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间作小麦的产量特征,通过2 a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种植对不同氮水平(N0、N1、N2、N3施氮量分别为0,90,180,270 kg/hm2)下小麦产量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并用Logistic模型模拟了单间作小麦的关键生长参数(最大生物量(A)、初始生长速率(r)、最大生长速率(Rmax)和达到最大生长速率的时间(Tmax))及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产量优势明显,LER>1(除N3水平外)。小麦产量和关键生长参数均受间作和施氮量的影响。除N3水平外,与单作小麦(MW)相比,间作平均提高靠近蚕豆的间作第1行小麦(IW1)的产量29.5%、Rmax 24.4%(除2017年N0外)、r 16.1%(除2017年N0外);N1~N2水平下,间作还平均提高IW1的A 7.9%。此外,间作也提高了小麦生长高峰期的生长速率,增加了IW1在生殖生长阶段(播种90~180 d)地上部生物量。同时,间作还使N0~N2水平下距离蚕豆稍远的第2行小麦(IW2)的产量(除2018年N2外)增长19.7%;提高N1、N2(除2018年N2外)的A 7.8...  相似文献   

2.
李青海 《种子科技》2019,(14):12-12,14
对模拟小麦杂交育种F3种植模式下的边行优势进行研究与探讨,经过试验证明,在小麦杂交种植过程中,其有效穗数和每千粒质量具有非常显著的边Ⅰ行优势,甚至达到了1%的超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每千粒质量受边行优势影响较大。所以,在进行小麦育种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两种因素在边行优势中所起到的作用,提高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4.
孔显民 《种子》1997,(1):67-68
多年来,农业生产中对小麦种子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五米杂交种,小麦品种田间混杂严重,生产参差不齐,成熟不一致,产量降低,但品种纯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国内鲜见报道。笔者选用一个高纯度的小麦高产品种,掺上中低产品种,人为造成不同纯度,1990年秋播在日在镇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小麦品种纯度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直线回归分析,依667m’产量回归,纯度每提高($低)一个百分点,产量随之增加(减少)2.43kg。在此基础上,青岛市近年来狠抓小麦统一供种、效益显著。现将小麦品种纯度试验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克山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年均种植小麦面积70~80万亩。近年来,随着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优质小麦新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我们进行了优质小麦品种的试验,目的是筛选出合适的优质小麦品种,并加速推广。1材料与方法克94470、克92-172、  相似文献   

6.
花碱地土壤含盐量变化无常,很难选择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能否利用多基因型混合品种来稳定提高小麦产量,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是在滨州市天王堂村重花碱地和滨州地区农科所轻花碱地上种植小麦混合品种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西瓜是Citrullus属中主要的可食用的、栽培物种。在Citrullus属中有5个物种。西瓜育种计划在新试验品系和杂种的田间试验中经常耗费大量的资源。因此,育种者都非常关注适宜的田间试验方法,以获得最低成本消耗的最多信息。多行小区提出了种植者经常采  相似文献   

8.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93中6等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只有93中6呈上升趋势,豫麦21号、豫麦49号、豫麦18号间无差异。豫麦18号灌浆速度最快,豫麦21号最慢,豫麦49号和93中6相比,前者前期灌浆快,后者一期灌浆快,93中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18号次之,豫麦21号第3,豫麦49号最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淹水对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李金才  董琦  余松烈 《作物学报》2001,27(4):434-441
采用人工模拟淹水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五个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淹水对6个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和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淹水对产量影响的相对受害率(RIR)差异及耐湿性不同品种产量的RIR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结果分别为F=111.68**,υ1=4,υ2=20,F0.01=4.43;F=18.51**,υ1=5,υ2=20,F0.0  相似文献   

