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采用"中心板锯割法"结合"应变片法"对人工林尾巨桉原木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原木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上分布沿髓心的对称性较好,在靠近树皮处为拉应变,向髓心方向拉应变逐渐减小,到某个树干半径后减为O,随即转变为压应变,向髓心方向压应变逐渐增大,径向分布的回归方程为:y=-21.075+4.529 7x+890.75(r=0.87),在0.01水平相关性极显著,拉应变向压应变转变的树干半径为0.681R;在不同原木高度上内部轴向残余应变的径向分布模式相似,回归曲线相关性均在0.01水平极显著,但随着原木高度的增加相关性下降;原木直径影响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曲线的变化梯度,直径越小,曲线越陡峭.本研究提出原木直径对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变化梯度的影响具有一个临界值的观点,原木直径小于这个临界值时,随着直径的减小,内部轴向残余应变径向分布的变化梯度显著增大,对于本研究中的尾巨桉,原木直径的临界值为19.9 cm.  相似文献   

2.
选取正常生长和偏心生长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测试其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并测定应变测试位置处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干缩性质,分析应变与木材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正常生长立木纤维长度、胞腔径、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正常生长立木生长应变与所有纤维形态指标和干缩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2)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偏心生长立木双壁厚、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较快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胞腔径同时出现较快的上升趋势,纤维长度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偏心生长立木生长应变与双壁厚、轴向全干干缩率、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壁腔比、弦向全干干缩率、长宽比的负相关关系显著,与腔径、纤维宽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与纤维长度之间相关系数不显著;3)对于不含应拉木正常生长的立木,其生长应力与木材纤维形态和木材干缩性质之间关系较为微弱;对于含应拉木偏心生长的立木,由于应拉木材性与正常木之间的差别,其生长应力与多数木材纤维形态指标和木材干缩性质指标之间关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3.
广元地区引种杨树生长和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元市利州区和剑阁县引种杨树进行的生长量、抗逆性和适应性调查发现,欧美杨107、南方四季杨、群众杨和三倍体毛白杨是在我市河滩地、坡耕地及"四旁"生长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生长最好的是欧美杨107.成片造林的4 a生欧美杨107,优株胸径可达14.2 cm,树高15 m,树皮褐色,树干通直圆满,少有病虫害发生,适合培育各种径级的人造板工业用材,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省章古台固沙造林研究所的油松、樟子松、赤松人工林木材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的测定表明,油松和赤松直径生长旺盛期约为17a,樟子松直径生长旺盛期短于油松和赤松,但樟子松17a后的直径生长高于油松和赤松;3树种的未成熟材范围均大于20a,油松和赤松未成熟材范围基本相等,油松略大于樟子松;三者管胞长度在距离髓心第1~8年轮间基本相等,从距离髓心的第9年轮起,樟子松管胞长度小于油松和赤松;3树种管胞长度在距离地面0.2m高度处出现最小值,油松管胞长度在树干轴向呈“短-长-短”的变化模式,在距地面6m处管胞长度再度出现变短趋势。  相似文献   

5.
