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豆蚜 [Aphiscraccivora (Koch) ]在全世界分布广泛 ,寄主植物达 2 0 0余种。主要有豇豆、扁豆、菜豆、花生、蚕豆、豌豆、大豆、苜蓿、苕子、紫云英、甘蔗等。黑豆蚜能传播 4 0余种植物病毒病 ,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日本柄瘤蚜茧蜂 [Lysiphleb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在蚕豆、豌豆、苜蓿3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苜蓿蚜的存活率以蚕豆饲养的最大。蚕豆饲养的苜蓿蚜的产蚜量多于苜蓿饲养的。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以蚕豆上苜蓿蚜种群最高,其值分别为43.48和1.28;在豌豆上这2个参数最低,分别为28.65和1.19。苜蓿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在豌豆上最长(19.05 d),苜蓿次之(16.39 d),蚕豆最短(15.46 d)。蚕豆、豌豆和苜蓿上苜蓿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44、0.172和0.207。蚕豆上苜蓿蚜种群加倍时间为2.84 d。由此可见,3种寄主植物中,蚕豆是苜蓿蚜最适宜的寄主植物,而豌豆的适合度最低。  相似文献   

3.
田间人工培养自然食螨天敌控制苹果园害螨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总结本园九年来利用苕蚜(桃蚜Myzus persicac(Sulz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itenbach)、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等)和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 van der Goot(过去误称苹果蚜Aphis pomi)等饲料对小黑花蝽Orius minutus L.等自然食螨天敌进行田间人工培养、结合其他综合措施控制苹果园害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设施豇豆生产中常遭受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为害,蚜害可导致豇豆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为豆蚜的重要天敌,在豇豆生产用温室内,按多异瓢虫和豆蚜益害比1:10、1:20、1:40、1:60及1:80比例分别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同时,设置未释放天敌对照区。调查豆蚜和多异瓢虫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变化,比较豆蚜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多异瓢虫定殖率及种群增长率等指标,确定持续防治豆蚜的最佳益害比。结果表明,在按益害比1:10和1:20释放多异瓢虫5~35 d后,其对豆蚜防效可达90%以上;但防治后期多异瓢虫定殖率低,防治成本较高。按益害比1:80释放多异瓢虫3~7 d后,对豆蚜防效高于60%,释放后期防效持效期为7 d,防治后期瓢虫定殖率和种群定殖速度较高。益害比为1:60和1:80时防治后期防效低、持效期短,但定殖率高于其他益害比。益害比1:40则兼具防效好和定殖率高的特点,可持续控制设施豇豆豆蚜的为害,是最佳释放比例。推荐将1:40作为多异瓢虫防治豇豆上豆蚜的参考益害比。  相似文献   

5.
绿豆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调查表明,绿豆上的蚜虫主要为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其发生规律与绿豆生育期密切相关:1~3复叶期,豆蚜迁入绿豆田,始花期蚜量增长最快,盛花至初英期蚜量最大,为害最重,盛荚期后蚜量迅速下降。防治策略为前期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中期辅以药剂防治,后期充分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药剂防治以40%氧敌乳油1500倍液,盛花期施用1次即可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6.
 1983年6月,在南京郊区的长豇豆上采到1株表现植株矮缩症状的C-7病毒分离物。接种试验证明,它不能摩擦接种传病,但可以由豆蚜(Aphis 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以持久性方式传病。寄主范围测定的结果表明:分离物可以侵染长豇豆、豇豆、蚕豆、大豆、菜豆、豌豆、赤豆、利马豆、苜蓿、红三叶、地三叶、绛三叶、葫芦巴,紫云英和苕子等15种豆科植物和曼陀罗1种茄科植物。这些植物大都出现植株矮化,叶片扭曲,卷缩或僵缩,不能开花结实等症状。豆蚜的传病性状中,获毒饲育的最短传病时间为3小时,接毒饲育最短传病时间为10分钟,循回期是24小时左右。但是,传病率最高的获毒饲育时间是2~3天,接毒饲育时间在1天以上。接种1头蚜虫就具有传病能力,5头蚜虫能达到100%的传病率。蚜虫可以终身传毒,蜕皮不影响其传毒力,但传毒有间歇性。根据它的基本性状,病毒C-7分离物是一种豆科植物的黄化型病毒,可能是属于大麦黄矮病毒组(Luteovirus Group)的成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菜豆象的寄主进行了试验研究。经多次试验结果,受菜豆象为害的豆类有,菜豆属、豇豆及其变种、赤豆、小豆、鹰咀豆、蚕豆、木豆等。在上述这些豆类中,菜豆象最嗜食的是菜豆属中的大菜豆、芸豆、不同品种的菜豆以及长豇豆、短豇豆、白皮豇豆等。至于对菜豆属中的利马豆,有的种能为害,有的种却不为害。菜豆象不为害的豆类是各种饭豆、豌豆、扁豆、洋刀豆以及不同品种的大豆。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菜豆象的检疫检验,按照其对寄主的选择性来区分应检的对象豆类和免检的对象豆类,这对提高检查工效与提高检出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顺硝烯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毒力及其在苜蓿蚜体内和水稻中的降解转化趋势,采用带虫浸液法测定环氧虫啶及其降解产物NTN23692对苜蓿蚜的毒力,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苜蓿蚜体内不同酶对环氧虫啶降解转化的影响以及环氧虫啶在水稻中降解转化为NTN23692的情况。结果表明:环氧虫啶及其降解产物NTN32692对苜蓿蚜的LC_(50)分别为3.45 mg/L和0.79 mg/L,NTN32692的毒力明显高于环氧虫啶。与对照组相比,在添加酶抑制剂的条件下,苜蓿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孵育液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均显著降低,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孵育液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变化不显著。用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处理水稻24 h后,叶片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累积量随着浓度提高均显著增加;在水稻中的残留动态表明,培养7 d后,叶片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皆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到67.33%和89.42%。  相似文献   

