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温室、避雨棚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下,对‘冬枣’植株的光合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室、避雨棚较露地,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和饱和水汽压差(Vpd)。露地和温室栽培模式下‘冬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温室内‘冬枣’午后峰值显著高于上午峰值,避雨棚栽培模式下‘冬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上午高,下午低,逐步下降趋势。3种栽培模式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无显著差异,但避雨棚和温室栽培‘冬枣’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露地。通用线性模型分析表明,Pn与Vpd、环境温度(T)、PAR、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温室栽培下Pn与T和Vpd呈正相关,而在避雨棚和露地中呈负相关。各栽培模式下光合效率限制因子不相同,‘冬枣’露地“光合午休”是由气孔限制引起,而避雨棚和温室“光合午休”则是由气孔和非气孔两种限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露地栽培模式植株气孔限制值(Ls)高于避雨棚和温室栽培,避雨棚和温室栽培非气孔限制值(Pn/Gs)...  相似文献   

2.
郭凯斌  文壮  李升  乔光 《北方园艺》2017,(23):87-93
以‘美人指’‘黑色甜菜’和‘温克’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光合参数日变化、光强(PAR)和CO_2浓度响应曲线进行测定。以掌握温室栽培条件下葡萄品种间光合特性的差异,为当地葡萄的引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供试葡萄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和15:30,且具有光合"午休"现象;‘美人指’Pn最高,为8.04CO_2μmol·m~(-2)·s~(-1),‘温克’最低,为6.24CO_2μmol·m~(-2)·s~(-1),品种间差异显著;Pn对PAR、CO_2浓度响应均可用二次方程y=ax~2+bx+c描述;‘美人指’CO_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Pm)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但CO_2补偿点(CCP)最低,而‘黑色甜菜’光饱和点(LSP)最高,较耐强光且光强适应范围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露地和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园地温湿度、植株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等指标,研究避雨栽培对‘红阳’猕猴桃生长微环境、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植株环境温度降低2.4℃,空气湿度提高12.2%,光合有效辐射下降13.0%~28.6%;避雨栽培可维持‘红阳’猕猴桃在生长旺盛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有效缓解植株光合"午休"现象,对植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结果枝数降低10.8%,结果枝长度增加60.8%,坐果数提高129.7%,叶绿素含量提高6.1%,单果重提高25.7%,采收期和软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10.8%和14.1%,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延长了贮藏时间。综上,避雨栽培可改善‘红阳’猕猴桃生长微环境,优化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遮荫对盆栽一品红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潘远智  江明艳 《园艺学报》2006,33(1):95-100
 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遮荫(0, 50% , 75% ) 对一品红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一品红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 是对光照强度适应能力较强的阳性植物, 但不同栽培品种对遮荫环境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遮荫使一品红叶绿素含量增加, 叶色浓绿, 但降低光合速率, 减少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抑制侧枝的生长, 使花头直径、红色苞叶面积减小, 苞叶花青素苷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路涛  余宏军  李强  蒋卫杰 《园艺学报》2022,(6):1261-1274
通过研究华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秋冬茬椰糠栽培中不同留叶数和留果数对植株生长、叶片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获得最佳功能叶片和果实保有量,为改善设施番茄生产轻简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大果型番茄‘粉抗1号’为试验材料,统一留7穗果打顶,从上向下留7、9、11完全展开功能叶和每穗留3果(共21果)和4果(共28果)等共6个处理,对不同冠层叶片光合和呼吸、叶片和果实发育特征、果实品质和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植株株高和茎粗在打顶后无显著差异。留9叶21果和9叶28果处理中部冠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CO2饱和点(CSP)、表观量子效率(AQE)和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暗呼吸速率(Rd)较低,底部冠层叶片上述参数及叶片叶绿素含量以留7叶21果和7叶28果处理为优。留9叶28果处理单株果实产量、单栽培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糖酸比表现稳定且最优。综上,华北地区设施番茄生产中,留7穗打顶,以保留9片功能叶,每果穗上保留4个果实为最佳叶果量调控方式,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番茄群体结构,利于光合色素合成和积累,有效增强叶片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并保持...  相似文献   