欧美杨107杨苗人工倾斜树干应拉木形成特征及其解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株1年生的欧美杨107杨幼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幼苗分成5组(每组12株)后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在次生木质部取样,观测横切面宏观和微观特征,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横截面轮廓由圆形向椭圆形转变,年轮偏宽及起毛区域比例也随着角度增加而增大,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对年轮偏宽及起毛区域比例影响显著;2)应拉木横切面双染色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导管数目减少,直径增加,胶质层厚度和区域增大,细胞腔表面由平整变为袖套状起伏,其形状由规则变为不规则;3)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随角度增加呈波动变化,应拉区比对应区纤维长度短,双壁厚厚,纤维宽度不同区域无明显变化模式,方差分析表明倾斜角度对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影响不显著,不同单株和区域对其影响显著;4)组织比量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胶质纤维比量增加明显,其他比量变化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倾斜角度对应拉木组织比量影响不显著,不同单株和区域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取3块不同立地条件的马尾松试验林(沙河集纯林、八公山纯林和混交林),从中选取具有3种树干形态(直立、倾斜和弯曲)的马尾松共24株,测定其立木生长性状,随后采用钻孔法测定不同周向位置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力,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如下: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主效应周向相对位置对生长应力指示值(GSI)影响在0.001水平上显著;周向相对位置和树高分段的二元交互效应对GSI影响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效应对GSI影响均不显著;2)偏相关分析研究中,在直立树干所有自变量与GSI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倾斜树干中,周向相对位置与GSI之间正偏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自变量与GSI之间偏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弯曲树干中,周向相对位置与GSI之间正偏相关系数也在0.05水平上显著.综合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对于不同树干形态,立木的高径比、倾斜角、冠形因子对表面轴向生长应力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研究认为,可以通过间伐降低直立树干和弯曲树干的高径比,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马尾松立木的轴向表面生长应力,通过控制倾斜角和冠性因子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倾斜树干轴向表面生长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相似文献   

7.
以60株2年生欧美杨107杨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苗木分成5组(每组12株)与垂直方向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开始在树干最外围年轮次生木质部取样,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微纤丝角、基本密度和轴向干缩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和对应区微纤丝角均呈递减趋势,应拉区微纤丝角比对应区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和区域对微纤丝角影响显著;2)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基本密度呈增大趋势,对应区基本密度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应拉区比对应区基本密度大5.7%~14.4%,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对基本密度影响显著,不同倾斜角度和角度与区域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3)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轴向干缩率先增大后减小,对应区呈减小趋势,应拉区轴向干缩率是对应区的1.0~2.0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对轴向干缩率影响显著,不同倾斜角度和角度与区域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4)应拉区和对应区轴向干缩率与微纤丝角之间均呈负相关,应拉区和对应区轴向干缩率与基本密度之间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枝桠材应力木的年轮偏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EM显微观察技术,对比分析了水曲柳枝桠材断面应拉区和对应区木质部在微观构造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曲柳应力木的年轮偏向性问题。结论如下:水曲柳应力木的髓心偏向断面上侧,在此区域有大量胶质木纤维形成,干燥时开裂较明显,而下侧的宽年轮区域仅有极少量厚壁纤维存在,基本无开裂。说明在水曲柳应力木中,应拉木主要存在于断面上侧的年轮较窄区域,胶质木纤维的大量存在是其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应用热扩散技术测定帽儿山不同径级水曲柳样木生长季的树干液流,初步分析和对比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树干液流密度的特征及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曲柳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中等木液流密度变化呈单峰曲线,被压木液流密度变化曲线近似梯形,优势木液流密度变化呈弧形曲线,水曲柳中等木液流密度明显大于被压木和优势木。