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确定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绿豆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以‘榆绿1号’为试验对象,设计6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达到了差异显著的影响,对主茎节数、荚长、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由氮肥施用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在施用P2O5 60 kg/hm2、K2O 45 kg/hm2和商品有机肥750 kg/hm2的基础上,氮肥最佳施用量推荐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2.
绿豆品种皖科绿3号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中国种业》2016,(6):76-76
<正>皖科绿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由安徽省地方资源收集的绿豆群体的变异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皖品鉴登字第1211003。该品种具有直立抗倒、高产、优质、子粒饱满、抗病等优点,适宜于安徽省绿豆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适合江苏省种植的12个中粳稻(含籼/粳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大田种植,设置0N(全生育期不施氮)、200N(全生育期施纯氮200kg/hm 2)和360N(全生育期施纯氮360kg/hm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各品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一些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2640在3个施氮水平产量均最高,库容量大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其他品种产量对氮肥响应的表现不一。在较低氮(0N、200N)条件下,淮稻13号和武运粳30的产量较高,宁粳1号和扬粳4038的产量较低。在高氮(360N)条件下,宁粳1号和扬粳4038产量较高。在较低施氮量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较高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及群体生长速率,这些指标可作为筛选氮高效品种的农艺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直立型辽绿8号、半蔓生型辽绿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18.0万株/hm2、24.0万株/hm2和12.0万株/hm2(对照)为3个密度处理,研究高密度种植对不同绿豆株型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绿8号直立株型品种随种植密度加大,植株分枝数、芙数、粒数增加,植株根系、叶片、茎杆干物积累增加,种植密度24万株/hm2时最高产量达2835kg/hm2;辽绿6号半蔓生型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芙数、粒数减少,干物积累降低,产量下降;在适宜种植密度18万株/hm2时产量达3085kg/hm2。但两种株型品种的单株芙长、单芙粒数和百粒重差异不大。绿豆株型品种种植密度产量表现不一,可能是因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温度提升,光照充裕,群体生长发育协调,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过高及水稻移栽密度越来越低的问题,以豫南主栽的杂交水稻品种冈优1237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互作试验,分析2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有较大影响,但其互作效应不明显;同一施氮水平时,提高移栽密度,稻谷产量增加588~2 579 kg/hm2。高移栽密度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低移栽密度增加5.2%~12.9%。说明提高移栽密度,减少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在资源日益短缺、生产成本渐高及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密植少氮应是值得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8个绿豆品种(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绿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单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主茎节数>主茎分枝>荚长>生育期>株高.2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单株荚数...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氮肥施用量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计6个氮肥施用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农艺性状、果实性状和小区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对辣椒株高、株幅、茎粗、果长、果肩宽、单果鲜重、单株果实鲜重、单株结果数、小区产量鲜重有显著影响,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14.99kg/667m^2时,小区鲜椒产量达到最大值,为6913.80g,折合产量为1281.83kg/667m^2。  相似文献   

8.
绿豆是安徽省的主要栽培豆类作物之一,皖科绿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具有植株直立、高产、子粒光泽度好和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13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皖品鉴登字第1211001)。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夏播绿豆不同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用16份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芙数和单芙拉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株高和芙长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单株芙数和百拉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显示,主茎节数、百粒重和单株芙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高产育种选择中,应考虑到绿豆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各性状之间最佳关系,达到产量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1选育经过 吉绿3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于1998年以白925为母本,D0809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2004-2005年进行产量鉴定,2005-2006年参加全省绿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玉米新品种安单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追施氮肥总量与施用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1)氮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2)施肥方式的影响达极显著差异,且以主攻喇叭口期(苗期1/4、喇叭口期1/2、乳熟期1/4)对安单3号的增产效果显著;(3)施用穗粒肥有利于玉米后期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氮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个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N)30、60和90kg/hm2与不施氮相比平均子粒产量分别增加52.6%、83.0%和63.7%,子粒含氮量增加7.0%、10.8%和6.9%,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提高66.9%、119.3%和109.5%.说明施氮能提高甜荞麦子粒产量,提高甜荞麦对氮素吸收和累积,甜荞麦氮素生理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综合结果表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甜荞麦高产高效生产的氮肥推荐使用量为N 30~60kg/hm2.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在同一施氮水平(纯氮150kg/hm2)下,按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不同施氮比例设计5种氮肥运筹方式,研究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氮肥利用率影响显著,M2处理(50%N作基施、30%N作分蘖肥、10%N作穗肥、10%N作粒肥)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粒肥对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影响显著,均高于未施粒肥处理;两品种M2、M3处理产量较高;氮肥吸收利用率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农学利用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基肥施用比例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松粳6号的氮肥基肥比例为45.23%时,可获得理论最高产量,而松粳9号获得理论最高产量的氮肥基肥比例为45.84%。  相似文献   

