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起垄栽培因其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及增加产量,已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和采用,但起垄播种装备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研制了一种基于高垄种植的花生播种施肥机,主要由旋耕机、起垄装置、机架、播种、施肥、喷药和覆膜装置等部分组成,可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喷药、覆膜及压膜等作业,并有效解决了起垄高度不...  相似文献   

2.
针对引黄灌区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两大资源环境问题,以节水防盐为目标,通过田间试验,将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的高垄与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将局部土壤盐分淡化的滴灌相结合,探究高垄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中度盐碱化土地上,滴灌可以有效地减小高垄上的盐分,使盐分聚集在垄中央;在重度盐碱化土地上,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的全盐量并将垄中盐分淋洗在垄沟中。归纳出适应性盐碱地利用技术和作物种植模式,为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过程中,土壤起垄覆膜栽培应用广泛。提出了一种新型起垄覆膜栽培方式——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Ridge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RSC),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两种形式的起垄覆膜方式,即土壤嵌槽覆膜(RSC-P)和嵌膜覆膜(RSC-W),并研究了包括土垄覆膜(SR)和基质栽培槽覆膜(PEG)在内的4种起垄覆膜方式对甜椒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SR,RSC-P、RSC-W和PEG 3种起垄覆膜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甜椒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其中株高分别比SR栽培垄的甜椒幼苗高26%、27.5%和32%,叶片比SR甜椒幼苗多4片,叶绿素含量更是显著高于SR栽培的甜椒幼苗。试验表明,设置的3种起垄覆膜方式都能显著促进甜椒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是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保肥、控制杂草、改善品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增效十分显著的农机化新技术。这一技术是继大豆垄三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后又一重大增产技术,是大豆种植技术上的革命。大豆覆膜栽培新技术打破了传统和垄上覆膜方式,采用“平播行间覆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引黄灌区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两大资源环境问题,以节水防盐为目标,通过田间试验,将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的高垄与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将局部土壤盐分淡化的滴灌相结合,探究高垄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中度盐碱化土地上,滴灌可以有效地减小高垄上的盐分,使盐分聚集在垄中央;在重度盐碱化土地上,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的全盐量并将垄中盐分淋洗在垄沟中。归纳出适应性盐碱地利用技术和作物种植模式,为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型双行烟地起垄机该机由云南省曲靖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研制,可与36.8千瓦(50马力)以上中型拖拉机配套,主要用于已耕地、未耕沙地起垄作业。(1)性能指标具有垄翻、碎土等功能,作业垄形丰满.完全满足地膜烟草栽培要求。外形尺寸(长X宽X高)23O0XI朽...  相似文献   

7.
以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宁南旱地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沟播栽培方式生育期较CK提前4d,淀粉累积延长5d,提高了马铃薯生育期内干物质累积量。垄覆集雨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现蕾期—盛花期40cm以下土壤含水率,并增加了1m土体贮水量(P0.05)。垄覆沟播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4 908.0kg/hm2,较CK增产39.1%,差异显著,同时增加马铃薯单株个数,提高单株产量和单薯重。垄覆沟播处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为69.0kg/(hm2·mm),较CK增加43.5%,但与覆膜垄作无显著差异,其趋势为垄覆沟作覆膜垄作裸地垄作裸地平作。垄覆沟播可作为宁南旱地解决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高垄平台”耕作体系为基础,以多年的生产试验为依据,对三江平原地区国有农场“高垄平台”大豆机械生产方案和传统垄作大豆机械化生产方案的直接生产成本、机耕费用以及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了“高垄平台”大豆机械化生产方案经济效益增加的原因及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玉米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可增加单位面积种植玉米的有效穗粒数,改善群体生长环境,可实现玉米栽培的稳产高产。本文在分析大垄可实现高产机理基础上,从种子选择与处理,选地、整地,科学施肥,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几个方面就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为今后本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落实提供技术和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一、技术原理 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是有别于传统栽培技术的一项全新栽培技术。它革新了传统的耕作及灌溉方式,将传统的大田平作栽培模式改为起垄栽培模式,扩大了土壤表面积,提高了苗期地温。该技术是在田间起垄开沟,根据缓坡地和平地的不同,垄宽为30~50cm,垄上种3~4行小麦,沟深15~20cm,  相似文献   

11.
针对行间覆膜和三垄栽培两种大豆生产模式,从栽培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机械配备、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有明显的增温、保水作用,减少了机器作业次数,机械作业费用降低96.6元/hm2;由于地膜费和肥料费的增加,其生产成本比三垄栽培高204.45元/hm2,但产量却高出557.75kg/hm2,经济效益提高了1134.15元/hm2。因此,行间覆膜栽培模式比三垄栽培模式有更好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玉米“二比空”栽培技术,实际上就是玉米“双行紧靠”栽培,即种植二垄空一垄。在原垄距不变的基础上,将三垄的卣数集中种植到两垄上,即种两垄空一垄,通过缩小株距,增加行距,同时又能保证一定种植密度的一项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马铃薯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1.选地 马铃薯适宜栽培在山岗和丘陵地带,且需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沙质、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与缓坡地,忌在茄科等为前茬的地块上栽培。但是,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土壤就不能栽培马铃薯。比如黏重的土壤,只要采取高垄和起沟排水,同样也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录庆 《山西农机》2005,(6):18-18
1、2BXS-1C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传统的人工种植马铃薯的方法是小垄、浅播、培土,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由新疆机械研究院研制生产的2BXS-1C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其播种深度可达到10cm以上,培土厚度在15cm以上,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等多项作业,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该机高培土、深松高垄、深施化肥的机械栽培,正好适合马铃薯的生长特点,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具有增产提质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高垄平台耕法在低湿地改造中的重大意义,定义了高垄乎台的基本类型,并就不同类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梯形结构基本参数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6.
合理灌水水稻齐穗后到灌浆期,要浅水勤灌,增温促早熟,一般可保持水层深4~6厘米。乳熟到黄熟期,由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为了提高地温,应采取间断灌水的措施,即浅灌达2~3厘米水层,再任其自然落干,待无水时再浅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提高地温,可以养根保叶壮秆,延长上部叶片寿命,促进水稻早熟。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省种植胡萝卜一般都采用平田畦条播或平畦撒播,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胡萝卜的品质及产量。如果改善平畦播种为起垄种植,可实现胡萝卜的高产优质。起垄栽培的优点是:雨水多时利于排水降湿,可充分增加土壤透性,改善品质,产量高,着色好。据试验,起垄种植比平畦种植增产1~2成,裂根减少6%。下面介绍一下胡萝卜起垄栽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是一项新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它主要以其充分发挥通风透光的边行效应及合理密植而获得高产。吉林省梨树县万发中学连续12年用人工方法进行了8hm2地的玉米大垄双行栽培,与当地常规小垄相比,一般增产为10~20%。但因人力栽培大垄劳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求节水高效的麦棉套作栽培模式,2000~2002年进行了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土壤水分周年变化适应了粮棉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改善了土壤水分的田间区域分布。1垄播小麦在蒸腾速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都明显优于传统平播,灌浆期有利于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的积累和分配,提高了不同叶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并最终表现为穗长和穗粒数明显增加,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7.3%和10.4%。2沟植棉花前期生长旺盛,根量明显提高,单株果枝数和铃重显著增加。还对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综合效益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是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保肥、控制杂草、改善品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增效十分显著的农机化新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新技术采用“平播行间覆膜”的方法,即在上一年秋整地、施肥的基础上,选用优质适宜品种、平地播种不起垄,然后用六行或八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