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比较福瑞鲤和松浦镜鲤的养殖效果,在养殖条件和饲养管理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对比试验法进行了池塘养殖福瑞鲤和松浦镜鲤商品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松浦镜鲤生长速度略快于福瑞鲤,差异不显著(P0.05);松浦镜鲤饲料系数低于福瑞鲤3.1%,利润高于福瑞鲤27.26%;福瑞鲤三网起捕率达90%左右,松浦镜鲤三网起捕率达95%左右。福瑞鲤和松浦镜鲤起捕率均高于其他鲤鱼品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湘江河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州湘江河地段设置四个网箱,设计不同的放养密度和不同的投饵次数进行交叉试验,试验结果为:在相同的投饵次数及投饵量及养殖相同时间情况下,放养密度为400尾的1,3号网箱,比放养密度为560尾的2,4号网箱规格平均高出19.8g/尾,21.2g/尾,产量平均高出2.17kg/m2,4.11kg/m2;在放养密度相同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稻蟹共生系统河蟹放养密度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田陆基围隔方法,研究了成蟹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河蟹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对稻田放养不同密度的河蟹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河蟹的放养密度对稻田土壤化学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河蟹的放养密度对河蟹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放养不同密度河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0.75只/m2稻田养蟹的净利润最高,而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稻田养殖成蟹的最佳放养密度为0.75只/m2左右。  相似文献   

4.
上海淀山湖区域稻田养殖鲤科鱼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华东地区稻田养殖淡水鲤科鱼类的可行性.[方法]在上海青浦淀山湖区试验点开挖出“十”字鱼沟、侧沟和“丰”字沟3种不同类型的稻田,分别主养“浦江1号”团头鲂、“中科3号”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性新品系鱼种,各稻田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瓯江彩鲤和鲢鳙鱼种,进行水稻争养殖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烈定.[结果]稻田养殖鱼类良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中银鲫的产量较高,养殖草鲂鱼虽然产量低于银鲫,但可以获得体重较大的个体.[结论]上海市淀山湖区域稻田适于开展优良淡水鲤科鱼类的养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池塘集约化单独饲养胡子鲇的最佳放养密度。[方法]胡子鲇以放养密度20、30和40尾/m2放养于3口池塘中,150 d后分别比较3口塘中胡子鲇的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成本、利润和投入产出比。[结果]放养密度为30尾/m2时,成本投入的效益转化率最高,养殖利润最大,利润达18.52元/m2,集约化养殖胡子鲇的放养密度以30尾/m2为宜。[结论]胡子鲇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0尾/m2。  相似文献   

6.
光合细菌改良池塘水环境养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效新型池塘养殖模式及底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光合细菌改良池塘水环境养鲤试验。结果表明:经过93d的饲养,福瑞鲤平均尾重从8g/尾增长至287g/尾,日增重3g/尾,净产量707.5kg/667m2,且当年鱼苗可养成商品鱼规格。  相似文献   

