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人虽离家在外工作,但是家里农事及老人健康时常牵挂在心。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农村新技术》。它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仅自己喜欢,家里人更是爱不释手。我父亲患高血压多年,吃了不少的药,病情都不能稳定,老人难受,我做儿子的更是焦急。正好在2007年第4期第46页刊有《10种中药新妙用》一文,我按文中所述菊花、银花的药方给父亲抓药煎服,还真灵。目前父亲的血压基本稳定,少花钱却能治好病,家人都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2.
农村时尚     
父子“争权”   在信丰县西牛乡长龙村有一位花甲老人李和彩,他只读过几年书,文化程度低,但很吃苦耐劳,犁耙滚打样样拿得起,是有名的“好把式”,家里粮食收成年年在村里数一数二,深受村民和家人的尊重。   然而去年初,事情却发生了变化。老人的儿子李晴从学校毕业后,对父亲种田不讲科学,流了大汗却没有挣到大钱很有意见,极力劝诫父亲改变耕作方式。李和彩一听便火了:“我种了几十年田,还用你来教训,祖祖辈辈都这样种,你嘴上没毛,倒更会 ?”李和彩硬是不认儿子这个理。今年春播前,李和彩从圩上听到许多老农谈论抛秧既省…  相似文献   

3.
我老家寻乌县澄江镇族亨村新厅下老屋的背后,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山,当地人都叫它“寨岗”。寨岗原是个乱葬岗。本村的老人百年之后,或许有的村民不太相信“风水”,或许有的村民因为家里穷请不起“风水先生”,便将过世的老人随意葬在这里,所以寨岗也就成了乱葬岗。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寨岗并没有树,只有满山的芦箕和零星的灌木,但自从我祖父仙逝后安葬在这里,寨岗便多了一种树种———杉树。种杉树,自然是我父亲的功劳。那是1970年清明节,祖父仙逝的第二年,一个春雨潇潇的日子,父亲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来到这里,趁扫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我哥哥在上世纪60年代当兵牺牲了,父母成了烈士家属,父亲一直领着抚恤金。父亲去世后,民政部门说抚恤金只能供养一个老人,母亲不能继续享受抚恤金。请问民政部门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5.
河南一读者来信咨询: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3人抚养成人,并都参加了工作。这几年母亲的生活费用全部都由我和哥哥两人承担,由于我们收入低,经济上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提出妹妹也负担一些赡养费,她却说:“我已经是出嫁的女儿,本身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请问,她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6.
哭泣的晚餐     
当母亲在生出4个女娃再生出我这个男娃时,父亲哭了.听院子里的老人说,父亲哭得比我母亲还痛快,像在赌场上赢了一把的父亲感到他的资本没有白耗.……  相似文献   

7.
一位耄耋老人,去触及了一段60年前的尘封岁月,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也是一段整整影响了老人一生的苦难岁月。当年,王秀和老人的父亲被日本鬼子残酷地杀害,几十名战友英勇牺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养生领域一直推崇“药补不如食补”。食补特称食养,指用食物的营养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芹川村的余花娣老人已有99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余花娣老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乡村土医生。在家人的影响下,余花娣老人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了许多食疗偏方。  相似文献   

9.
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苫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年、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家的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10.
正孟某的父亲于2016年去世,老人之前在银行办理了10万元的5年期定期存款。由于老人身体一直很硬朗,孟某的母亲虽然知道这件事,但没细问。谁知存款后不久,孟某的父亲因脑中风住院,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之后全家忙着照顾老人,没顾上理会这笔钱。直到老人去世后才发现,没人知道这10万元的取款密码。存款到期后,孟某拿着母亲的身份证、户口本和父亲的死亡证明到银行取款,却被银行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问:我爷爷奶奶共生育了3个子女,年纪大了以后一直由我父亲、叔叔和姑姑轮流照顾。前年初,二老病情加重,先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照顾的责任更重了。在一次家庭会议上,我姑姑说赡养老人本就该是儿子的事,她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以后老人的生养死葬她不管了,将来老人留下的财产她也不会来要。我父亲和叔叔对此默认了,从此兄弟俩担负起照  相似文献   

