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养禽业中,通常将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杂交以生产商品禽,这称为品系杂交。遗传理论认为,杂交可促使基因杂合,通过基因间的互相作用,产生杂种优势,提高群体均值,使群体表现趋于一致。在两个群体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越大,显性程度越高,则杂种优势表现也越明显。通过品系育种培育出的专门化品系,不但各具有高产优质的基因群,而且它们互相之间基因频率有较显著的差异,往往可以在通过单杂交或双杂交以后,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使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提高,生  相似文献   

2.
杂种优势可定义为杂种1代(F1)与纯合亲代均值间的差数。杂种优势取决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而与加性效应无关。显性效应是同一基因座位上2个基因的特殊组合效应,在杂种优势中起决定作用。而上位效应是指不同基因  相似文献   

3.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东北梅花鹿和东北马鹿初生重的同时,探讨了它们正、反交F_1代初生重和花♀×马♂杂交系四种杂交组合杂种鹿初生重的遗传方式与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仔鹿初生重平均为5.707kg,公仔比母仔高5.3%;东北马鹿平均为11.17gkg、公仔比母仔高10.5%;俩亲本鹿初生重的差异极显著(P<0.001);马♀×花♂F_1的初生重平均为11.225kg,其杂种优势率为33%(P<0.001),呈显性(大值亲本)的遗传方式;花(?)×马♂F_1的初生重平均为6.385kg,其杂种优势率为—24.4%(P<0.001),呈中间型的遗传方式;马·花与花·马杂交F_1的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01);花·马杂交F_1(?)用花♂回交鹿初生重没有倾向花鹿,而是倾向马鹿,其杂种优势率为39.3%(P<0.001),呈超(大值)显性的遗传方式;用马♂级进鹿则符合正常的遗传规律,即倾向马鹿(P>0.05)。其杂种优势率为2.9%,呈显性(大值亲本)的遗传方式;F_1代横交鹿的杂种优势率为20.5%(P<0.01),呈超(大值)显性遗传方式;F_2后代横交鹿的杂种优势率为1.7%,呈显性(大值亲本)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5.
蚕茧生产上,为了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农村丝茧育都采用一代杂交种,而且绝大多数是中日杂交种。日系品种一般都是普通斑(花蚕),而中系品种一般都是素斑(白蚕)。由于普通班对素斑表现显性,因此一代杂交种都是花蚕。但是在农村丝茧育一代杂交种蚕群体中,有时会发现几头白蚕。这白蚕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自然突变,即显性普通斑基因突变成隐性素斑基因,但这种可能性较小,因为据统计,家蚕斑纹基因的自然突变率  相似文献   

6.
<正> 多年生牧草(包括苜蓿)的杂种优势育种,最适宜的办法是在无性系、品系或一般配合力高的样本杂交基础上培育综合群体,后代通常用多元杂交法进行鉴定。苜蓿综合群体培育成功与否,决定于组成群体的无性  相似文献   

7.
郭传甲 《养猪》2005,(2):11-13
猪的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间的交配,一般将品种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种猪,系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优猪。在商品猪生产中利用杂交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1猪的杂交效应猪的杂交效应即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效应。1.1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不同种群杂交所生杂种,在生活力、生长势、生产性能等方面往往优于两个亲本种群的平均值的现象。杂种优势主要利用非加性基因的效应(即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显性效应是同一基因座位上两基因的特殊组合效应,上位效应是不同基因座位上基因间的互作效应)。目前以配合力作为研究杂种优势的…  相似文献   

8.
茧质性状杂种优势率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性连锁模型进行分析得知,杂种优势率是与杂交种的显性效应。亲本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性连锁加性效应有关的复杂函数;正反交之间以及雌雄间杂种优势率的开差,是由性连锁加性效应的作用引起;超亲杂种优势率由于分子部分还要涉及两个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所以其变异幅度比杂种优势率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桑树四倍体的高效利用和提高桑树育种效率,用4个桑树同源四倍体作母本,6个桑树同源四倍体作父本,按NCII杂交设计进行杂交组合试验,调查了杂交一代群体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桑叶产量,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桑树同源四倍体杂交一代的桑叶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桑树同源四倍体作亲本组配杂交组合,能够获得桑叶产量杂种优势较强的组合;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对F1的桑叶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特殊配合力与平均优势、对照优势高度正相关,可以用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预测杂种优势;桑树四倍体桑叶产量的广义遗传力(hB2)为70.96%,狭义遗传力(hN2)较小,仅为8.70%,平均显性度(H/D)1/21;四倍体的桑叶产量的遗传方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作用,存在超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可利用杂种优势(heterosis)理论及相应技术来提高家畜的质量,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畜牧业中。1杂种优势的基本理论1.1杂种优势理论生物界较为常见的便是杂种优势,许多动植物通过利用杂种优势技术而达到了增产的目的,这也吸引了更多生物学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和研究,为杂种优势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杂种优势是指杂种的性能高于双亲性能加权数的部分,即不同的种群杂交  相似文献   

