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绿肥在旱作农业区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绿肥在旱作农业区的种植历史,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绿肥在旱作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要因地制宜,重视绿肥新品种引进及选育、配套种植、翻压模式等技术的集成优化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绿肥经济和生态效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媛君 《吉林农业》2011,(3):124-124
绿肥曾是江西传统农业精华,在江西种植具有良好的历史传统。文章通过分析发展绿肥生产的意义、分析绿肥生产在江西的发展历史,剖析当前恢复绿肥生产面临的难题,最后提出恢复江西绿肥生产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恢复和扩大绿肥生产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省绿肥种植面积下滑,绿肥生产急剧萎缩的现实,分析了恢复和扩大绿肥生产在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现实意义、作用;绿肥生产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恢复和扩大河南省绿肥生产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绿肥发展历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系统总结了浙江省绿肥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结合浙江省绿肥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浙江省绿肥产业发展的对策,对指导浙江省绿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绿肥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肥源是中国农业生产的特色,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为推动广西冬种绿肥快速恢复和健康发展,保障和促进粮食安全生产,基于广西冬种绿肥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讨广西绿肥生产的思路和对策.笔者剖析广西近年冬种绿肥面积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冬种经济作物逐年增加,重化肥轻有机肥思想影响,近年国家政策性引导和投入不足等,导致绿肥发展受阻.分析认为,广西发展绿肥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传统优势,有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针对存在的优势、问题、机遇,从政策、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出恢复和发展广西绿肥生产的科学建议:高度重视,把发展绿肥生产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来抓;实行政策扶持和奖励,提高发展绿肥生产积极性;加强研究,提供绿肥生产技术支撑;加强服务,建设绿肥生产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历史资料、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为依据,全面分析了河北省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河北省耕地资源减少,农田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发展绿肥十分必要。无论从现实需求还是从可种植绿肥的土地资源数量、适宜的绿肥作物种类来看,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全省主要的绿肥种植利用方式有5种,即肥饲兼用改良土壤模式、作物-绿肥间套作模式、作物-绿肥轮作模式、果园绿肥模式和栽培绿肥模式。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绿肥生产历史回顾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总结回顾了甘肃省绿肥作物的生产历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优惠政策,为绿肥生产提供保证;加强技术培训;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视绿肥种子基地建设;推广绿肥间作套种;充分利用轮歇地和障碍性土壤;抓好绿肥的综合利用;加大科技投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种植绿肥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32-132,152
阐述了对种植绿肥对土壤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控、节能减排、生态农业的作用和效果。以此引起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对种植绿肥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绿肥生产,使全国绿肥种植面积恢复和发展到0.15亿hm2的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绿肥的概念,分析了河北省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河北省发展绿肥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而针对问题,从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各级政府部门、推广机构和农民的思想认识以及结合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从历史中学习发展绿肥的经验和搞好科研、做好示范、培训好农民、发展绿肥的多种用途等方面提出了河北省发展绿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 陕西绿肥发展概况 我省种植绿肥历史虽久,但近百年来在生产上应用不多,解放前后,除陕南稻区有部分光叶苕子外,关中、陕南很少见到。为了恢复土壤肥力,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我所于1953年开始了关中麦、棉绿肥的研究。与此同时,调查总结群众夏播绿肥经验应用于生产。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1964年全省绿肥播种面积已达95万亩,1965年计划达到180万亩,今后几年内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当前城市绿地系统的多种定义,总结目前国内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研究现状,从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小麦成熟胚高频再生基因型筛选及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生产上主栽或主推的、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18个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系)和2个西北春麦区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它们成熟胚再生能力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再生频率高的基因型,并探讨不同接种方法、麦草畏质量浓度、细胞分裂素和干燥处理等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普遍较高,为66.7%~100.0%,而分化率普遍较低,为3.6%~35.8%。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中愈伤组织分化率较高的基因型有泛麦8号、周麦27和邢麦6号,绿苗分化率超过30%;采用胚十字形切割法接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较高,达到54.5%~73.3%;诱导培养基中麦草畏的诱导效果显著优于2,4-D。在麦草畏质量浓度为2~4mg/L时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成熟胚愈伤组织转入不含激素或含有2mg/L 6-BA或KT的分化培养基中时,分化率分别达到38.5%,45.8%和37.0%,较其他细胞分裂素和质量浓度处理分化率高,而愈伤组织分化前干燥处理6h和未干燥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干燥12h分化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育更优的杧果品种,百色市发展水果生产办公室于2001年5月从中缅边境引进水英达杧到右江河谷地区进行高接换种试种试验,经过试种筛选,选育出杧果新品种"百优-1号’。其果实成熟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果实长椭圆状象牙形;未熟果果皮浓绿色,成熟后果皮呈黄绿色,后熟果皮黄至橙黄色。果实大小适中,平均单果重376.1g,果肉黄色,香气浓郁,可食率78.1%,可溶性固形物19.5%;丰产稳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葛宝明  张华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54-6555,6558
该文介绍了我国城市绿地土壤动物群落研究发展现状,探讨了影响城市绿地中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因素,包括绿地中的植被条件、土壤性质和人为干扰等。该文还提出统计学手段是研究城市绿地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手段,土壤群落演替与城市化过程的关系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小家碧玉"冬瓜是以父本X106和母本F60的杂交新品种,"小家碧玉"冬瓜较早熟,第一雌花节位8~10节,主侧蔓结瓜,坐瓜率高,采收期长。果实小圆柱形,嫩瓜绿色,有白斑,老熟瓜为白色有蜡粉,不束腰,不易裂果,商品瓜长25 cm左右,瓜径10 cm左右,瓜肉厚3.2cm,瓜肉紧实,瓜肉绿色。单瓜重1~2 kg,一般产量约8 000 kg/667m2。老熟瓜、嫩瓜均可食用,可多次采收,一般采收4~5批次。味清香脆爽,清炒、煲汤均可。该品种极耐贮藏和运输,适于南、北方露地或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91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研究论文的年代、来源、期刊分布、主题和作者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近十来年我国绿色食品研究现状、进展和主要发展趋势,以推进我国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低碳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推广和应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分别从生态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措施、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和应急精准化学防治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浸提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 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70 %~ 3.1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70 %~ 0.93 %;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8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90 %。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3 参4 。  相似文献   

19.
樟树籽提取樟油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提法征收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青籽的得油率为2.70%-3.10%,紫籽的得油率为0.70%-0.93%;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青籽的得油率为2.80%,紫籽的得油率为0.90%,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3参4。  相似文献   

20.
节水农业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当前绿色农业高效节水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现代化节水农业领域的基础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灌溉设备与技术开发”、“农业用水精量调配与控制”、“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及“农业用水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建议开展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与管理及其对作物、土壤、环境、社会等综合效应等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