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土壤无机磷组分状况及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安徽省不同类型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状况、土壤无机磷组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分布以及施用磷肥对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无机磷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园土〉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黄褐土〉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土壤无机磷含量的地域分布特征明显,皖北地区土壤无机磷含量明显高于皖南地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以Ca—P为主,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60%左右,其次为O-P,而Fe—P和Al~P含量较少;酸性土壤无机磷组分以O-P为主,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50%左右,其次为Fe—P和Al—P,Ca—P相对含量小于10%。菜园土无机磷积累特别明显,特别是积累了较多的Ca2—P和Ca8-P。水稻土无机磷组成变化较大,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水稻土的成土母质。在菜园土的土壤剖面中,上部土层磷素积累明显,菜园土0~20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与60~80cm土层的比值为4.12,其他类型土壤表土层也有无机磷积累现象。施用磷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无机磷含量,在作物生长前期,施用的磷主要转化为生物有效性较高的Ca2-,Ca8-P,Al-P和Fe—P,在作物生长后期,O—P和Ca10—P才出现积累。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后简育湿润均腐土中磷素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黑土(简育湿润均腐土)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土壤磷素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积累的Al-P、Ca2-P量与施磷量成正相关;只施NK能促进植物对Ca8-P的吸收;闭蓄态磷(Oc-P)含量均较低。施磷肥能增加黑土Fe-P含量,却未能增加Ca10-P含量。黑土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大小顺序为:Fe-P〉Ca10-P〉Al-P〉Cas-P〉Ca2-P〉Oc-P。施磷能增加土壤中有机磷(O-P)的含量,但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试验黑土中施入N112.5kg hm^-2a^-1和P20kg hm^-2a^-1能保持土壤中无机磷(I-P)平衡。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潮棕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磷肥利用效率、维持并提高土壤供磷力,在潮棕壤上进行了15年的定位施肥试验,试验处理涵盖了中国典型的8种施肥模式:不施肥(CK)、施循环猪圈肥(M)、单施氮肥(N)、施氮肥+循环猪圈肥(N+M)、施氮磷肥(NP)、施氮磷肥+循环猪圈肥(NP+M)、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循环猪圈肥(NPK+M),对不同施肥模式下耕层(0~20cm)土壤无机磷进行了分级测定。研究表明:有效或缓效态无机磷(Ca2-P、Ca8-P、Al-P、Fe-P)含量在无化学磷肥直接投入的情况下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导致土壤无机磷库亏损;在有化学磷肥直接投入的情况下这些形态的无机磷不但能满足当季作物需求还有盈余,且以NP+M处理盈余最多,丰富了土壤无机磷库。各处理O-P、Ca10-P形态的无机磷均有所增加,且其中部分可由盈余的有效磷素缓慢转化而来。循环猪圈肥(M)的施用能减缓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下降;氮肥和钾肥均能极大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加速土壤磷库亏损。NP+M施肥模式最有利于短期提高土壤供磷力,促进土壤供磷力发展。本研究还发现,有效或缓效态无机磷(Ca2-P、Ca8-P、Al-P、Fe8P)与有效磷相关性很好,这进一步完善了土壤供磷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张守敬和Jackson(1957年)提出的土壤无机磷分组测定方法,对施肥17年的蔬菜保护地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及其剖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无机磷组分及其剖面分布受施入的有机肥影响较大。施有机肥组(A组),土壤中O-P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百分数最高,平均为35%~47%;不施有机肥组(B组),土壤中Ca-P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百分数最高,平均为29%~39%。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20cm以下土层中无机磷含量;施有机肥组(A)和不施有机肥组(B)各处理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但在0~60cm土层内,有机肥组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均高于不施有机肥组。长期施用磷肥会增加土壤中无机磷的积累量,而且有效性较高的Ca-P、Al-P积累程度高于较稳定的O-P、Fe-P积累程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磷素形态在旱地黄潮土0~120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长期施肥,供试土壤剖面100~120cm的底层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各无机磷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土壤剖面速效磷与全磷含量的相关系数(0.8139)达到显著水平(P〈0.05)。无机磷形态中Fe-P和O-P的含量分别达到52.03和53.57mg·kg^-1,分别高于0~20cm的表层土壤的含量,达到5%的差异显著水平。但总体上看,由于供试土壤下层质地较为粘重以及高达10%的CaCO3含量,促使磷在剖面的移动得以放缓,还不足以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上 ,进行了石灰性土壤在无机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 ,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步规律和施肥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磷处于耗竭的情况下 ,植物主要吸收利用了土壤的Ca8-P、Al-P、Fe-P和Ca2-P ,只有在极度缺磷的情况下 ,植物才利用土壤中的Ca10-P ,而O-P是土壤中极稳定的无机磷形态 ,植物一般不能利用。