11.
正杂种优势是纯种繁育永远不能得到的额外效应,商品猪杂交体系的建立必须应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市场需要选用适当的品种品系。杂种优势是指遗传结构不同的两个群体(或个体)杂交所产生的F1代在生产性能、生活力、适应性等方面优于双亲均值或超过两个亲本的现象。如果加以量化,对于数量性状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二项分布对有限群体中仅产生两种理论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特定杂交组合后代可能出现情况的概率预测问题加以推广,应用多项分布,解决了有限群体中已知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同时考虑多个性状而有多种理论基因型(或表现型)后代的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概率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测定6个亲本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对亲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与6个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的杂种优势率呈正相关,与瘦肉率、眼肌面积的杂种优势率呈负相关;亲本群间AFLP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程度因性状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动植物中,许多重要的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或具有明显的数量性状特征。因此,解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对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农业育种及遗传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由单基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上位性、杂种优势及环境效应等共同组成。为了解析这些遗传效应的分子基础,研究人员构建了大量的遗传定位群体,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模型。特定的定位分析群体是解析数量性状遗传方式的基础,其应用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针对数量性状遗传定位群体的发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能为该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谈谈猪纯繁中的杂与纯”一文(《养猪在线》2004第5期)曾指出,在猪的纯繁中开放与闭锁是种猪选育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手段。如果说,笔者在前一篇文章中重点强调的是开放,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闭锁问题。开放和闭锁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当你的种猪群的遗传素质在同行中不是最优秀时,你的猪群就应该以开放为主。但是,当你的猪群已经具有了很优秀的基因时,此刻就应以闭锁为主。通过闭锁来扩大优良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并加速其纯合,这一方面可以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来提高生产性能(性状的群体均值);同时又利用基因的显性效应,以便在商品猪的生产中更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词汇     
基因库有性生殖生物的某一群体中,能进行生殖的个体所含有的总的遗传信息。基因频率在某个群体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与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等位基因总数的比值。显性塞因、隐性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中,在纯合状态和杂合状态时显示不同表型的基因。杂合状态时表型显示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在缺乏显性基因,而隐性基因纯合时,呈现突变类型,这种基因称为隐性  相似文献   

17.
选用1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黄羽肉鸡A、B、C3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并对微卫星标记所计算的个体间遗传距离与C×B、C×A杂交后代的初生至8周龄体重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中有9个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杂合度(Heterozigosity)分别为0·4400和0·6811,各品系、各微卫星基因座上都表现出一定差异。利用9个多态微卫星标记计算得出的亲本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后代杂种优势率间多数没有显著的相关(P>0·05),仅C×B组合中亲本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与第8周龄体重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间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月龄纯种秦川牛(QQ)67头,安秦杂种牛(红安格斯牛♂×秦川牛♀,AQ)36头、德秦杂种牛(德国黄牛♂×秦川牛♀,DQ)14头和利秦杂种牛(利木赞牛♂×秦川牛♀,LQ)47头,共计164头牛生长发育性状特点及杂种优势的研究,发现LQ、DQ、AQ与QQ相比,在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十字部高等重要指标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初步鉴定3个杂交组合后代在生长性能方面优于秦川牛纯种,表现杂种优势,达到改良目的。其中LQ与其他两个杂交群体相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发育趋势,即LQ>DQ>AQ>QQ,是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而AQ和DQ群体在后期发育和被毛颜色上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一、近交的后果一般认为近交引起物种的适应性衰退。但作者认为并非如此,事实上,它与隐性度γ有关。当γ<0时,会引起近交优势。在有人工选择的情况下,当对隐纯个体的选择系数S满足下述条件时,近交总引起群体平均数的增加。 s>(2pqFh)/(d(q+pF)) (1) (1)式中p·q分别为群体显性基因及隐性基因频率。h·d分别为显性值与纯性值。F为近交系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半番鸭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卫星DNA多态性与鸭肉用性能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选取10对微卫星标记对金定鸭、樱桃谷鸭、F1(樱桃谷鸭×金定鸭)和番鸭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ONEDscan、GENEPOP、Mstools软件对目的基因进行分型,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以及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并测定半番鸭各杂交组合F1代体重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4个鸭群体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金定鸭、F1(樱桃谷鸭×金定鸭)、樱桃谷鸭与番鸭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分别为0.57678、0.52220、0.46356,樱桃谷鸭与金定鸭遗传距离为0.38949。并根据遗传距离,采用对数曲线模型对半番鸭体重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χ2检验结果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根据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半番鸭部分生长阶段体重杂种优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