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45,自引:13,他引:45  
魏臻武 《草业学报》2004,13(3):62-67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多态性位点的RAPD、SSR和ISSR引物,建立苜蓿基因组DNA的SSR、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36个RAPD引物,8个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系)中获得了182个RAPD多态性位点和丰富的SSR和ISSR多态性位点,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SSR、ISSR和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系)的SSR多态性有较大差异;苜蓿品种ISSR指纹图谱多态性丰富,稳定性比RAPD强;可以通过2~3个引物鉴别我国主要苜蓿品种和引进品种,SSR和ISSR指纹图谱可以更好地用于苜蓿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苜蓿褐斑病抗性基因I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5个苜蓿品种进行褐斑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65个ISSR引物中,40个引物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其中11个引物在5个品种所组成的混合抗、感病DNA池间产生特异性条带.在5个品种的抗、感病DNA池间对11个ISSR标记进行验证,发现能够同时在3个以上苜蓿品种抗、感病DNA池间稳定存在的标记为4个.  相似文献   

3.
用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进行株高性状相关的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用基因组DNA作为RAPD检测多花黑麦草株高性状位点的方法是可行的。从110条引物中筛选出23条引物对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74条带,其中166条带为多态性带,标记率为95.4%;检测出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基因组DNA的6个株高性状的标记(分布在5条引物中)。  相似文献   

4.
OPAY02-C型标记与新扬州鸡早期增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选择新扬州鸡5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后代78只,用于分析RAPD标记与新扬州鸡早期增重的关系。RAPD标记是在21个随机引物中,经反复试验选出的稳定的,具有多态性的3个引物OPAY02,OPAY13,OPAY17扩增产物,统计分析表明:OPAY02引物扩增的1660bp和2326bp两条多态性条带的4种组合中,OPAY02-C型标记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P<0.015),可作为标记进行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苜蓿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和ISSR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在苜蓿(Medicago sativa L.)基因组SSR和ISSR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8对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品系)中获得126条多态性位点.利用SSR和ISSR标记对其DNA指纹图谱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55个苜蓿种质划分为4个大类群和7个类型,为苜蓿引种、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基础广阔,在基因型表现特异性的同时又有较强的地域性;我国苜蓿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表现出遗传基础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选用120条随机引物分别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质好、体格大、毛密和超细4个品系的混合DNA进行RAPD扩增,共筛选出3条特异性多态引物,占产生扩增产物引物总数的3,0%,说明各品系问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小。用其中的特异性引物OPF15分别对4个品系的部分个体样品进行分析,同样表现出多态性,并出现混合DNA样品RAPD分析结果中未出现的谱带。其中超细型有94.12%的个体(16/17)都产生一条特异的相同谱带,大小约为826bp,而其他3个品系混合DNA及个体的扩增产物均未获得此大小扩增片段,由此,可将该扩增片段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超细型的一个特征性RAPD标记。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标记对不同秋眠级苜蓿种质的聚类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RAPD标记对25份不同秋眠等级的苜蓿材料进行分析,构建了25份苜蓿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用两种方法(特异的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谱带类型的组合)可以有效的鉴别苜蓿单株,说明RAPD标记是鉴定苜蓿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计算25份苜蓿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如下:25份苜蓿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介于4.69-8.14之间,说明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从5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9条引物,总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134条呈多态性,占93.05%,10条为单态性带,占6.94%;遗传距离为7.39时,试验材料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4类,苜蓿材料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为苜蓿引种、亲本选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品种鉴定的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毛培胜  张涛  杨青川 《草地学报》2007,15(2):124-128
试验分别以中苜一号(Medicago sativa L. cv.Zhongmu No.1)、肇东(M.sattva L. cv.Zhodong)、甘农三号(M.sativa L. cv.Gannong No.3)、公农一号(M.satzva L. cv.Gongnong No.1)紫花苜蓿品种的混合DNA(由各品种60个单株的DNA等量混合)为模板筛选RAPD特异性引物,分析比较品种鉴定的特异性谱带.结果表明: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S1、S78、S89和S¨5共4条随机引物,可以通过特异性分子标记位点反映品种间的差异;另外,筛选出的RAPD标记引物对各品种60个单株DNA的测试显示品种内部存在特异性标记的单株比例较高;通过RAPD分子标记引物的筛选、标记程序的完善,确定品种特异性标记谱带,可以进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不同秋眠性苜蓿SRAP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苜蓿基因组DNA,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了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的浓度对扩增迁移率重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μL体系中含有50 ng DNA、1.4 mmol/L Mg2+、1.2 U Taq酶、0.4 mmol/L dNTPs和0.25 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稳定,重现率达到100%。利用最佳体系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在34个苜蓿上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共扩增出87个SRAP标记,有8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安徽和江苏两地的野生南苜蓿和其他栽培苜蓿的遗传差异最大,单独聚为一类;其他32个苜蓿品种在相似系数0.68附近聚为3个亚群,秋眠型苜蓿品种主要分布在第2个亚群中,半秋眠和非秋眠型苜蓿品种分布散乱,并不表现出成族分布,表明秋眠性与苜蓿的亲缘关系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家蚕的RAPD及其系统间差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APD技术检测家蚕四大地理系统的9个品种的DNA多样性,发现OPX-14等5个随机引物可用以区分这9个品种。进而对扩增带型差异作遗传距离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能准确反映四大地理系统之间的遗传差异。因此认为RAPD技术是家蚕遗传与进化研究及育种工作中寻找遗传标记的一种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DNA池法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9条多态性、重复性好的引物,对贵州黄鸡、兴黔黄鸡、乌骨鸡三个培育品种(系)和地方品种兴义矮脚鸡及引进选育品种矮脚黄鸡共五个品种(系)进行随机扩增多态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9条引物共扩增出稳定、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190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27条,在300bp ̄3000bp之间。单个引物扩增出的RAPD条带在4 ̄13条之间,平均为6.55条。五个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符合它们的育种背景[1,2,3]。  相似文献   