6.
以林下、露地2种生境条件下栽培的三年生‘龙城2号’软枣猕猴桃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两地软枣猕猴桃夏季光响应曲线及光合速率日变化,并分析各环境、生理因子对软枣猕猴桃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探究了林下、露地2种生境条件下软枣猕猴桃光合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生产栽培过程中立地环境选择以及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除表观量子效率(AQY)外,林下栽培软枣猕猴桃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均低于露地栽培软枣猕猴桃。2)露地栽培软枣猕猴桃一天中各个时刻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林下软枣猕猴桃,林下和露地生境下软枣猕猴桃“午休”分别是由非气孔因素及气孔因素引起的。3)林下软枣猕猴桃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0.543、0.497),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现极显著负相关(-0.858)。露地软枣猕猴桃Pn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相对湿度(RH)、气孔导度(Gs)呈现极显著正相关(0.440、0.405、0.696),与气温(Ta)极显著负相关(-0.459)。林下软枣猕猴桃对弱光的利用和转化能力高于露地软枣猕猴桃,但对强光利用能力弱于露地软枣猕猴桃。一天中露地栽培软枣猕猴桃具有更强的净光合能力。郁闭度>0.6的林下栽培环境下软枣猕猴桃光合能力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较弱,露地栽培环境下主要限制因素是高温及强光。  相似文献   

7.
盆栽和地栽牡丹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翟敏  李永华  杨秋生 《园艺学报》2008,35(2):251-256
以盆栽牡丹和地栽牡丹‘洛阳红’为试材,对其净光合速率(Pn)季节变化及春季大风铃期(花前)和叶片放大期 (花后)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牡丹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放大期,盆栽牡丹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约为923和109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173,地栽牡丹的LSP和LCP分别约为 1 089和45 μ mol﹒m-2﹒s-1,AQY 为0.0206。两个时期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在10﹕00左右,且盆栽牡丹比地栽牡丹分别降低了32.8﹪和39.3﹪。盆栽牡丹和地栽牡丹Pn在春季4月分别达到最大值7.16和10.02 μmol﹒m-2﹒s-1,9月降至最低值。叶绿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风铃期盆栽牡丹比地栽牡丹降低了15.6﹪,叶片放大期则降低了20.4﹪。盆栽牡丹较低的光合速率可能是其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岳桦  时春红 《北方园艺》2010,(6):127-130
以芍药栽培品种‘粉玉奴’和野生种为试材,对二者主要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粉玉奴’和野生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且在全天变化中,野生种的光合速率始终高于‘粉玉奴’;野生种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为889.23μmol.m-2.s-1和53.28μmol.m-2.s-1,‘粉玉奴’LSP和LCP分别为519.86μmol.m-2.s-1和60.34μmol.m-2.s-1,野生种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和对弱光耐受能力较‘粉玉奴’强;‘粉玉奴’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及叶绿素总量(Chla+b)均高于野生种,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是造成二者光合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同遮荫处理对几种扶芳藤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0%(CK)、24%、48%、78%遮荫条件下对4个扶芳藤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适应于不同光照水平的各扶芳藤品种光响应过程呈明显的梯度变化,而且各遮荫处理中4个扶芳藤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总体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随着遮荫梯度的增加,暴露在强光下时,各品种光抑制现象加重。4个品种扶芳藤在全光照下和不同遮荫条件下,其光补偿点变化趋于一致;同一种扶芳藤,在不同遮荫条件下,其光补偿点总比全光照下要低,但不同品种扶芳藤,在不同的遮荫条件下比全光照下光补偿点下降的程度不同,在各种遮荫条件下,除了78%遮荫时B1、B2品种光补偿点高于X1品种外,其它各遮荫处理中X1品种的光饱和点始终高于其它品种;而B3品种始终在各遮荫条件下光补偿点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各品种光饱和点一直呈下降趋势;在各种遮荫条件下,除了78%遮荫时B3品种光饱和点高于B1品种外,其它各遮荫处理中B1品种的光饱和点始终高于其它品种。X1品种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变化比较明显,说明X1品种具有较广泛的光适应能力。遮荫降低了4个扶芳藤品种的光合速率,可证明4个扶芳藤品种都是喜光的阳生植物,光照强度不足对其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云南山茶三个园艺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婕  常玮  胡虹 《北方园艺》2011,(21):65-69
研究了“大理茶”、“狮子头”、“松子鳞”3个云南山茶园艺品种的光合特性和相关的叶片特性.结果表明:3个山茶品种的光合作用主要受电子传递、羧化作用以及光能利用潜力的影响,且在高光强下均表现出光抑制.其中“大理茶”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狮子头”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和较低的光补偿点(LCP),表明其对光照强度具有较宽泛的适应性;“松子鳞”更适应低光环境,栽培时需注意遮荫.  相似文献   

