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缺水大省,水资源总量138.1亿m^3,居全国倒数第二位。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量取水用水,使泉水出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严重污染。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采取大规模造林种草、搞好重点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加强污水治理、狠抓水资源管理及强化全民节水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昌黎县的自然、地理及水资源概况,分析了昌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策略,即:节约用水、进一步退耕还林、提高区域供水能力及加强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论述了黄河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在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水土保持项目,共涉及大同、朔州2市的15个县(区)的69条流域(片),总面积415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290.7km2,占总面积的79%。截至2007年底,共完成投资32083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72.3km2,90%以上的宜林宜草面积得到了绿化,林草覆盖率达到了51.5%,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永定河流域下游水库的蓄水量,改善了下游河水的水质,保障了首都水源地的正常供水。同时,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水资源问题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最主要的供水来源,被称为是“天府之国”生命的源泉。但是,岷江上游的水资源面临着总体水量减少,洪水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在分析岷江上游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生态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法,试图解决岷江上游水资源的问题,为岷江上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农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农用水资源的组成、特性、调控及变化规律。在对河北省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农用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河北省对农用水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且目前的利用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实现河北省农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进行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在内的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同市是全国10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上,主要存在着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低下、水体污染加剧、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采取增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开辟新的水源、加大节水治污力度、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构建有力的法制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淮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现状及其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历史上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和原因 ,探讨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 ,多个因素相互耦合 ,从而导致了水资源数量的增减和水质的突变。因此 ,淮河流域的治理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 ,提出了实现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沈阳区域水资源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已经在许多区域凸显出来。沈阳是缺水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4876m^3,约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分析了沈阳区域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政府进行水资源宏观调控和工程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分析江西省水资源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2009年自然、社会和经济以及水资源资料,选取降水量、灌溉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生活用水定额、人均供水量、生态环境用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识别理论对江西省11个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1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争取外流域调水;优化农业种植和资源配置结构等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生态足迹模型,结合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原理,探讨了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山西省2005—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ARIMA模型预测了山西省未来5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山西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一直大于其生态承载力,水资源供给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年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最高为朔州市0.372 hm2/人,最低的为长治市0.184 hm2/人;(2)山西11个行政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中,除了太原市外,2005—2015年都以农业用水为主,其次为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占有比例较为稳定,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占总用水生态足迹的比例有小幅提升;(3)结构效应是促进山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效应为第二重要因素,人口效应对于山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贡献度比较低,技术效应是抑制山西水资源生态足迹过快增长的关键因素;(4)运用ARIMA (2,2,3)模型预测了山西省水生态足迹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未来5年山西省水生态足迹仍将继续上升,但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在2019年后开始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3.
陕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对该地区水资源及可利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陕北地区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利用现状.采用地表水资源量减去河道内生态基础流量和汛期下泄洪水量的方法,计算了陕北地区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总结了二者的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其它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很少,仅有1.6×109 m3,可利用率也只有40%,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区.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国内外水资源状况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对策,并对未来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提出了几点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玲  曹萍 《水土保持研究》2002,9(3):194-195,198
宁夏的土地资源是宁夏农业发展和反贫困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了宁夏土地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山西省1949—2012年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数据,以人粮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资源限制性模型,从省、市、县三个不同尺度全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尺度上,2003—2012年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不受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的县级单元由42.1%增至65%,人口超载的地区减少,其中,超载地区大部分位于山西省晋北地区,晋南地区的土地资源限制度较小,粮食盈余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中部地区偏向于人粮平衡。(2)市级尺度上,土地资源承载力以人粮平衡和土地超载为基本特征,2012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粮食盈余市级地区增加,土地超载地区减少;(3)全省尺度上,建国初期土地承载力指数整体大于1.13,土地处于超载状态。近十年间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从27.2下降到11.8,土地资源限制度降低,人粮关系好转。总体来说,2012年的土地资源限制与2003年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土地超载的地区减少,人粮关系趋向改善,粮食盈余地区增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足迹理论,对山西省2005—2014年11个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蓝水和绿水足迹进行了量化,并结合农业与气候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变异及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山西省各地区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且蓝水足迹下降趋势较绿水足迹显著;全省综合作物生产蓝水足迹从1.11降到0.64 m3/kg。不同作物间生产水足迹差异显著,大豆生产蓝绿水足迹均最高,分别为2.74,2.11 m3/kg;前者是玉米生产蓝水足迹的6.5倍,后者是小麦生产绿水足迹的5.1倍。从蓝绿水构成来看,山西省绿水比例南多北少;其多年均值为46%,具备提高绿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不同区域间作物生产蓝绿水足迹均表现出由北向南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大同和吕梁地区水足迹较高。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中的日照、气温和降雨是影响作物生产水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山西省范围内,气候条件的时空差异是造成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变异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