12.
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RAPD标记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李拥军  苏加楷 《草地学报》1998,6(2):105-114
利用RAPD技术对中国18个苜蓿品种和北美9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各取10个单株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如采用混合样分析则掩盖了品种内的多态性,而品种间的多态性则明显降低。7条引物共检测了52个位点,其中50个位点是多态的。品种间差异是由该50个多态位点出现带谱的频率不同而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抗褐斑病ISSR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对四倍体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F1代进行抗褐斑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进而建立苜蓿褐斑病抗性遗传资源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93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其中6个在中抗杂交F1代高抗、高感各12个单株所组成的抗、感DNA池间产生差异性条带;在抗、感DNA池的各12个单株中,挑选出高抗×高抗杂交F1代3个组合中各25个单株,高感×高感杂交F1代2个组合各25个单株进行验证,结果9-R920、20-R750、21-R430、818-R680均与F1代苜蓿褐斑病抗病基因紧密连锁,866-S800与F1代苜蓿褐斑病感病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耐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25个紫花苜蓿耐盐品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0条引物在25个紫花苜蓿耐盐品种单株DNA间的多态性位点比率(P)为81.52%,在各品种混合DNA间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1.65%,说明采用单株DNA样品比采用混合DNA样品能更好地揭示紫花苜蓿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基因分化系数(Gst)主要反应品种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中国18个耐盐紫花苜蓿品种和美国7个耐盐紫花苜蓿品种的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271和0.152,表明中国耐盐紫花苜蓿种质资源品种间基因交流机会比美国品种间交流机会多。紫花苜蓿作为典型的异交植物,其生物群体的遗传结构与其繁育体系具有直接的联系。依据遗传距离(GD)分析结果,25份材料从遗传结构上可以分为9个组群,其中图牧1号和图牧2号遗传距离最小(GD=0.148),捷达和图牧1号遗传距离最大(GD=0.786)。紫花苜蓿耐盐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紫花苜蓿耐盐核心种质库构建和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苜蓿地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Ⅱ RAPD标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18个苜蓿地方品种和北美9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了品种间的欧氏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8个苜蓿地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56,以1.5的遗传距离进行划分可将我国18个苜蓿地方品种分为7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区保存家蚕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山东省区保存的58个家蚕品种资源的DNA多态性。选用重复性较好的20个引物对58份家蚕品种资源材料扩增的总条带数为155条,多态率为93.73%,RAPD标记在家蚕品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根据58个家蚕品种的指纹图谱,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供试家蚕品种资源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可为家蚕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7.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等4个国家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带型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75条带,其中62条呈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PPB)为82.67%。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0~0.87,平均为0.75,其中Algonquin与Phabulous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达0.87,Sanditi,WL232和4020品种间,以及32IQ和Sequel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均为0.60。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0个紫花苜蓿品种划分为6大类群,充分说明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12个无芒雀麦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PD分子标记对12个无芒雀麦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9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7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5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51.72%.无芒雀麦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数为7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36%,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33,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843.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2735,说明无芒雀麦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种群内.聚类结果显示,部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例外,这可能与人类的广泛栽培加大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用了32个栽培高粱品种、10个苏丹草品种及2个高粱近缘种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1)12对引物产生的68条DNA扩增片段中,52条(76.5%)具有多态性。2)高粱之间的相似系数从55%到95%;苏丹草之间的相似系数从52%到84%,因此选择的品种之间的多态性高,具有代表意义。高粱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的相似度很大,为89%以上,但通过RAPD标记能够将其区分。3)以0.66为阈值将44个品种分为10个类群。第1类群中全部为苏丹草;在2,3,4群中既有苏丹草也有高粱;5,6,7,8群中则全部为高粱。因此,使用RAPD分子标记进行聚类不能将高粱和苏丹草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