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喀什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区系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土壤中含有7个属的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主,占供试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96.9 %;从各种土壤类型所分离的放线菌数量上看,耕作土>林地土>草甸土>沼泽土>盐渍土>风沙土;供试土样中的链霉菌可分为11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白孢类群,占链霉菌总数的23.2 %.对其分离得到放线菌406株,以1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菌进行平板拮抗试验,得到42株拮抗活性菌株,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10.3 %,发酵复筛试验结果表明有16株(RI>80 %)供试菌株对14种靶标菌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防效果,占供试菌株的1.2 %;其中对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防菌(RI>80 %)最多.  相似文献   

2.
西藏亚高山草原土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了分布于西藏海拔4000-4680m之间6个亚高山草原土的放线菌数量与组成,并从分离纯化所得355株放线菌中选出98株代表菌株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放线菌分为9个属和2个未定属,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分别占土壤放线菌总数的52.7%和27.3%,钦氏菌属,孢囊放线菌属及孢链囊菌属共占14.1%;链霉菌属共分为12个类群,白孢类群,粉红孢类群及黄色类群分别占土壤链霉菌总数的49.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棉区不同含盐量棉田健株与黄萎病病株根区土壤放线菌生态差异,并从中分离筛选对棉花黄萎、枯萎病有较好防效的生防放线菌,为棉花黄、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新疆棉区3组不同含盐量土样进行放线菌分离测数,采用皿内琼脂块法筛选拮抗放线菌。【结果】①在不同含盐量土壤中,棉花病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均高于健株,在高盐、中盐及低盐土壤中,棉花病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分别较健株高出5.7%,7.8%,20.1%和20.2%,15.0%,195.0%。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愈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愈大,棉花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pH无明显差异。②棉花病株根区土壤中放线菌总数均大于健株,在高盐、中盐及低盐棉田中,病株根区土埌放线菌总数较健株分别提高15.5%,59.4%及90.3%;在中盐土壤病株根区土壤中,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及伴生细菌数量分别较健株高出38.5%,23.8%,295.7%,在低盐土壤中分别高出106%,35.7%及16.0%,高盐土壤中链霉菌属及伴生细菌数量与之相反。③从新疆棉田供试土壤中分离的81株放线菌中,有51株放线菌对靶标病原菌有拮抗性,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62.9%,其中对棉花黄萎、枯萎及立枯病菌有拮抗性的菌株分别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41.9%,51.9%及18.5%。④在高盐和中盐土壤中,从健株根区土壤分离筛选到的拮抗菌中,对棉花黄萎病有抗性的拮抗性放线菌比率略高于病株根区土,但低盐土壤表现为病株根区(63.6%)>健株根区(36.4%)。⑤从棉花根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中,对棉花黄萎病菌、枯萎病菌及立枯病菌有较强抗性的菌株分别占菌株总数的7.4%,9.8%及3.7%,无抗性的分别占55.5%,41.9%及82.7%。【结论】棉花黄萎病病害发生与棉花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总盐含量、土壤放线菌组成及拮抗性放线菌比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何建清  张格杰  岳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62-18165
[目的]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抑菌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拮抗性测定。[结果]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不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农田土放线菌数量最多,人工林与原始森林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在同一剖面内表层放线菌数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线菌数量亦相应降低。该区放线菌种类较复杂,共分离到10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绝对优势。链霉菌属分离到11个类群,以白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供试菌株抗病原真菌强于细菌,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强于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蕴含着种类和拮抗活性丰富的放线菌,可进一步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济宁市土壤放线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宁市采集土样,采用高氏1号琼脂和淀粉铵琼脂两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按国内外通用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土壤放线菌主要属——链霉菌属的类群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样品在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要高于淀粉铵培养基上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占绝大多数,达放线菌总数的70%以上,其次是小单孢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链霉菌类群的组成较复杂,主要为白孢类群和粉红孢类群。  相似文献   

6.
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研究了鲁西南地区5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和组成,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借以研究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结果表明:①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土壤质地的不同而变化,其顺序为壤土>砂土>粘土。因作物或植被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在供试的5种植被中,土壤放线菌数量按菜地>小麦地>花生地>裸土>林地的顺序排列。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②土壤放线菌的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5个属的放线菌,以链霉菌为主,其次为小单孢菌属和马杜拉放线菌属。土壤放线菌组成的复杂程度随作物变化而变化;③链霉菌的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13个类群,以白孢类群为主,其次为浅紫灰类群和黄色类群;④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pH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越丰富,pH越高,放线菌数量越多;⑤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数量较大,是放线菌的良好栖息地。  相似文献   

7.
西藏土壤放线性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西藏8个主要土类11个土样的土壤放线菌数量、主要属与类群、生理生化特性及拮抗特征。结果表明:①西藏不同土类及同一土类不同剖面表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很大,随海拔升高,冻结期增长,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②西藏土壤放线菌种类简单,供试菌株分为5属,链霉菌属占优势;③供试菌株大部分无明胶液化能力,约1/3无淀粉水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较强者仅占1/3左右;④供试菌株约有19%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极强抗性,约9%对棉枯萎菌有较强抗性,仅有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抗性。  相似文献   

