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富阳县新民茶场现有密植速生茶园912亩,1985年产茶91500公斤,比84年增加300公斤,亩产100.3公斤,与上年持平。随着茶叶收购政策的改革,流通领域放开,茶叶生产由原来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实行多茶类生产,产销直接见面,提高了经济效益。茶叶产值由1984年的30.7万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2.
1985年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改变了过去独家经营、统购包销的局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我县出现了五个方面突破:一是茶叶产量突破五万担,达到52475担,比1984年增长36.5%;二是毛茶产值突破千万元,达到1105万元,比1984年增长45.6%;三是茶叶上交税收突破三百万元,达到326万元,比1984年增长72%;四是精制加工产值突破一千五百万元,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我区经济作物的骨干项目,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我区生产的红碎茶,不仅数量多,而且工艺精湛,外形美观,已成为了四套样中的佼佼者。1975年以来,我区茶叶生产发展较快,总产由8.92万担增加到1984年的16.89万担,平均年递增率7.4%,特别是1975~1982年,茶叶产量持续上升,平均  相似文献   

4.
我县茶叶生产的现状茶叶是我县的传统产品,曾列为全国一百个年产五万担茶叶基地县之一。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69906亩,比1950年34000亩增加108.61%。总产茶叶45336担,比1950年增加159.1%,其中国家收购22286担,比1950年16380担增加36.05%,投放金额401.81万元,比1950年44.23万元增加808.6%,均价180.32元,比1950年27元增加566.5%。  相似文献   

5.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我省茶叶产量稳步增长,质量逐年提高。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一年的四年间,茶叶产量由一百一十万担增加到一百二十八万担,平均每年增产四万多担;一九八二年,全省生产各类茶叶一百四十多万担,比一九七八年增产三十多万担,创解放以来最好水平。更可喜的是,随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茶业生产、流通、加工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迅速恢复发展。1987年象山全县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1000多吨、450多万元,比1985年的750吨和204万元分别增长33.3%和1.2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多茶类生产,增强了对市场应变能力我县从1983年起就开始探索这条路子。逐步开展改制茶类,增加花色品种,调整茶类结构。当年,在70多个茶厂,占总数50%  相似文献   

7.
在华主席抓纲治国伟大战略决策指引下,我县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今年茶叶产量突破十万担,总产值达八百万元,其中红碎茶总产值达三百五十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44%。为了适应茶叶大发展的新形势,合理布局好茶类,为出口提供更多的货源,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从一九七五年冬起,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过三年奋战,一举新建十七个红碎茶厂,厂房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安装各种茶机设备五百多台,三年来生产红碎茶四万二千四百担。增加出口商品总值达六  相似文献   

8.
三十多年来,我国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茶园面积扩大,茶叶产量倍增,茶叶由紧俏商品而变成货源充裕,敞开供应。茶园面积由1950年的250万亩,扩大到将近1600万亩,增加5倍多,成为世界茶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约为560万亩)。1982年全国茶叶生产量达到794万担,比1950年的130万担,增加5  相似文献   

9.
一、“八五”时期成就的回顾 湖北茶叶自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来,特别是“八五”时期以来,生产发展很快,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名优茶大幅度增加,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 1.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199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73万亩,比“七五”末期的1990年增加58万亩,增长50.4%,其中投产茶园达105万亩,比1990年增加27.5万亩,增长35.5%;茶叶产量3.9万吨,比1990年增加9600吨,增长24%,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七五”末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 2.产值上升,效益明显提高。1995年全省茶叶总产值突破5亿大关,达到5.5亿元(按现行价),比“七五”末的1.88亿元,增加3.42亿元,翻了近两番;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514元,比“七五”末增加200多元,每年为国家提供财政税收5000多万元。 3.茶叶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名优茶大幅度增长。1995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到9000吨,比1990年的1600吨增加7400吨,增长近4倍,名优茶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6.5%上升到22%,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全省恢复和创制各种名优茶近百只。名优茶的发展,促进了茶类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全省茶  相似文献   

10.
多茶类开发的实践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森知 《中国茶叶》2002,24(1):36-37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境内山恋叠嶂,丘陵起伏,溪谷交错,森林覆盖率72.1%,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利于发展茶叶生产。全市现有茶园17万余亩,2000年茶叶总产量达1.26万t,茶叶总产值1.28亿元。为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对本市的适制茶类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多茶类生产路子。……  相似文献   

