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市郊区个别地方,玉米螟危害棉花比红铃虫严重,因此,1975—1978年曾对玉米螟繁殖数量和各虫态存活率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观察方法在钵头内泥土上铺一层草纸,中间扦一根铅丝,上挂10%蜜糖水湿棉絮,用提灯罩(直径12厘米)罩上,把刚羽化的雌、雄成虫各一头,放入罩内使其交配产卵,罩上口  相似文献   

2.
一代亚洲玉米螟超长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代亚洲玉米螟超长期预报田正仁,赵淑艳,胡忱孝,杜冰(全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网铁岭区域站,112000)亚洲玉米螟是我市的一大害虫,其中一代玉米螟如不防治每年可减产玉米约10%。玉米螟年际间发生变化较大。本文把一代玉米螟看作是虫源、天敌、气象及其它已...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报验证方法王卫东,赵春荣,郭明智,刘冬华,王立昌,郝纪风(吉林省长春植物保护站长春130021)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进入80年代以来,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玉米播种面积扩大,玉米螟发生频率增高,为害程度加重,产量损失增多,采取...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导用人工饲料离体培养 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成虫。饲料组成为柞蚕蛹血淋巴或柞蚕蛹整体匀浆液、蛋黄和牛奶。用此饲料作卵浆制成的人工卵,按1粒卵接6头蜂的比例接蜂,寄生率达90%以上。每一被寄生后出蜂的卵可得成蜂34—37头,其中雌性90%、展翅率95%,出蜂卵率56—63%。文中还讨论了赤眼蜂在人工卵内数最少不能化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通过田间接种和一些辅助试验,组建了一,二代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生命表。对有关种群数量变动的一些因子作了探讨,初步明确了影响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经过生命表分析得出,沈阳地区1990年-代亚洲玉米螟种群趋势指数(I)O 2.6666,1991年为1.6558。通过存活曲线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存活曲线属于Pearl(1928)提出的Ⅲ型曲线,表明亚洲玉米螟种群消亡的主要阶段发生在生命的早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厉寄蝇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 Robineau-Desvoidy是玉米螟的主要天敌之一。几年来我们作了一些观察试验,现把结果报导如下。 (一) 寄生率调查根据几年来的观察,第一代玉米螟幼虫被寄生率一般为30—40%,个别地块达80%,平均寄生率第一代为42%,第二代28.7%(详见表1)。在玉米螟严重发生的年份和集中发生的地块,被寄生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7.
黔中地区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小家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及其预测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逐月捕获率,以捕获率为预测指标,建立预测预报模型,对1987~2005年贵州省息烽县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种群数量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小家鼠多年平均捕获率为3.26%±0.86%,在4月、7月、10月出现3次数量高峰期。根据历年小家鼠种群数量变动幅度及发生危害情况,制定了小家鼠种群数量分级标准。分析各月种群数量与数量高峰期4月、7月、10月种群密度的关系,建立了应用3月、6月、9月种群数量提前1个月预测数量高峰期4月、7月、10月种群密度的3个短期预测预报模型:Y1=1.5542X1-0.4258,Y2=1.3799X2+0.3213,Y3=1.1523X3+0.6890,以及应用4月种群数量预测当年平均种群密度的中期预测预报模型:Y4=0.4945X4+0.8187。经回测验证,数值和数量级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数值预测平均吻合率为84.83%~93.94%,数量级预测平均吻合率为77.78%~100%。预测模型在2005年进行应用,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8.
竹山县玉米螟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杆及根茬内越冬,一代危害早茬玉米,二代危害中茬(靠茬)玉米,三代危害毁茬晚玉米。玉米螟发生程度随着早、中、晚茬种植面积比不同而不同。随着玉米生育期不同,玉米螟代数增加,发生程度加重。玉米螟喜中温高湿多雨,高温干燥严重抑制成虫产卵、卵孵化和幼虫存活,降雨量与发生程度极相关。采用期距预测法和统计法做出发生期预报,依据茬口播种面积,有效虫口基数,死亡率,气象预报,参照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报。  相似文献   

9.
竹山县玉米螟发生代数多,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利用竹山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生规律,从而用数理方法筛选出影响玉米螟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得出了回归预测式:Y=16.2-0.98X,并用于预测预报实践。  相似文献   

