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堂属成都平原边缘丘陵县,也是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园近4万亩,金堂蚕业历经茧丝绸市场几起几落,在稳定中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其它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攀升,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已难以有效提高桑园比较效益以维系蚕业生产的稳定。金堂县2007年起通过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桑禽互补,实现蚕桑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已出栏桑园土鸡10万余只,存栏20余万只,比照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亩桑收入实现了翻番,达到5600元/亩。1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分两种:一是引进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如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桑园,直接养鸡并对口链接… 相似文献
2.
<正> 蒲城县农技中心桑果公司,于1987年春,对永丰镇刘家沟村因效益低而濒临挖毁的150亩水浇地桑园,实行了经济技术承包。两年来,依靠科学技术和各方面的密切合作,使桑树起死回生,蚕桑经济效益提高2.6倍,总收入达到46350元(见表)全村所生产的蚕茧全部交售给了国家。 相似文献
3.
<正> 德昌县六所乡位于成昆铁路旁,距县城7公里,全乡10800人,10个村,75个合作社,有在册土地11000亩,拔海高度1360余米。全乡确定了以粮食为基础,大力发展烟、丝、糖、菜、畜五大支柱产业,理应成为富裕之乡。到目前为止,由于多种原因,尚无一根支柱立起来,也没有一个村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今年四月以来,该乡党委、政府认真分析了全乡几大支柱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后,认为只有蚕桑这根支柱能在六所乡立起来。于是,他们对按产业化格局建设蚕桑基地有了新的认识,制定了有力措施,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落实,160万株调进桑苗的排栽,50余亩高质量的集中育苗等,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相似文献
4.
5.
6.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随着本县支柱产业水果价格下滑,县政府在2000年初及时制定了“建立蚕桑示范基地.加快我县蚕业发展”的富民工程计划。该项目由县农委牵头,县蚕桑站负责具体实施,蚕桑站及时组成了5人工作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两年来基地取得良好成绩,现将其中一些经验体会整理成文.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沉抗乡地属浅丘,11个村,105个村民小组,3956户,15017人。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21950亩,其中地13218亩,田8732亩,人平1.5亩,乡党委政府在“深化农村改革,振兴农村经济”的精神指引下,深刻认识到,要发展农业,实现翻番,光抓粮食不得富,不抓粮食不得了。因此,他们对全乡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进行了科学分析。树立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调整产业结构,1988年 相似文献
8.
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必须重视市场风险和蚕病风险;建立风险意识体系;优质高产生产技术体系;省力化生产经营体系;检疫体系是降低基地建设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七五”期间蚕桑基地乡建设情况我区1986年开始,在汉中、南郑、城固、西乡、勉县、略阳、镇巴、洋县等八县(市)确定了40个乡作为发展蚕桑生产基地乡,要求在1990年以前,每个基地乡桑园面积达到400亩,蚕茧产量达到0.5万公斤。几年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蚕桑基地乡建设已取 相似文献
10.
莲都区地处浙南山区瓯江中游,蚕桑生产历史较为悠久.南宋太守杨易曾有"桑麻万倾时氛散,丝竹千门户照移"的诗句;元和郡县志有"处州贡绵缉,自古宜蚕桑也"的记载;清光绪年间,知县彭润章、知府陈墒先后"购湖桑十余万株教民种桑".解放前夕由于战乱蚕桑生产几乎为零,解放后逐步发展到1985年有桑园417hm2,产茧273.8t.1986~1995年间蚕桑生产与柑桔竞争而徘徊不前,1996年后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大批桑园荒芜或改种,到1997年仅留桑园21hm2,产蚕茧8t.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实行综合开发、多层次的利用资源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确立发展经济效益高的产业,是当前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水平的重要任务。对发展有销路的产业,要与粮食生产密切结合。采取集中发展,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质量和总体效益,发展生产力。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已成为当前 相似文献
14.
以桂桑优12杂交桑种子园为样本,对2018年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0 hm2种子园总成本为774 391元,其中土地租赁成本150 000元,物资成本365 727元,人工成本258 664元,净利润为250 3049元,折合每667 m2种子园净利润为16 686.99元。分别分析了剪枝、采果、桑种子淘洗加工等生产环节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种子园、提升机械化水平、增加种子园的综合收益等提升种子园经济效益的举措。总结得出广西杂交桑种子园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同时伴有高风险的项目,需要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5.
蚕桑生产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村经济优势产业。经过几年产业调整后,随着蚕茧市场的复苏,蚕桑生产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同时要超前认识高速发展给蚕业带来的新问题,引导蚕桑生产健康地发展。1蚕桑生产形势和机遇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经济产业,其产业布局和行业兴衰与社会的经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浙江省农业厅联合省蚕茧产业协会在淳安县召开了全省蚕桑西进与优化改造现场会,全省来自7个市18个被列入"蚕桑西进"和<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区域的县(市、区)农业局局长、丝绸公司经理和蚕桑业务部门负责人,省蚕茧产业协会、浙江大学、省农科院以及浙江省农业厅的有关处室的领导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参观了唐村镇"千亩蚕桑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我县铁山两侧谷地气候温暖,尚量充沛,士壤质地良好,海拔。在200~500米之间。根据江北县蚕业区划报告,这一地区为发展蚕桑生产最适宜区域,具有发展商品蚕茧生产的自然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自然优势,使我县蚕桑生产逐步向区域化,商品化方向发展,选生态 相似文献
18.
19.
<正> 蓬安县是我省南充地区蚕茧生产重点县之一。1982年的养蚕量、产茧量、单产和人平蚕茧收入已跨入全区前列。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具有发展蚕桑的自然优势,加上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和多种经营门路少的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蚕桑。他们为了建设蚕桑基地,继续狠抓育苗、栽桑,计划在几年内把蓬安建设成一个蚕茧生产基地县。同时,提高加工深度,改变产品结构,使蚕桑生产向商品化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措施狠抓基础,巩固提高“四边桑”,积极发展“小桑园”。今年计划育苗万亩,利用鸡啄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