11.
我省1982年茶叶产量达214万担,比建国初期增加十倍以上。近年来,由于茶叶流通和茶类结构上一些问题,使一些茶叶供不应求,又有一部分茶叶积压。当前国际上红茶市场形势很好,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我省适当地生产一部分红碎茶,以缓和其他茶类  相似文献   

12.
一、茶叶科技和生产发展概况在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我省茶叶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二年全省茶园面积194.19万亩,生产量65.5万担,出口量18.41万担,比解放初的一九五○年,分别增长601%、489%、300%。全省茶园平均亩产量也有所提高,从亩产干茶29斤提高到60多斤。  相似文献   

13.
建国三十六年来,我省茶叶生产与销售均有很大发展。茶园面积由解放初的70万亩发展到270万亩,增长约2.9倍;年产量由13.2万担发展到200余万担,增长约14倍;单位面积产量由亩产干茶35斤提高到100斤左右,增长约1.9倍;年外销量由7.5万担发展到80余万担,增长约10倍。现在,我省茶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我区经济作物的骨干项目。1975年以来,我区茶叶生产发展较快,总产由8.92万担增加到19.24万担,翻了一番多,平均年递增率为7.2%。据统计,目前全区拥有近20万亩茶园,2200多个乡、村茶场,71个红碎茶厂。1986年全区茶叶产值3500多万元,向国家交纳利税600多万元。毫无疑  相似文献   

15.
鹤峰茶业2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新华 《茶叶通讯》1999,(3):47-48,F003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县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而茶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最为引人瞩目。从1978年到1998年,茶叶面积由033万hm2增加到067万hm2,增104%,产量由700t增加到5000t,增614%;产值由21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增238倍,税收由61万元增加到700万元,增115倍。茶叶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鹤峰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湖北茶叶第一县”。回顾我县茶业20年来调整和改革的历程,其发展成就可概括为以下几个转变。1 生产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长期以…  相似文献   

16.
新昌县建设名茶之乡新举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竹定  凌光汉 《茶叶》2002,28(1):33-33
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新千年第一年 ,该县名优茶生产迎来了开门红 ,全年实产 5 .5 1万担 ,产值2 .2 4亿元 ,同比产量增 1 4.8%、产值增 1 5 .5 % ,双创历史新高。尽管珠茶继续滑坡 ,产量从上一年 4.7万担下降为 3.81万担 ,减产 1 9% ,产值从 1 60 0万元降为 1 0 0 0万元 ,减值 37.5 % ,是近 2 0年来的最低点 ,使茶叶总产量从上一年 9.5万担下降为 9.32万担 ;但茶叶总产值从上一年 2 .1亿元增至 2 .34亿元 ,仍然增加了 2 4 0 0万元 ,每亩生产茶园从3390元提高到 3770元 ,名优茶已占茶叶总产量的5 9.1 % ,名优茶产值已占茶叶总产值的 95 .7% ,…  相似文献   

17.
一、当代茶叶产销概略 (一)世界茶叶生产:稳步增长世界茶叶生产量,1950年1544万担,1984年4266万担,近三十四年来平均年增长率 3.8%。有三个特点。1.重视提高品质。2.重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三个特点之中,提高品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过去、现在、未来是三个不同的时间观念。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浙江茶业生产四十年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绩。四十年的光辉历程:茶园从45万亩发展到253万亩,茶叶产量从13.2万担增长到206万担,质量提高,茶类开发,除少数名茶外,实现了初、精制茶机械化,建立一批相当规模国营茶场(厂),国内外茶叶市场  相似文献   

19.
新化县水车区飞跃茶场始建于1966年,现有茶园面积160亩,其中采摘面积110亩。1975年亩产干茶129斤,1977年亩产207斤,去年亩产433斤。1975年以来,茶叶总产由162担增加到455担,增长180%,单产平均递增22.4%,茶叶产值由18601元增加到81953元,翻了四番多(表一)。是我区茶  相似文献   

20.
浅谈云南红碎茶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自1958年开始试制红碎茶,产量由1963年的3,000担增加到1980年的7万多担。目前,红碎茶的生产单位已遍及全省30多个厂(场),红碎茶的质量也逐渐提高,高中档茶的比重由1963年低档茶占多数而上升到1980年高中档茶占总量的53%以上。1974年和1977年两次全国茶叶会议上,我省均被列为全国生产红碎茶的六个重点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