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2016年中鲜玉联合体黄淮海甜玉米组试验品种为材料,总结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尝品质。结果表明,华耐甜玉302、BM48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具有鲜果穗外观性状好、色泽优、子粒排列整齐、食味感好等特点,产量比对照种增产显著,金甜679产量最高,但品质表现一般,综合特性次之。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粗、子粒产量对鲜穗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秃尖长对鲜穗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且4个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综合作用大小依次为子粒产量穗长穗粗秃尖长。以上结果为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海河低平原种植的优良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4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及抗逆性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株高、穗位高度分别为246.7~322.8 cm和86.2~148.9 cm,雅玉青贮79491株高最高,郑单958株高最低;参试品种生物产量为14.46~22.19 t/hm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雅玉青贮79491、中地175、北农青贮308和北农青贮2932生物产量较高,分别较郑单958增产28.35%,20.43%,20.06%和10.09%;玉米乳熟期-蜡熟期收获,其生长天数与生物产量相关极显著,R=0.77**,株高与生物产量间相关显著,R=0.62*;品种间饲用品质差异极显著(P0.01),中地175、郑单958、先玉335、衡玉321及兼用型品种巡青518作为普通玉米、其余为青贮玉米进行统计,普通玉米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青贮玉米低2.59%和4.58%,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较青贮玉米高2.06%和2.12%;参试品种收获时绿叶数11.1~13.8,鲜干比30.23%~39.15%。除北农308、雅玉青79491和先玉335倒伏率+倒折率15%外,其他11个玉米品种各项测定指标符合国家分级标准,青贮品质达2级以上,其中恩喜爱298、中农大青贮Y4515、辽单青贮625和巡青518等4个杂交种符合国家青贮品质1级标准。为促进玉米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中地175等普通玉米品种同时作为普通玉米、全株青贮、粮饲兼用型多用途开发推广应用具有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明确内蒙古中熟区不同玉米品种光合效率、青贮产量及品质的差异性,为筛选适宜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的中熟青贮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了先玉335、利禾1号、东裕120、金创998、京科青贮301和种星青饲1号6个玉米品种关键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青贮收获期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各项光合指标变化规律均表现为抽雄吐丝期>大喇叭口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各品种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和利禾1号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较平缓,其生物产量均达到了20 100kg/hm 2以上,品质优良,综合各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以及品质分析得出,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以及利禾1号3个品种作为内蒙古中熟区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河南省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抗逆稳产的青贮玉米品种,对郑单802、新科911、驻青贮3号等12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营养品质、综合抗性等指标进行区域对比试验,对照品种为雅玉青贮8号。研究结果表明:郑单612和开青211持绿性好、株型较好、收获时含水量适中;新科911、新科915、新青贮108、开青219、名育212、郑单101综合病害抗性均达到中抗及以上,抗倒伏倒折能力强;郑单612、新科911、驻青贮3号和新科915增产效果极显著,增产点率高,丰产稳产性好;新科911、新科915、新青贮108、驻青贮4号、青玉10号品质突出,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少。其中,郑单612、新科911、新科915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抗逆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更适宜河南省夏播青贮玉米种植和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用玉米品种产量及青贮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筛选出适宜安徽省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进行了10个饲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青贮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和青贮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玉草3号’的产量最高,YA473182的产量仅次于‘玉草3号’;YA473182的氨态氮(NH3-N)含量略低于‘玉草3号’,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玉草3号’,发酵品质较好;YA473182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及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相对较少,饲用品质较好。综合考虑各玉米品种的产量及青贮品质,YA473182和‘玉草3号’最适合安徽省种植利用,‘瑞德2号’和‘豫青3230’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及其影响因素,2014-2016年,以郑单958、先玉335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北京和河南新乡开展品种比较和播期研究。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玉米子粒含水率平均27.8%,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幅为21.5%~33.1%,按80%置信区间为24.2%~31.4%;环境条件对子粒达到生理成熟的时间和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且环境和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高低与授粉到生理成熟经历的天数之间相关度较低。夏玉米区主栽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中单909、京农科728、华美1号和农华816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平均值分别为28.4%、24.9%、27.9%、29.1%、28.7%、29.2%和29.9%。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加单 8 号、科航 6 号等 19 个玉米品种进行引种试种,从生物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方面综合考虑,结果表明:雅玉 04889 、先玉 30T60 和正大 659 等 3 个品种明显优于其他品种,配套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可作为株洲地区青贮玉米最适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鲁南地区青贮玉米品种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旨在筛选适宜在鲁南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以青贮玉米高产、优质为核心,以13份不同青贮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SPSS软件对青贮玉米品种的11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在0.5以上的品种高低排序依次为‘京科青贮516’、‘饲玉1号’、‘北农青贮208’、‘饲玉2号’、‘诺达1号’、‘登海605’,但因‘北农青贮208’和‘饲玉2号’锈病发生较为严重,种植风险较大。