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建生 《农村科技》2007,(10):31-31
一、发病条件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单丝克白粉菌真菌引起,病源以菌丝或子囊在病残体上越冬,田间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再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蔓延。与寄主接触后孢子萌发,直接从表皮细胞侵入,并在其内形成细胞吸取营养。菌丝体在寄主表面,且多处形成附着器后不断蔓延,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相似文献   

2.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症状从果穗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籽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贴在一起贴在果穗上不易剥离。二、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  相似文献   

3.
1病害1.1苹果腐烂病冻害是苹果腐烂发生重要外界因素。黑龙江省3月下旬病菌开始活动,借风雨传播,4月中旬新病开始出现,4~5月份发病最多,5月下旬病斑开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重新传播危害。进入6月份发病显著减少,7  相似文献   

4.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桑葚.桑树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菌核随桑葚落地,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又称青粉病,是由子囊菌绿菌核属引起,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入水稻花器,深入胚乳中迅速生长而形成孢子座(稻曲)。发病因素主要是感病水稻品种在破口期至齐穗期间,恰遇低温、多雨、日照少、雾大、露重天气,生长过嫩、偏迟的稻株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6.
桑蚕僵病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僵病俗称硬化病,是饲养桑蚕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桑蚕僵蚕因病源菌的种类不同可分为黄僵、绿僵和白僵3种类型。传染途径为接触性传染,病菌的分生孢子经幼虫皮肤侵入体内而引发僵病。  相似文献   

7.
花生云纹斑病是我国花生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经鉴定,其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球亮孢目、壳二孢属(Ascochyta sp.)。接种试验表明,该菌主要为害花生叶片,其次为害叶柄和托叶,而茎和荚果不发病;该菌不为害大豆、赤小豆、豌豆、蚕豆和菜豆。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形态在病叶内越冬;翌年六月下旬~七月上旬从植株底部叶片开始发病,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形成子实体,借风雨传播进行重复侵染。病害流行与八月份降雨量有关。花生品种间存在着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稻瘟病是黑龙江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稻瘟病的病菌孢子具有随空气飘散的特性,带病稻草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用带有潜伏菌丝的种子播种,其秧苗可能发病,而表面带菌(分生孢子)的种子,则在催芽播种后,分生孢子萌芽从幼苗基部侵入,因而秧苗发病。1.传播途径稻瘟病的病菌主要靠空气气流传播,在当年发病的稻草上越冬,次年7月上旬,温度适宜时,病稻草上的病菌借  相似文献   

9.
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玉米小斑病常年在天津地区发病率较低. 发生规律:分生孢子可借助风雨、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发病适宜温度为26~29 ℃,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3~25 ℃.分生孢子在24 ℃...  相似文献   

10.
葡萄穗轴褐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穗轴褐枯病是我国葡萄产区一种新的病害,近几年在哈密市蔓延迅速.通过对哈密市回城乡采集的葡萄受害穗标样进行鉴定,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生链格孢霉(Alternaria viticola Brun).主要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轴组织.田间出现症状在5月下旬~6月下旬,病菌能以分生孢子在葡萄枝蔓表皮或芽鳞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不同品种对葡萄穗轴褐枯病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1.病害1.1苹果腐烂病冻害是苹果腐烂发生重要外界因素。黑龙江省3月下旬病菌开始活动,借风雨传播,4月中旬新病开始出现,4-5月份发病最多,5月下旬病斑开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重新传播危害。进入6月份发病显著减少,7月以后很少发病,直到9中旬又有新病出现,10月停止发病。患苹果腐烂病原因很多,如冻害,树体营养不良、田间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发生原因该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瑞孢菌等近20多种霉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带病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源。这些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等害虫会加剧该病的发生。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15~28℃、相对湿度75%以上的"低温高湿"条件下易侵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感病品种逐步增加.水稻受稻瘟病危害后一般减产10%~30%,高的可减产50%以上.了解稻瘟的病症、发生防治技术,对水稻生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病原因 稻瘟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形态在稻谷或病稻草上越冬,种子上的病菌在育秧时条件适宜则容易诱发苗期稻瘟病即苗瘟,堆放的病稻草在来年春天平均气温达到15℃遇雨潮湿时,病菌也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使稻株感病,然后继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浸染.  相似文献   

14.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ZiziphusjujubaMill.cv.Jinsixiaozao)的侵染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囊孢壳菌Physalosporaobtuse(Schw.)可在金丝小枣树体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杨树、榆树、刺槐树、桃树、苹果、梨树上越冬。5月下旬—9月中旬分生孢子器形成并散发分生孢子,8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同时散发。囊孢壳菌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6月上旬囊孢壳菌开始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囊孢壳菌对枣果的侵染高峰期。囊孢壳菌在当年发病枣果上只形成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8月下旬—9月散发分生孢子,可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5.
炭疽病在菜豆生长期内,于各地普遍发生,尤其在温凉多雨地区和季节发病最重,严重影响其品质和商品性。菜豆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皮下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16.
枸杞炭疽病侵染和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枸杞炭疽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在病果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和组织内的菌丝体。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14个月。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0℃高于35℃均不能萌发;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100%,低于75%则不能萌发。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在22~29℃和保湿的条件下,潜育期为87~94h。田间发病后,病果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人的传播,进行反复的再侵染。影响田间病害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是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7.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温20~25℃,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8.
桔梗轮纹病是发生普遍而终年可见的叶部病害 ,发病后 ,叶提早脱落 ,严重影响药用和观赏价值。1 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 ,也可危害嫩叶和新梢。叶片病斑通常由叶尖或叶缘开始 ,先为黄绿色小斑 ,后呈褐色、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 ,一般有深浅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 ,边缘有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 ;以后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 ,上生墨黑色小粒点。2 病原属半知菌类 ,壳单膈孢属 (Ascochytasp .) ,分生孢子近圆形 ,双胞。3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 ,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借风雨传播。分生…  相似文献   

19.
症状 主要发生于叶片,初期叶背出现黑褐色斑点,后在叶面出现黑色斑点,随着病斑发展,周围组织变成黄色或灰绿色,而且病斑下陷。花朵上也会发病。病原 由多种真菌引起,常见有兰刺盘孢菌和兰叶短刺盘孢菌两种。□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假鳞茎上越冬。风雨和浇水促使分生孢子大量传播,病害扩展快,叶尖或叶片受损伤或擦伤后易受传染,以墨兰、春兰感病较重;株丛过密,叶片相互摩擦易造成伤口,介壳虫严重,环境湿度高亦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① 园艺防治:兰花室要通风透光。花盆以用排水透气好的陶盆、瓦盆为宜。上盆基质以酸性的…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菌链状分生孢子形成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种途径得到了稻瘟病菌产生链状着生分生孢子的突变体菌株,并对这些突变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致病性及孢子形成等特性与原菌株分别作了比较研究。用复合位点探针MAGGY和MGR586进行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突变体确系野生型稻瘟病菌的突变体。虽然这些突变菌株都能产生病斑,但其致病性较野生型菌株有明显下降。叶鞘接种结果表明,所用突变菌株均能形成附着孢并能穿透寄主细胞壁。突变菌株能形成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多数有两个分隔,呈弯膝形或长镰刀状,透明或灰橄榄色。突变菌株在病斑上和燕麦片培养基上都能产生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也能产生正常的分生孢子。通过单孢分离后,在燕麦片培养基上形成的两种孢子的比例基本稳定,表明突变菌株的孢子形成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稳定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