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高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喂入速度的仿真试验及改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样机的作业效果,在三维设计软件UG中建立了甘蔗收割机切割及输送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导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分别在切割系统前方增加一级主动喂入辊,在螺旋提升机构外表面上包裹表面粗糙的橡胶,以及在随刀轴旋转的套筒上安装橡胶拨块等状态下,对甘蔗通过切割系统的速度进行了虚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可提高切断后甘蔗向后的输送速度,降低甘蔗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堵塞的概率。田间试验表明,改进后样机收获的甘蔗头部完好率由28.76%提高到54.51%,含杂率由4.20%降低至2.67%,生产效率由5.66 t/h提高至7.61 t/h。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对丘陵地区弯曲倒伏甘蔗的适应性,提出一种新型的通道浮动型甘蔗联合收获机解决方案,设计带左右螺旋的主动压倒机构、带主动喂入装置的切割机构、非直线排布剥叶刷、甘蔗物流悬浮通道结构等关键工作部件,提升甘蔗联合收获机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甘蔗立式夹持输送通道剥叶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蔗立式夹持输送剥叶技术在整秆式收割机中的可行性,解决现有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甘蔗通道长、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方法】以4ZZX-48型甘蔗收割机为作业平台,在输送通道上设计立式剥叶装置。通过收获试验,分析了夹持输送链轮转速(n1)、剥叶辊筒角度(β)、剥叶辊筒转速(n2)和甘蔗喂入率(q)等因素对甘蔗立式夹持输送剥叶性能的影响。【结果】n1和n2对剥叶性能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剥叶性能的影响依次为n1n2qβ。n1为60 r/min、β为30°、n2为360 r/min、q为7.5 kg/s时,甘蔗叶片剥净率为76.6%,剥叶性能达到最优。曲线回归分析表明,剥叶辊n2/n1与剥净率之间存在着二次多项式关系,n2/n1在5~6之间时,剥净率约77%,达到试验最优值。【结论】基于甘蔗立式夹持输送剥叶技术的收割机具有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研发新型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喂入机构是青饲料联合收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本文对从国外引进的三种青饲料联合收获机的喂入机构主要参数作了调查,并对喂入装置的总体配置、喂入辊的设计原则,压紧机构的设计原则作了理论分析,对两种机器的茎杆切碎长度作了调查和对比。可以看出,国外为了保证青饲料的切碎质量,很重视喂入机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玉米收获机摘穗辊等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和室内试验的需要,在对国内玉米收获机结构、工作参数和收获工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玉米收获实验台.试验台主要由台架、植株喂入装置、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台架可安装玉米割台和剥皮装置,植株喂入装置包括支架、输送链、夹持板等.通过改变摘穗辊间隙、转速以及植株株距、行距、喂入速度等,测试不同工况下的功耗、收获质量;在台架上更换剥皮装置,调节工作参数,还可以测试剥皮作业功耗和质量.经过试验验证,试验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正>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因性能好、效率高已基本取代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主要由割台、茎杆粉碎还田机、果穗升运器、扒皮机、发动机、液压系统、电器控制系统、底盘等部分组成,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如下:1收获部分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1摘穗辊堵塞。1田间杂草多,摘穗辊缠草;应降低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7公里或调整切草方向。2切草刀与摘穗辊之间间隙大;应调整间隙为:0.5-1.5毫米。3摘穗辊上摘穗齿外  相似文献   

7.
<正>1961年第一台自走式青贮收获机出自纽荷兰,在随后多年的青贮收获作业发展中,纽荷兰作为青贮收获机械行业的领导品牌,率先引入了多种突破式设计,使纽荷兰青贮收获机成为青贮收获行业的先锋。现在的FR 9000系列青贮收获机具备行业中更大的切碎滚筒、更宽的喂入辊和舒适宽敞的青贮机专用驾驶室。可变位置的籽粒处理器和风机加速系统以及发动机动力巡航系统的创新设计,也极大地提高了田间作业效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收获机类型及作业质量要求1.1收获机类型水稻收获机主要分全喂入和半喂入两种类型,全喂入联合收获是指收割机将切割下来的水稻茎穗全部进入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半喂入联合收获是指将切割下来的水稻穗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油菜联合收获机运动部件多、机械传动路线长且结构复杂等问题,设计了1套应用于4LYZ-1.8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串并联组合式双泵多马达液压驱动系统,通过液压系统测试确定了负载敏感系统节流阀开度与转速间关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割台复合推运器转速、脱粒滚筒转速、抛扬机转速、强制喂入轮转速对负载敏感系统总功耗的影响;开展功耗分析试验对主要工作部件所在回路的功耗进行测量。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明:脱粒滚筒转速对负载敏感系统总功耗影响极显著,割台复合推运器转速、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对总功耗影响显著。液压回路功耗分析试验表明:油菜平均喂入量为1.5kg/s时,割台平均功耗为1.68kW,强制喂入轮平均功耗为1.00kW,脱粒滚筒平均功耗为5.11kW,抛扬机及输送装置平均功耗为2.28kW,风机平均功耗为1.80kW。田间试验表明:串并联组合式双泵多马达液压驱动系统可适应油菜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能根据不同作业工况实现无级调速。  相似文献   

