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优125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南平市区域性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浦城县于2004年开始引进种植。经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2006年全县示范推广种植1200 hm2。现  相似文献   

2.
泸优12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泸香90A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25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组合。2002年由南平市种子管理站引进试验,2003~2005年在闽北各县(市)试种示范,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06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为配合该组合在南平市扩大推广种植,现将试种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Ⅱ优851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851配组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4年由南平市农业学校引进试验试种,2005—2006年在我校试验农场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本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现将其三年来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Ⅱ优1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本所选育的恢复系大粒香-15(IR36/7539/IR54/306)配组于1996年育成的中、晚杂交水稻新组合。1999年3月通过南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于1999年引进示范60亩,表现产量高、抗性好,特别是米质优,具有清香味,适宜在我市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的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南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3年2期TM遥感图像,对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得到南平市2000-2003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表明:2000-2003年南平市耕地面积与居民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与园地面积减少.最后对南平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南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Ⅱ优536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南恢536选配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表现突出.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我市于2002年开始引进试种,经3年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受到种植农户的一致好评,在我市做中稻种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现将Ⅱ优536的种植表现及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Ⅱ优125是南平市农科所用自白恢复系南恢125与Ⅱ-32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清流县引进经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尤其存山区冷烂田表现较强的优势,增产效果明显,深受农户喜爱,县有较大的推广前景。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25系福建省南平农科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125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三系籼稻新组合,属基本营养型,2005年开始引进试种,表现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熟期转色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经县科技局和农业局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共同实地鉴定认为:大田表现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抗  相似文献   

9.
Ⅱ优12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25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闽审稻:2003H01),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28)。该组合2004-2006年在上梅乡、吴屯乡生产示范中,均表现出根系发达,株叶形态好,生长旺盛,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10.
Ⅱ优536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南恢536选配成的中晚稻杂优新组合。该组合在品比试验、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示范中,均表现出根系发达,株叶形态好,生长旺盛,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性,适应性广,米质较好,产量潜力较大等优良特性。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闽审稻2005007)。  相似文献   

11.
南平市近58年冬季气候变化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南平市3个代表站1951-2009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冬季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结果显示,58年来南平市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明显,降水呈波动性,近10年呈相对少雨年。通过相关分析,用逐步回归方程建立冬季气温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2.
水稻直播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闽北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品种、出苗、杂草及倒伏等主要问题,通过品种筛选、分期播种、不同播种量、除草剂与多效唑施用时期和不同烤(搁)田始期试验,结果表明:Ⅱ优航2号、特优716、Ⅱ优辐819及Ⅱ优125比较适合南平市水稻直播栽培,适宜的播种期在5月5~20日间,每667 m2播种量控制在1.25~1.75 kg,化学除草宜在3叶包心期进行,1叶1心期及分蘖末期喷施多效唑和在有效穗数70%~80%时及时搁田,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全苗,防除杂草,改善群体结构,有效地降低倒伏面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Ⅱ优536是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新选育的恢复系南恢536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武夷山市吴屯乡引进试种,2004年扩大试种,2005年进行高产示范,2006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4a来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国内外优良恢复系作亲本杂交育成中间材料N175基础上,再聚合杂交,培育成功强优恢复系南恢125。该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优良、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多、制种产量高、较抗稻瘟、米质优等特点。用南恢125配组的Ⅱ优125、泸优125、特优125等组合在各级区试中表现突出,其中Ⅱ优125于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显示出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Ⅱ优851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福建省建阳、武夷山等地对该品种双亲特征特性进行观察及制种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以为其制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Ⅱ优辐819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辐819配组而成的晚籼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04年7月获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优、再生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种植户的欢迎,是适宜德化县推广的理想组合,将成为德化县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组合之一。一、产量表现Ⅱ优辐819做中稻大面积试种示范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一般亩产500~600千克,高产种植可超过650千克。2000年在上涌镇下涌村种植5.3亩,平均…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对Ⅱ优125制种母本进行旱育抛秧与水育移栽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Ⅱ优125制种母本进行旱育抛秧栽培可以达到省工、高产、优质的目的.根据试验及生产实践,总结制种田旱育抛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圣优369系建阳市春天种业有限公司用圣丰2A和恢复系H369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6-2007年参加南平市中稻区试,2008年进入南平市中稻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9H02).该组合表现丰产稳产性较好、米质较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较广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9.
对5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南平市延平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晚稻新品种。结果初步筛选出Ⅱ优516、川香优2号、闽丰优3301、Y两优1号、Ⅱ优131可作为高产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20.
Ⅱ优15是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大粒香|15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3月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武夷山市种子公司引进试种,2001年我们在武夷山市吴屯乡上村村溪源自然村--天然的老稻瘟病区(海拔380 m)进行示范,表现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表现及有关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