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2.
选择巨尾桉、马尾松、木荷分别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以杉木纯林作对照,对造林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巨尾桉混交中杉木的树高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巨尾桉的生长和蓄积量也显著高于其他混交树种,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其他模式,可见,巨尾桉对杉木的树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林分蓄积量和林地生长率。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造林模式营造的人工林,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从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情况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认为合欢类、大叶相思与赤桉或尾叶桉混交或营造加勒比松纯林较好.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中几种较成功的造林树种,3~5a生的以加勒比松和尾叶桉材积生长率最高为72.2%,5~10a生的以尾叶桉材积生长率最高为69.2%,赤桉为44.8%,柠檬桉为50.0%.  相似文献   

4.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 ,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 ,结果表明 :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 ,但需适时适量疏伐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 ,湿地松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 ;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处于同一林层 ,厚荚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 ,而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 ,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闽南沿海石材开采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厚荚相思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巨尾桉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以及芒果纯林,林下套种类芦3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小,与未造林地相比,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了65.57%、59.02%和55.74%,而且这3种模式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和土壤渗水能力较大;而夹竹桃纯林和马尾松纯林2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较大,与未造林地相比,仅分别减少37.70%和49.18%,且这2种模式地上持水能力和土壤渗水能力较小。石矿区采用针阔树种混交,林下套种草本或藤本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但纯林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上往往生长不良 ,针叶呈淡黄色 ,干形弯曲迟迟不能郁闭成林 ,甚至导致林地水土流失 ,造成地力衰退 ,生产力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台湾相思树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土壤能生长 ,是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多年来 ,为了治理安溪县官桥地区的水土流失 ,我镇根据现有林地条件 ,采用针阔混交造林技术措施 ,对马尾松低产林进行了改造 ,套种台湾相思树 (Аcaciacon fusaMerr .)使其成为混交林。我们对 1990年营造的马尾松台湾相思树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对比研…  相似文献   

7.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但需适时适量疏伐;木麻黄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湿地松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木麻黄与刚果12^#桉处于同一林层,厚英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而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18个树种的6年营造试验与调查结果,筛选出10个树种为浙江薪炭林优良造林树种;提出了15个类型为浙江优良薪炭林类型,诸如胡枝子、赤桉、马尾松、紫穗槐、麻栎、南酸枣、银荆、刺槐、枫香、马尾松×胡枝子、麻栎×胡枝子、枫香×胡枝子、马尾松×麻栎、马尾松×枫香和马尾松×南酸枣;并就这15个类型分别阐明了他们的造林密度、混交方式、作业方式、立地选择和产量等,为浙江省薪炭林建设提供了一套较系统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闽南沿海沙地引进3种桉类树种、3种松类树种进行试验,并营造木麻黄与湿地松、马占相思、乌墨、柠檬桉混交林。经4年观测认为,柠檬桉、巨尾桉、刚果桉3种按树在沿海沙地适应性强、生长量大小分别为巨尾桉>刚果桉>柠檬桉;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3种松类树种只有湿地松在砂质海岸适应性强,火炬松和加勒比松长势弱;木麻黄与湿地松、柠檬桉混交效果比木麻黄纯林好。  相似文献   

10.
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推广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阳区小纪汗沙地矿区为例,选择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为主栽树种,通过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块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带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和常规造林不同造林模式的推广示范,达到改造沙地原有植被、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探讨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的目的。提出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为最优模式,株行距5m×25m,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并了解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造林的生长效果,通过开展火力楠与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混交种植试验,对3个树种混交林和纯林的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并计算3.5 a生时的材积和蓄积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混交造林1.5 a时,仅火力楠与湿加松混交时,火力楠胸径显著高于纯林,其余均无差异;但3.5 a生时,混交林中的灰木莲、湿加松的生长、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各自纯林,而混交林中火力楠生长状况低于其纯林。由此可知,灰木莲、湿加松与火力楠混交能显著提高自身林分生长,火力楠作为伴生树种在今后的混交造林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雷州林业局无性系造林均采取单一无性系树种营造纯林的造林方法,鉴于纯林有抗逆性差等弱点,石岭林场于1999年开始采取不同无性系随机混交的方法造林.结果表明:大叶型的尾叶桉U6与小叶型的雷林一号桉SH1混交相互促进了各自生长,提高了总生长量,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同时也提高了抗病虫害的能力,改善了林分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台湾桤木混交造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不同混交比例的混交试验林,以台湾桤木纯林为对照(CK),测定2年生试验林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比较它们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低于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土壤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除了处理9外均大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不同混交处理混交初期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有高于纯林也有低于纯林;综合评价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最强是处理9,最弱是处理5。总体来说,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混交造林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台湾桤木纯林,其中,对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尤以2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好,对于提高土壤主要营养养分尤以1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优。  相似文献   

14.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乳源木莲进行了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10年后2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达到93%以上,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乳源木莲的早期生长均表现良好,混交林生长优于纯林,不同混交比例2个树种生长表现为:2∶3的比例为最佳,3∶3的优于1∶4。  相似文献   

15.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6.
《湖北林业科技》2007,(2):63-63
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树种间的关系,使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取得最好的生长效果。造林前首先根据造林地的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主要树种,再确定相应的伴生树种、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年龄和造林方法等措  相似文献   

17.
平庄地区的混交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庄地区混交造林可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和土类,选择以侧柏、油松、落叶松为主作混交树种。以落叶松和油松、紫穗槐,刺槐;侧柏和山杏、小叶锦鸡儿、灰榆;油松和小叶朴、暴马子丁香、怀槐、皂荚、千金榆等营造针叶、针阔、乔灌各种混交类型的混交林。为了确保混交造林成功,要加强栽植技术和对幼林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红锥与桉树采用8锥2桉、7锥3桉、6锥4桉3种混交比例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8锥2桉比例混交,林分中红锥树高、地径、冠幅等指标与红锥纯林的指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8锥2桉混交造林,红锥不会被桉树抑制生长,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各省区荒山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也是飞播造林最成功的树种之一。但是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往往导致地力衰退,松毛虫为害普遍而严重,影响森林生产力。为了提高马尾松林的生产力和克服纯林的不良后果,我省开平县在1965年曾作过马尾松与木荷的飞播混交造林,距今已有14-16年了。我们于1981年9月15日至10月30日,对该县东山林场飞播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探讨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和混交的效果,以求为今后营造混交林提供科学的依据。国营开平县东山林场位于该县的南部,地处北纬22°8′,东经112°30′。林场处于高丘陵地  相似文献   

20.
以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邓恩桉与杉木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混交模式下,邓恩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纯林,其中以7∶3 (杉木∶邓恩桉)的配置模式效果最好;混交模式杉木的胸径生长量也明显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