9.
花生花叶病是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传毒介体豆蚜(Aphis craccivora)、洋槐蚜(Aphis robiniae)。蚜虫的发生与病害流行关系密切。通过三年综防试验示范,明确采用精选种子、地膜覆盖、治蚜防病、改进肥水管理措施能明显减轻病害,增产50—118%。  相似文献   

10.
陈合明  杨彬  万宏 《植物保护》1989,15(5):22-23
昔蓿蚜虫是苜蓿种植业的大敌之一。目前国内对为害苜蓿的蚜虫研究不多,过去在西北等主要苜蓿产区对苜蓿蚜有过报导。1988年作者等在河北沧州地区的泊头市对苜蓿蚜虫进行过一些研究。当地的优势种是三叶草彩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张广学等 1983)。这种蚜虫50年代在美国加州猖撅,几乎毁灭了当地的苜蓿种植业。现将我们的初步调查做一报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 Cresson)寄生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一些影响因子(寄主龄期、寄主密度、雌蜂龄期及接蜂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茶足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其中2龄若蚜的相对被寄生率最高,为41.96%,其次是1龄若蚜,为32.61%;3、4龄若蚜的相对寄生率较低。茶足柄瘤蚜茧蜂在不同寄主密度下的寄生率有显著差异。雌蜂蜂龄对寄生有明显影响。随着蜂龄的延长,寄生率逐渐降低;随接蜂时间的延长,寄生率也逐步增加。但达到寄生高峰的接蜂时间,再延长接蜂时间,寄生率亦不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对从北京郊区菜豆皱缩花叶病株上获得的一个病毒分离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该分离物的寄主范围、传播特性、病毒颗粒形态、血清学性质和理化特性等,确定为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PSV),并称为PSV菜豆分离物,即PSV Bean Isolate,简称PSV-B。这是国内从菜豆上分离PSV的首次报道。在测定的5科28种植物中,PSV-B侵染5科21种。PSV-B致死温度60~65℃,稀释限点10-4~10-5,存活期限6 d以上。PSV-B能被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提纯病毒颗粒球形,直径30 nm。制备的PSV-B抗血清,采用琼脂双扩散法测定效价为1 128。在血清学关系上,P SV-B与已报道的中国PSV-Mi株系相近,与美国PSV-E株系差异明显。PSV-B外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5 000道尔顿;含有4个RNA片段。  相似文献   

