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树黄刺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有效控制枣树黄枣蛾的为害,连续几年对该虫扫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看出,黄刺蛾在兰溪市1年发生2代,并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在防治策略上采取主治第1代,控制第2代,在冬季剪除枝干上黄刺蛾的越冬茧,并在1-2龄幼虫期喷药,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俗名洋辣子,毛八角。害虫在大理州分布很广,几乎各县都有。最适的分布海拔范围为1500—1900米。黄刺蛾是核桃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也能为害梨、苹果、油桐、茶、桑等。幼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叶脉,4龄以上幼虫食叶片成缺刻,仅残留叶柄和主脉,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而减产。幼虫体背有刺毛,触及皮肤能引起红  相似文献   

3.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iker)是“三北”防护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朝鲜紫姬蜂(Chlorocryptusccoreanus Siepligeli)和刺蛾寄蝇(Cheatexorista sp)为黄刺蛾老熟幼虫—蛹期优势天敌。为准确估计它们对黄刺蛾种群的抑制力,笔者进行了朝鲜紫姬蜂,刺蛾寄蝇对黄刺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杜仲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对杜仲药材的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主要的害虫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豹纹木蠢蛾、咖啡豹蠢蛾、柳乌蠢蛾、杜仲梦尼夜蛾、刺蛾、褐蓑蛾、茶翅蝽等。1小地老虎(又名切根虫)1.1危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是苗圃中常见的地下害虫。幼虫在三龄以前昼夜活动,多群集在叶或茎上为害;三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土表层,夜间出土为害咬断幼苗的根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常常将咬断的幼苗拖入穴中。1.2防治措施1.2.1及时除草,减少成虫产卵和幼虫的喜食条件。1.2.2发生期间,人工捕捉幼虫。清…  相似文献   

5.
对淮安地区枣树的主要害虫发生种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危害枣树的主要害虫有枣芽象甲、枣尺蠖、枣粘虫、桃蛀螟、黄刺蛾及球坚壳虫等6种,并初步摸清了这些害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黄刺蛾幼虫摄食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刺蛾是多种园林绿化树种的主要害虫。作者研究了黄刺蛾幼虫在观赏树种红叶李上的摄食习性和摄食量。该虫在湖南衡阳地区为害期为6~7月,幼虫共7龄,平均龄期28d,末龄9d。每头幼虫一生平均取食红叶李叶片54.819mm^2,其中5龄以前取食量为1366mm^2,仅占整个取食量的2.4%,末龄幼虫取食量为46494mm^2,占整个取食量的84.8%。防治适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黄刺蛾Cnidocampa flallescens(Watker)是亚洲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分布在我国多达21个省(区)。为害木本植物多达34种以上。几年前,在我省的双辽、梨树曾大量发生,虫口高达500—600头/株。1979年—1984年,原来大量发生黄刺蛾为害的林分,由于黄刺蛾NPV的流行,使虫口显著下降。为此,笔者在林间进行了流行致病情况调查,并应用染病毒的土壤、树皮、树叶进行了防治黄刺蛾的试验。现将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刺蛾又叫洋辣子,为害杨、柳、榆、果树等几十种树木,是森林、果园的一大害虫。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黄刺蛾,不但污染环境,毒化林副产品和水源,严重的还威胁人、畜、禽的安全。经试验,应用黄刺蛾病毒防治黄刺蛾,成本低,效果好。黄刺蛾病毒是一种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9.
黄刺蛾、青刺蛾的幼虫又叫“洋辣子”,是食性较杂、食量较大、分布较广的食叶害虫。除因食叶而影响林木、果树生长外,还与桑蚕、柞蚕争食。在我场的杨树人工林中,历年来为害严重,面积达两万亩以上,虽然每年要进行化防五千至一万亩,但因暴食期短,防治季节性强,在猖獗为害时,始终未得到控制。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利用防治松毛虫的赤眼蜂防治黄、青刺蛾的生防试验,初步获得了防治效果,同时也控制了柳天蛾、双尾舟蛾、杨枯叶蛾等十余种害虫的发生。黄、青刺蛾的卵是赤眼蜂的优良寄主卵之一,有着寄生率高的显著特点。我们在生产的实践中感到,只要适时适量进行放蜂,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在今年一万五千亩的大面积放蜂区中平均寄生率为91.8%,最高寄生率达98.7%。据幼虫为害期调查,单株有茧由七六年的20头左右下降到0.2—0.5头,从两年的虫口密度对比可下降90%以上,取得了历年来进行化防所不及的防治效果(参看表1)。  相似文献   