10.
草地螟中短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柏年 《植物保护》2005,31(2):69-71
1979~2004年,扎赉特旗两度暴发草地螟,在第二次发生期间,根据草地螟蛾量观测结果发布中期预报,根据卵量调查结果发布短期预报,并参考气象预报和植被状况进行校正。此种方法适合县级病虫测报站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乃淑 《植物保护》1985,11(4):11-11
玉米螟在怀来县1年发生2代,对玉米产量响影很大,第二代发生严重的年份多,损失也大。准确地预报二代玉米螟卵盛日是关系到防治二代成败的关键。特别是用生物防治,如用赤眼蜂防治,卵盛日掌握不准,会造成防治效果的显著降低。 自1977至1984年以来作者逐年深入田间调查,将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77—1984年二代玉米螟卵盛日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为害棉花及其卵量与为害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棉区亚洲玉米螟1年发生3代,各代均可为害棉花。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同,各代在棉田内发生为害程度不一。夏玉米—棉花混作区棉田一代发生量大,二、三代很少为害棉花;春玉米—棉花区主要以二、三代为害棉花;邻近玉米区的稻棉区棉田各代均发生为害,发生轻重与距玉米区远近有关,愈近发生愈重。一代幼虫为害棉花形成的被害数与其卵块在棉田内的密度呈线性关系,而二、三代的为害棉花各受害部位数量与卵块密度呈非线性关系。此外,被害量还与卵块在棉田内的分布有关,在一定的面积上,同样的卵块密度分布集中所引起的为害要轻于分布疏的。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每年的发生消长(轻、重、早、晚),在未发生以前是不能确定的,可能出现不同的数值,是个随机变量;某一地区历年的发生情况,在这些年份未过去以前,都是未确定的,是一串随机变量;构成随机时间序列。当这些年份过去了,每一年都出现一个确定的发生数值,就是一个现实。 要预报序列中第n个变量X_n,就要考虑它与前一个变量X_(n-1),前面第二个变量X_(n-1),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阐述。并根据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子,提出了一测二查三看的发生危害程度预报方法和灯下蛾峰日后10天为幼虫防治最晚界限的幼虫防治时期的预报方法。经实际预报检验和指导大面积治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微孢子虫Nosema pyrausta是一种寄生于玉米螟的专化性原生动物,对玉米螟种群数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美国、西德对其研究较多,但都处于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阶段。在国内,向锦增曾对我国重点地区玉米螟的自然寄生情况及室内对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我们于1979年开始此项研究工作。几年来,初步弄清了微孢子虫在河北省的自然分布,摸索出室内繁育的方法,总结了使用的技术关键。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在我国分布广,为害较重。近年来国内对该虫的分布、防治及抗药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该虫的抗性遗传研究尚不多。作者利用室内选育的氰戊菊酯抗性玉米螟品系及敏感品系做了抗性遗传研究,并采用生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赤眼蜂(Triehogramma oslriniae Fang et Chen)和松毛虫亦眼蜂(I dendrojfmi)在我国北方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lis Guenoo)的优势卵寄生蜂,对压低玉米螟自然种群起着重要作用。松毛虫赤眼蜂可以用柞蚕卵大量繁殖,应用比较广泛,有关其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做的也比较多。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因不能用柞蚕卵繁殖,目前大面积人工释放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研究也做的较少。  相似文献   

18.
19.
安徽省农区害鼠数量消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全省现有耕地420万hm2以上,其中小麦、水稻等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187万hm2、213万hm2。同时又是1个人口大省,现有农户1 600万户以上。全省农区(农田、农舍)害鼠发生较为严重。据统计,常年发生鼠害面积农田约80万hm2,农户害鼠发生普遍率达80%以上,农区害鼠密度较高(百夹捕获率),平均农田为4.77%,农舍为7.73%。2003年全省实施农区统一灭鼠。近2年来,通过对贵池市、和县、霍邱县、宁国市、利辛县、屯溪区、萧县等全省鼠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研究。1害鼠发生种类本省农区害鼠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赤眼蜂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吉林省松辽平原广大地区,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尤其在栽种杂交玉米后,玉米螟Ostriniae furnacalis Guenee逐年趋于严重。过去曾研究在玉米心叶末期撒施颗粒剂进行防治,效果虽较好,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广泛应用。在玉米螟第一代卵出现期间,寄生于玉米螟的赤眼蜂种类和数量极其贫乏。曾数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