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南茶区地处中国西南部,主要产茶地区为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为了解中国西南茶区的重金属含量现状,笔者回顾和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园土壤重金属方面的研究文献,并提出了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的研究方向。总结如下:西南茶区重金属含量状况总体良好,部分茶区镉、汞含量超标(GB 15618—2008);土壤重金属主要以水溶态、交换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残渣态几种形态存在,水可溶态和交换态的生物有效性较高,且受土壤pH值的影响较大。茶园的管理模式、土壤理化性质、茶园园龄和茶树树龄等都会影响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的迁移。因此加强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迁移规律的研究,构建土壤-茶树重金属污染预测预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当前和RCP8.5情景,选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21世纪30年代、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模拟的准确度进行评价,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AUC分别介于0.915~0.970、0.924~0.956之间,预测结果准确。当前气候条件下,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在四川省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雅安市,中适生区在四川省21地市(州)均有分布。RCP8.5情景下,与当前情景相比,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显著增加,中适生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适生区几何中心位置和迁移规律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均向北移动。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前和RCP2.6情景,选用MaxEnt模型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21世纪30年代、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模拟的准确度进行评价,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AUC分别介于0.915~0.979和0.924~0.970,预测结果准确。当前气候条件下,猕猴桃溃疡病菌在四川省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雅安市,中适生区在四川省21地市(州)均有分布。RCP2.6情景下,与当前情景相比,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显著增加,中适生区面积显著减少,不同适生区几何中心位置和迁移规律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均向北移动。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新西兰和意大利等猕猴桃出口大国爆发,并有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散之势,给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笔者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快速检测方法、致病力差异、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介绍了猕猴桃溃疡病的症状及病害循环,综述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原菌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农业措施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西兰是世界猕猴桃第三大生产国,第一大出口国,然而2010年11月起新西兰发生的细菌性溃疡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正在对新西兰猕猴桃产业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介绍新西兰溃疡病的发生现状,其中包括:溃疡病对新西兰猕猴桃的危害、病菌发生的症状及特点和新西兰对溃疡病的应对措施,分析并提出了新西兰溃疡病影响较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末春初“划道”控制,病斑,夏委彻底刮除治疗病斑,疗效达80%-90%,DTMz等为此病防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猕猴桃溃疡病菌鉴定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1990年春在岳西的双丰、龙井猕猴桃上首次发现一种新的猕猴桃溃疡病,1991年春严重发生,造成很大损失。作者于该园病枝、叶部分离得8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后进行了细菌学性 包括菌体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特殊酶测定等研究,并以菌株KW11作对比,结果表明,所测的安微菌株的细胞学性状基本与KW11相似,帮我省猕猴桃溃疡病病原细胞也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 相似文献
14.
15.
GFPuv标记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及其在土壤、根系中的定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具有荧光标记的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菌株,为进一步揭示其侵染致病过程奠定基础。【方法】电击法对病菌进行GFPuv基因标记,应用荧光显微镜和平板稀释法研究标记菌株在土壤和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GFPuv标记的猕猴桃溃疡病菌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8株标记菌基因组DNA中均扩增出约700 bp的目的片段。标记菌株PSAmx7-GFPuv1的菌体形态、生长曲线、最适温度、最适pH、致病性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其绿色荧光可稳定遗传。标记菌在灭菌土壤中可存活3个月左右,在未灭菌土壤中也能存活3周;灌根1 d检测,根表、根内组织中可分离到目标菌落,随后标记菌株数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电击法成功地将GFPuv基因转入猕猴桃溃疡病菌;导入的GFPuv 基因对宿主菌的生物学特性没有影响;标记菌可在灭菌土壤中长期存活,并在根部定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离体条件下,通过不同致病力溃疡病病菌、接种浓度、培养湿度、接种方式条件下接种红阳猕猴桃枝条,探讨不同条件下溃疡病病原菌对猕猴桃枝条的侵染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4个猕猴桃品种(系)枝条人工接种溃疡病病原菌,评价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结果表明: 强致病力病菌、高浓度、高湿度、枝条创伤面积都能显著影响猕猴桃枝条的病情指数;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4个猕猴桃品种(系) 枝条中,华特和徐香表现为高抗;迷你华特、金魁、绿肉优系(G HZ201201)和毛雄表现为抗病;红阳、黄肉优系11 7、大红、早鲜、早艳和黄肉优系Y HZ201201表现为高感。通过对华特、布鲁诺和红阳3个品种猕猴桃盆栽苗接种溃疡病病原菌,并测定接种植株与对照植株的相关生理参数,评价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及其相关生理参数与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品种盆栽苗的抗性评价等级与离体枝条接种基本一致。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酶活性与其病情指数呈线性关系,健康植株韧皮部中CAT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最高(r=0999*),叶片中的CAT酶活性次之(r=0994*),健康植株韧皮部和叶片中POD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979和r=0969,SOD酶活性分别为r=0924和r=0938。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病情指数也表现为线性关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病情指数相关性最高,在健康植株韧皮部和叶片的相关性分别为r=-0972和r=-0962,可溶性糖含量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934和r=0940。综上所述,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CAT、POD、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鉴定猕猴桃抗溃疡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猕猴桃品种枝条组织结构与抗溃疡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个猕猴桃品种(金魁、79-3、79-1、79-5、秦美、华美2号、海沃德、美味硬、中华软)的一年生枝条皮孔及其显微结构进行解剖构造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枝条的皮孔密度和长度差异显著,并且与品种抗病性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O.8978^*和O.9278^*。不同品种间枝条的显微细胞结构特征差异有一定的显著性,与品种抗病性可能相关。发病高峰期,各品种枝条皮孔相比病害始发期均有在数目及大小上增加的现象。但增幅不明显,品种间增幅存在差异。可以把枝条皮孔的密度及长度作为抗溃疡病的形态结构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为指示菌,从猕猴桃溃疡病病枝中分离到一株噬菌体,对该噬菌体进行了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紫外线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热稳定性较弱,在65℃下10 min内即可全部失活;在pH值4~9的范围内噬菌体均可稳定存在;紫外线下照射12 min,噬菌体几乎全部失活;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感染指示菌的潜伏期约60 min,爆发期约70 min,烈解量为123。这是首次关于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