长期单施无机磷肥 ,土壤无机磷含量有所提高 ,积累的无机磷约 60%转化成Ca10-P和O-P。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积累的无机磷约有占积累无机磷的 2/3转化成Ca2-P和Ca8-P ,而且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土壤表层和下层均有所提高 ,一般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下层土壤无机磷的增加幅度也大 ,且影响的深度也较深。但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肥深度的影响不会超过50cm。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和生物诊断方法,系统研究了风沙土的有效性和利用率。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活性高低的顺序为:紧沙土>轻沙土>沙土,无机磷盐是风沙区植物所能利用的土壤磷素的主要磷形态,且Ca-P所占的比例最大。磷固定强弱的顺序为:紧沙土>轻沙土>沙土,对各处理土壤进行无机磷形态分级测定表明,磷肥施入土壤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向Ca2-P、Ca8-P转化,Al-P和Fe-P也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靠增加化学磷肥用量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9.
动物粪液中可溶性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施用动物粪肥引入了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机磷和无机磷,了解这些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相对移动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指导农田养分管理。本研究从粪液中分离获得含水溶性无机磷、有机磷和有机物(碳)的溶液,选择了具不同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4个土壤(含高量有机质的黄筋泥、含低量有机质的黄筋泥、淡涂泥和清水沙),应用等温吸附和土柱模拟淋洗方法研究了可溶性有机碳、无机磷和有机磷共存条件下,粪液中可溶性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吸附试验表明,可溶性有机物(碳)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土壤对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的吸附,表明施用液态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具有更大的磷流失风险。供试土壤对无机态磷的吸附强度高于有机态磷,但对二者的吸附量大小为:黄筋泥>淡涂泥>清水沙;并与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呈正相关。有机质较高的土壤对有机磷的吸附明显低于有机质低的土壤。淋洗试验表明,在供试土壤中,这3种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吸持(包括生物吸持)的顺序为:可溶性无机磷>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磷;有机态磷比无机态磷更易在土壤中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不同磷源对设施菜田土壤速效磷及其淋溶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磷的移动性不仅取决于磷的数量且与磷肥形态有关。了解不同磷源(有机肥和化肥)对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的影响对于指导科学施肥和面源污染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河北省饶阳县3种不同磷含量的农田土壤(未种植过蔬菜的土壤、种植蔬菜30年的塑料大棚土壤和种植蔬菜4年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数学模型模拟方法研究有机无机磷源对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的影响,确定无机肥和有机肥源土壤磷素淋溶的环境阈值。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肥和无机磷肥都会显著增加3种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速效磷(Olsen-P)和氯化钙磷(CaCl2-P)含量,但增加速度不同。对于未种植过蔬菜的低磷对照土壤,磷投入量高于50 mg·kg-1(干土)后,无机肥比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Olsen-P含量。对于已种植蔬菜30年的塑料大棚土壤,高磷投入时[300 mg·kg-1(干土)和600 mg·kg-1(干土)],无机肥比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Olsen-P含量,低于此磷投入量时有机肥和无机肥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种不同农田土壤CaCl2-P的含量所有处理均表现出无机肥显著高于有机肥处理,尤其是在高磷量[>300 mg·kg-1(干土)]投入时表现更加明显。两段式线性模拟结果表明,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肥源磷素和无机肥源磷素淋溶阈值分别为87.8 mg·kg-1和198.7 mg·kg-1。随着土壤Olsen-P的增加,添加无机肥源磷对设施菜田土壤CaCl2-P含量的增加速率是有机肥源磷的两倍。因此,建议在河北省高磷设施菜田应减少无机磷肥的投入,特别是土壤速效磷高于198.7 mg·kg-1的设施菜田应禁止使用化学磷肥和有机肥,在土壤速效磷低于198.7 mg·kg-1的设施菜田应加大有机肥适度替代无机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寿光集约化设施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磷素投入和土壤磷素累积的差异,比较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剖面中无机磷、有机磷、Olsen-P和CaCl2-P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磷素过量积累是设施菜田的显著特征,主要由于有机肥以粪肥投入为主,复合肥中P素比例偏高,收获作物带走量仅占磷素投入的7.2%;随着种植年限增加,P素累积现象明显,过量的磷素盈余导致了土壤剖面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上升,其中以无机磷尤其明显;用来表征土壤有效磷指标的Olsen-P与CaCl2-P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区域中当土壤(Olsen-P)达到80.7mg·kg-1时,土壤CaCl2-P开始显著升高,增大了设施菜田磷素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2.
