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 人工感染 3日龄雏鸭 ,于感染后 6、12、16、2 0、2 4、2 8、3 2和 3 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血清中Na+ 、K+ 、Ca2 + 、Mg2 + 、Cl- 、P5+ 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和BUN含量变化不明显 ,OSM的变化也不明显 ;ALT、AST和GGT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 (P <0 .0 1) ;GLU浓度在攻毒后 2 4~ 3 6h极显著下降 (P <0 .0 1) ;TG、CHOL和VLDL呈极显著升高 (P <0 .0 1) ,表明血糖下降和血脂升高。TBIL和DBIL分别从攻毒后 2 0和 12h开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 (P <0 .0 5 )。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肝脏受损最明显 ,呈现急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20日龄天府肉雏鸭的葡萄糖(GLU)、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6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 d后,少数雏鸭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感染3 d后大部分感染雏鸭开始发病。感染后3 d为发病死亡的高峰期,而感染7 d后未见新的发病鸭只,耐过鸭开始进食,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雏鸭6个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变化,GLU、TC、LDH和ALT在感染后第3天均明显升高,在感染后期逐渐回落接近正常值。[结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属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Ⅲ.实验感染雏鸭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胡薛英,程国富,周诗其,熊道焕(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汉430070)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血清生化指标THESTUDYONTHEPATHOGENESISOFDUCKLINGV...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瑞丽市的水禽养殖业发展很快,出现了一批年出栏20多万只肉鸭的规模养殖户,如"沈鸭子",而一些传染病影响了水禽养殖业的发展,雏鸭病毒性肝炎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病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雏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发。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7-20日龄的雏鸭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高。我县为养鸭大县,年饲养量为130多万只。近几年雏鸭病毒性肝炎屡有发生,且无特效药可治,成为我县鸭的主要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对养鸭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现将多年来用特异性疗法结合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1周龄雏鸭,分别对感染后12h、24h、48h、72h、96h、168h、336h的雏鸭血液、肝、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中SOD活性在2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24h显著低于对照组,48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肝组织中CAT活性48h开始下降.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自由基参与了雏鸭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鸭肠炎病毒(DEV)人工感染雏鸭引发的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以DEV GZ株人工感染90只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通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初步研究其致病机理.结果显示,感染的雏鸭48h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72 h出现死亡,均在108 h内死亡,且随感染时间表现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眼部、鼻腔及口腔周围有分泌物附着等临床症状;剖杀雏鸭后发现各组织器官均18h后出现病变,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病变越发严重,主要以出血和坏死为特征.说明已成功复制了 DVE动物感染模型,明确了DEV致雏鸭临床症状及各器官解剖病变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1概述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24小时~48小时。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对山东省滨州地区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株病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高达80%。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变化、理化特性试验、中和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鉴定为Ⅰ型鸭肝炎病毒(DHV),命名为BZ-Ⅰ株。该研究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较为有用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L-1 ~10617·02 m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肝炎病毒相同的症状和病变;3,7,14日龄易感雏鸭的LD50分别为1055·02 mL-1,10517·02 mL-1,10383·02 mL-1;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对酸(pH 30)稳定,对热不稳定。进一步进行交叉中和试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抗原性与经典1型DHV差异显著;VP1序列与多株1型DHV的同源性在693%~933%;从进化关系来看,与韩国株的亲缘性最近。JS株属于我国流行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N\|DHV\|JS株)。  相似文献   

13.
南瓜病毒病接种条件和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接种浓度、温度、苗龄对南瓜病毒病接种效果的影响,筛选出南瓜苗期最佳抗性鉴定方法,即植株在子叶期或1片真叶期,25℃,稀释2倍时接种最好,用此法对55份试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材料5份,17份中抗材料。用一份中抗材料南瓜苗期接种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分析电导率、多酚氧化酶(PP0)、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电导率、PPO活性均是接种植株高于健康植株,而叶绿素含量是接种植株低于健康植株。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分离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将山东分离株扩增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酶切鉴定得到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毒株R85952的序列比较发现,山东分离株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74%.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方法最低模板检出量为100 pg,且该方法只能特异地检测出DHV,不能检出鸭瘟病毒、小鹅瘟病毒、鹅副粘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等.自然感染病料的检测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用于DHV-Ⅰ分离株的快速鉴定,也可用于临床感染病例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5.
