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反应后与己二醇反应合成脱氢枞酸羟己酯,然后再用甲基丙烯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基于脱氢枞酸的柔性单体——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己基)酯,得率41%。并分别采用了FT-IR、1H NMR、13C NMR、DSC和GP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己基)酯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均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30 000,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21.82℃。  相似文献   

2.
松香的歧化反应意味着在乳液聚合(emul-sion poymertzaion)过程中,将具有阻碍聚合的共轭双键的枞酸、左旋海松酸、新枞酸等树脂酸,在催化剂作用下使之转变为脱氢枞酸、四氢枞酸等。因此,在歧化反应中,重要的是使枞酸减少(0.5%以下)使脱氢枞酸更多生成(48%以上)。某些产地的松香歧化反应很差,在可能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用量仍然得不到预期的结果,甚至需将催化剂用量增加5-6倍方能完成歧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邻苯二胺席夫碱铜配合物,以其为催化剂催化H2O2氧化松香,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氧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松香氧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反应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为:反应温度>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在无水乙醇作溶剂,邻苯二胺席夫碱铜催化剂用量为0.2%(m/m),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30%H2O2用量为松香∶H2O2=1∶1(m/V)时,最大的转化率为73.9%;红外光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测试表明,松香经邻苯二胺席夫碱铜配合物催化氧化后,在分子结构中产生苯基、羟基、羰基等官能团,主要生成了脱氢枞酸、7-羟基脱氢枞酸、7β-羟基脱氢枞酸和7-羰基脱氢枞酸等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4.
以脱氢枞酸(D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异丙醇基)酯(DAGMA),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对合成DAGMA的影响,对DAGMA的结构和性能分别采用FT-IR、~1H NMR、~(13)C NMR、DSC、和GPC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DAGMA较适合的合成条件为n(AD)∶n(GMA)1∶1,以三乙胺作催化剂,用量为脱氢枞酸质量的2%,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120℃,酯化率约为85%。DSC分析显示,在引发剂AIBN存在下,DAGMA可发生聚合反应,得到均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23 900,数均相对分质量(M_n)12 254,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62.61℃。  相似文献   

5.
以左旋海松酸(0.3 mmol)为原料、三乙胺(TEA)为碱、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为脱水剂、1H-苯并三唑-1-基氧三吡咯烷基六氟磷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n(PyBOP)∶n(DMAP)=0.03 mmol∶0.01 mmol)为催化剂、乙腈(MeCN)为溶剂,简单、高效地合成了脱氢枞基伯胺衍生物:脱氢枞酰胺甲酸(1),脱氢枞酰胺乙酸(2),脱氢枞酰胺丙酸(3),脱氢枞酰胺丁酸(4),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化合物3产率可达78%。经伯胺酰胺化后的化合物3对人胃癌MKN-45细胞株具有较高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为31.26μmol/L。  相似文献   

