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种子老化影响老芒麦种子醇溶蛋白遗传完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欣  卢萍  李鸿雁  黄帆  李俊 《种子》2016,(5):13-17
采用A-PAGE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高温高湿老化方法,设置3个老化梯度,对4份老芒麦材料共16份种子以醇溶蛋白标记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材料用不同老化处理得到的各分区谱带及其数目不同.老化处理使发芽率降至50%左右时,醇溶蛋白图谱颜色变浅;随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使发芽率降至30%左右时,其α、β区的醇溶蛋白有的谱带消失;种质的相似性系数在0.50与1.00之间,遗传变异较大;老化后种质的遗传参数较对照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0.79时,16份处理可聚为三大类.老芒麦种质材料在老化过程中发生了遗传完整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人工老化处理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与表达量的影响,以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为试验材料,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方法处理种子,对不同老化程度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并计算相应指数,并对酸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A-PAGE)检测醇溶蛋白的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7天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依次下降58%、56.34%、75.36%、83%。从凝胶电泳体系优化结果可以看出,最优体系为:300 V电压、上样量为10μL、18%的聚丙烯酰氨凝胶。老化后的种子ω区醇溶蛋白出现了带型的变化,即原有谱带的丢失、新谱带的出现。由此可以看出种子活力指数对老化处理最为敏感,它的下降与电导率的变化相关性较大,种子活力丧失与原有谱带的丢失、新谱带的出现在同一时间,说明它与ω区域醇溶蛋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人工老化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与表达量的影响,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试验材料,用高温(45℃)、高湿(100% RH)的方法处理种子,对不同老化程度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并计算相应指数,并对酸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A-PAGE)检测醇溶蛋白的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7天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依次下降58%、56.34%、75.36%、83%,从凝胶电泳体系优化结果可以看出,最优体系为:300 V电压、上样量为10 μL、18%的聚丙烯酰氨凝胶。老化后的种子ω区醇溶蛋白出现了带型的变化,即原有谱带的丢失、新谱带的出现。由此可以看出种子活力指数对老化处理最为敏感,它的下降与电导率的变化相关性较大,种子活力丧失与原有谱带的丢失、新谱带的出现在同一时间,说明它与ω区域醇溶蛋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人工老化对小麦种子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种子活力与醇溶蛋白组成变化的关系,以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和杂交小麦(BNS/05525)为材料,高温(43±1)℃、高湿(95%相对湿度)老化处理0,4,6,9,12,15d和20 d,对老化处理种子的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20 d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为0,种子活力丧失.在同一老化程度下,杂交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说明杂交小麦的抗老化能力较强;电导率在种子老化的0~12 d内变化较小,种子老化到15d时电导率迅速升高;5个小麦品种种子老化20 d后,发芽率从100%下降到0,醇溶蛋白的表达均出现了带型的变化,ω区醇溶蛋白出现了谱带的丢失、新蛋白的增加及蛋白表达量的上升和下降.种子活力丧失与蛋白的丢失、新谱带的产生都是在同一时间(种子老化20 d),说明种子活力的丧失与ω区域醇溶蛋白的消失和新增加的蛋白质有关;种子老化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某些存活能力差的基因型消失,消失的基因可能与种子活力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野生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10℃、15℃、20℃、25℃)和不同浓度(0、5%、10%、15%、20%、25%)PEG-6000溶液的互作胁迫模拟老芒麦种子萌发的水温环境,研究了西藏野生老芒麦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条件对老芒麦种子萌发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老芒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条件下对照处理的种子萌发达到了最佳响应;PEG浓度为5%时,老芒麦在15℃和20℃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处理;当PEG-6000浓度为15%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且温度越高所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西藏野生老芒麦种子在温度为25℃和PEG溶液浓度为0~5%培养条件下发芽效果较好;种子萌发对水分的响应依赖于温度的变化,低温抑制了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王勇  徐春波  韩磊 《种子》2012,31(8):14-17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站收获的老芒麦种子为材料,研究在常温条件下贮藏1~7年老芒麦种子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老芒麦种子的活力下降较快,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贮藏超过6年的种子活力极大丧失;生理指标测试显示,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随贮藏年限增加而升高、过氧化物酶及TTC含量则降低,种子葡萄糖含量与贮藏年限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红麻种子老化过程中活力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份红麻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对老化过程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苗干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温(44±1)℃、高湿(95%相对湿度)条件下,随着老化时间延长,15个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都呈下降趋势,降低过程不是等速率的,且品种之间有差异;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15份红麻种子耐老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辽55>C-2>粤红1号>SD124>新红95>泰红763>KB11>青皮1号>83-20>SF192>V379>红引135>KB2>福红991>台农1号.同时供试红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苗干重与老化处理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条件的筛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芳  毛培胜 《种子》2013,32(7):1-6
以4份不同发芽水平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老化温度(39、41、43℃和45℃)和老化时间(1、2、3、4、5、6、7 d)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筛选确定老芒麦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的适宜条件,并建立标准化的测定程序。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升高,Lot1、Lot2和Lot3样品种子发芽率均下降,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只有Lot 3在45℃条件下老化后发芽率下降的比例最低;Lot 4样品种子老化后发芽率较低,且45℃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随着老化时间延长,Lot 1和Lot 2老芒麦种子老化发芽率不断降低,老化1、2 d处理与其他各处理发芽率间差异显著(p<0.05);Lot 3和Lot 4老芒麦种子老化至第4天后发芽率出现峰值。老化温度与老化时间互作效应与种子发芽率和休眠程度有关,且对老芒麦种子老化发芽率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5℃老化2 d。  相似文献   

9.