钠和氯对生长蛋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选择28日龄蛋鸭150只,平均体重为(0.50±0.01)kg,随机均分成6个处理组,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氯化钠分别为0.0%、0.16%、0.24%、0.32%、0.48%、0.96%组成6种试验日粮。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鸭,3层笼养。旨在通过钠和氯对生长蛋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来确定生长蛋鸭对钠和氯的需要量。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不添加氯化钠会对蛋鸭的终重、日增重和饲料转变化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而氯化钠添加量过高,尤其是氯化钠添加量为0.96%时,生长蛋鸭的生产性能下降,其终重、日采食量和日增重与中间4个处理组有显著差异(P<0.05)。当饲粮中氯化钠含量为0.24%~0.32%时,蛋鸭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最佳,最有利于鸭的生长。各处理间T3、T4、皮质醇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处理Ⅰ(添加0%氯化钠)T4、皮质醇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1)。各处理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肌酐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Ⅰ组的血清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结论表明,在本试验笼养条件下,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含钠0.037%、氯0.047%、钾0.71%),添加氯化钠0.24%,使其日粮钠和氯的含量分别为0.131%和0.193%,可满足5~11周龄生长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分离鉴定及VP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无母源抗体的鸭胚从疑似病毒性鸭肝炎的病麻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能致死鸡胚、番鸭胚和麻鸭胚,死胚尿囊液均无血凝性;病毒能被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病毒人工感染3日龄麻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50%,并从病死鸭肝脏中回收到分离毒;RT-PCR扩增结果表明分离毒为I型DHV阳性,同时将此扩增的1 052 bp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对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分离毒的VP1基因与台湾省分离株DHV-03D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为95.7%,对VP1氨基酸潜在位点分析发现该分离毒具有野毒的分子特征。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DHV-NA株。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鸭I型肝炎病毒( DHV I) VP1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高效的可视化体外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RT-LAMP)。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性可达到10 fg,是常规一步法RT-PCR方法的100倍以上。全部反应可以在1.0~1.5 h内完成,并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观察颜色进行结果判定,该方法对其他鸭常见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该方法的建立为下一步研制鸭I型肝炎病毒的RT-LAMP快速检测试剂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鸭SCD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血清生化指标的遗传效应,揭示鸭SCD1基因启动子的生理调控机制,为今后开展畜禽SCD1基因研究及遗传标记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构建基因组DNA池,利用PCR-RFLP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鸭SCD1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情况,采用MegAlign寻找SNP位点,通过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预测SNP位点对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转录因子的影响,并以SPSS 19.0分析启动子酶切位点变异对父母代樱桃谷鸭血清生化指标的遗传效应.[结果]从樱桃谷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共检测到11个SNPs位点.其中,g.952323C>A和g.952661A>G位点突变分别致使原有转录因子D1和Sp1消失;g.952702A>G位点突变则产生新的转录因子TEC1;g.952591T>C、g.952868A>T、g.952869T>G、g.952971G>C和g.953301T>C突变区域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也未产生新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952873T>G和g.954401T>C位点突变未引起转录因子改变;g.954239C>T位点突变导致原有转录因子Sp1、Sp1、Tra-1和AP-2α改变为Sp1、Tra-1、ETF和Sp1.通过PCR-Bgl II-RFLP和直接测序比对分析,发现g.952868A>T和g.952869T>G双碱基突变造成原始序列AGT952868G952869CT突变成AGA952868T952869CT,而产生新的Bgl II酶切位点,共产生3种基因型:CC(2268 bp)、CD(2268+1659+609 bp)和DD(1659+609 bp),2个等位基因(C和D).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别为0.710和0.8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458和0.265,属中度多态位点;卡方(χ2)检验结果表明,Bgl II酶切位点突变所产生的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χ2>χ20.01,P<0.01).Bgl II酶切位点变异与父母代樱桃谷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以DD基因型樱桃谷鸭的血清生化指标略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结论]樱桃谷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共筛查到11个SNPs位点,其中g.952868A>T和g.952869T>G位点变异产生新的Bgl II酶切位点,且该酶切位点变异可能对鸭血清生化指标有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CH-1R 株活疫苗对蓝耳病经典毒株JXA1 的保护效果,采用CH-1R 株活疫苗免疫14 日龄PRRSV 阴性仔猪,1 周后 攻毒,对12、21、35、49、63 日龄时的仔猪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比例和外周血中抗体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院免疫7 d后,CD4+/lym 的比值升高,CD8+/lym 的比值降低,CD4+/CD8+的比例升高;攻毒2 周后,CH-1R 株活 疫苗免疫组仔猪CD4+/lym 和CD8+/lym 的比值均升高,并且CD4+/CD8+的比例也升高,说明CH-1R 株活疫苗对经典 毒株JXA1 可能具有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