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博览》2002,(11):51-51
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供的消息,湖南省畜牧业产值比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业务部门统计,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39%。据调查,农民养一头猪获纯利100元左右;养一头肉牛可获纯利400~500元左右,养一头奶牛可获纯利3000元以上,农民人均从畜牧业获得的纯收入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湖南省畜产品品质提高,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品改工作稳步推进,各地引进国外良种猪5200多头,出栏瘦肉型猪比重达50%,其中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约占两成,全省牛羊品改站…  相似文献   

2.
把特色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增长重点来抓卢联灿近年来,全省特色农业发展很快,据有关部门概算:1995年全省特色农业总产值达9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2倍,特色农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4%。一些地方靠发展特色农业走上了富县富乡富民之路。这预示着特色农业将成为农...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1,(4)
德清县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10元,比上年的4098元增加412元,增长了10.1%,高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第一产业农业的人均纯收入达1924元,比上年1696元增加228元,增长13.4%,高于第二产业工业人均增长2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少见的。德清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所以能快速增长,与该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关。2000年该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早元竹、青虾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年特色农业新增收入2.48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创收700多元。特色产业占全年  相似文献   

4.
描绘上饶农业“特色”蓝图──访上饶地区行署专员陈达恒本刊记者廖圣辉近几年,江西各地特色农业紧锣密鼓、好戏连台。上饶,在这场多姿多彩的"特色戏"中技压群芳,璀璨夺目,夺得阵阵喝彩。该区两年来,以主导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产值达23.1亿元,占全区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村发展论丛》2001,(3):15-15
走进南港,感受最深的就是苎麻。通过几年的努力,南港人已把苎麻这根“小草”变成了全镇经济的支柱。2000年,南港镇苎麻面积达1.01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51.3%;原麻产值1444.3万元,占全镇种植业产值53.4%,占全镇农业总产值37.8%;加工产值达1850万元,占镇工业总产值45.3%;来自苎麻的税收达76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26.5%;农民来自苎麻的人均纯收入达1612元,占农民年人平纯收入61.5%。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09,(2):4-5,10
预计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5亿元,增长5%。其中,农业产值765亿元,增长4.7%;牧业产值426亿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预计达6150元,增长11.2%。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成为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甘肃畜牧业依靠科技做支撑,项目带动促发展,从培育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诸方面入手,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生产,走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特色养殖的路子,成为畜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1.畜牧业经济增长迅速,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2004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44.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43%,比2000年提高2.45个百分点;全省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580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40%以上;有7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县,农牧民牧业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  相似文献   

8.
走进南港,感受最深的就是苎麻。通过几年的努力,南港人已把苎麻这根“小草”变成了全镇经济的支柱。 2000年,南港镇苎麻面积达 1.01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 51.3%;原麻产值 1444.3万元,占全镇种植业产值 53.4%,占全镇农业总产值 37.8%;加工产值达 1850万元,占镇工业总产值 45.3%;来自苎麻的税收达 76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 26.5%;农民来自苎麻的人均纯收入达 1612元,占农民年人平纯收入 61.5%。 苎麻,何以成为上高县南港镇的一大主导产业 ?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南港人真正做到了把正确的思路坚持付诸于实践之中,并持之以恒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吴忠市的畜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1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2%;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80.2元,占农民人均农业收入的47.4%。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武陟县阳城乡是一个只有2.527余人的农业小乡。近年来.该乡领导班子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狠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6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迭2373;全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5万元.占全年任务210万元的102%。  相似文献   

11.
江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江西茶叶发展现状   江西茶叶种植遍及全省11个地区市90多个县(市、区).全省建有25个国营茶场,乡镇茶场达1 800余个,有初制茶厂2000余座,初精制联合加工厂110余个.生产基地规模较大,良种茶园也初具规模,茶类结构逐步优化,主导产品日趋突出,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名牌战略初见成效,茶叶市场和营销网络也初步建成.2002年江西茶园面积达35 667 hm^2,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3.2%,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达9 067 hm2;茶叶产量达13 236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8%;茶叶产值达41 00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值18000万元,茶叶出口量达8 200t,出口值达2 460万美元.茶叶是江西传统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人世后,茶叶仍然是江西农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三门峡市位于豫西边陲,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约占54.8%,丘陵约占36%,平原仅占9.2%,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当地实际,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果、牧、烟、菌、菜等五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上述五大支柱产业总产值24.52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65.0%。其中,果品8.7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1%,人均果品占有量405公斤,总产和人均占有量居全省首位;烟叶收购量2880万公斤,总产值2.83亿元,烟农户均收入3538.6元,名列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2161元,比上年增长6.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惠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从县情出发,围绕蔬菜、水果、畜牧三大特色产业.坚持“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路子,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工农双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农业总产值36.92亿元,比增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930元,比增14.4%。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一直是海南的特色和支柱产业.全省农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539.3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832.8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农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3.1%;农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5275元增长到2014年的9913元,年均增长17.1%;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天然橡胶、南繁育制种、海洋渔业基地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成为国家重要的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而互联网产业也是海南将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产业之一,如何通过互联网将这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发展新动力,一直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九五”时期,我省乡镇企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增长,比重增加。至 2000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 1617亿元,比 1995年净增 984亿元,占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 1995年的 50%提高到 68%。 2000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 416亿元,比 1995年净增 258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5年 12.7%提高到 21.4%。二是农民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提高。 2000年,我省乡镇企业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 4630元,比 1995年净增 996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的工资收入 62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2013,(2):4-5
一、认真回顾总结,充分肯定2012年农业工作成效 2012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预计实现农业产值1263.7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481.3亿元,增长5.3%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0元,增长15%;农业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一、兴安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情况。目前,全盟共建立种植、养殖、农产品流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434个,农民经纪人队伍153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423670人的0.3%;农产品经销总额达8.5亿元,占全盟农业总产值的28.5%;辐射带动农户5.6万户,占全盟农村总户数270579户的20.6%。  相似文献   

18.
松阳县产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种茶历史。近年来,该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茶叶作为主要产业积极予以培育,到2005年底,全县有茶园总面积5647hm^2,其中无性良种茶占88.5%,良种率居全省第一;年产茶叶5195吨,实现产值1.71亿元,农民仅茶叶一项人均收入111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34.8%;名优茶主打品牌——松阳银猴荣获浙江十大名茶,浙南茶叶市场成为全省最大的成品茶集散中心。茶产业已成为该县最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县有8万农民通过茶产业而受惠。但是,随着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茶叶的品质营养和安全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探讨如何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生产全程监管,满足国内市场对茶叶质量安全更高的要求,突破茶叶进口国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贸易壁垒,使松阳茶叶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泰和县跳出小打小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维定式,顺天势、倚地利、得人和,在发展特色农业中他们依托“赣江傍城北去、京九贯穿全境、乌鸡名扬中外、江南鱼米盛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瞄准“三高”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延长产业链条、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狠抓“山上再造、蓝色富民、乌鸡开发、流通连市”等重点工程。1997年,全县农业商品率达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2元;获得全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业综合管理考评两项第一。1998年,新增54个特色农业基地带动全县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20.
罗贵林 《甘肃农业》2006,(6):130-1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会理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5年,全县GDP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收入达3.198亿元,增长4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8元,净增228元。但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劳动者素质不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缓慢、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等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必须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