7.
网箱免投饵高产养鱼技术具有投资省、风险低、效益高等优点.由于整个养殖期间不投喂饲料,不施用药物,放养密度低、病害少、成活率高(可达98%以上).投入产出比1:2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福瑞鲤稻田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瑞鲤是农业部"十二五"主推的淡水养殖鱼类新品种,腾冲县水产工作站于2013年5月引进进行养殖试验,并投放于稻田与本地自繁鲤鱼做对比试验,通过136 d的饲养,亩获利比本地品种增580元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贵州省锦屏县发展稻田养鱼产业提供参考,选择当地鲤鱼品种自然放养和饲料喂养的鱼苗进行稻田养殖试验,分析不同培育方式鱼苗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自然放养鱼苗稻田养殖的产量为27kg/667m~2,增长率达170%,鱼苗成活率达95.4%。与饲料喂养鱼苗稻田养殖比,自然放养鱼苗稻田养殖的增重11.0kg/667m~2,平均单尾重增加29.2g,增重率、成活率分别增加110百分点和11.2百分点。自然放养鱼苗稻田养殖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饲料喂养鱼苗稻田养殖。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投饵密度对卤虫高密度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岩  夏营顺  何碧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49-16153,16179
[目的]探讨一种用卤虫生物量百分比投饵进行卤虫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方法]用酵母作饵料,按卤虫体重的5%、7.5%、10.0%、12.5%比例投饵进行不换水卤虫高密度(1×104/L)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投饵密度对卤虫高密度养殖透明度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5.0%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组卤虫仅存活13 d,7.5%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组卤虫仅存活14 d,10.0%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以上组卤虫能存活至试验结束(17 d)。各饵料密度组间卤虫存活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卤虫体长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卤虫体重逐渐增加。10.0%、12.5%卤虫生物量的投饵量为不换水卤虫高密度养殖可行饵料密度,12.5%卤虫生物量组比10.0%卤虫生物量组效果较好,但最终存活率和饵料系数均比10.0%组差。[结论]该研究为卤虫高密度养殖提供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初始体重(33.90±0.11)g的福瑞鲤(FFRC Strain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5、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于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35 d的实验,研究了低聚壳聚糖对福瑞鲤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对福瑞鲤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各实验组血浆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提高(P0.01);各实验组血浆总铁结合力水平、补体C3和C4含量有一定升高(P0.05);25 mg/kg实验组脾脏NO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50(P0.05)和100mg/kg(P0.01)实验组脾脏髓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有显著提高;50mg/kg实验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且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低聚壳聚糖对福瑞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实验条件下,低聚壳聚糖添加量为50 mg/kg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河蟹为材料,在水稻种植模式、河蟹苗种数量等因子同等的条件下,采用给稻田中河蟹投喂不同的饲料组方,研究不同饲料对稻田中河蟹的群体规格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通过发展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技术,河蟹在不同饲料喂养条件下,体重、肥满度等有差异明显,水稻的产量、价格有所增长;养蟹稻田的单位产值、利润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变草地畜牧业传统的四季放牧生产方式,实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为牧区生产方式转变提供示范.[方法]通过对试验户的草地资源利用、人工饲草生产、饲养成本、繁殖成活率、羊单位利润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暧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模式和四季放牧模式下生产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冷季舍饲试验羊的饲养成本高于四季放牧对照羊,但冷季舍饲提高了牲畜的个体生产能力和羔羊的繁殖成活率,试验羊单位利润为183.07元,高出对照羊41.82元.[结论]通过实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显著,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在牧区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其稳产提质、改善环境、绿色增效等特点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养殖动物和环境的影响,对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汇总,以期为中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鸭""一稻两虾"和"稻鳖共作"等生态种养新模式,集成了稻田绿色种养、共作稻田绿色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共性技术,为该地区示范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面积为0.67 hm2的稻田中,2014年4月投放外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苗种176 kg,至2014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47 kg,平均利润22 618元/hm2;2014年8月从原稻田养殖的商品泥鳅中选留18 kg,进行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共获鳅苗2.9万尾,总重58 kg,越冬后继续养殖至2015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54 kg,平均利润32 767元/hm2。结果表明,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模式优于泥鳅购苗养殖模式,操作简便,省去了苗种购买费用,仅增加了催产药品费和孵化用具费用计860元,养殖商品泥鳅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上海郊区水稻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郊区水稻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茬口类型和生产经营规模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南汇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而嘉定由于成本投入较少单位利润和收入最高;播种面积最大的高产品种“嘉花一号”的价格较低,产值比“寒优湘晴”要低390元/hm2;甜瓜稻、菜稻等茬口水稻的成本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茬口;规模经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的降低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上,而不在于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鸭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于2003年4至11月在湖南省桃江县建立稻田养鸭试验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稻田,放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百蔸虫量较空白区虫量下降70.2%和72.4%;晚稻田养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虫量较空白区下降56.2%和64.7%,表明稻鸭共栖对稻飞虱起到了稳定、持久的控制作用.放鸭区不需用药防治稻飞虱,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试选育中华绒螯蟹‘长江一号’的生长性能,于2009-2010年通过在相同养殖环境、相同饲养管理、相同养殖密度的条件下,采用现实生产中先进的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技术主导模式,进行‘长江一号’中华绒螯蟹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龄蟹种培育的平均规格、存活率,选育系与对照系无显著差异;性早熟比例,选育系分比对照系降低5%;2龄成蟹养殖,‘长江一号’选育系比对照系生长快,平均体重增长快21.64%,呈极其显著差异(P<0.01),单产平均提高21.22%。选育系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2.73%,平均体重变异系数比对照组降低19.14%。连续2周年的生产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江一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养殖存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稻田养虾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分别饲喂5种饲料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养殖克氏原螯虾,采用物性分析、生化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养殖条件下,饲喂大豆组克氏原螯虾肌肉的弹性、凝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构特性均优于其他组。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自由采食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其他组。测定的39种脂肪酸中,自由采食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总脂肪酸含量最高,饲喂商品饲料B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不投喂饲料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略低于饲喂商品饲料B,两者均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饲喂克氏原螯虾在肌肉的口感和营养品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来看,饲喂大豆的克氏原螯虾在口感方面更具优势,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克氏原螯虾在肌肉营养品质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