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徒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6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5种,隶属15目36科,环志鸟类165种184273只,其中,仅燕雀就环志13174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较多的种类,占环志总数的7.1%.环志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峰林区春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5月1日;秋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9月24日.回收信息表明,燕雀迁徙距离较远,开展燕雀的环志研究,对探索鸟类迁徙规律、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嫩江县高峰林场境内,西邻嫩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经松嫩平原迁徙鸟类理想的"歇脚点",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候鸟迁经这里。一、鸟类环志监测1998年4月,在黑龙江省林业厅的支持下,哈师大等院校的专家开始在嫩江高峰开展鸟类环志并培  相似文献   

3.
嫩江高峰林区2008年度鸟类环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鸟类97种16 549只,其中春季81种8 334只,秋季69种8 215只,隶属11目31科。春季以红胁蓝尾鸲、黄雀、燕雀、小鹀、黄眉鹀、栗鹀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5 346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64.1%;秋季以白腰朱顶雀、燕雀等2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4310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52.5%。  相似文献   

4.
嫩江高峰林区春季迁徙鸟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是多种鸟类南北迁徙的主要途径和停歇地之一,有80余种鸟类迁徙中途经此地。结合全国陆生野生资源的调查,我们于1998年4~5月在松嫩平原的北缘嫩江县高峰林区,对当地春季迁徙的鸟类进行了观察,为在此地建立鸟类监测及环志站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候鸟环志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自1984年以来,先后在青岛、长岛、南四湖、日照、荣成建立了五个鸟类保护环志站和济南、德州两个环志点,总计环志放飞各种鸟36056只,已回收鸟环99只,居全国各鸟类环志站之首。开展了多项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项目;参加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就今后鸟类环志工作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6.
前言 1981年3月3日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为了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林业部设立了“全国鸟类环志办公室”负责组织中国的环志工作。为了开展鸟类环志用以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工作。1982年6月林业部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全国鸟类环志的研究任务,建立了“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全国鸟类环志工作中关于科研和科研管理等事宜。自此,全国的候鸟环志工作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日本国的鸟类标识工作始于1924年,由日本国环境厅委托山阶鸟类研究所标识室负  相似文献   

7.
苍鹭迁徙的环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苍鹭(Ardea Cinerea Linnaeus)是属于鹳形目鹭科的常见涉禽,是典型的沼生鸟类。1985年至1986年,我们在牡丹江鹭岛对其进行了环志迁徙研究。我们共环志雏鸟100只(1985年环志87只1986年环志13只)除4只死亡外,其余全部迁离鹭岛。至1988年底,共回收脚环8只(其中4只在鹭岛回收。回收率达8%)。从回收信息得知,苍鹭越冬迁徙可远达海南省,迁徙路程达3000公里以上,为我国环志鸟类迁徙最远记录。为我国鸟类环志迁徙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83年开始有组织进行候鸟环志研究到87年为止,累计共建环志站点45处,总计环志鸟类184种37814只。86—87年环志鸟达25646只,其中猛禽占22%,为突出特点。同时回收到国内环志鸟88只,国内环志的白枕鹤、斑头雁和灰翅鸫分别在日本、印度和朝鲜回收。国外环志鸟仍以苏联的鸥、澳大利亚的鸻鹬为最多,突出特点为回收到欧洲东向迁徙的亚洲第2号记录——白腰朱顶雀。全国鸟类环志学家,根据不同需要对不同濒危或优势鸟种开展了多方面的迁徙规律研究已大多均获结果。环志中心还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间合作和交流活动,组织了中、日和中美交流活动派遣人员去日、香港、西德、美国等地区考察交流。同期环志中心聘请了鸟类学会理事长钱燕文先生等10位鸟学家为科技顾问,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物教师近600人,协助全国环志研究工作的开展有力的促进了全国鸟类环志研究工作。1986年7月环志中心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环志年鉴,供国内外鸟学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秋季节鸟类组成及迁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春季和秋季在洪河自然保护区利用网捕法对本区林栖鸟类组成及迁徙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设网20片,历时65 d,环志鸟类15科68种1682只.研究发现本区林栖鸟类以鹀科、鸫科、山雀科、莺科和雀科等雀形目鸟类为主;优势种为红胁蓝尾鸲、灰头鹀、田鹀5、银喉长尾山雀、黄眉柳莺等.本地区鸟类春季在4月末开始迁来,5月中旬达到高峰;秋季在9月初开始迁徙,9月末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0.
据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通知,一只中国环志的松雀鹰(G08-0456, )于1999年8月26日在俄罗斯(52°1′N,127°31′E)回收,该鸟是山东省长岛候鸟保护环志站于1998年9月20日在南长山礓头环志点放飞的。 长岛候鸟保护环志站自1984年建站以来,始终坚持候鸟环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环志候鸟的数量、种类、回收均属全国环志站点首位。截止目前,共放飞鸟类15目、31科、121种、68152只,其中猛禽42835只,猛禽环志占全国的70%以上。同时回收国内、外环志鸟156只,其中包括在…  相似文献   

