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湖北小麦白粉病常发区——鄂北麦区进行的2a观察试验表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基础工作是播种期用粉锈宁拌种。轻病年1次拌种即可控病增产;中等发病年,须在拌种基础上,后期再进行粉锈宁喷雾防治1次,遗漏拌种田也可在孕穗期喷雾防治1次补救;重发病年,除拌种田须后期喷雾防治1次外,未拌种田应在孕穗期和扬花期连续进行2次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我市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发病率60—70%,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井冈霉素、粉锈宁均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有效药剂,粉锈宁可在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时兼治纹枯病,但取得好的防效,关键在选择防治适期。我们在1991—1993年进行了小麦纹枯病防治适期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1粮食、油料等作物病虫害1.1小麦锈病(褐锈病、黄锈病、杆锈等)预防田间发病。(1)选用当地适应性强的抗病耐病良种。(2)药剂防治:三唑酮25%可湿性粉剂每hm^2125g。多菌灵10%可湿性粉剂+代森锰59%可湿性粉剂(250g+1.5kg)/hm^2。也能防治自粉病。  相似文献   

4.
2019年-2020年, 在安徽贵池进行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 并依据预测结果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以确定最佳的药剂使用量。试验结果表明, 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在最佳防治时期前15 d内预测小麦蜡熟期赤霉病的病穗率, 预测准确度达100%。2020年, 依据该监测预警系统预测结果及赤霉病病穗率防治指标, 在小麦扬花初期及1周后每667 m2分别使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 mL和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 mL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优药剂用量, 防治效果达95.32%。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豫南地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严重流行年份监测防控的减损保产效果,在病情高峰期和收获期对统防统治田、农民自防田和不防治田病害发生及防控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21年,豫南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自然发生属于偏重以上流行;不防治田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16.90%、最高45.64%,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平均53.12%、最高93.13%。统防统治和农民自防均有显著防治效果,小麦赤霉病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93.84%、84.83%,小麦条锈病平均病叶率防效分别为96.31%、68.24%。实测产量结果显示,与不防治田比较,南阳、信阳、驻马店3市统防统治田挽回损失分别为263.56、248.04、213.66 kg/667m~2,挽回损失率分别为48.51%、49.27%、36.23%;农民自防田挽回损失分别为167.84、162.15、162.53 kg/667m~2,挽回损失率分别为30.89%、32.21%、27.56%。  相似文献   

6.
三唑醇(羟锈宁)拌种防治小麦根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唑醇(羟锈宁)拌种防治小麦根病随着小麦连作面积扩大和水肥条件改善,小麦根病危害明显加重,特别是小麦纹枯病一般降低千粒重1-3克,严重影响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我所1987年开始在土壤接菌条件下进行三唑醇(羟锈宁、百坦)拌种防治小麦根病试验,结果以12...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锈病近年来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向日葵栽培区普遍发生。环县2003、2004年发生面积分别为15郾万和18郾3万 hm 2,占播种面积的722郾6%和856郾%,葵花产量损失近15郾万和18郾万t。向日葵锈病已严重影响了当地向日葵产业的发展。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于2004年开展了药剂防治向日葵锈病试验,取得了较好防效。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郾不同品种抗锈性试验试验在耿湾乡郝东掌村、秦团庄乡新集子村进行。试验地上年锈病发生普遍。试验品种为白三道眉、星火、美葵2号、黑大片2005年第9期C H IN A PLA N T PR O T E…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套种玉米的面积不断扩大,宁夏灌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普遍,且逐年加重,使小麦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探索小麦赤霉病对产量损失的程度,为测报和制定防治指标提供依据,作者于1989年对本区当前小麦主要栽培品种永良4号赤霉病损失率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小麦赤霉病的病情分级:分为5级,0级为健穗;1级为感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2级感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以下;3级感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级感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相似文献   

9.
10%保丰灵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与武汉精细化工厂联合开发的杀菌剂。经试验,保丰灵对棉花苗病和铃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 防治苗病的效果1992年4月1日分别用10%保丰灵30倍液、40倍液、50倍液、强力保丰灵40倍液、20%稻脚青按种子重量0.5%拌种,以清水拌种作对照。棉花齐苗后15天,调查防效。试验结果:保丰灵不同剂量均有较好防效。以强力保丰灵40倍液防效98.4%为最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不仅降低产量,而且其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会影响人畜健康.目前生产上以化学防治为主,为寻找最适杀菌剂,给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使用戊唑醇(98%)、爱可(含戊唑醇10%、烯肟菌胺10%)、甲基硫菌灵(97.5%)、喜多金(含吡唑醚菌酯23.7%、氟环唑14.3%)、多菌灵(98.5%)、盈彩(25%吡唑醚菌酯)等6种杀菌剂来防治小麦赤霉病;同时,调查了6种杀菌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便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农药.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小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喜多金增产效果极显著,增产12.1%;多菌灵对小麦有极显著减产作用,减产14.7%.  相似文献   