11.
适度水分胁迫提高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弱光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戴多星’品种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弱光(75 ~ 85 μmol · m-2 · s-1)下水分胁迫(40%基质最大持水量)对幼苗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Rubis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逆境下,经20 d水分胁迫后的幼苗较正常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色素(以单位面积计)含量提高,叶绿素a/b(Chl.a/b)下降,植株光饱和光合速率Asat、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点(LSP)均显著增加,CO2补偿点(CCP)显著下降,并且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J)以及PSⅡ吸收光能向光化学反应分配比例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呈增加趋势,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 / α–1)减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Rubisco大、小亚基含量上升,表明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光合适应性;而正常光照下(500 ~ 600 μmol · m-2 · s-1)经水分胁迫后的黄瓜幼苗上述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如Asat、RuBP最大再生速率、CE、ΦPSⅡ、Prate、J和P等有所下降,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 / α–1)增加,光合作用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12.
3个设施或露地栽培常用杏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凯特’杏是目前山东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 一些地方也用‘金太阳’杏和‘大果’杏等品种进行设施栽培。通过测定露地栽培6年生凯特、金太阳和大果杏的光合特性, 对其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显示: 凯特、金太阳和大果杏的光补偿点分别是42、39 和46 μmol·m -2 · s-1 , 光饱和点分别是1 050、1 452和965μmol·m - 2 ·s- 1 , 3个品种的CO2 补偿点和饱合点分别是60.3、87.5和66.7μmol·m - 2 ·s- 1 , 682、856和973μmol·m - 2 ·s- 1。温室中的光照能够达到凯特、大果杏的光饱和点, 在光饱和点时凯特的光合速率约是大果杏的2倍, 大果杏的光合需要更高的CO2。普通温室的光照几乎不能达到金太阳的光饱和点, 尽管金太阳的光合速率在更高的光照条件下更高。由此可见凯特更适于温室栽培, 而金太阳则需要光照条件更好的温室。  相似文献   

13.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甜茶的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0%光下甜茶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30%光下的值,但2种光下甜茶的表观量子效率值均较低,且无显著差异,说明甜茶强光下的光合能力较强,但对弱光的利用效率较低.全光下甜茶的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呈双峰型曲线,中午前后Pn的下降与此时的强光、高温和低湿度有关,但非气孔限制是主要限制因素.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叶温和空气湿度是直接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因此,甜茶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夏季适度遮荫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14.
“夏音玛斯卡特”葡萄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音玛斯卡特’葡萄为试材,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探索‘夏音玛斯卡特’葡萄光合生产力,为其引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夏音玛斯卡特’葡萄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和15∶30,为5.14μmo L/m~2·s和3.71μmo L/m~2·s且具有光合"午休"现象。Pn对PAR、CO_2浓度响应均可用二次方程‘y=ax~2+bx+c’描述。供试葡萄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01.55μmo L/m~2·s和1450μmo L/m~2·s。表光量子效率(AQY)为0.014。CO_2补偿点(CCP)为134.15μmo L/mo L,CO_2饱和点(CSP)为1188μmo L/mo L。羧化效率(CE)为0.030,光合能力(Pm)为8.73μmo L/m~2·s。  相似文献   