不同天气条件下液流密度日变化规律大不相同,阴雨天液流密度值较小且变化曲线十分不规则,波动性较大,甚至出现多峰曲线。生长季,优势木和被压木日液流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初至8月耒,分剐为1032.481/(m^2·d)和l063.78I/(m^2·d);中等木液流通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初至6月末,为2260.911/(m^2·d);优势木和被压木日液流通量最小值出现在9月份,中等木日液流通量最小值出现在生长季未期。,随季节推移,生长季各月份液流密度均值基本逐渐减小,进入生长季末期(10月)基本处于微弱渡动状态。水曲柳优势木和被压木6月份和9月份液流密度平均值均小于中等木,7月份和8月份液流密度月平均值非常接近;中等木液流密度平均值6月份最大,优势木和被压木的液流密度最大月均值出现在7月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探讨我国欧美杨速生丰产林良种选育及栽培环节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凌河流域平原开展栽植密度对欧美杨品种的影响试验,为欧美杨纸浆材人工林优良品种的早期选育及推广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材料为京2杨、渤丰1号杨和渤丰3号杨3个欧美杨品种,设计2 m×3m、2 m×4 m、2 m×5 m和2 m×6 m四种造林密度。测量第2至8年的胸径,统计第1至8年的保存率,测定第1至8年的木材物理性质、第2、4、6、8年的木材解剖性质,测定总体的木材化学成分;整理并绘制保存率连年变化图,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逐年评价品种、造林密度以及品种与造林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欧美杨胸径的效应,并对各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品种和造林密度对胸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 0.01);造林密度与品种的互作效应在第1至6年均是显著的(p 0.05),第7、8年则没有出现显著性(p0.05)的互作效应。各造林密度中京2杨的保存率呈逐年较大幅度下降的形式,在第8年其各密度胸径和保存率最差,保存率最高的是2 m×6 m造林密度中的渤丰1号杨;胸径最大的是2 m×6 m造林密度中的渤丰3号杨。较大造林密度(2 m×3 m和2 m×4 m)会在生长初期使欧美杨的保存率较大幅度下降,而较小的造林密度(2 m×5 m和2 m×6 m)保存率下降平缓。对木材性质进行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木材性质影响不显著(p0.05)的影响。木材的纤维长宽比、总木素含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较小的造林密度会增加木材的微纤丝角、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结论 ]3个欧美杨品种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渤丰1号杨和渤丰3号杨优于京2杨。较大的造林密度对3品种的保存率、胸径、木材性质均有抑制作用,而较小的造林密度欧美杨的保存率高。随林龄的增长,欧美杨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长宽比显著性(p 0.05)增大,而木材的微纤丝角、木纤维组织比量显著(p 0.05)减小,纤维宽的变异较小。造林密度与品种的互作效应对胸径的影响随林龄的增长而减弱。在营造纸浆材欧美杨人工林时,初植密度最少不能小于2 m×6 m,且应当做到适地适树以优化生产。试验中欧美杨的木材性质均适宜营造纸浆林,高保存率的渤丰1号杨适合纸浆材人工林的营造,而渤丰3号杨有发展大径材人工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欧美杨溃疡病田间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美杨溃疡病是近几年来在华北地区杨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枝干病害,目前呈扩展态势;调查发现,中林46杨较欧美107杨感病,金丝垂柳较抗病;该病主要危害树冠内主干,侧枝和树干发病较轻,病部引起伤流,引起树木上半部或整株枯死,损失严重;该病主要危害四、五年生杨树,在北方、西北方、南方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风灾害下树木强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树干最大应力与风速平方之间的关系,预测树木能够承受的最大风力。【方法】设计一套新的树木组合变形测试方法,通过将2个位移传感器沿轴向安装在树干的正交直径上,另2个位移传感器分别与轴向呈+45°、-45°交叉叠放安装,即能够测量立木在风载荷作用下树干因弯扭组合变形所产生的最大弯曲线应变(应力)和扭转切应变(应力),并且最大应变(应力)与风向无直接关系。【结果】选择4株香樟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知力值的拉力试验对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试验所测得的最大应变仅取决于传感器的测值而与拉力方向无关,并且通过虎克定律转换的应力值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合。应用该方法与风速仪相连,在大风环境下对1株香樟树进行实际测试,建立树干应力与风速平方之间的关系,并预测该树发生断裂的临界风速以及破坏方式,测算结果符合实情。【结论】本文提出的树木强度分析理论和方法,可对在风载荷作用下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下的树干应变(应力)进行测试分析,并可预测树木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速。