11.
顺庆区地处川东北 ,嘉陵江中游 ,全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 80 0 0hm2 ,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在本区流行发生 ,发病面积 6 5 33hm2 ,造成小麦产量损失 3430t,个别严重田块几乎绝收。1 发生特点1.1 发病始见期早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发病始见期为 2 0 0 1年 12月 5日 ,比大发生年的 1999年提早 2 2d ,比常年提早 4 9d。1.2 秋苗发病点多面广2 0 0 1年 12月 1日至 12月 15日 ,在全区 2 5个乡镇普查 ,其中有 12个乡镇发生小麦条锈病 ,病田率为 9% ,病田病点平均 5 .4个 / 6 6 7m2 ,有中心病团的病田率为 2 2 %。1.3 传播蔓延快条锈病由 2…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大流行,尤其是鄂北麦区发病早、为害时间长、为害重、损失大,一般未防治的田块比防治好的要减产50~60%。大面积调查发现,减产因素主要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我们在谷城县定点测定了小麦条锈病为害损失率,明确了不同发病程度对小麦产量损失情况,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了依据.一、测定方法在小麦条锈发病后期(5月中旬),以“鄂恩一号”品种为测定对象,选择肥力长势一致的重病田和轻病田各一块,按八级标准(0.5%、10%、20%、40%、60%、80%、  相似文献   

13.
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及时有效防控赤霉病,2021年分别在两地不同生育期小麦上开展了赤霉病药剂飞防试验。结果显示,飞防可以快速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扬花初期飞防的效果好于破口期抽穗期;赤霉病重发年份飞防2次的防效好于飞防1次;48%氰烯·戊唑醇50 mL/667m2飞防2次的防效在80%以上,15%丙唑·戊唑醇75 mL/667m2飞防2次防效在73%左右,43%戊唑醇20 mL/667m2飞防2次防效在70%以上,20%丙三醇飞防助剂10 mL/667m2可以有效提高药剂防效。  相似文献   

14.
嗪胺灵:内吸杀菌剂。主要剂型是15%乳剂,对白粉病、黑星病和锈病有特效。在菜豆生产上对锈病防治尚未普遍重视,锈病流行后,往往过早下架,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试验明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Corn head Smut)是由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 Ckhu)Clinton 系统.侵染的病害.它的侵染期很长,自种子萌芽至幼苗长到7张叶片,均能发病,因此用常规杀菌剂拌种保护无效.我国自1979年之后,曾大力筛选内吸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萎锈灵、拌种灵、禾穗胺及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在80年代初确认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效果较好,是当时防治此病有效的措施,并于1983年建议在生产中推广每百公斤玉米拌粉锈宁有效成份80克的措施.据多年试验、示范和生产使用证明,粉锈宁拌种的效果在重病田较差;随年度、地点、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以来,小麦纹枯病成为我市常发性病害,病株率一般田块在20%左右,白穗率约2—3%,严重田块病株率50—80%,白穗率10%左右,严重影响产量。本站于1991和1992年春,选择重病田,用5%井冈霉素进行药效试验。试验品种为扬麦5号,6个不同处理为5%井冈霉素用药量每亩0.25公斤,喷药1次,2次;亩用药0.4公斤,喷药1次、2次,及亩用药0.5公斤喷药1次,不施药对照。药剂对水50公斤,用背包式喷雾机喷雾。1991年1次防治期3月18日,2次防治为3月18日和24日;1992年1次为3月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比多菌灵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感病品种和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分析多茵灵、戊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效以及对小麦产量及DON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2:1~7:1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均呈加和作用,多菌灵与戊唑醇4:1、5:1、7:1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在60.3%~73.3%之间,小麦产量增加49.1%~72.2%,多菌灵:戊唑醇7:1比例混配在用药量较少的情况下防效与其他比例混配药剂防效相当,但3种配比处理间小麦产量和DON毒素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生产实际,48%戊·多悬浮剂、80%戊·多可湿性粉剂、40%戊·多悬浮剂在其中高剂量下在小麦扬花10%、小麦扬花100%时期各施用1次对小麦赤霉病有理想防效,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玲 《植物医生》2002,15(6):6-7
1 小麦锈病1.1 发生规律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包括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小麦锈病是一种高空远距离传播、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其流行程度决定于菌源和气候条件。病菌借风力传播。阴雨、雾气、露水大的天气及地势低洼 ,田间湿度大 ,均有利于发病。1.2 防治方法1.2 .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 ,及早追肥 ,严防迟施或偏施。及时清沟排渍和叶面喷施钾肥。1.2 .2 早期预防 使用包衣种子或用 0 .5kg种子1g粉锈宁拌种播种。1.2 .3 适时用药 当小麦地发现有中心病株时 ,立即进…  相似文献   

19.
代明江 《植物医生》2002,15(6):9-10
小麦是宁南县最主要的小春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在 30 0 0hm2 左右。自 1997年以来 ,宁南县小麦条锈病连年大流行 ,1997年发病面积约 6 70hm2 ,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 2 2 .2 6 %,产量损失达 8.7万kg ,发病面积和危害损失逐年加重 ,到 2 0 0 0年小麦条锈发病面积达约 2 70 0hm2 ,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83.5 8%,产量损失达 2 0 .85万kg ,对小春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好坏成为决定小麦产量高低乃至全县粮食生产丰欠的重要因素。1 宁南县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1.1 发病早侵染时间长常年 11月上中旬始见条锈病 ,先在河谷…  相似文献   

20.
10 %适乐时悬浮种衣剂 (fludioxoni)是诺华公司最新开发生产的种子处理杀菌剂。为验证其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等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和促进幼苗生长、增加产量等特点 ,我们于 1999年秋在玉田县虹桥镇围里村进行了适乐时悬浮种衣剂种子包衣防病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适乐时用量为 2 0 0ml/ 10 0kg种子 ,以小麦拌种剂 17%多福悬浮剂 (carbofuronthiram ,天津北方种衣剂中试厂 )为对照药剂并设空白对照 ,小区面积4 0 0m2 ,重复 2次 ,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麦品种为京 4 11冬小麦 ,试验地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