6.
在超临界正己烷条件下,采用Cu-Zn催化剂进行了系列松香酸一元醇酯的氢解还原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松香酯15 g,Cu-Zn催化剂用量为松香酯质量的10%,m(松香酯)∶m(正己烷)为1∶3,温度为270℃,压力10 MPa,反应时间11 h;该条件下松香甲酯、松香丁酯和松香辛酯的转化率分别为87.9%,75.0%和69.9%,选择性分别为93.4%,92.4%和92.8%,得率分别为82.1%,69.3%和64.9%;FT-IR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松香酯经氢解还原反应后酯基被还原为羟基,还原产物主要成分为二氢海松醇、二氢枞醇、四氢枞醇和脱氢枞醇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脂松香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研究中国脂松香在钯/炭催化剂作用下歧化反应的机理。发现其反应产物除去氢枞酸外,有8-二氢海松酸,8(14)-二氢海松酸,8-二氢异海松酸,8(14)-二氢异海松酸和8-二氢枞酸,及13β-四氢枞酸,9β、13β-四氢枞酸和18-四氢枞酸等。同时,发现松香歧化反应速度高于湿地松松香,为歧化反应生产厂家选择歧化松香原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脱氢枞胺为原料,在三氟乙酸酐和乙酸酐保护其氨基后,经B环铬酸氧化转化成为(酮)N-三氟乙酰基-7-氧代脱氢枞胺(2a)和N-乙酰基-7-氧代脱氢枞胺(2b),酮再与盐酸氨基脲缩合形成(缩氨基脲)N-三氟乙酰基脱氢枞胺-7-氨基脲酰腙(3a)和N-乙酰基脱氢枞胺-7-氨基脲酰腙(3b),然后在氯化亚砜的处理下发生Hurd-Mori反应,环合生成(B环并1,2,3-噻二唑衍生物)N-三氟乙酰基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4a)和N-乙酰基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4b),最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脱去氨基保护基,合成了脱氢枞胺-6-烯[7,6-d]-并-1,2,3-噻二唑(5)。通过FT-IR、~1H NMR、~(13) C NMR和ESI-MS等方法对2a、3a、4a、4b和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分析了4a、4b和5这3种新型脱氢枞胺1,2,3-噻二唑衍生物的谱图特征及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脱氢枞酸、脱氢枞胺马来酸、丙烯海松酸、马来海松酸为原料,分别与胆碱反应合成了4种松香基胆碱季铵盐表面活性剂(Ⅰ1~Ⅳ1),同时分别与四甲基氢氧化铵反应合成了4种不含羟基松香基四甲基氢氧化铵季铵盐表面活性剂(Ⅰ2~Ⅳ2)。采用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对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CMC)、乳化性能、泡沫性能、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等表面活性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Ⅰ1、Ⅱ1、Ⅲ1和Ⅳ1的CMC值为6.9、2.0、3.8和8.0 mmol/L,对应γCMC为37.9、35.1、40.0和42.4 m N/m;Ⅰ2、Ⅱ2、Ⅲ2和Ⅳ2的CMC值为9.4、5.2、6.2和10.0 mmol/L,对应γCMC为39.7、39.0、43.1和45.1 m N/m。通过比较可知,带有羟基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和γCMC均小于相应不含羟基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说明羟基的存在能够提高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8种松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均大于18,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Ⅱ1起泡性较好,起泡高度达到202 mm,5 min后对应的泡沫高度为165 mm。季铵盐Ⅲ1、Ⅲ2、Ⅳ1和Ⅳ2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L,优于市售的新洁尔灭和氨苄青霉素钠。羟基的存在对松香基季铵盐的抑菌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纯度99%的脱氢枞胺原料经烷基化和氧化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N,N-二甲基脱氢枞基氧化叔胺。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双氧水氧化法合成氧化叔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制备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双氧水与叔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5∶1,反应时间12 h,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80℃。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重复试验,氧化叔胺的产率为80%,GC含量均大于70%。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2 g/L,表面张力为22.75 mN/m,并且经此氧化叔胺改性得到的新型沸石吸附剂对一定浓度的腐殖酸、刚果红等环境污染物具有较佳的吸附效果,当初始质量浓度达到40 mg/L左右时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分别为51.1%和91.0%。  相似文献   

11.
浅色松香树脂的制备及浅色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松香在新型催化剂(CLC)存在下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加纳色号2-4的浅色松香树脂。对反应前后松香成分分析发现,加入CLC反应后松香中的脱氢枞酸和氢化树脂酸含量从零增加到30%和22%,枞酸型树脂酸含量从86%下降到34%,不加CLC的对照实验中,没有脱氢枞酸和氢化树脂酸生成,枞酸型树脂酸含量变化不大,实验表明CLC在松香酯化反应过程中起到了松香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由于歧化反应,使松香中枞酸含量降低是松香浅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松香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非贵金属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醇盐水解法制备氧化物负载金属活性组分为纳米粒子的新型催化剂。用F/MnOx催化剂催化思茅松脂松香歧化反应,在松香:催化剂:溶剂质量比为100:2.5:1、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3h、通N2条件下,得到歧化松香脱氢枞酸含量48%以上,酸值152mgKOH/g以上,软化点高于79℃,不皂化物含量低于8%,色泽号(罗维邦)低于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思茅松松香理化指标和成分进行分析,与马尾松松香对比,探讨其岐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思茅松松香异海松酸含量为3.57%,高于马尾松松香;歧化反应后产品质量达到LY/T 1357-2008标准的要求,不同厂家生产的思茅松松香歧化的效果差异较大,脱氢枞酸含量在52.4%~73.5%。  相似文献   