15.
以栽培红毛五加为试材,在全光照(CK)、中度遮荫(A1)、重度遮荫(A2)3种光照环境下测定了红毛五加的生长、光合及指标成分积累等指标,以探讨红毛五加栽培适宜的光环境。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遮荫导致红毛五加叶片变薄,变大,比叶面积增加,特别是中度遮荫下的叶片明显大于其它2组;重度遮荫减弱了红毛五加的分枝能力,抑制了新枝条的生长,而中度遮荫对红毛五加分枝能力及新枝条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红毛五加枝条向上生长。遮荫导致红毛五加叶中光合色素含量明显上升,光合速率下降,特别是重度遮荫下的光合速率下降最为明显;遮荫导致Fv/Fm明显上升;ΦPSII、ETR、qN明显下降(P0.05);qP有所上升,特别是中度遮荫下的qP上升最为明显(P0.05)。重度遮荫明显抑制了红毛五加茎皮中绿原酸、刺五加苷E 2种指标成分的积累,但中度遮荫下绿原酸含量同全光照下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重度遮荫明显不利于红毛五加生长、光合及指标成分积累,但中度遮荫下的红毛五加表现出较强的弱光适应性。因此,在实践中可在夏季光照较强时搭建一层透光率在50%的遮阳网,在新枝集中萌发或光照减弱季节及时拆除遮阳网,以确保红毛五加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指导植物造景中观叶植物的配置。以驳骨丹与非洲茉莉为试验材料,应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2种观叶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显示:驳骨丹与非洲茉莉的光补偿点分别为23.97和9.235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1500和690μmol/(m2·s);2者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驳骨丹的水分利用率比非洲茉莉的高。2种观叶植物对光的适应性都较强,但非洲茉莉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低于驳骨丹,说明非洲茉莉喜弱光或中等强光,其耐阴性更强,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可将其置于下层或者背阴处。  相似文献   

17.
以朱顶红3个不同品种“阿米哥”“花孔雀”和“合唱团”为试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分析了三者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比较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参数,并研究了光合特性对朱顶红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深圳园林布局和朱顶红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阿米哥”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产物积累最多;“合唱团”对弱光和CO2的利用能力最强,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和耐旱性;而“花孔雀”的光合能力则介于前二者之间。根据朱顶红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差异,有选择地将“阿米哥”种植在阳光较充足区域,而“合唱团”更适合林下及较高地势种植。  相似文献   

18.
2种晚实核桃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种晚实核桃(Juglans regia L.)光合特性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其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仪和PAM-2100叶绿素荧光分析仪,以晚实核桃品种‘清香’‘晋龙1号’为试材,在自然条件下测定光合荧光参数及其产量变化。【结果】‘晋龙1号’和‘清香’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在13:00出现显著的光合"午休"现象;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612.5、1 716.7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37.32、49.27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31 8、0.037 6,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为11.40、18.68μmol·m-2·s-1。‘清香’具有较佳的光合能力。在13:00前后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q P)较低,非光化学淬灭(q N)较高,光合效率降低,光合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光抑制,但并无明显破坏。而‘清香’的Fv/Fm、q P、q N及Yield在全天几乎均高于‘晋龙1号’,表现出较好的光能转化效率和胁迫耐受性。2者在单株产量和平均公顷产量上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清香’是‘晋龙1号’的1.77倍。【结论】2种晚实核桃中午Pn的下降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光合能力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需要强光而对弱光响应不敏感的特性适宜稀植,从而提高核桃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与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山东省寿光市五台镇农民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了各项技术对改善生长环境及叶片光合特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 ,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增加了室内CO2 浓度 ,延长了植株叶片高光合速率的时间 ,黄瓜功能叶片的光补偿点降低 ,光饱和点升高 ,羧化能力加强 ,并延缓了叶片的衰老 ,从而为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台湾青枣品种及野生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冬季田间条件下,对3个台湾青枣品种与野生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种青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大脆蜜’的日平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在3个经济栽培品种中表现最高;午间光合速率和气孔限制值出现降低,胞间CO2浓度略有升高,表明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是受非气孔限制因素影响。这几种青枣品种的光补偿点在21.2~51.6 (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 800~1800 (mol·m-2·s-1之间,表观量子效率在0.032~0.057之间,说明这几个品种均属喜阳植物。‘大脆蜜'和野生种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表现出较强的喜光性,‘五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相对于其他两个品种和野生种都比较低,显示喜光耐荫植物特性。建议在青枣生产中,应根据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蒸腾速率等不同光合特性来选种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