该方法不需要估算树冠面积、透风率以及树冠中心的高度、偏心距等许多难以确定的量,可以为林区或城市园林评估树木抗风害能力提供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6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无性系材料的分枝特性、生物量、干形等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2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以期了解冠层结构、分枝特性、生长与干形间的关系及其遗传特性,为试验地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表明:6个无性系间不同分枝高度、分枝角度、树高、胸径、胸高形数、侧枝生物量等表型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L2为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良的无性系,在参试无性系中生长量最高、胸径最大、材性指数较大、分枝高度较大、树干通直圆满、材性优良、尖削度和胸高形数适中。I-107杨和L4无性系胸径和胸高形数较大,干形较好。L3无性系树高、胸径、材性指数等低于平均水平,但侧枝、主干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较多。L35杨在试验林内综合性状表现较差。第1-5轮分枝高度、第2和5轮分枝角度、树高、材性指数、侧枝生物量以及地上生物量重复力均≥0.7,重复力高。第1-5轮分枝高度及第2和5轮分枝角的遗传变异系数大于环境变异系数,而分枝粗度、分枝长度及其他生长和干形指标的环境变异系数大于遗传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欧美杨107杨昼夜液流特征,量化夜间液流对整日液流的贡献率,探讨昼夜液流对树形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为深入认识树木水分利用策略对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内的树种欧美杨107杨为研究对象,在样地内选择8株35年生、长势良好的样木,于2018年7—10月采用热扩散探针对样木进行树干液流变化监测,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结果】1)欧美杨小、中、大径阶的液流速率呈"昼高夜低"单峰曲线,前半夜液流活动比后半夜活跃;2)各径阶整日液流量为39.04~94.96 g·cm~(-2)d~(-1),夜间液流量为3.34~10.49 g·cm~(-2)d~(-1),夜间液流对整日液流的贡献率在4.2%~16.2%范围内波动,整日液流量与日间液流量(去除夜间液流的日总液流)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P 0.01);3)日间和夜间液流对树形因子的响应关系一致,冠幅与昼夜液流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昼夜液流的解释程度分别为80%和77%,树高和胸径对昼夜液流的影响不显著(P 0.05);4)饱和水汽压差(VPD)、太阳总辐射(Ra)、空气温度(T)和风速(Ws)是影响欧美杨整日液流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日间和夜间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VPD、Ra、T和Ws是影响日间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夜间液流速率主要受VPD和Ws影响;Ws对昼夜液流速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具体表现为白天促进树干液流速率,夜间抑制树干液流速率;日间液流量与夜间液流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小、中、大径阶的日间液流量对夜间液流量的解释程度分别为37%、48%和47%。【结论】欧美杨存在明显的夜间液流,估算欧美杨耗水量时,忽略夜间液流会低估日常需水量。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昼夜差异,估算和模拟树木蒸腾量时,应分日间和夜间考虑环境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跨径钢桥面沥青铺装的疲劳开裂,探讨不同钢桥面与铺装层的工作状态对铺装层受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及断裂力学,分别建立钢板和铺装层各自完好或含有裂缝等4种不同状态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正交异性钢板和沥青铺装层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沥青铺装层受力。分析表明:桥面铺装最不利荷位是纵向位于两横隔板中心处,横向单轮荷载中心作用在加劲肋开口中心的铺装层表面处;铺装层受到的横桥向应力与应变均大于纵桥向,最大横向拉应力与应变均出现在铺装层的上表面;钢桥板面开裂后,无论铺装层是否开裂,铺装层的纵向最大拉应力与应变都明显增大,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会使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状况受到恶化,并且会导致横向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沙地107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式探针(TDP)于生长季测定杨树在1d内不同时间和不同方位的液流速率和耗水量,分析杨树水分利用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杨树树干东侧液流速率开始增大时间早于西侧1h左右,降低时间早于西侧40min,日周期耗水昼夜间没有明显的停止界限;杨树单木日耗水量与树干胸径和边材面积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Sig=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和0.8860;沙地杨树单木水分消耗量(蒸腾量)为8.44kg/d左右。从时间和方位尺度上了解杨树耗水特征,对北京市及河北坝上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美杨107杨正常木与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亮  高慧  张利萍  刘盛全 《林业科学》2012,48(5):101-107