《种子》2021,(4)
以大葱种子为材料,通过定期测定人工老化(45℃、100%RH)和自然老化(室温贮藏)各项活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研究大葱种子衰老过程中的活力变化规律及两种研究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经人工老化处理的大葱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CAT活性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OD活性随老化时间先下降后上升,种子活力在老化初期下降较快,后期下降较慢,而SOD活性和自由基含量变化不明显。自然老化状态下大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CAT和POD活性均随自然贮藏时间下降显著,说明种子的活力丧失明显。在发芽率变化一致的情况下,自然老化大葱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CAT活性、POD活性下降明显快于人工老化的种子,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老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不能完全替代自然老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种子老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不同活力玉米杂交种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的方法对玉米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利用室内培养箱及温室环境条件,研究玉米种子活力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变化规律及种子老化对不同活力玉米幼苗生长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处理时间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高湿(42℃,RH 100%)人工老化法处理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种子,并对不同老化时间种子进行发芽指标、电导率、脱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老化处理过程中,加拿大披碱草种子发芽指标在老化初期先呈缓慢上升趋势,随老化时间延长,呈现出下降趋势,老芒麦呈现下降趋势;在两种牧草种子老化过程中,电导率升高;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下降。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都可以用来衡量加拿大披碱草种子活力;而丙二醛含量不适合用于评价本材料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2.
PEG对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的抗旱性,选取1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材料在0%、5%、10%、15%和20%的PEG胁迫下,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幼苗长度进行综合测定评价。10份材料抗旱性可分为3类:相对抗旱老芒麦,分别来自新疆伊犁昭苏阿合牙子(E01);中等抗旱材料,新疆(E03)、新疆乌鲁木齐(E04)、山西台怀镇清水沟(E08)、青海同德(E09)和青海刚察(E10);北京百花山(E02)、甘肃碌曲玛艾(E05)、青海刚察(E06)和北京雾灵山(E07)的抗旱相对易感。老芒麦作为优良的牧草,研究其在PEG胁迫下时的萌发特性的变化,对其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菜豆种子的发芽能力,并探讨水杨酸对菜豆种子发芽期热胁迫的缓解作用。以菜豆品种‘A18’种子为试材,分别设置常温对照(CK1)与高温对照(CK2),并在高温下设置4个SA浓度处理组:T1 (0.005 mmol/L)、T2 (0.01 mmol/L)、T3 (0.05 mmol/L)、T4 (0.1 mmol/L),浸种6 h后进行发芽试验与生理试验。对各处理种子在萌发时期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常温对照组(CK1)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高达(97.61±2.09)%和861.13±81.30。高温对照组(CK2)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为(56.67±3.33)%和306.50±62.33,较CK1分别下降了41.94%和62.13%。高温下,随SA处理浓度的升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处理组中T2组表现最好。与CK2相比,T2组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41.18%、25.33%及67.04%;SOD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O2-.及MDA含量减少。0.01 mmol/L的SA处理可缓解高温带给菜豆种子的不利影响,提高菜豆种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4.
芥兰老化种子活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陆美莲  梁关生  乔爱民  郑慧明 《种子》2004,23(4):45-46,66
研究了芥兰种子经人工老化后各活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芥兰种子经人工老化后,各活力指标均有显著变化;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POD活性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则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经人工老化的芥兰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程度最高,老化法发芽率可直接预测芥兰种子田间出苗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外源亚精胺对低温条件下菜豆种子萌发与种子耐低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菜豆品种‘热那亚’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4℃低温(LT)以及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 Spd (LT+Spd)三个处理组,对其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的Spd后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分别提高了95.69%、136.10%和217.12%;电解质外渗率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升高;H2O2、O2-、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由此可见,施用外源亚精胺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造成的伤害,提高菜豆种子的耐低温性,从而提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6.
解秀娟  胡晋 《种子》2003,(4):5-6
试验以紫花苜蓿品种维多利亚和金皇后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沙引发处理对高盐(0.8%NaCl)逆境下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缩短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增加幼苗干重,同时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的积累。说明沙引发提高了紫花苜蓿种子的活力和抗盐胁迫能力,促进了盐逆境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辣椒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研究了辣椒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各项发芽指标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并且电导率的变化与发芽率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老化种子内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降低,而脱氢酶活性在不同老化程度种子内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辣椒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降低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系统受损和有毒物质积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同一类型甜菜种子的引发作用,为甜菜种子包衣材料的筛选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以STm1619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种浓度和3个时间梯度的9个处理,通过对甜菜种子浸泡回干发芽培养,测定它们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结果显示,50μmol/L浓度处理的STm1619甜菜种子在8、12、24 h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种子;100μmol/L浓度处理的STm1619甜菜种子在不同时间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200μmol/L浓度处理的STm1619甜菜种子在8、12、24 h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都较高于对照组。不同浓度褪黑素对STm1619甜菜种子的萌发随着时间不同,效果也各不相同。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引发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