14.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739份绿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变异系数测定及相关分析。缫表明:(1)粒色与粒大小及种皮有无光泽呈极显著相关。(2)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主茎分枝数的变异度大,株高及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荚长、生育期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变异度较小。(3)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别设置3个密度水平(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和5个氮肥水平(0、75、150、225和300kg/hm 2),对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时,高粱的产量达到最高。在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高粱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异较大,千粒重变异较小。密度主要是通过单位面积穗数,氮肥主要是通过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的构成。施氮量与高粱产量是非线性关系,氮肥在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调控更加明显。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在高密度处理比低密度处理要高,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50kg/hm 2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控制氮肥用量是增加高粱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建议晋杂23号在汾阳种植时宜采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辽星1号和辽优5218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星1号处理B(4∶3∶2∶1)产量达11572.5kg/hm2,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增产幅度为16.7%;同时,该处理氮肥利用率也较高;C(4∶3∶2)处理在降低10%氮肥用量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比对照增产15.8%。辽优5218以D(3∶5∶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768.9kg/hm2,同时,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稻谷生产率也较高。本研究认为,对于大穗型品种,应适当提高分蘖肥的比例,以提高有效穗数;而对于穗粒兼顾型品种来说,则应适当地施用粒肥,以促进形成大穗并提高千粒重,从而使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氮肥运筹对稻茬免耕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与稻茬免耕油菜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氮肥运筹技术,实现轻简高效栽培,于2006—2010年以华杂9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稻茬免耕栽培模式下分别设计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的氮肥追肥处理、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及不同氮肥用量对免耕直播和移栽油菜农艺性状及小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底肥条件下,如采用一次追肥模式,免耕油菜均以薹肥的施用效果最好;(2)采用二次追肥模式,当底肥偏低时,免耕油菜以薹肥及花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当底肥较高时,则以蜡肥及薹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3)在不同供氮条件下,免耕移栽及直播油菜基肥与追肥比例均以5∶5效果较好;(4)采用上述氮肥运筹模式,可显著降低免耕移栽及直播油菜的氮肥用量、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1986 ~2011年育成的23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绿豆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绿豆产量在1986 ~ 2011年间的品种改良过程中提高了22.99%,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单株产量都显著增加,说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新育成绿豆品种的库容在扩大.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株产量、荚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单株荚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叶片长与叶片宽随育成年代的推移变化不显著,但叶片宽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随育成年代的推移而显著降低,其中主茎节数呈极显著相关,且株高和主茎节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表明吉林省绿豆高产育种目标应放在增“源”扩“库”上,在适当增加百粒重的基础上,选择荚多、荚长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控释氮肥对莴苣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探讨了控释氮肥脲甲醛(UF)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的肥料效应;并采用微区试验比较了控释氮肥与其他速效氮肥品种对莴苣生长,形态指标,产量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的供量与产量密切相关,中氮水平处理,肥效最佳,过量供应,单位肥料的肥效明显下降。等氮量条件下,莴苣对控释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最高,达40.10%,较其它氮肥品种其利用率增加6.93%~31.04%,控释氮肥处理,莴苣的生长指标及增产效应优于其他氮肥品种,不同氮肥品种的增产顺序为UF> CO(NH2)2 > NH4NO3>NH4HCO3。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肥模式对冠层结构及部分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基肥低氮、基肥高氮、第1次氮肥在拔节期施入和不施氮4个处理,研究了施氮模式对冠层结构及部分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处理各指标均优于不施氮处理。适当减少基肥氮量,具有以下优势,(1)在保证苗期氮肥供给的同时,每公顷节肥90 kg;(2)改善了冠层结构,增加了群体底层的透光率,使穗上叶和整株的茎叶夹角更紧凑,与基肥高氮处理相比分别减少4.33°和4.67°,同时降低了株高和穗位高,缩短了基部节间长度,有效防止茎秆倒伏;(3)与前期高氮处理相比,基肥低氮在灌浆初期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值和全氮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4)基肥低氮处理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株数,并减少了秃尖长度,同时千粒重和穗粒数有所增加,最终获得较高产量。第1次氮肥在拔节期施入,前期控氮时间过长,营养元素失衡,苗期发育不良,不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