8.
以分离自盐渍土中的放线菌作为供试菌株,以养殖业中常见的9种动物病原菌作为靶标菌进行拮抗放线菌研究,并对4株优良拮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 172株放线菌主要以链霉菌属为主,占到88.82%,有拮抗活性的菌株551株,占到47.01%;供试放线菌对不同靶标菌的抑菌作用差异较大,对金黄色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拮抗效果较好;菌株01F10为白孢类群,与Streptomyces qinglanensis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度为99.11%;菌株02H13和14H03为粉红孢类群,与Streptomyces gobitricini序列相似度达到100%;菌株07F10为灰褐类群,与Streptomyces sparsus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度为99.6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种植年限人参地土壤中放线菌的生态差异,分离筛选有较好防效的生防放线菌。【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皿内琼脂块法,对采自黑龙江省铁力市小兴安岭南麓桃山、石长不同种植年限(1,5和7年)人参地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测数及拮抗放线菌筛选。【结果】①在石长样点,种植5,7年人参地土壤的放线菌总数和链霉菌数量分别为106×105,193×105CFU/g和41×105,83×105CFU/g,其年份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小单孢菌及未鉴定放线菌数量分别为11×105,20×105CFU/g和54×105,90×105CFU/g,其年份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现出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放线菌总数、链霉菌数量及小单孢菌数量均呈增加趋势。桃山样点从高氏1号培养基上分离到的放线菌总数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与石长样点类似,但高氏1号培养基上的链霉菌数量和小单孢数量及腐殖酸琼脂培养基上的链霉菌数量和放线菌总数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②在筛选出的271株放线菌中,有108株对人参土传病害靶标病原菌有拮抗性,约占全部筛选放线菌总数的40%;在桃山样点,从种植1年人参地土壤筛选到的对5株靶标病原菌有拮抗性的放线菌株数,分别约为种植5年人参地土壤的2.2~12倍,表现出种植年限愈长的土壤中拮抗放线菌株数愈少的变化趋势。③拮抗性较强的菌株有15株,约占全部放线菌的4%,其中以黄色类群较多。④供试土壤有机质及速效N、P、K含量能充分满足放线菌生长,与放线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pH与拮抗放线菌株数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随种植年限增加,人参土传病害加重与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变化,特别是与拮抗放线菌数量的减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方法对西藏喜玛拉雅山中部林地土壤中放线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与分类,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放线菌可分为10个属,以链霉菌属占优势;链霉菌属可分为11个类群,以球孢类群占优势;生理生化试验中,参试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以及明胶液化能力较强;拮抗试验中,抗霉菌的菌株数较多,抗G+菌的菌株数比抗G-菌的菌株数多。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兽医服务的职能,结合兽医服务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对兽医从传统到现在的职能转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社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0-5811,5813
[目的]验证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为直播冬油菜田的杂草防除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直播冬油菜田间进行单用和混用除草试验。[结果]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冬油菜4~5叶期使用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的阔叶杂草;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22.5 g/hm2+400 ml/hm2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可以有效防除油菜田间的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总防效达90%以上,且可以比人工除草节省成本1 100元/hm2。[结论]25%胺苯磺隆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混用可以更好地防除冬油菜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笔者认为,文化内容的最大限度传达是判断采用何种译法的重要标准,因而汉语字、号的对等英译,人名的音译、意译、拉丁语译都是不同情境下可采用的不同技巧。  相似文献   

14.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15.
唇形科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唇形科(Labiatae)11属12种植物果皮纹饰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唇形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纹饰特征上可分为六大类型,即网状纹饰、复合纹饰、鸟巢状纹饰、丝状纹饰、丘状纹饰、条状纹饰。果皮纹饰显示出显著的差别,可以作为唇形科植物属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津南区土壤耕层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连续多年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盐、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7项理化指标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园田区增长较明显,粮田区为持续下降趋势,以平均每年1%的幅度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原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原等级内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下降,PH值上升。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我区近80%的耕地土壤肥力为3—4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棚栽培多数是长年连作,密闭条件好,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问题就更加明显。实验证明藻类植物地木耳可在大棚中生存。通过在大棚种植的蔬菜旁种植地木耳,可使大棚土壤和蔬菜中农药含量降低.降低幅度约为59%。  相似文献   

18.
海洋远古生物鲎体内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海伟  代建国  郭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12-6515
鲎具有强的体液免疫体系和血细胞免疫体系,在鲎体内现在已经发现40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类物质,包括一系列凝固因子、蛋白酶抑制剂、抗菌多肽、抗菌蛋白等。笔者就鲎血淋巴中活性功能物质以及鲎天然免疫系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美  孙怀山  汪云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8-4038,4122
用骠马和异丙隆进行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骠马6.9%EW1.5L/hm2于禾本科杂草3~4叶期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大棚黄瓜于1月上旬播种,应用嫁接方法,苗龄50天左右,2月下旬定植,采用三层覆盖配合炉火临时加温及综合栽培技术,6月底拉秧。在同一棚内6月20日左右育番茄苗,苗龄25天左右,7月中旬定植,适当遮阴、防雨,挂防虫网及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取得高产高效益,在我街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配套栽培模式和规范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