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早代与高代选留系的遗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个玉米基础材料不同世代的定向选择,分别在早代和高代进行了测交,采用相关、多元回归和部分双列杂交统计方法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世代真实遗传值比较和性状的选择指数估算,结果表明:①玉米早代测交在育种上起着探骊得珠的重要作用,高代测交则可决定取舍;早代与高代测交表现遗传相关。②早代测交的有效性主要受环境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制约,测交真实遗传值随着世代提高的定向选择而递增。③高代测交配合力效应选择大于早代选择。④综合性状选择指标为:Y=0.11X4+0.068X5+2.536X3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8个玉米基础材料不同世代的定向选择,分别在早代和高代进行了测交,采用相关、多元回归和部分双列杂交统计方法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世代真实遗传值比较和性状的选择指数估算,结果表明:(1)玉米早代测交在育种上起着探骊得珠的重要作用,高代测交则可决定取舍;早代与高代测交表现遗传相关。(2)早代测交的有效性主要受环境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制约,测交真实遗传值随着世代提高的定向选择而递增。(3)高代测交配合力效应选择大于早代选择。(4)综合性状选择指标为Y=0.09X_4+0.045X_5+2.243X_3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及选育方案,对新育成的苏禽乌骨鸡Ⅰ系和Ⅱ系产蛋性能(开产日龄、开产蛋质量、65周产蛋数、65周平均蛋质量)进行0-5世代的选育,统计每世代各项指标的数据,并利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世代增量,分析综合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通过6个世代的选育,除开产蛋质量外其余各指标与世代均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P<0.05,P<0.01),世代增量遗传稳定.因此,该选育方案及选择指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鲁西黄牛肉用品系现行的核心群育种方案,以育种最大投资回报率为评估标准,通过活体质量、繁殖、日增质量和胴体性状测定记录作为选择信息,根据使用不同可利用记录作为不同选种的标准设定了4种选择方案(方案1:活体质量信息+日增质量信息;方案2:活体质量信息+繁殖信息;方案3:方案1+方案2;方案4:方案3+胴体性状信息),并采用确定性模型评估了4种选择方案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结果表明,4种选择方案的年综合育种进展分别为21.87、34.08、38.09和54.86元;育种效益为147.39、204.44、241.83和309.05元;投入产出比为1∶3.78、1∶4.60、1∶5.14和1∶5.77;平均世代间隔均为5.53年.以上数据表明,随着可利用信息在选择标准中的变化,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也随之变化,选择方案4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所以,在现行育种方案中,采用方案4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育种目标制定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的综合选择指数为:I=2.272EBVNB-0.056EBVDAYs.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2个主选性状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2.17头/窝和165.18 d,每代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156和-2.198,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说明指数的制定是成功的,可以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6.
豫州褐壳蛋鸡Ⅰ、Ⅲ系选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州褐壳蛋鸡I、Ⅲ系是豫州褐壳蛋鸡913的两个余本配套系。经过连续4个世代的选育,72周龄产蛋数的遗传进展平均每代为:I系13.62枚、Ⅲ系12.25枚;平均每世代开产日龄I系提前2.39天,Ⅲ系提前0.85天;平均蛋重有下降趋势,I系平均每世代下降2.23g,Ⅲ系下降1.61g。  相似文献   

7.
