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高寒山区冷浸田免耕垄作技术增产机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德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26-126,128
在海拔600~800m的高寒山区推广水稻半旱式免耕垄作技术,较平作法增产50%~100%,解决了高寒山区冷浸田产量低而不稳的难题。分析了高寒山区冷浸田应用半旱式免耕垄作技术的增产机理,指出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冷浸田的温、光、水、肥、气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在海拨600~800m的高寒山区推广水稻半旱式免耕垄作技术,较平作法增产50%~100%,解决了高寒山区冷浸田产量低而不稳的难题.分析了高寒山区冷浸田应用半旱式免耕垄作技术的增产机理,指出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冷浸田的温、光、水、肥、气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正>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适宜在山区丘陵地区大力推广。 这项新技术,特别对改造冷浸田,实现低产变高产最为有效。水稻半旱式栽培的主要好处有两点: 一是能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增产效果显著。实行水稻半旱式栽培,改平作为垄作,增厚了活土层,降低了田间水位,提高了土温水温,可促进禾苗早生快发。我县罗溪、石门楼乡去年推广水稻半旱式栽培733.33公顷平均单产667平方米达522.5千克,比常规栽培增产14.8%。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新模式与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探讨了当前稻田耕作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新模式,并论证了其优势,形成了寒地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对于指导寒地水稻"两减一控"高效栽培意义极为重大。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半旱式垄作、厢作与不同方式平作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佐有 《农技服务》1997,(12):14-17
<正> 水稻半旱式垄作、厢作是一种新型的稻田耕作方式。改变稻田长期淹水平作栽培为一定规格的垄沟,以沟水持续浸润垄埂的半旱状态灌溉方式种植水稻;同时改变现在生产上的等行窝距或近等行窝距栽植法为宽行密窝或宽窄行,以改善水稻生育的生态环境,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杂草是影响水稻栽培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了寒地水稻常规两次封闭除草与寒地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一次封闭除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一次封闭除草效果略低于常规栽培两次封闭除草,但效果较为明显,对水稻产量不构成威胁,达到真正减除草剂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新模式,2018年八五三农场进行了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模式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模式比对照分蘖数多3.6个/穴,株高增加12.7cm,根系长2.3cm,地上、地下部分干重都有所增加,水稻成熟期提前4d,增产9.8%,达到节肥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垄作灌溉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垄作栽培能使水稻增产,其原因是经过开沟起垄改变稻田的微地形,改淹灌为半旱式浸润灌溉,从而更好地协调土、水、肥、气等关系,为水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为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紫色大眼泥水稻土上进行了半旱式垄作和常规水旱轮作及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重组碳含量,并能提高原土复合量和降低原土复合度,提高复合体中结合态腐殖质的松/紧比和稳/紧比,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半旱式垄作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重组碳的积累,原土复合度高出常规水旱轮作1~2%,并达70%以上的追加复合度,各种结合态腐殖质数量也明显较高。这是水稻土培肥中值得重视的一种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区冷浸田水稻旱秧垄作栽培早熟增产的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将水稻旱育秧技术和垄作栽培技术相结合(以下简称旱秧垄作),可显著改善山区冷浸田水稻群体质量,增强群体光合性能,促时水稻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的生产、积累与分配,早熟高产,比普通栽培方法增产47.5%。  相似文献   

11.
1 垄作水稻增产早熟原因 1.1 增加土地积温垄作比平作土地面积大,垄作有垄沟,三面受热,垄沟的两个边均比平面一个边长 20%~ 40%.三面接受阳光能增加积温,这对喜温的水稻非常重要.通过多年旱田垄作均比平作早熟 1~ 2天,增产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半旱式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它既是改造冷、烂、毒、锈等障碍性稻田的栽培新方法,又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实现水稻高产的有效措施。生产上,垄作栽培以采用66.67 cm或100 cm开厢,每垄分别栽2行或3行为主,比平作栽培正常田增产10%以上,障碍性田增产40%以上,纯收益增加0.20万~0.59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新模式,进行了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模式种植试验,简称垄作机插,经过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水稻机插侧深施肥能够为水稻精准、稳定地提供所需养分.与常规对照相比,节省肥料19.5kg/hm2,后劲足,分蘖数多3.6个/穴;株高增加12.7cm;根系长增加2.3cm,地上、地下部分干重都有所增加,水稻...  相似文献   

14.
1 垄作水稻增产早熟原因 1.1 增加土地积温垄作比平作土地面积大,垄作有垄沟,三面受热,垄沟的两个边均比平面一个边长 20%~ 40%.三面接受阳光能增加积温,这对喜温的水稻非常重要.通过多年旱田垄作均比平作早熟 1~ 2天,增产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正> 水渍一直是山区稻田油菜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我站从90年代初推广的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中受到启发,借鉴玉米、洋芋垄作经验,摸索出一套稻田油菜垄作栽培技术。通过垄作对稻田小气候改造,从油菜移栽到收获全程做到爽水,并集中了肥力,增厚了活土层,提高了植株抗性,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通过在示范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并经专家验定,垄作比平作增产30%以上,在具体技术上,必须把握育苗、栽苗、管苗三大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6.
黄尚宁  何倡锐  李颖  黄景  韦学玲 《农业与技术》2013,(10):103-104,193
水稻旱耙起畦垄作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每667耐比水耙的常规栽培对照增产88.05kg,增产率16.55%。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垄作栽培技术是2000年提出的以钵育摆栽技术为基础,通过实施旱整平、机械旱起垄、垄体深施肥,突破固有的水稻栽培模式,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富集和降低用水量的一种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在继承前人的优良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旱粮作物优良的耕作栽培方法,一改以往水整地的耕作方式,进行旱平旱起垄、垄体夹肥、垄上双行钵苗摆栽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种植目前面临水资源消耗大、肥料利用率低、种植成本高等问题,严重禁锢了东北地区稻作的发展。水稻旱平垄作夹肥技术是一项打破以往常规栽培方式的新技术,通过旱起垄,垄体双侧夹缓释肥料,实现旱地作业,一次起垄的同时将基肥与分蘖肥分层施入垄间,大大减少作业成本。同时,3层肥带能够根据作业需肥特点持续提供肥料,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种植投入,提升水稻产量,达到水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施肥、减20%施肥和不施肥3种施肥水平,研究两种耕作方式(半旱式、平作)对水稻产量、品质、稻田土壤和水体中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半旱式耕作方式在3种施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比平作同等施肥水平高,半旱式耕作有利于水稻增产.②半旱式常规减20%施肥水平下,土壤中氮、磷质量分数明显升高,水体中氮、磷呈现降低的趋势,有效地降低了氮、磷流失的风险;半旱式耕作对减少氮、磷流失的效果较平作方式好.  相似文献   

20.
2004-2008年在沈阳市东陵区进行水稻半旱式节水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探讨其栽培技术措施。实践证明,半旱式节水栽培是水稻生产发展走节水之路,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项技术省水、省工、省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