10.
枣镰翅小卷蛾(亦叫枣粘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据调查,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等处越冬。越冬代成虫子3月下旬开始出现,每雌产卵120~200粒。第一代幼虫大量出现期在谷雨前后,为害达两个月之久;第三代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为害约两个月。老熟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该虫食性单一,以幼虫为害枣树叶、花和果实,是枣树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黄刺蛾又名洋辣子、刺毛虫、毛八角。该虫在国內分布在20多个省(区),为害美杨、毛白杨、刺槐、榆、柳、桑、苹果、梨、枣、杏、樱桃、核桃、葡萄、李、山楂和石榴等,是林木和果树的重要害虫。黄刺蛾在北方多数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这种蛾子的卵散产在叶子的背面,一个叶片上只产几粒。幼虫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小幼虫吃叶肉,稍大些就把叶子吃成不规则的缺刻,严重时代剩叶柄和叶脉。  相似文献   

12.
黄刺蛾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的为害,用10%杀虫葳、40%氧化乐果、4.5%高效氯氰菊酯、25%灭幼脲和1.8%阿维菌素等5种药剂的不同浓度对黄刺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圃间防治试验,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药剂和浓度对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林间防治以10%杀虫葳40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朝鲜紫姬蜂(Chlorocryptus coreanus SzePligeti)是黄刺蛾幼虫及蛹期的主要寄生蜂,据辽中县茨于坨公社太平村林场测报点1979年调查,苹果梨树上的黄刺蛾茧内寄生率达60%,三年生的杨树林中的茧内寄生率达81%,控制了黄刺蛾的大发生。因此是一种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朝鲜紫姬蜂不仅在辽中县内寄生大量黄刺蛾幼虫和蛹,在海城、台安、黑山也有寄生。寄生率高,利用它防治黄刺蛾是很有前途的。我们于1977~1979进行了三年的观察,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月扇舟蛾在吉林敦化区一年一代,以三龄幼虫在落叶间吐丝作茧越冬。该虫有两个幼虫为害期,以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为害最为严重。初步查明,在敦化连续两年4、5月份干旱和特殊林分环境是发生分月扇舟蛾幼虫为害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分月扇舟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为害多种木本植物。多年来,四平市杨树人工林受害面积达几十万亩,虫口密度有的高达550—670头/株,造成严重为害。近年来,我们使用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黄刺蛾来代替化学药剂,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稠李巢蛾是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为害,在海拉尔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稠李、杜梨、苹果等植物的叶片.以幼龄幼虫在卵壳覆盖物下越冬.  相似文献   

17.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uescens(wal-ker)。为害43种木本植物。在双辽、梨树等县曾大发生,虫口密度高达500—600头/株,受害林枯枝、焦梢,有的成片枯死。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抑制黄刺蛾为害起重要作用。现将几年来调查与利用情况介绍如下。一、病毒流行林分调查在小叶杨、小黑杨13—19年生,树高7.6—8米,郁闭度0.7—0.8的 NPV 病源地,选6块样地(1350亩)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2。调查证明:1、黄刺蛾 NPV 流行的林分,病毒体能保留6年以上。2、病毒体有连年对寄主感病作用。3、自然感病率高,平均47%,最高100%。4、1979—1984年,分三个阶段调查,看  相似文献   

18.
榆白长翅卷蛾(Acleris ulmicola Meyrick)属鳞翅目、卷蛾科、长翅卷蛾属。国外分布于日本、苏联的西伯利亚;国内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虽属广布性种类,但大发生记录较少,对其生活习性国内尚未见报导。 1984年金县、沈阳大发生,寄主除原记录的白榆外,还发现为害刺榆。幼虫缀叶(将3—5片叶缀在一起)为害,取食叶肉,使叶片仅残留叶脉,形成不规则空洞,数日后  相似文献   

19.
大叶黄杨尺蠖,又名丝棉木金星尺蛾、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大叶黄杨尺蠖以幼虫食叶为害,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季节为害最为严重。1龄~3龄幼虫食叶肉使叶片呈网状,严重时吃光整个叶片,再吐丝下垂,随风迁移至其他枝条(树)上继续为害。被尺蠖为害过的大叶黄杨树势极差,严重时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20.
枣镰翅小卷蛾是佳县枣树的一大害虫,它不仅为害叶片,还为害果实,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佳县黄河沿岸枣林地区均有分布,尤以滩地为重。泥河沟大队1966年因枣镰翅小卷蛾为害,红枣年产量由14万斤下降到3万斤,1976年又因枣镰翅小卷蛾大发生,受害率上升到80%,致使红枣产量下降到2万斤左右。我们从1978—1979年,进行了绑草把诱杀枣镰翅小卷蛾越冬幼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