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皮树是一种高产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树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利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微胶囊粉末光皮树油,研究了不同质量配比的硬脂酰乳酸钙和甜菜碱复配乳化剂对光皮树油微胶囊化效率和载油量的影响,确定了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微胶囊粉末光皮树油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硬脂酰乳酸钙/甜菜碱质量比为2/3时复配乳化剂乳化光皮树油形成的乳液不分层,具有较好的乳化稳定性,粒径大小为16.37μm,且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粉末光皮树油产品颗粒均匀、细腻、干燥。经扫描电镜观察,以该乳化剂质量比例制备的微胶囊粉末光皮树油颗粒外形较圆整,大小分布较均匀,表面光滑,含水量为4.28%,对光皮树油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其包埋率及载油量分别为91.2%和28.0%,硬脂酰乳酸钙/甜菜碱(质量比为2/3)这一复配组合的乳化剂是制备高包埋率及高载油量微胶囊粉末光皮树油的理想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可同时补能和补钙,对于提高微胶囊油脂粉品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当人体食用足够量时,可以有益身体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益生菌已被作为辅料添加至食品中,但添加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高温失活或者在人体胃肠道酸性环境下存活率显著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益生菌在人体胃肠道内和贮藏期间的稳定性,以银杏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复合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微胶囊,得到包埋率高的微胶囊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复合壁材质量浓度、菌液与壁材比例、Ca Cl2质量浓度、固化时间等对植物乳杆菌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壁材质量分数为2.5%,菌液与壁材体积比为1∶2,Ca Cl2质量分数为5%,固化时间为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3%。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肠溶性也较好,并且适宜在低温下贮藏。上述结果表明银杏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壁材可以大大地提高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明胶、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复配作为壁材,蔗糖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角鲨烯微胶囊产品。对超声波乳化工艺、壁材配比、乳化剂添加量以及喷雾干燥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将优化工艺所制备的产品与冷冻干燥法制备微胶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工艺为:角鲨烯3.0 g,吐温-80为0.6 g,经超声波乳化后(功率240 W,时间4 min)与明胶2.0 g,阿拉伯胶2.0 g,麦芽糊精10.0 g,蔗糖酯0.5 g,按料液固体质量分数为3.88%的比例与水混合,在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05℃,喷雾空气流速为1.5 m3/h,进料速率为6 m L/min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此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包埋率92.3%,颗粒呈球形,粒径在12.0μm左右。喷雾干燥相较于冷冻干燥,所得微胶囊包埋率更高,产品颗粒呈球形,粒径更小,热性能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拓宽其在功能性产品上的应用,以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为壁材,杜鹃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锦绣杜鹃花色苷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同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和热重(TG)分析仪等对花色苷微胶囊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锦绣杜鹃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4∶1(g/g),进风口温度165℃,进料流量500 mL/h,此条件下,花色苷微胶囊包埋率为(89.28±1.05)%。SEM显示花色苷微胶囊呈较均匀的球状颗粒,粒径为4.0μm,结构紧密,无裂痕,不易黏连。FT-IR分析表明杜鹃花色苷包埋在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形成的薄膜中。TG分析表明花色苷在197.7℃,质量明显下降,而花色苷微胶囊在237.5℃才有明显质量损失。储存稳定性分析表明受光照、温度的影响,杜鹃花色苷微胶囊保留率明显比未包埋的花色苷高。  相似文献   

5.
以冷榨核桃粕为原料,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研究速溶核桃粉的制备工艺,为开发高品质核桃深加工产品提供技术。结果表明:添加2%蔗糖脂肪酸酯作乳化剂、0.9%的β-环糊精作稳定剂、乳化温度60℃,核桃液乳化稳定性好。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明胶、麦芽糊精、β-环糊精为壁材配料,配方为1:4:4,芯壁材比例10:1,核桃粉包埋率可达85.63%。采用食品贮藏期加速测试法(ASLT)测得用上述工艺生产的微胶囊速溶核桃粉保质期可达12个月。  相似文献   