11.
2001-2006年,通过对湖南省屏风界候鸟种类及迁徙规律的调查,表明屏风界候乌资源较为丰富,共环志鸟类26科95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8种。同时摸清了该地区候乌迁徙的主要规律,对候鸟迁徙通道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该地区鸟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池养大天鹅亚成鸟春季行为时间分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观察法对春季大天鹅(Cygnus cygnus)亚成鸟(Juvenile birds)的行为进行观察,并统计其各行为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春季大天鹅亚成鸟在一天中约有49%的时间用于休息,休息时段主要集中在11:00~16:00时;约24%的时间用于游动和采食,主要集中在10:00时以前和16:00时以后;梳理羽毛的时间约占13%,主要集中在13:00~15:00时;鸣叫和飞行的时间约占12%,主要发生在9:00~10:00时和16:00时以后。  相似文献   

13.
在意大利中部的观察点,我们对秋季向非洲迁徙的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和鹃头蜂鹰(Pernis apivorus)的跨海迁飞行为进行了研究.其中白头鹞大部分为成鸟,鹃头蜂鹰大部分是亚成鸟.研究内容包括跨海迁徙行为与风向、昼间迁徙时间、集群和年龄的关系.尽管鹃头蜂鹰不如白头鹞适合长距离跨海飞行,但它们集群迁徙时多远离海岸.两种鸟中只有很少个体选择沿海岸飞行.在无风天气,白头鹞像单独迁徙的鹃头蜂鹰一样,选择跨海飞行,而不是中途停歇或飞回陆地的断续迁徙,在逆风情况下则相反.而鹃头蜂鹰集群迁徙时的飞行策略不受风向影响.两种鸟在上午均选择跨海飞行而不是断续迁徙,下午则相反.鹃头蜂鹰的跨海迁飞行为与年龄相关,其成鸟很少跨海飞行.本研究证实鹃头蜂鹰迁徙过程中集群行为对其跨海迁飞的影响极为显著.不同年龄鹃头蜂鹰的跨海迁飞倾向不同,缺乏经验的亚成鸟和年轻成鸟选择高能量消耗的长途(跨海)飞行,而不是具中途停歇地的短距离断续迁徙.  相似文献   

14.
四种草本植物可燃物含水率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平  康春莉  李军  周道玮 《草地学报》2003,11(3):251-255
研究松嫩草原四种草本植物可燃物含水率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草种可燃物时滞在10h之内,时滞与可燃物直径呈正相关。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与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具有Y=C+AX1+BX2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5N1 virus has gained a lot of attention due to its zoonotic and mutative nature. Iran is among the countri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virus as it hosts migratory birds during seasonal mig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s of hemagglutinin (HA) and neuraminidase (NA) genes and proteins of H5N1 strain A/chicken/Iran/8/2015 detected in backyard poultry, Mazandar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Phylogenetic analysis classified this virus as a member of subclade 2.3.2.1c, with the cleavage site motif of “PQRERRRK-R/GLF”. HA carried a few mutations altering affinity to mammalian cells; however, the virus was categorized as avian. NA protein had the 20-amino acid deletion at aa position 49–69 similar to those isolated since 2000. Mutations of H253Y and H274Y contributing to antiviral resistance were present in NA. From this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wild migratory birds flying from Western Asia to Eastern Africa are probably the main carriers of seasonal H5N1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鸟类迁徙通道划分及禽流感防控形势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5N1禽流感疫情愈演愈烈,辽宁位于亚洲野生鸟类迁徙通道的轴线之上,然而,在野生鸟类迁徙通道划分、重点防控区域确定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有必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更加充分地认识辽宁省野生鸟类禽流感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作用及地位。本文借鉴国际国内最新学术成果,利用鸟类迁徙的地理学、生态学和禽流感防控经验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张希国 《野生动物》2011,32(3):164-166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总面积45.40万km~2,生境多样,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平原分布,也是全国湿地面积较大的省份。是我国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不同程度地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省繁殖数量仅有10余个巢。从1990年在全省开始了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200多个人工巢,有80余个巢被利用。东方白鹳的繁殖数量由10余只上升到现在的150多只。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的繁殖种群。  相似文献   

19.
卧龙湖保护区是辽宁重要的水鸟迁徙停歇地。从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对卧龙湖保护区春秋两季的水鸟迁徙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迁徙时期的主要种类为豆雁、白鹤、红头潜鸭和白骨顶。秋季迁徙期于9月初开始,10月中旬达到高峰,11月中旬结束;春季迁徙于3月末开始,4月下旬达到高峰,5月初结束。通过比较分析,春季水鸟的迁徙数量明显多于秋季迁徙时期,而且每个迁徙期水鸟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同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