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土类15年长期定位试验的CK和NPK处理以及原始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的分析,研究施磷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原始土壤中闭蓄态磷和Ca10-P占无机磷比例大,土壤磷有效性低;在不施外源磷条件下连续耕作,各个土类的无机磷总量均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Ca2-P、Al-P和Fe—P明显降低;长期施用磷肥提高了土壤无机磷总量(TIP)和各组分的含量,其中以Ca2-P、Al-P和Fe—P提高比例显著,而0-P和Ca10-P提高的比例少。说明累积在土壤中的肥料磷多以有效性较高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磷库及其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对土壤有效磷、 全磷演变及磷库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年份,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与全磷含量呈年际上升趋势,单季稻年份则呈年际下降趋势,而不施肥(CK)则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有效磷,较试验前土壤下降了64.9%。试验第26年,与 CK相比,化肥(NPK)、 化肥+牛粪(NPKM)、 化肥+秸秆还田(NPKS)处理的土壤总无机磷(TIP)含量增加了46.2%~114.2%、 总有机磷(TOP)含量增加了16.0%~41.8%、 全磷(TP)含量增幅为29.2%~73.8%,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均以NPKM处理增幅最大。与试验前土壤相比,CK处理的土壤无机磷总含量降低,但有机磷总含量增加,其中无机磷以Al-P组分的耗竭速率相对最大,而有机磷以中等稳定性组分增幅相对最大; 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提高了Al-P与Ca-P在全磷中的比例,而降低了各有机磷组分在全磷中的比例; 与试验前土壤相比,各处理总无机磷/总有机磷 (TIP/TOP) 的比值均呈下降趋势,但施肥的降幅较低,尤其是NPKM处理,TIP/TOP比值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黄泥田不论施肥与否,土壤中有机磷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NPKM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效磷、 无机磷、 有机磷库含量最为明显,但NPKS与NPK处理的无机磷库与有机磷库组分含量无明显差异。拟合方程显示,双季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7.56 mg/kg、 单季稻栽培模式下有效磷含量为16.94 mg/kg时,作物产量可达最高。  相似文献   

14.
王鑫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5):112-117
对陇东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绵土和黑垆土土壤磷形态、无机磷形态和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无机磷(Pi)含量随土层加深均呈下降趋势;有机磷(Po)含量在果园黑垆土和菜园土中呈下降趋势;农田、苜蓿地全磷(TP)含量随土层加深呈上升趋势;各利用方式0-20cm,2040cm土层速效磷(Polt)与TP.Po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无机磷形态平均含量依次为Ca10—P〉Ca8-P〉A1P〉Fe-P〉Ca2-P〉O-P。黄绵土利用中Ca8-P,Al-P和Ca2-P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黑垆土农田、果园和菜园土则呈上升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无机磷形态相关性强弱依次为:果园〉菜园〉农田、撂荒地〉沙棘林、苜蓿地、烤烟地;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强弱的无机磷形态依次为Al-P〉Calo-P〉Ca2P〉Ca8-P〉FeP,O-P。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磷素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磷素是红壤地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红壤磷素形态与转化问题的研究,对红壤地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用Hedley方法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土壤磷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肥能明显增加红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和大多数形态有机磷含量;红壤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树脂磷和碳酸氢钠磷含量很少,铁铝结合态磷和残留磷含量很多;对有效磷(Bray磷)贡献最大的磷素形态是碳酸氢钠无机磷、铁铝结合态无机磷和存在于土壤团聚体内表面的有机磷。这对于了解不同施肥条件对红壤旱地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探索磷素消长规律、指导红壤旱地磷素管理等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施磷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土水田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磷肥施用对盐碱土水田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以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土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的情况下,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在水稻生育期内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以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提高盐碱土水田土壤中的有效磷源及潜在磷源的含量,包括Ca_2-P、Ca_8-P、Al-P和Fe-P等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O-P是土壤无机磷组分中含量较高且极稳定的磷,在一个水稻生育期内,施肥不会引起O-P含量的明显变化;虽然以往认为Ca_(10)-P是土壤中不可利用的磷,但本研究中发现,Ca_(10)-P在水稻生育期间仍可发生一定的转化,较高磷肥施用量有利于土壤中Ca_(10)-P的积累。研究表明,盐碱土水田磷肥的施用,在水稻生育前期可以形成可被水稻吸收的有效态磷源和潜在磷源,水稻生育后期则开始向无效态磷转化并在土壤中积累。  相似文献   

17.