10.
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79-11481
甘蔗机械收获是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甘蔗收获机械化的现状,提出了在重点开展甘蔗联合收获机研发的同时,应注重甘蔗分段收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1.雷沃谷神CC04(4YZ-4B)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C04(4YZ-4B)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主要由发动机、行走系统、操控系统、液压系统、摘穗割台、果穗输送装置、剥皮清选装置、果穗箱、秸秆粉碎装置等部件组成。一次进地作业可完成玉米摘穗、输送、扒皮、集箱、秸秆粉碎等工序。CC04(4YZ-4B)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采用摘穗板和拉茎辊组合摘穗,效果好,摘穗损失少;低倾角摘穗  相似文献   

12.
一、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的有喂入不均匀、输送槽堵塞、脱粒滚筒堵塞、脱粒不净、田间失粒多、精选损失大等故障。这些常见故障只要加适当调整,就能及时地排除。1喂入不均匀拔禾轮位置离割台喂入搅龙太远,中间段的搅龙叶片与底板间的臣离太大,喂入键与伸缩齿尖的距离不符,作物倒伏或潮湿。1.1在弹齿不碰割刀的前提下,拔禾轮应尽量后移。1.2修复割台喂入搅龙叶片,使其高度恢复至正常值。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饲用苎麻收获机工作中纤维缠绕切碎系统以及喂料不均匀导致标准草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喂料间隙自适应的饲用苎麻收获机切碎系统,由喂入压辊部件和切碎部件组成。该切碎系统的喂入压辊部件采用浮动压辊实现喂料间隙随喂入量变化自适应调节,饲用苎麻在喂入压辊部件的夹持推送作用下,由高速旋转的平板型滚刀式切碎器(动刀)切碎。分析得到了影响标准草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喂入压辊转速、切碎器转速、动定刀间隙。试制了切碎系统性能考核试验台并进行了多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切碎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喂入压辊转速 159.16 r·min-1、切碎器转速 848.11 r·min-1、动定刀间隙 0.65 mm。优化模型与验证试验所得的标准草长率分别为 93.18%、92.96%,二者的相对偏差为 0.24%,满足饲用苎麻收获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饲用苎麻收获机工作中纤维缠绕切碎系统以及喂料不均匀导致标准草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喂料间隙自适应的饲用苎麻收获机切碎系统,由喂入压辊部件和切碎部件组成。该切碎系统的喂入压辊部件采用浮动压辊实现喂料间隙随喂入量变化自适应调节,饲用苎麻在喂入压辊部件的夹持推送作用下,由高速旋转的平板型滚刀式切碎器(动刀)切碎。分析得到了影响标准草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喂入压辊转速、切碎器转速、动定刀间隙。试制了切碎系统性能考核试验台并进行了多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切碎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喂入压辊转速 159.16 r·min-1、切碎器转速 848.11 r·min-1、动定刀间隙 0.65 mm。优化模型与验证试验所得的标准草长率分别为 93.18%、92.96%,二者的相对偏差为 0.24%,满足饲用苎麻收获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甘蔗收获机螺旋扶蔗器与甘蔗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建立输送段与甘蔗摩擦模型,结合甘蔗扶起试验,获得甘蔗在扶起过程中不跌落的条件。结果表明:无叶甘蔗的摩擦系数比有叶甘蔗小,甘蔗在扶起过程中跌落2~3次,扶起时间为6.5 s;有蔗叶甘蔗在扶起过程中很少跌落,扶起时间为4.5 s,螺旋扶蔗器对有叶蔗的扶起效果比无叶蔗的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甘蔗多种植在丘陵地带,地势崎岖变化大,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无法依据地势实时有效控制切割器入土切割深度,导致甘蔗收获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过切或者切深不足以至于有收割损失的现象。结合前期研究,利用切割试验平台,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找到收获机入土切割的切割力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该研究为后续构建甘蔗收获机入土切割与试验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后续入土切深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功率监测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联合收割机喂入量主要基于人工经验调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分析割台螺旋输送器动力学模型,对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开发基于CAN总线通信联合收割机割台工况嵌入式监测系统,对联合收割机工况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1)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具有数学关系;2)本研究设计的联合收割机割台工况嵌入式监测系统运行可靠,能够实时采集联合收割机工况信息;3)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的数学表达式,其相关系数为R2=0.909 9,表明监测割台螺旋输送器功率预测喂入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玉米联合收获机夹持输送喂入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L12(3 ×24)正交试验,分析夹持链速度、夹持间隙、夹持倾角及输送拨禾链对夹持输送性能指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作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输送拨禾链对夹持输送装置性能指标的影响具有高度显著性.最佳优化方案为:有输送拨禾链,夹持输送速度1.9 m/s,夹持倾角22°,夹持链间隙20 mm.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直收割台一般与玉米子粒联合收割机配套,作业时,联合收割机沿着玉米行间行走,玉米茎秆被分禾器导入割台导入锥,导入锥再把茎秆导入拉茎槽,茎秆被拉茎辊拉过摘穗板的工作间隙,果穗被摘下,同时茎秆被切碎。摘下的果穗由导入链输送到割台的横向搅龙输送器,搅龙输送器将果穗喂入到收割机倾斜输送器,再由倾斜输送器喂入到收割机脱粒室进行脱粒。  相似文献   

20.
根据联合收获机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讨论了喂入量的变化对作业过程中谷物的损失率、清洁率和破碎率的影响,进而对引起喂入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喂入量的基本方程。在此基础上,对联合收获机的喂入量的控制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