‘京科青贮516’、‘饲玉1号’、‘诺达1号’、‘登海605’等4个品种农艺性状较好、品质优,综合表现好,适合在山东省鲁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十堰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筛选出适宜十堰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引进郑青贮1号、豫青贮23和雅玉青贮8号3个青贮玉米品种,选取湖北省自育国审青贮玉米品种华玉11以及湖北省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7个籽粒玉米品种进行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以雅玉青贮8号为对照,对各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抗逆性、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玉11、华玉12、金玉669持绿性好,抗逆性好,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雅玉青贮8号,适宜十堰地区作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尽快建设宝鸡畜牧大市,宝鸡市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 2004年推广了青贮玉米品种雅玉 8号和粮饲兼用品种农大 108、济单 7号等高蛋白、高脂肪、高赖氨酸、高糖分的品种 6700hm2.据调查测产,一般每 667m2生物产量 4 5~ 6 0t、子粒总产量 400~ 600kg.特别是雅玉 8号品种,受到了畜农的好评,为推广开拓了道路.为了进一步推广青贮玉米品种,促进畜牧业发展,现将存在问题、概念、特点作以下介绍,以便对青贮玉米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在临沂地区最佳种植密度,设置了4个密度梯度(60 000、75 000、90 000、105 000株/hm 2),研究种植密度对专用型青贮玉米雅玉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登海605饲用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鲜草、干草产量影响显著,密度增加,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75 000株/hm 2时均获得最高鲜草、干草产量。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子粒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脂肪产量、可消化干物质、相对饲喂价值、无氮浸出物含量和总能量影响显著,密度增加,雅玉8号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干物质采食量、相对饲喂价值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子粒产量、粗蛋白、粗脂肪产量和总能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75 000株/hm 2均获得最高子粒、粗蛋白、粗脂肪产量。从饲料总能量来说,专用型青贮玉米雅玉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登海605在山东临沂地区饲用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75 000株/hm 2。  相似文献   

12.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kg/hm2、13487.67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研究目的】为分析重庆市直辖以来自育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和相关性状的主要进展,了解该市玉米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方法】以该市1997~2009年玉米区试汇总资料,采用“区试对照法”分析了自育普通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增益。【结果】重庆市普通玉米杂交育种自直辖以来,在不断提高对照品种产量门槛的情况下,参试品种籽粒产量仍在显著增加,同直辖初期对照品种比较,平丘组平均每年提高2.83%,山区组平均每年提高2.01%。与籽粒产量相关的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平丘组品种以穗行数和百粒重最好,生育期无甚变化,其余性状波动性较大;山区组品种以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好,其余性状波动性也大。【结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重庆市普通玉米杂交育种策略应在稳定生育期和株高、适度增加穗长和穗行数的前提下,主攻行粒数和百粒重。关键词:玉米;对照品种;参试种;籽粒产量;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贵州地区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适宜栽培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开展了6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揭示了6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贵州玉米高效生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可提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抽雄期的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从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乳熟期,不同处理方式的光饱和点明显高于抽雄期,明显表现出移栽的要高于直播的,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的LSP、LCP、AQE、A_(max)均显著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的增大,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延缓了衰老,提高了光补偿点,进而提高最终产量,最终测产的结果也是地膜覆盖育苗移栽产量最高,相对于常规直播提高了20.5%,秸秆覆盖和常规对照的差异并不明显。籽粒产量与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穗长呈显著性相关。总的来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是一种适合贵州地区的一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解析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夏玉米粒收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化学调控效应。以登海605和豫单9953为供试品种,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HK: 8~9片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CK: 喷施同量清水)和灌水量25(W1)、45(W2)和65mm(W3)两因素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比较调节剂下玉米粒收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2个品种HK处理的秃尖长和总损失率均值分别下降12.08%和7.78%,百粒重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分别增加4.88%和3.65%。灌水量对2个品种的产量、WUEY、总损失量和总损失率影响极显著。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灌水量对豫单9953的破碎率表现出明显互作效应。籽粒含水率与耗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登海605,r=0.885**;豫单9953,r=0.872**),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登海605,r=0.527*;豫单9953,r=0.683**)。