12.
李文成 《农友》2001,(9):23-24
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抚养长大,现在都已经参加了工作。这几年,母亲的生活费用全部都由我们兄弟二人承担,由于我们收入低,经济上确有一定困难,我们提出要妹妹也负担一些赡养费,她却说:“我已经是出嫁的女儿,本身就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请问,她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年轻时当过兵,如今年老了,总喜欢说起那些战争年代的事情。平时他嗓门就大,谈论往事时更是高声。那些事我们虽听了很多遍,可见他一次次讲得津津有味,为了不扫他的兴,也耐着性子听,并不时插上一句半句的,以示听得有兴趣。父亲讲完总是一副很满足的样子。孩子们纳闷,说“都听腻了,你们怎么还喜欢听啊?”其实他们不理解,我们并不是喜欢听,而是为了让老人心里高兴,以此举呵护他的身心。人老了,都喜欢怀旧。从工作岗位上退下,赋闲以后,更是有很深的失落感,特别是那些没了老伴的老人更显孤独。于是,与晚辈在一起时他们往往喜欢“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14.
刘长江 《新农村》2001,(12):30-30
吴某因做生意急需一笔钱。在借钱未达目的的情况下,吴某在一天清晨突然闯进年逾七旬的父亲的房间,将老人按倒在床上,用皮革勒住老人的嘴致其嘴角流血,再紧紧捆住双手和双脚,搜走了老人的两张存折和身份证,然后去储蓄所取走了老人近2万元的活命钱。尔后,时近中午才给老人松绑。老人向警方报警后,警方替老人追回了存款。后来检察机关以吴某抢劫罪批准逮捕了吴某,最终吴某被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吴某被追究刑事责任一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少议论。有些人认为,父子在一起生活居住根本不存在抢劫问  相似文献   

15.
从前,山里住着一家猎户,父亲是个老猎手。一天,因下雪路滑,父亲不小心跌落山崖。弥留之际,父亲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断断续续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人一人一根……”还没说出用意,就咽气了。掩埋了父亲,兄弟二人继续打猎生活。然而,猎物越来越少,有时出去一天连个野兔子都打不回来,  相似文献   

16.
帮忙帮出来的事业 2010年,张名玉还是个普通精品店的小老板. 从湖南理工职院毕业后,张名玉在湖南科技大学门口租了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门面,出售情侣饰品.虽然他每天都早出晚归,但生意一直不好. 一天,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打电话给张名玉,说他父亲最近身体不好,而他工作太忙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看望.他把这事情拜托给张名玉.当天晚上,张名玉便以同学的身份和他的老父亲联系.得知老人感冒后,张名玉特意买了一些水果去看望老人.张名玉的宽慰,让老人心情大好.  相似文献   

17.
单律师 《新农村》2006,(5):29-29
编辑同志:我父亲和母亲生了我们兄妹四人,就在我们兄妹四人都走上工作岗位并相继成家后,父亲开的公司也蒸蒸日上。去年,父亲和公司秘书沈某非法同居并生有一子,取名谭力。三个月前,父亲因高血压中风而卧床不起。沈某抛下年幼的谭力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前不久,父亲把我们兄妹召集回家,要求我们共同扶养谭力。请问我们有义务扶养父亲和情人所生的儿子吗?  相似文献   

18.
<正>老人们辛辛苦苦耕耘一辈子,大都拥有可观的储蓄和财产。而在现实中,农村老年群体的财产遭受侵占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在合法财产权益保护方面面临着种种困境。谁在窥伺老人的财产?案例一父母的财产就是"唐僧肉"。儿子要做海鲜生意急需5万元,要求父亲帮忙,一位青岛市的老人便拿出了全部积蓄2万元,又向邻居、朋友借了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个月赚了127元 今年37岁的牛冬林,中专毕业后到四平仪表厂当了一名工人,可好景不长,只上了三年班的牛冬林因企业不景气下了岗。为了生计,他给人修过自行车、在药店打工推销过药品。一次,他到郊区给一位老人送药,看到老人为了治病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高药价真是让百姓吃苦头了。”那次,牛冬林送药,自掏腰包没收老人—分钱。  相似文献   

20.
突然,枕边铃声响起,这是连着第三个晚上响起了。可我不敢视频,直等到“对方已取消”。我睡意全无,于是披衣起床。看着又飘起雪花的夜幕,想着明天大年初三就要给父亲“烧五七”,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再跟“曾北京”视频。“曾北京”是住在红兴隆局直老年公寓的一位“候鸟”老人,父亲只知道他姓曾,来自北京,就开玩笑给他取了“曾北京”的绰号,而“曾北京”则尊称父亲为汪老。我忘不了两个老人的情缘和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