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5):659
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和协同攻关,我国生物防治科研与应用都有了显著进步,创制了一批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产品,凝炼了一批轻简化的生物防治实用技术,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大面积应用并获得显著效果。张礼生等总结了两期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科研团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正文见581~586页)。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6):779
新蚜虫疠霉是蚜虫专性病原真菌,是流行潜力极大的昆虫种群自然调节因子,在桃蚜蚜群中大量流行。为了研究昆虫与虫霉的相互关系以及虫霉病在昆虫种群中的流行规律,陈相波等(正文731~735页)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新蚜虫疠霉样品的DNA提取测试,建立Lysis提取结合Chelex-100方法的PCR检测技术体系,并以此方法为支撑进行了田间麦蚜新蚜虫疠霉流行病的调查验证。改良的Chelex方法不仅为昆虫病原真菌的田间流行学调查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而且在其他真菌的核酸快速、痕量检测方面也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4.
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Say))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近年在新疆博尔塔拉州局部暴发。田间试验了30%噻虫嗪WS拌种处理新冬18号小麦种子对黑森瘿蚊的防效及其对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 kg种子分别用30%噻虫嗪WS 100 m L、200 m L、300 m L 3种剂量拌种处理后对黑森瘿蚊的防效分别为77.99%~78.35%、81.79%~100%、92.23%~100%;拌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且不会降低田间出苗率,300 m L/100 kg种子处理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建议生产中采用30%噻虫嗪WS 300 m L/100 kg种子进行处理防治黑森瘿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采自广州芒果瘿蚊ErosomyiamangicolaShi的寄生蜂三种,姬小蜂科的桑氏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sankaraniBoucek,缨小蜂科的纳氏柄翅小蜂Gonatocerusnarayani(SubbaRao&Kaur)和广腹细蜂科的芒果瘿蚊广腹细蜂Synopeassp.。其中,前两种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
7.
豇豆食菌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 ,幼虫取食长豇豆上锈病孢子 ,采地萍乡。 90年代初曾寄请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赵建铭教授鉴定 ,云可能是一新种 ,过去没有见过。形态描述 (见图 1 ) 成虫 :体长 1 .0~ 1 .5mm,棕红色 ,上有黑色微毛。触角 1 4节 ,黑色 ,串珠状 ,镶有较多长毛 ,各节膨大呈长圆形有细颈 ,雄虫触角稍长 ,第 1 2节比其它节要稍大。复眼黑色 ,顶部愈合。下颚须 4节。翅面密布微毛 ,外缘及后缘有较密的黑色长毛 ,纵脉 3根 ,无横脉 ,R1脉靠近前缘 ,R2 脉在距前缘约 1 / 3处 ,Cu脉完全退化 ,胸部背面及腹部各节生有黑毛。各足第 1跗节最… 相似文献
8.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利用天敌对梨瘿蚊进行生态控制,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梨园梨瘿蚊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和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梨瘿蚊在老河口地区砂梨园中1年有3次为害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5月下旬和6月中旬。梨瘿蚊时间生态位宽度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大,说明其种群发生的高峰期明显,并在全株嫩叶为害。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梨瘿蚊有一定的跟随效应。其中,中华草蛉、异色瓢虫和黑带食蚜蝇与梨瘿蚊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龟纹瓢虫分布最广与梨瘿蚊种群数量灰色关联度最大,对梨瘿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因此,要充分利用不同天敌种群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作用,提高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草莓番石榴原产巴西,其果实、叶片和植株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热带地区的重要果树,目前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已有栽培。番石榴单须瘿蚊Elachypalpus psidii Maia&Nava和巨叶瘿蚊Dasineura gigantea Angelo&Maia是仅知的两种在南美洲严重为害草莓番石榴的害虫,在我国需要被考虑列为潜在的重要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昆虫。本文在国内首次详细描述了这两种瘿蚊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为害特点等,以期为这两种番石榴害虫的鉴定提供依据,并使读者了解其经济重要性,为这类害虫的进一步研究、检疫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扫描电镜对八角黄瘿蚊和八角红瘿蚊雌、雄成虫的触角及其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成虫触角鞭节共12个亚节,每节呈中部稍缢缩的圆筒状;雄成虫触角鞭节共24个亚节,其形态有2种,即中间部分膨大的球状和中间部分缢缩、两端膨大的葫芦状。在2种八角瘿蚊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6种类型的触角感受器,即毛形感受器、短绒毛、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柱形感受器及环丝。其中,锥形感受器具有Ⅰ型、Ⅱ型2种亚型;环丝在雄成虫触角上表现为环状毛形态,在雌成虫触角上则表现为缠角毛形态;柱形感受器仅在雌成虫触角上观察到。2种八角瘿蚊成虫的触角感受器类型、形态相似,仅存在细微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防治麦蚜的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评价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蚜虫的应用潜力,采用种子包衣法分别在室内及田间比较了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啉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测定了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持效、对天敌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2.4、3.6和4.8 g/kg种子剂量下,啶虫脒明显降低小麦出苗率,而其它药剂均无显著影响;至抽穗前烯啶虫胺、啶虫脒和噻虫啉对麦蚜的防效低,吡虫啉和噻虫嗪则均有较高防效,在58.17%以上,而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防效下降,为33.57%~60.46%。吡虫啉和噻虫嗪对叶部麦蚜防效均相应高于穗部。与喷雾处理相比,吡虫啉、噻虫嗪各剂量种子包衣对瓢虫和蚜茧蜂等天敌昆虫影响小,在3.6、4.8 g/kg种子剂量下,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差异,且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低。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种子包衣防治麦蚜的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16.
17.
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瘿蚊在新疆以老熟幼虫于柳树1~2a生的枝条中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化蛹,3月底到4月上旬羽化,4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期。柳瘿蚊在喀什地区1a发生5代,常规有机磷农药对幼虫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经考察温度和小麦瘿蚊幼虫密度对小麦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的密度与其他可变性因素时生长发育的小麦幼苗抗性和幼虫存活率无明显的影响,高温(25℃)明显影响携带H_3H_3和H_5H_5基因对的小麦对瘿蚊生物型B、D幼虫的抗性;在高温和低温下,生物型C幼虫对携带H_3H_3或H_5H_5基因对山麦的抗性都无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原地区梨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瘿蚊在河南1年发生3~4代。翌年3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4-6月为发生为害盛期。平均枝梢被害率,第1代为22.10%,第2代为58.91%。在做好树上化学防治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地面防治。龟纹瓢虫、草蛉、小花蝽等对第3代梨瘿蚊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