14.
丙烯海松酸(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2),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制备了主要成分为2的丙烯酸改性松香环氧树脂(3).研究了3分别与胺、聚酰胺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44环氧树脂相当.  相似文献   

15.
松香主要由各种树脂酸、脂肪酸、中性物质和少量的高沸点萜烯化合物组成.而树脂酸含量占80—85%.天然马尾松的各树脂酸组成为:海松酸8.8—9.2%;未知酸2.8—3.2%;长叶松酸22.1—25.6%;异海松酸3.4—3.6%;脱氢枞酸5.2—21.6%;枞酸38.4—43.1%;新枞酸14—16.1%.为了扩大松香用途,将松香改为聚合松香.松香聚合系枞酸型树脂酸的二聚.其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丙烯海松酸(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2),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制备了主要成分为2的丙烯酸改性松香环氧树脂(3)。研究了3分别与胺、聚酰胺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44环氧树脂相当。  相似文献   

17.
异海松酸分离制备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异丁醇胺对异海松酸的选择性结晶特性,采用湿地松松脂蒸馏后得到的新鲜松香,或者采用工厂生产得到的湿地松松香进行热异构使大部分枞酸型树脂酸异构成为枞酸,而后将异海松酸与异丁醇胺反应形成异海松酸的异丁醇铵盐而与其他树脂酸进行分离,再利用复式重结晶法纯化异海松酸铵盐结晶,分解游离得到异海松酸,其得率达到原料松香质量分数的10.1%,纯度达到95.4%,提取率为42.2%.  相似文献   

18.
松香是来自松树的非木质林产品,是我国的再生性天然优势生物质资源,主要成分为树脂酸。为拓展松香在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途径,以松香为原料,与丙烯酸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丙烯海松酸(1),再与氨基硫脲反应获得丙烯海松酸基双噻二唑(2),最后与系列取代苯甲酰氯进行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7个新型丙烯海松酸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3a~3g)。采用FTIR、~1H NMR、~(13)C NMR、ESI-MS等技术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分别采用稗草小杯法和油菜平皿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株高生长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胚根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00μg/m 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活性较强,化合物3e(R=p-Br)的抑制率高达92.4%(活性级别为A级),化合物3b(R=p-CH_3)和3d(R=p-Cl)的抑制率分别为77.4%和73.2%(活性级别均为B级)。采用离体法(即琼脂稀释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和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μg/m L质量浓度下对所测5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一定抑制效果。目标化合物3e对油菜胚根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松香与丙烯酸通过D-A加成反应,制得左旋海松酸丙烯酸加合物(丙烯酸松香),该化合物经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丙烯海松酸。以丙烯海松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酰肼化,双酰肼化和关环反应等步骤合成了6个噻二唑类衍生物分别为:丙烯海松(2-甲基)噻二唑(5a)、丙烯海松(2-苯基)噻二唑(5b)、丙烯海松(2-苯乙基)噻二唑(5c)、丙烯海松(2-对氟苯基)噻二唑(5d)、丙烯海松(2-对氯苯基)噻二唑(5e)、丙烯海松(2-对硝基苯基)噻二唑(5f),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化合物5f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64 mg/L,比市售杀菌剂新洁尔灭(128 mg/L)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20.
以脱氢枞酸(DA)和6-氨基己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酰胺化和皂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种松香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6-脱氢枞酰胺基己酸钠(R-6).首先利用二维核磁技术对脱氢枞酸的氢谱和碳谱信号进行了全面解析,并用1 H NMR和FT-IR确证了终产品的结构,进一步考查了R-6的溶解性能、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