13.
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 Cresson是寄生于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等蚜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通过田间自然种群的调查,并在室内观察其发育历期的形态特征。在25℃恒温,16h光照,8h黑暗,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为卵期:1~2d,幼虫期:5~7d,蛹期:4~5d。同时观察了交尾和产卵行为。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虫寿命受温度和营养条件影响很大,其中25℃条件下,补充20%蜂蜜可显著延长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14.
侵染苜蓿的豇豆花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苜蓿矮缩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一种病毒分离物G-14,在测定的9科40种植物中,此分离物可侵染6科19种植物,易由汁液摩擦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棉黑蚜(A.atrata)和苜蓿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rondoi)等不传毒,可由首蓿叶象岬(Hypera variabilis)传毒;致死温度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保毒期21天;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8nm。电镜观察病组织超薄切片,可见晶格状排列的病毒粒体。经琼脂双扩散血清学测定,该分离物与豇豆花叶病毒(CP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由此鉴定G-14为CPMV。提纯病毒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有3个蛋白组分。分子量分别为44800,24500,22400道尔顿;琼脂糖电泳测得有二个核酸组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冷冻豆蚜Aphis craccivora是否适合作为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种群扩繁的饲料, 本文研究了冷冻豆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分别为19.6?18.4 d和19.3 d, 饲喂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显著长于饲喂活豆蚜处理(16.6 d)?饲喂不同饲料处理的异色瓢虫总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产卵前期分别为41.2?14.8 d和9.6 d, 显著长于饲喂活豆蚜(8.8 d); 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17.8?546.2粒和564.5粒, 显著低于饲喂活豆蚜(1 221.4粒)?从幼虫发育历期?总存活率?成虫寿命等方面综合考虑, 冷冻豆蚜可以作为异色瓢虫的替代饲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替代饲料饲养对红肩瓢虫Harmonia dimidiata Fabricius捕食作用的影响,本文以地中海粉螟卵Ephestia kuehniella Zeller加水或蜂蜜水饲喂红肩瓢虫至成虫,测定其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研究表明:各处理红肩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同一猎物密度下,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控害效能(a/Th值)、搜寻效应由高到低均为对照组(豆蚜)处理,地中海粉螟卵加蜂蜜处理,地中海粉螟卵加水处理,但红肩瓢虫同性别间的实际日捕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经分析,地中海粉螟卵的饲喂不影响红肩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也基本不影响对豆蚜的捕食能力,而适当添加蜂蜜可提高红肩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生产中可使用地中海粉螟卵加适量蜂蜜来扩繁红肩瓢虫。在无竞争状态下,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加蜂蜜的红肩瓢虫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最佳寻找密度为101.78、90.2,在此蚜虫密度下,红肩瓢虫可发挥最大捕食效能,可作为田间应用的益害比例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苜蓿斑蚜是危害苜蓿的重要害虫,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苜蓿斑蚜能有效控制其持续为害。本文利用人工饲喂方法,测定两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KTI和BBI)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经浓度均为800 μg/mL的KTI和BBI处理后,随处理时间延长,成蚜存活率降低,与对照相比,处理72 h后存活率分别降低了38.3%、41.7%,繁殖率分别降低了128.3%、116.7%,第2代若蚜存活率分别降低了6.7%、19.8%。上述结果表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苜蓿斑蚜虫口密度,该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和应用生物制剂防治苜蓿斑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草蛉幼虫捕食豆大蓟马和豆蚜的功能反应及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大草蛉2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成虫、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416.67头和588.24、1250.00、909.09头。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大草蛉2和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豆蚜。大草蛉取食豆蚜和豆大蓟马的未成熟期发育历期(1龄至成虫)分别为18.01和19.89 d,存活率分别为96.67%和93.33%,表明豆蚜和豆大蓟马均是适宜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天然猎物。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各参数,表明大草蛉对豆大蓟马和豆蚜均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命表技术评价豆柄瘤蚜茧蜂对豆蚜的控害潜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对豆蚜及其寄生蜂豆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描述,组建其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对2种供试昆虫的生命表参数净生殖力R0、世代平均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豆蚜和豆柄瘤蚜茧蜂的生命表参数R0Trmλ分别为:72.136、23.370 d、0.183、1.201和150.925、10.607 d、0.473、1.605。其中豆柄瘤蚜茧蜂rmR0值均明显大于豆蚜,且豆蚜繁殖1个世代豆柄瘤蚜茧蜂可以繁殖2个世代,表明豆柄瘤蚜茧蜂对豆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对豆蚜种群有较强的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20.
 1988~1991年调查河北、河南、山东和北京地区刺槐花叶病树率为4~87.5%,一般30%左右。蚜传试验说明:豆蚜(Aphis craccivora)能将花生矮化病毒(PSV)从刺槐传播到花生。在田间经常观察到PSV由刺槐花叶病树林向花生传播,形成病害发生梯度。1990~1991两年河南开封田间系统观察,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蚜虫在刺槐上形成繁殖高峰并产生有翅蚜虫向花生地迁飞,随后花生地内出现PSV病株。1990和1991两年河北滦县、迁安病区调查,未发现PSV种传苗,开封PSV感染病株种子,PSV种传率0.025%。PSV引起花生病害一般年份发病很轻。与种传相比,刺槐作为病害初侵染源,对PSV在花生上流行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