6.
以松仁油微胶囊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凝固型酸奶。以pH值和感官评价分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松仁油微胶囊添加方式、微胶囊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稳定剂种类、稳定剂温度以及稳定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得出最加配方和工艺参数;松仁油微胶囊乳液添加量为0.05 g/mL,CMC添加量为0.15%,白砂糖添加量为8.5%,发酵剂添加量为3%,在38℃下发酵6 h,并在4℃下后熟24 h。以最优工艺条件制作松仁油微胶囊酸奶,进行贮藏稳定性试验,结果发现:添加松仁油微胶囊的酸奶在贮藏期内保持较好的pH值、粘度、持水力、乳酸菌活菌数量。研究制作的松仁油微胶囊不仅能提高酸奶营养价值,对酸奶保存期间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松香改性新型微胶囊壁材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香、富马酸、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了富马海松酸酰氯.以富马海松酸酰氯为油溶性单体,二乙烯三胺为水溶性单体,在稳定的乳化体系中两种单体在两相界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囊壳,形成包油微胶囊.确定了富马海松酸酰氯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微胶囊化过程中的最佳乳化条件、成囊条件及最佳芯壁比.实验得出当芯壁比为71,乳化剂加入量为6%,乳化过程搅拌速度3 000r/min,成囊过程搅拌速度800r/min时,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5.4%,包埋度为74.7%.  相似文献   

8.
王进  槐敏  王喆  金春德 《林产工业》2015,42(2):18-22
制备薰衣草、茉莉花及迷迭香精油香精微胶囊,采用SEM观察表面形貌并测定香精微胶囊的包埋率及100℃焙烘留香期,发现选用薰衣草精油制备的微胶囊呈现流动性均匀粉状,具有良好的形貌特征,有更高的包埋率和更长的留香期,较茉莉花及迷迭香更适合制备芳香型刨花板。确定薰衣草微胶囊刨花板制造优化工艺参数为:施香量4.5%、施胶量15%、热压温度170℃、热压时间11min,制备出具有缓释芳香气味刨花板,其物理力学性能满足GB/T4897.3—2003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的橡胶籽油ω-3脂肪酸易氧化劣变,为防止产生氧化劣变,以单甘酯:蔗糖酯=1:5为乳化剂,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麦芽糊精混合物为壁材,采用离心喷雾法制备橡胶籽油ω-3脂肪酸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之比为1:1:1.5,固形物浓度为20%(W/V)的溶液,进料速度20 mL/min,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ω-3脂肪酸包埋率达到93.8%,抗氧化性提高4.9倍。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拓宽肉桂精油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以β-环糊精为壁材、肉桂叶精油为芯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肉桂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正交试验优化了微胶囊制备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制备的肉桂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壁芯比6:1、包埋温度50...  相似文献   