豫州褐壳蛋鸡I,Ⅱ系选充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州褐壳蛋鸡I、Ⅱ、Ⅲ系是豫州褐壳蛋鸡913的两个新本配套系。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72周龄产蛋数的遗传进展平均每代为:I系13.62枚、Ⅲ系12.25枚;平均每世代开产日龄I系提前2.39天,Ⅲ系提前0.85天;平均蛋重有下降趋势,I系平均每世代下降2.23g,Ⅲ系下降1.61g.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约束选择指数的通径分析化模型,分析其实质为约束选择指数的相关遗传力分解模型。进而运用通径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对约束选择指数进行决策分析,定义各性状对聚合遗传值的决策系数,各性状的决策系数代表其对聚合遗传值的综合决定作用。通过各性状的决策系数可以确定主选性状、限制性状和辅助性状, 使育种者在育种时,可直接选择个体的表型就能达到使复合育种值进展最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凉山48-50支半细毛羊1990—1993年度的育种记录,用Harvey(1987)程序校正了出生年度和月份的固定效应,并估测了母羊三个体重性状及五个羊毛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表型通径分析方法建立了用初生和断奶性状的表型值,预测育成各性状表型值的“最优”回归方程,并制定了母羊预期表型值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预期表型值综合选择指数的预期遗传进展为独立淘汰法的1.230倍。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樟子松遗传改良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同地区育种资源调拨与交换频繁,导致了育种资源信息模糊、亲缘关系混乱,增加了樟子松遗传改良工作中近交衰退的风险,因此开展育种资源评价研究是樟子松优良单株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樟子松1、1.5、2代种子园224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单株亲缘关系分析以及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按育种资源的来源分析,良种基地、头道桥、榆林1.5和泰来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宝根园和榆林群体相对较低;按育种资源的世代分析,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世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2、1.5代种子园的期望杂合度He较1代种子园分别下降4.13%、1.31%。2代种子园群体的近交系数F值(0.173)较高,纯合子较多,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同种源、不同生境的樟子松育种资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主要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个体之间(96%);随着种子园世代的提高,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现象逐渐明显,2代种子园内存在两组完全一致的无性系(CH3、CH10组和TL1417、TL1411组)。研究结果完善了樟子松育种资源评价体系,确定了不同世代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樟子松高级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材料和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选择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7+1)/2双列杂交遗传设计,估算和分析了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基本遗传参数及其选择指数,揭示了对单株干皮产量进行指数选择,单株鲜茎重、始果位高具有很高的遗传进度和相关选择的相对效率.始果位高不但遗传力高,而且与单株干皮重、纤维支数、纤维强力3个重要目标性状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增加对单株鲜茎重和始果位高两个性状综合选择的强度,可望使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改良获得较高的遗传进度.  相似文献   

12.
小麦高世代品系中再选择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个小麦高世代品系中进行再选择。单株选择,随机区组设计,分系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法估计了该二群体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和遗传进度,从而探讨了再选择的方法和效果。应用多元正态分布的近似计算,估测了多个性状综合选择时,所需的基础群体规模,为作物育种中的多性状遗传进度研究和群体规模估计提出了新的设想。 通过本文对两个小麦高世代品系的具体分析计算得出,南农82-4品系的产量三因素可在有700-1500株供选基础群体下,通过纯系选择,在保持原有单株穗数水平上,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获得2.5%-5%左右的相对遗传进度。南农2101品系在有2000-3000株左右的供选基础群体下,通过纯系选择,在保持该品系原有产量水平上,使赤霉病抗性、开花期和穗上发芽率获2.5%-5%、2.5%-5%和7.5%-15%的相对遗传进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差额法与系统分析结合的方法,通过模拟商品猪生产过程进行利润分析,计算边际效益,通过基因流动法计算目标性状经贴现的标准化性状表现值,从而获得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最后,根据目标性状与选择性状的遗传关系,获得选择性状的经济加权值.湖北白猪优质系的综合选择指数:父系指数为ISIRE=100-1.1765 EBVdays90-1.64EBVbf90;母系指数为IDAM=100-0.9478EBVdays90-10.2889EBVbf90+ 6.9088EBVnb.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分别提高11.21和10.57,达90 kg体重日龄、90kg体重背膘厚、产活仔数、父系指数、母系指数的世代遗传进展分别为-0.597 8、-0.135 0、0.023 0、2.24和2.11.  相似文献   

14.