兼顾节水增产和粒收质量,推荐8~9片叶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水分下限设置为田间持水率的65%~70%、喷灌定额45mm作为黄淮平原井灌区夏玉米适宜田间栽培及灌水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开花期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开花期(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吐丝后23 d采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试材, 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控制土壤含水量, 设置开花期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80%)和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60%) 2个处理, 研究干旱胁迫对鲜食糯玉米产量(鲜果穗和鲜籽粒)、籽粒组分、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干旱胁迫减少籽粒数量、降低籽粒重量、缩小籽粒体积, 导致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损失。开花期干旱胁迫下鲜食期籽粒淀粉含量升高, 但对于蛋白质含量渝糯7号降低, 苏玉糯5号变化不显著。蛋白质组分中, 对球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 清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均显著降低。开花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淀粉粒平均粒径。碘结合力2015年度显著下降, 2014年度受干旱影响不显著。开花期干旱胁迫下籽粒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在苏玉糯5号中降低, 在渝糯7号中升高。开花期干旱胁迫下两品种峰值温度降低, 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升高, 而热焓值仅渝糯7号在2014年度升高。总之, 开花期干旱降低糯玉米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淀粉含量, 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粒径和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 进而使籽粒回生增加, 但糊化黏度两品种表现不同(渝糯7号升高, 苏玉糯5号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合陇东旱塬区耐密高产且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于2019-2021年在甘肃平凉泾川高平试验基地对引进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品种采用福田雷沃谷神收割机进行籽粒直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接近于吨粮田,2019、2020和2021年产量分别为14 424.0、14 295.0和14 737.5kg/hm2,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极差分别为3826.5、4992.0和3699.0kg/hm2。参试品种含水率变幅较大,最大相差7.2%、10.6%和5.2%。不同玉米品种延迟收获,籽粒含水率呈线性下降,以生理成熟后22.7d为适宜粒收期,且收获期含水率为25.0%、20.0%和13.9%时,籽粒破碎率依次为2.82%、1.68%和1.20%。品种MC703和先玉335破碎率3年平均分别为3.84%和2.99%,杂质率分别为0.49%和0.35%,迪卡519破碎率和杂质率2年平均为4.66%和0.12%,均符合国家粒收标准。因此,陇东旱塬适宜粒收的含水率为<25.0%。机械粒收相比机械收穗和人工收获分别节省成本1800和3600元/hm2。综合评价,推荐收获期含水率(<25.0%)低、耐破碎性能好和单产水平高的迪卡519、MC703和先玉335作为陇东旱塬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18.
国家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国家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可为鲜食甜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2000—2015年国家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分析甜玉米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现状。结果表明:甜玉米区试点数量2013—2015年稳定在54个,除青海、西藏、宁夏和甘肃外,其他省份均有分布,且以广东省试点数量最多(5个)。16年(2000—2015年)共有658个(次)品种参试,审定了43个品种。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年度间、区域间和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审定品种比参试品种的鲜果穗产量高4.5%,品尝品质总分高1.2分,生育期、出籽率、百粒重、理化性状(皮渣率、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长、百粒重较高有利于提高鲜果穗产量;皮渣率与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皮厚薄显著负相关。品尝品质总分与各项分值均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皮厚薄、感观品质、气味风味和甜度的提高有利于品尝品质调优。今后甜玉米选育方向是优质与高产并重,兼顾抗性。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22份主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模型+稳定性参数的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吉林扶余、榆树、公主岭3个试验点的22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统计。研究表明:除地点间和地点×品种效应未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他变异来源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年3个地点品种平均产量变幅为8 673.9~10 324.6kg/hm 2,品种间子粒平均含水量变幅为19.3%~26.6%。3个地点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公主岭、榆树、扶余。3个地点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2017、2016、2015年。地点×品种互作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榆树、公主岭、扶余,即某品种在特定地点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对3年3个地点22个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恒育218、吉单50、吉第816、优迪919、迪卡159、禾育89、金园15、农华101和先玉335的表现较优。结合产量-含水量关联分析评定,品种吉第816、先玉335、迪卡159、金园15、天农9和优迪919较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新单系列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以新乡市农科院2003年以来审定的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遗传基础、杂优模式、品质性状以及群体、个体生产力。结果表明:13个玉米品种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2种,9个品种杂优模式为改良Reid×唐四平头,4个品种为外来种质×唐四平头。品质分析中,‘新单28’、‘新单38’、‘新单66’粗淀粉含量高,‘新单61’、‘新单65’和‘新单68’的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高。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0,粗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1。产量分析表明,‘新单22’单株生产力最大,‘新单33’单株生产力最小,‘新单58’的群体生产力最大,‘新单28’的群体生产力最小。群体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密度为75000株/hm2时的群体生产力较45000株/hm2高62.9%,平均每公顷增加7500株产量增益为12.97%。单株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开始呈下降趋势,增至60000株/hm2后逐渐平缓,低密度时单株生产力较高密度高5.5%。外来种质×唐四平头杂优模式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在品质上优于改良Reid×唐四平头模式选育的品种,且耐密性也显著增加,群体生产力也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