10.
夏中华  俞世蓉 《种子》1990,(6):46-48
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从建国初期至现在,先后经历了4~5次大的更换。建国初期亩产不足50公斤,近年来已超过250公斤,单产提高了4倍多。产量的提高,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起了重要作用。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品种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玉米品种试验的小区边际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祥丽  周新仁 《种子》2002,(6):41-42
本文对玉米品种试验小区各行实际产量与行的对应关系进行曲线拟合,从而获得可用来评估小区边际效应的模拟曲线方程,根据方程提供的参数δ对小区边际效应进行评估。将此方法用于产量潜力评估,可极大地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子平  何登骥 《作物学报》1999,25(1):105-108
本文对水稻试验小区各行实际产量与行的对应关系进行曲线拟合,从而获得可用来评估小区边际效应的模拟曲线方程,根据方程提供的参数δ可进行小区边际效应的评估。如在产量潜力评估的 各级试验中加以采用,将极大地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肖世和  吴兆苏 《作物学报》1995,21(2):155-160
协调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是当前小麦育种和栽培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1989-1991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开花生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在对6个品种主茎不同器官干重动态的观察中发现,高产稳产品种扬麦5号开花后上部节间失重少,而且粒重增加快。对12个品种的开花后籽粒产量,营养体重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进行单独的和综合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籽粒灌浆期和灌浆速率以及营养体干重动态都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麦旗叶性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敏  张从宇 《种子》2004,23(3):17-18,21
以59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旗叶的长、宽、叶面积、与茎杆的夹角、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0.4851~0.7481.建立了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育种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唐映军 《种子》2003,(1):8-9
采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三要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小麦高产育种应走大穗较多穗型求高产的育种途径,为本区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李邦发  周俊儒 《种子》1997,(6):27-30
对87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绵阳26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1084.3321+5.265x1 9.0142x2+5.2486x3+8.3796x4+6.3627x5。经偏回归和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有效穗对绵阳26的产量贡献和影响最大(b'4=1.2769.b'2=1.1272,R2y0=0.7287,R4y0=005689);而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之间为负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在本资料现有产量的基础上,稳定千粒重,主攻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是发挥绵阳26高产潜力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硫肥对中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不同穗型的中筋高产小麦品种豫农949和兰考矮早八为材料,于2005-2007年通过2种氮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硫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2种氮水平下施硫提高了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豫农949施硫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兰考矮早八,表明施用硫肥应考虑品种间差异。增施硫肥对2个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施硫降低了淀粉的直/支比,提高了面团的拉伸面积和延伸度等面粉的拉伸参数,从而改善了面团流变学特性。此外,施硫处理还提高了面粉的亮度(L*值),改善了面粉的感官指标。综合比较氮硫施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及投入成本,高产麦田以240 kg N hm-2配施60 kg S hm-2可起到提高籽粒产量、改善籽粒品质和节约成本的作用。因此,补充硫素营养已成为获取更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改善其加工品质的迫切措施之一,尤其是在中国一些高氮供应地区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追氮量为调控因素,研究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稳产高效提供理论参考。供试材料分别为来源于黄淮冬麦区的中筋小麦品种中麦8号和中麦175,以及来源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2和扬麦15。结果表明,增加追氮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有提高效应,且更利于叶绿素b的形成,追氮量为135kg/hm2时效果最明显;各品种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温均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且增长幅度也逐渐加大,以追氮量135kg/hm2最高;旗叶胞间CO2浓度则随着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中筋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弱筋小麦,在追氮量75~135kg/hm2时,各品种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生物产量均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追氮量135kg/hm2最高。综上可知,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中筋和弱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性能,促进对氮素的吸收与积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叶面肥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肥料和农药配合施用对蚜虫的防治、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中部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肥(以叶面肥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硫酸锌猛为)和农药(吡虫啉和菊酯)交互配合施用,研究肥药配合施用对蚜虫的防治、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叶面肥条件下,单独喷施农药小麦产量约为7846.5 kg/hm2,在添加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或者硫酸锌猛后,小麦产量明显增加,增幅为0.55%~6.45%。硝酸钾配施农药增幅最高,每公顷增产1000.5 kg,多肽和硫酸锌猛次之,每公顷增产为265.5 kg和288.0 kg,而黄腐酸和磷酸二氢钾增加较低,约为96.0 kg和43.5 kg。农药(吡虫啉和菊酯)与叶面肥(多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硫酸锌)交互配合施用不仅提高了小麦产量,也明显起到杀虫作用,防虫效果明显。吡虫啉的防控率为85.7%,菊脂的为86.0%,并没有出现叶面肥降低农药杀虫的作用,具有实际的农事指导意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1988~1990年度的研究,明确了三类高产品种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比较了三类品种的产量潜力和稳产性能,认为中间型品种具有较多的有利因素.在山东生态条件下,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应在兼容大穗型、多穗型品种的前提下,着重走中间型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