选取直立和倾斜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根据正交试验确定正常木和应拉木最佳制浆条件,比较正常木和应拉木的制浆造纸性能,通过提高打浆转数对应拉木纸张性能的提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正常木的最佳制浆条件为用碱量15%、最高温度164℃、最高温度保温时间75min;而应拉木最佳制浆条件为用碱量13%、最高温度160℃、最高温度保温时间40min。用碱量对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得率和卡伯值影响的通径系数在不同水平上显著。通过对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比较发现,应拉木比正常木制浆得率高、卡伯值低、纸张力学性能均低,且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差距较大(约2倍),而撕裂指数差距较小。正常木和应拉木之间卡伯值、制浆得率、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均在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撕裂指数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结合纸张断口形貌分析认为,胶质层的存在使得应拉木纤维成纸时不容易扁平坍陷,极大地阻碍了成纸时纤维之间的结合,因此降低了纸张力学性能;但是,由于其胶质层纤维素含量很高,因此其制浆性能优于正常木。随着打浆转数的提高,应拉木纸张力学性能增强,且接近正常木纸张水平,但过高会降低纸张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安庆段长江滩地I-72杨的密度和干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72杨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分别为0.454 g/cm3、0.415 g/cm3和0.364 g/cm3;I-72杨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为自髓心向外,最初递减,然后再向外层递增;轴向变异为沿树干向上逐渐增加;I-72杨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全干缩率分别为3.917%、8.093%和12.138%,体积干缩系数为0.169,差异干缩为2.107;I-72杨5.3 m高度处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全干缩率测量值均大于1.3 m高度处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19.
修枝对欧美杨107杨水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Ⅰ,Ⅱ均设计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有3种处理,即对照处理CK(不修枝)、中度处理P1(修掉树冠高度的1/3)、重度修枝P2(修掉树冠高度的2/3)。研究结果表明:1)发生旱情季节(6—8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P1>CK>P2的规律;正常月份(9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出CK>P1>P2的规律;P1的液流通量及速率在旱季或正常月份大小基本相同。这表明同正常月份未修枝CK相比,适当修枝(P1)使杨树树干液流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较低水平,抗旱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2)整个生长季内,蒸腾速率(Tr)和叶水势(LWP)都呈现出CK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测转复合多基因欧美杨107杨(转基因107杨)幼苗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长性状,质膜透性、光合作用等各项指标,以及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积累量的变化,综合评价转复合多基因杨树在盐胁迫下的适应能力。【方法】以转化成功且已经过验证的转基因107杨为试验材料,未转基因107杨为对照(CK),进行组培扩繁,在幼苗株高10 cm时定植在花盆中,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培养。分别用0、3、6 g·L~(-1)的Na 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胁迫25天后观测2个株系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参数变化,以及甜菜碱与Bt毒蛋白的积累量。【结果】2个株系的生长指标观测结果表明:在低盐浓度处理下,转基因107杨幼苗株高增长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转基因株系幼苗地径增长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高盐浓度处理下,2个株系幼苗株高与地径均受到盐胁迫的显著影响。2个株系的生理参数观测结果表明:在低盐浓度处理下,转基因107杨幼苗质膜透性显著低于对照107杨,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光系统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小幅度降低但显著高于对照,光系统Ⅱ能够保持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F_v/F_m增幅较高,具有较大光合作用潜力。在高盐浓度下,转基因株系幼苗叶绿素含量降幅较小,而质膜透性、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F_v/F_m、Y(Ⅱ)均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速率受到较大影响,光合能力下降,变化趋势与对照相同,2个株系幼苗均受到较大程度的盐害。转基因株系中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积累量的ELISA研究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增加,Cry1Ac毒蛋白、Cry3A毒蛋白及甜菜碱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在高盐浓度胁迫下外源基因产物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结论】转基因107杨在低浓度盐胁迫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耐盐性优于对照107杨。在高浓度盐胁迫下转基因株系与对照107杨均受到较大影响,转基因株系并未显示其优势。盐胁迫可以诱导外源Bt基因、BADH基因表达加强,盐胁迫下转基因107杨表现出良好的耐盐和抗虫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