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5S03白僵菌菌株和11号菌株规范化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与常规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进行室内外毒杀松毛虫试验。5S03菌株规范化与常规产品室内杀虫试验效果分别为93.5%和89.9%,林地杀虫效果分别为96.2%和93。6%,11号菌株规范化与常规产品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97.1%和93.4%,林地杀虫效果分别为93.7%和92.1%。  相似文献   

2.
951白僵菌油剂企业标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51白僵菌油剂企业标准李农昌,李增智,汤坚(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合肥230036)(安徽省森林病虫防治总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僵菌油剂的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马尾松毛虫白僵菌高孢扭及...  相似文献   

3.
以平板和塑料网格平板为载体,研究优质液体种子的高效培养、半固体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25℃下培养36 h可获得高活性的优质液体种子,接种量10%、半固体培养基在平板上粘附的厚度0.25 cm左右、培养环境湿度90%~95%、产孢最佳终止时间9 d最为经济合理.利用塑料网格平板生产的孢子粉含量可达1.2×1011~2.0×1011g-1(含水率为9.05%~11.36%),萌发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4.
白僵菌油剂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白僵菌油剂的含孢量,闪点,水分及挥发物,粘度,悬浮率,比重及PH等7个质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生产企业标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白僵菌生产企业标准殷凤鸣,潘务耀,李增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广州510520)(广东省林业厅森防站)(安徽农业大学)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球孢白僵菌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中各项参数,生产机械及生产中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产品的检验方法。2定义白僵菌[B...  相似文献   

6.
窗纱式机械化生产白僵菌孢子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窗纱式机械化生产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粉的工艺是:培养料在搅拌消毒罐中高压灭菌,接种后制成菌浆,共把它涂在上浆机一种特制的窗纱上形成菌膜片,送到培养室定温保湿培养,待白僵菌孢子成熟以后,用刷粉机把窗纱片上的白僵菌孢子粉刷集下来,烘干成白僵菌孢子粉剂(含孢量1500~2500亿/g)冷藏备用。  相似文献   

7.
白僵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白僵菌在农业生防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白僵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侵染途径和致病机制、白僵菌毒素以及生防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油剂剂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多种助剂与白僵菌孢子粉相溶性研究,确定了以溶剂油S、抗氧剂抗E、增活剂CH、增效剂M、紫外吸收剂光A及白僵菌高孢粉,加工而成的951白僵菌油剂,室温下贮存8个月后,孢子的萌发率在40%以上,对马尾松毛虫的侵虫率为56%,毒性试验证明该油剂为低毒类。  相似文献   

9.
试验证明以零号柴油作为白僵菌油剂应用的稀释剂,需随配随用,放置72h后孢子萌发率为0;用金马牌油雾机喷雾后,油剂中孢子全部失活;而以3WCD-5型电动超低容量喷雾机配套使用时,孢子活力不受影响,喷出雾滴平均直径在30μm左右,若雾滴密度以12个/cm^2为有效密度,在风速为3m/s下,有效喷幅可达7m。  相似文献   

10.
3年试验证明:用麦麸生产白僵菌时,采用敌克松、硫酸铜、漂白粉0.1~0.3%的浓度直接拌料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产孢量高,每克菌粉含孢子70~113亿,而且对白僵菌生长安全,抑制杂菌明显。用玉米(米查)生产白僵菌时,则以玉米(米查)煮沸30分钟的产孢量较高,每克菌粉含39.74亿孢子。采用玉米(米查)预浸1天,再用0.1%硫酸铜液浸(米查)15分钟,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法不用高压灭菌,简单、经济,适合农村应用。  相似文献   

11.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血清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免疫双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的方法对24株球孢白僵菌的免疫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菌株间的交叉反应较普遍,具有明显的抗原类似性。根据免疫测定结果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血清型,该结果与酯酶同工酶的分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吐温-80的最佳试验浓度。[方法]采用营养液萌发法测定11种不同浓度的吐温-80与白僵菌分生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结果表明,吐温-80在浓度为0.0075%、0.0250%、0.0500%和0.1000%时白僵菌的孢子萌发率均达到95%以上,且差异不大,对白僵菌的生长影响较小。[结论]当吐温-80浓度小于0.1000%(含0.1000%)时可考虑应用于白僵菌的相容性试验中。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菌落局变分离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球孢白僵菌不同类型局变分离子在酯酶同工酶酶谱上的变化,证实该菌通过菌落局变发生了遗传变异,同时初步探索了该菌变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灭幼脲与白僵菌的相容性及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灭幼脲Ⅲ号原粉和25%的胶悬剂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证明适当稀释浓度的灭幼脲Ⅲ号原粉可作为白僵菌粉剂的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添加2.5%比例的灭幼脲原粉组,在30d之内,对白僵菌孢子粉的增效作用为5%;5%比例组增效可达27.3%,且LT50值分别比孢子粉组提前5d和8d。  相似文献   

15.
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及其与毒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测了球孢白僵菌不同类型分离株的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总体显示出继代培养将降低菌株胞外蛋白酶活性,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与菌株毒力有一定的协同性,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球孢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小麦蚜虫的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02,Bb03和Bb07在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三者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30℃间;Bb02和Bb07在pH4.0-60生长良好;适量的蛋白胨或酵母浸膏可促进菌株的生长,但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利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三者在POPDA,SDAY和SMAY上生长良好。生物测定表明,3菌菌对小麦蚜虫均具有较强的毒力,但各菌株的最适剂量略有差异,其中Bb02以10^6mL^-1较佳,Bb03以10^7mL^-1最好,Bb07则介于10^7mL-10^8mL^-1之间。  相似文献   

17.
白僵菌油剂中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彩亚甲基兰染色、培养基平板萌发,去油萌发,柴油涂片萌发,营养液涂片萌发,色拉油涂片萌发和生长素色拉油涂片萌发7种方法测定白僵菌油剂-“951”、“952”中孢子的萌发率,结果以生长素色拉涂涂片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紫外辐射对球孢白僵菌的影响及适宜保护剂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考查了280~400nm范围的紫外光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对280nm的紫外光极为敏感,照射6h后,杀伤率达到55.60%。在供试的Oxi-fe、W-ti和Bl-c三种紫外保护剂中,以Oxi-fe为最好,280nm下照射5h.孢子的萌发率同未经照射孢子无显著性差异。将Oxi-fe同白僵菌孢子分别以1:10、2:10和4:10的比例混和。280nm下照射5h,各处理间孢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4:10的比例同未经照射孢子的萌发率没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