柠檬酸对红壤磷的持续活化效应及其活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红壤进行磷的持续活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磷的活化量逐渐降低,但仍有少量的磷释放出来,且活化强度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大而加强。浸提前后土壤样品的无机磷分级结果表明:被柠檬酸活化的磷主要来源于土壤中Al-P、Fe-P及Ca—P中的磷,也有部分来自于有机形态的磷,同时柠檬酸能够促进土壤中闭蓄态磷(Oc—P)的形成与积累。Al-P、Fe-P及Oc—P中磷的活化量,受柠檬酸浓度的影响较大。柠檬酸浓度在5mmolL^-1和10mmolL^-1时,其被活化的量大小依次为Ca—P〉Al-P〉Fe-P;而柠檬酸浓度在100mmolL^-1时,其被活化的量为Fe—P〉Al-P〉Ca—P。  相似文献   

18.
磷肥对日光温室番茄磷营养和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盆栽方法进行了不同施磷(P2O5)水平下,日光温室番茄产量、不同生育期番茄磷素分配、干物质积累、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酶活性研究,并确定了适宜番茄生长的最佳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番茄各组织含磷量相应增加;当施用P2O5达到0.53 g/kg(处理5),土壤速效磷含量在60~77 mg/kg时,较适宜番茄生长,番茄产量和单果重达最高,根系和茎叶干物质积累也达到最好水平。当施磷量超过0.53 g/kg时,造成土壤和植株磷累积过高,易引起土壤盐害,降低土壤酶活性,从而降低干物质积累和番茄产量,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磷素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规律,揭示温室土壤无机磷积累和淋溶损失的主体成分,为设施农业合理施用磷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了辽宁省铁岭县(2~28 a)和海城市(2~33 a)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土壤,以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的变化及磷素释放曲线为切入点,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  相似文献   

20.
冒辛平  刘汝亮  赵营  王芳  洪瑜  马丁 《土壤通报》2022,53(6):1447-1452
  目的  研究水旱轮作条件下灌淤土磷素形态的变化特征,为宁夏引黄灌区作物施肥调控土壤磷素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水稻-玉米轮作体系下,设不施氮肥(T0)、常规施肥(T1)、优化施氮(T2)、70%优化施氮 + 30%有机肥氮(T3)、80%优化施氮 + 20%有机肥氮(T4)、秸秆还田 + 70%优化施氮 + 30%有机肥氮(T5)、秸秆还田 + 80%优化施氮 + 20%有机肥氮(T6)7个试验处理,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灌淤土全磷、速效磷和无机态磷含量的影响。  结果  在水旱轮作过程中,不同施肥措施对各季作物土壤全磷含量和旱地玉米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明显,但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和有机肥(T5、T6)能提高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水稻季和玉米季最高含量分别达56.4 mg kg?1和40.4 mg kg?1。由水田改为旱作后,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降低了7.6 ~ 18.1 mg kg?1。水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铝结合态磷除外);旱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对交换态磷、钙结合态磷含量影响不大。水田或旱作条件下,闭蓄态磷和钙结合态磷都是灌淤土无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  结论  在宁夏引黄灌区水旱轮作体系下,有机无机肥配施秸秆还田是灌淤土磷素有效化调控的最有效手段,且在水稻季的调控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