11.
《林产工业》2021,58(5)
为探究不同硅烷偶联剂对水杨酸/二氧化硅微胶囊的性能及其改性杨木耐腐性的影响,分别制备了添加KH550、KH560、KH570硅烷偶联剂的水杨酸/二氧化硅微胶囊,并采用真空-加压法浸注改性杨木。通过流失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SEM-EDX)及耐腐性试验,研究了不同硅烷偶联剂对微胶囊改性材增重率及抑菌成分释放、微胶囊在改性材中的形态与分布及其改性杨木耐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KH560硅烷偶联剂的微胶囊改性材增重率较高,抗流失性有所改善,流失处理后细胞腔内微胶囊形态饱满,粒径和囊壁厚度适中,改性杨木耐腐等级达到Ⅱ级(耐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木质素季铵盐包埋尿素的优化制备条件及其在缓释肥生产中的应用,以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L-QA)为原料,Span 80为分散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戊二醛交联木质素季铵盐-尿素(GCL-QA-U)颗粒,通过FT-IR表征了其结构,探讨了不同条件对尿素包埋率的影响,以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产品,再利用水溶试验法和土柱试验法测定其缓释性能。结果表明:FT-IR分析表明L-QA中含有季铵根结构,初步认定尿素被包埋在L-QA中;L-QA含氮量为1.98%,GCL-QA-U含氮量为2.88%。GCL-QA-U颗粒制备最佳工艺条件在10 m L L-QA溶液中,戊二醛用量4 m L、反应时间2 h、转速200 r/min和Span 80用量1.0 m L,其最大尿素包埋率为41.61%;水溶试验(肥水比例1∶20)和土柱淋溶试验证明GCL-QA-U颗粒24 h尿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和3.86%,28天尿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9.47%和74.80%,符合缓释肥料GB/T 23348—2009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漆脂为芯材,采用不同种类的壁材进行复配,并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漆脂基脂肪粉,以乳化能力和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漆脂基脂肪粉的制备工艺:壁材为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4∶1,质量比,下同),乳化剂为蔗糖脂肪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8∶2),乳化剂添加量为3.5%(以芯壁总质量计,下同),阿拉伯胶添加量为2.5%,壁芯质量比为2∶1,乳液含总固形物3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乳液的乳化能力为94.2%,漆脂脂肪粉的包埋率为83.4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漆脂脂肪粉的包埋结构初步形成; GC-MS检测发现乳化和喷雾干燥对漆脂主要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影响,漆脂脂肪粉含有68.329%的棕榈酸、19.245%的油酸和8.673%的硬脂酸;扫描电镜和粒径分析显示漆脂脂肪粉呈球形,分布较为均匀,粒径主要分布在1~5μm;加速氧化储藏试验表明经过微囊化包埋处理30天后,漆脂的过氧化值(67.8 mmol/kg)明显高于漆脂脂肪粉(27.2 mmol/kg),说明微胶囊包埋能够有效减缓漆脂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14.
以光皮梾木油热解产物为原料,进行催化加氢制备生物燃料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催化加氢工艺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单因素试验得到较适宜的光皮梾木油热解产物催化加氢制备生物燃料参数:催化剂用量1.0%,反应温度170℃,反应压力2.0 MPa,反应时间150 min,最高转化率达到96.3%。响应面试验获得的优化参数为:催化剂用量1.05%、反应温度173℃、反应压力2.0 MPa,催化转化率最高为98.1%。通过气质分析、元素分析和FT-IR分析发现:加氢后烷烃增加8.15个百分点,氧元素质量分数由10.502%降低至2.392%,生物烃类化合物显著增加,质量分数达95.12%,同时生物燃料中碳链C3~C7较加氢反应前增加4.31个百分点,C8~C19增加18个百分点,产品结构更加接近现有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15.
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的凝聚法生产茶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及条件如下5%阿拉伯胶和5%明胶与一定量油茶籽油在60℃下乳化1min,在pH4.4下凝聚0.5h,10℃下固化1h,经离心和真空干燥即可.该法制备的微胶囊,有较高的含油率和包埋率.其粒径与凝聚时的搅拌速度密切相关,但其水溶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pH值的反应条件下,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缩合得到二氧化硅;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几种热处理木材提取物/二氧化硅微胶囊,并采用真空-加压浸渍改性杨木。通过流失试验和耐腐试验,研究微胶囊对改性杨木耐腐性的影响;通过酶活性试验探究了微胶囊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热处理木材提取物/二氧化硅微胶囊木材防腐剂可以提高木材的抗流失性和耐腐性;微胶囊抑菌成分主要通过影响白腐菌中木质素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纤维素酶(外切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阻碍白腐菌生长的目的;微胶囊仅对褐腐菌中纤维素酶(内切纤维素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聚丙烯纤维比例为50%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竹/木纤维配比制备竹/木/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考察竹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竹纤维用量增加和木纤维用量减少,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增强,力学性能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竹纤维用量为25%时力学性能达到最大;试验确定优化竹/木纤维配比为m(竹)∶m(木)=25∶25,复合材料的性能满足TL 52448-1998《天然纤维成型材料热塑性增强材料要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林间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进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杀灭效果,且持效期达30 d以上。在喷洒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32.4头,诱木上平均成虫产卵刻槽数为19.6个/m2;而在对照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93.8头,是喷药区的2.83倍,平均刻槽数达191.02个/m2,是喷药区的9.75倍。施药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6.3%。  相似文献   

19.
以松香、富马酸、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了富马海松酸酰氯。以富马海松酸酰氯为油溶性单体,二乙烯三胺为水溶性单体,在稳定的乳化体系中两种单体在两相界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囊壳,形成包油微胶囊。确定了富马海松酸酰氯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微胶囊化过程中的最佳乳化条件、成囊条件及最佳芯壁比。实验得出当芯壁比为7:1,乳化剂加入量为6%,乳化过程搅拌速度3000r/min,成囊过程搅拌速度800r/min时,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5.4%.包埋度为74.7%。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微胶囊技术,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材料,明胶为囊壁材料,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豚草提取物植物源农药微胶囊剂,设计正交试验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豚草提取物微胶囊最优配比方案为明胶质量浓度5 g·L-1,芯壁比1:2,搅拌速度200 r·min-1,乳化时间90 min。其中,四因素对成囊影响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明胶质量浓度>搅拌速度>乳化时间>芯壁比。从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图片可以看出,微胶囊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微胶囊中位径为20.55μm,大部分粒径大小分布在18.23~33.31μm间。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缓释效果优于豚草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