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徽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农业大而不强,依然是农产品大省、农民大省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为了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农村基本经营、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农村公共服务、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组织保障等8个体系的建设,加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益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的必要性,以及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短板问题,提出了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对益阳而言,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破常规发展路径,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立足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种养结构,立足市场需求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立足要素短板加大农业保障投入,不断培育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宪法制度的入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民本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充分体现了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的现代法治政府和人本主义新理念。农业部门是负责实施农业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具有管理事项基础性和管理对象广泛性、直接性的特点。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农业部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农业,更具有其现实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建设法治农业,就必须以切实可行的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为建设法治农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法律专业基础;二是建设法治农业,就必须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本思想,自觉地将农业法治工作统一于为“三农”工作服务的实践活动;三是建设法治农业,就必须牢
固确立现代法治的新理念,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找准农业部门职能定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既不越权,也不失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建设法治农业,就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法治工作新机制,把农业法治体系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提升水平、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素质”上来,努力造就一支“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五是建设法治农业,就必须努力消除制约农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性障碍,切实有效地解决这种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问题,确保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方针,指导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阐述了推进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健康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特殊意义,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宪法制度的入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民本思想。建设法治农业,就必须以切实可行的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为建设法治农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法律专业基础;必须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本思想,自觉地将农业法治工作统一于为"三农"工作服务的实践活动;必须牢固确立现代法治的新理念,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找准农业部门职能定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既不越权,也不失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法治工作新机制,把农业法治体系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提升水平、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素质"上来,努力造就一支"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必须努力消除制约农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性障碍,切实有效地解决这种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问题,确保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9.
李博 《新农村(黑龙江)》2010,(10):66-67
本文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缺乏的水资源现状,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刻分析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园地制宜大力发展农田节水综合新技术的观点,并论述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思路和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变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农业领域海量数据融入实际应用场景、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推动农业科研创新,通过分析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下科研活动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需求,以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为视角,从信息化基础环境、科研大数据中心、智能化装备和新型科研平台4个维度探讨构建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变革下的科研信息化发展路径框架模型。基于此路径框架模型,提出了面向科研人员数据能力提升与创新需求的信息化重点建设举措和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全面提升科研信息化在农业科研创新与管理过程中“融入环境,嵌入过程”的能力,促进未来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信息化从支撑辅助到引领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13.
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经济发展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直接有效的推动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研机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业科研机构项目管理系统是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实行办公自动化(OA)的核心内容,既可以整合到OA平台上,也可以独立运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率先在科研项目管理领域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机构的项目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按照国家各相关部门和省的科技管理有关要求,参照国内外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方法,使用Java/JSP/XML技术语言,开发出《农业科研项目管理系统》1.0版本。该系统适用于Internet/Irntranet环境,在项目管理数据库的支持下,使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联接,建立动态的项目计划、成果、人才、条件管理的网络体系。在OA平台上提供全方位的项目管理信息服务,提高项目管理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将是信息农业的时代,实现农业的高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
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已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研究饲料问题,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大致包括农业信息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等方面。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一、加强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全国30多个省农(牧)业科学院、60多所农业高等院校及相关生产经营、管理部门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推动我国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与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连,使其成为中国农业科研机构进入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快捷方便的入口。
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科技资源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世界农业科技文献资源信息等。必须加强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序管理与应用开发。要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全国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国家要建立国家级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地方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 相似文献
16.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哈尔滨市南岗区集中资金、政策以及科技优势,通过农业最新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引进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园区,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使传统农业实现高产出、高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18.
浅析农业科研信息化与农业科技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雄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6):88-91
本文讨论了农业科研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农业科研信息化对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开展农业科研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生产、加工、市场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等4个环节,探讨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并针对当前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全力推进农业产化经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全国农业科技年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教兴农。为进一步推进天津市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近一时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深化对新时期科教兴农工作的认识;②明确新时期科教兴农目标;③组织实施“天津市农业产业化升级科技行动计划”;④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速实现产业化;⑤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劳动力培训;⑥加强科教兴农栽体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体系;⑦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的对外合作与交流;⑧加快科教兴农法制化进程,使科教兴农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