌乳牛产奶量会出现显著的下降(P=0.011),而同一牛群在高产期时,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与近年奶牛氨基酸营养研究中总结的代谢蛋白供给-乳蛋白产量模型的设想相符合。基于新理念,奶牛的蛋白营养调控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寻找最适合的添加量。同时,旧模型中保持一定赖蛋比的理念依然是奶牛氨基酸平衡的重要参考。若需要进一步验证新奶牛氨基酸平衡模型,应设计自身对比的饲养试验继续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产奶前期是奶牛从产犊后到产奶100d的生产阶段。在产奶前期奶牛的产奶量迅速提高,到产后的40~50d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奶牛的食欲则增加较慢,一般需要到产后的80~100d才能达到高峰。此期间由于干物质采食量不能满足产奶的需要,奶牛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奶牛产奶前期的日粮要求具有较高的营养浓度。本试验在全日粮基础上对奶牛产奶前期的营养需要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相关的技术参数,建立了可用于生产实际的技术规程,对降低饲养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奶业》2005,(4):12-13
奶牛分群饲养,是根据母牛分娩后不同的产奶阶段和产奶水平,按奶牛的营养需要和精粗饲料的营养含量配制平衡的日粮饲养母牛,这既便于饲养管理,又能充分发挥母牛的产奶性能。母牛分娩后一般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产犊后15-120天,产奶量占全期产量的48%左右;第二期为产犊后121-210天,产奶量占全期的28%左右;第三期为产犊后211-305天,产奶量占全期的24%左右。以一个泌乳期产量6000kg母牛为例,第一期产量为2880kg(平均日产27.4kg);  相似文献   

20.
保持一定的产奶量 ,尤其在较长时间的热应激状态下保持一定的产奶量是养牛的难点 ,因为高温能使采食量和产奶量下降。加强环境管理是降低热应激作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奶牛舒适度的首选措施包括遮荫、扇风、喷水、池泡等。而适当的饲喂方式也能改善暑天的采食状况。以下一些基本的营养措施可减轻暑热对采食量的影响 :1饮用水 :天气炎热时 ,保证奶牛的足量饮水十分关键。饮水量的下降会限制干物质的摄取(DMI)及产奶。NRC指出 ,当环境温度由50 ( =1 8×℃ 32)升至95 时 ,产奶能力为60磅的奶牛的饮水量几乎要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