甘蔗杂交后代锤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蔗22个家系F_1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表明,锤度是高度可遗传的品质性状,对选择有较大的响应.在锤度平均值高、遗传变异系数大的家系中选择高糖基因型的效果好,可获得较高的遗传进展.根据锤度与株高、茎径、茎数和丛重遗传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对不同家系高糖高产基因型的选择确定相应的策略,能达到选育高糖高产品种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山农3068/济麦4072、山农3068/济麦20两个组合的F3、F4群体为试材,研究了高、中、低三类茎秆机械强度类群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F3代高机械强度类群的直接选择在F4代获得了较高的相对遗传进度;不同类群的茎秆机械强度的选择对其他抗倒性状的影响不同,其中高机械强度类群的选择能有效降低抗倒指数,从而提高抗倒性;不同机械强度类群的选择都提高了千粒重,但减少了穗粒数,对穗数的影响较小,总体上利于单株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火炬松育种主群体新丰亚群体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炬松Pinto taeda主群体新丰亚群体测定林按材积作配合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材积增益高于家系选择.在4/100选择率下相应的材积增益为48.6%和21.8%;在25/100选择率下则为30.3%和11.1%;探讨了六年生时为生产性改良和为育种群体培育而选择的可能性,并提出要真正达到按核心育种系统组建下一代育种群体要求,还有待于亚群体试验林多数林木进入开花结实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对甘蔗 F_1代群体糖分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约束指数研究表明,在甘蔗 F_1代,根据田间锤度和株高来选择高糖无性系是行之有效的.应用约束指数对田间锤度进行选择,而对丛蔗茎重进行约束,可望获得理想的选择效果.从不同遗传相关程度的育种群体中分离选择高产高糖个体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我国南方5省黄麻地方品种与产量和品质有关的1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进度与选择指数及其相对效率。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选择强度下,通过分枝高度间接选择单株干皮重的遗传进度最高,相对效率超过对单株干皮重的直接选择。对纤维支数的间接选择,仍以分枝高相对效率较高,但间接选择的效率不如直接选择的高。按单一性状选择指数计算单株产量的遗传进度,结果与相关遗传进度的研究完全一致;2个或2个以上性状选择指数计算的单株产量遗传进度都大于所含的单一性状;当选择指数方程包含了分枝高和单株干皮重后,即使再增加选择因素,其相对效率提高甚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两个玉米群体桂综3号和桂苏综进行两轮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后的遗传效益进行评估,为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早4、掖478、丹340、M0174个测验种作母本,以两个玉米群体桂综3号和桂苏综不同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U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测交种,对各轮群体、群体间杂交组合和测交种进行田间鉴定,调查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度、出籽率和千粒重并分析配合力等。【结果】桂综3号、桂苏综及其杂交组合产量平均每轮增益分别为83kg/ha(0.85%)、645kg/ha(12.45%)和390kg/ha(5.90%);群体间杂交组合超亲优势从5.7%提高N13.5%。桂综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从-5.32增加到-1.55,桂苏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从0.10增加到6.55。桂综3号、桂苏综均与掖478、丹340的特殊配合力都得到一定提高。出籽率和干粒重朝逐轮增加方向发展,秃尖度呈逐轮减少趋势,其他性状变化不明显。【结论】桂综3号和桂苏综经两轮相互轮回选择后,群体问杂交组合产量和杂种优势都逐轮增加,易与掖478、丹340等Reid、旅大红骨种质形成杂种优势模式,可继续进行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利于在玉米育种上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3个杂交组合的亲本及4个世代(F1,F2,F3,F4)为试验材料,对亲本、F1代及各分离世代个体,依12个农艺性状的表现,分别计算了协调指数。结果表明,3个组合的F1代协调指数均小于亲本,说明在各性状协调性方面,亦存在杂种优势;分离世代的个体单株粒重与协调指数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以单株粒重大而协调指数小的类型为优良变异类型,不同组合各世代优良变异类型出现的几率存在差异;如果在各分离世代不加以选择时,优良变异类型出现的频率有随世代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建议应在协调指数小的基础上,加强早期分离世代对优良变异类型的选择,以增大后期世代优良变异类型出现的比率,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