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大鲵患病情况进行确诊,试验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的方法。结果表明:大鲵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鲵养殖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大鲵患病情况进行确诊,试验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的方法。结果表明:大鲵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鲵养殖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中国大鲵出血症发病原因,本试验采集发病中国大鲵样本,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细菌生化鉴定,对致病菌进行初步鉴定,利用Illumia测序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基因功能进行注释和预测。结果显示:该病发病原因为细菌感染,致病菌为摩氏摩根菌,对卡那霉素最敏感;该病原菌的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其基因组长度为3.82 Mb,平均G+C含量为51.05%,含有3 732个基因,平均基因长度为895 kb;含有82个tRNA,总长度为6 439 bp,占基因总长度的0.16%,含有22个rRNA,总长度为31 986 bp,占基因总长度的0.83%;共计3 664个蛋白基因获得NR功能注释,并且注释得到1 780条GO功能条目和2 328条KEGG通路条目。本试验结果为中国大鲵出血症的防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并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中。它具有分布广、个体大、生长快等生物学优势,其肉质滋补性强、药用价值独特,倍受人们关注。随着中国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成功,子二代批量生产,大鲵子代的健康养殖及其病害防治成了实践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3年来对中国大鲵子一代、子二代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汉中地区大鲵生态繁殖方法的应用,使得大鲵人工繁殖率低的问题有了重大突破。但是近年发现大鲵生态繁殖的幼苗易患水霉病,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对陕西汉中大鲵人工养殖中危害性极大的大鲵幼苗水霉病菌落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探究其发病特征,发现该病多为车轮虫病继发感染水霉菌所致,并进一步探讨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该地区工厂化人工养殖大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鲵(Andri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中南各省。大鲵不仅肉质鲜美,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对大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调查,形态解剖,人工繁殖和养殖等方面;而有关大鲵皮肤和胃的生化研究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7.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在贵州分布甚广,遍及30多个县,乌江、清水江、氵舞阳河、芙蓉江等水域都有其踪迹[1]。2014年,我们对贵州大鲵人工驯化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发  相似文献   

8.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济价值高,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近年来人工养殖大鲵中不断发生各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3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大鲵体表和四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鲵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大鲵养殖得到迅猛发展,对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大鲵养殖的养殖池建设、人工繁育、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大鲵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7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某豚鼠饲养场发生以呼吸系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伴随咳嗽、气喘、脓性鼻涕直至死亡。养殖场采集样品后,进行病原分离鉴定,16srRNA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实验操作。最终确定致病菌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有效抗生素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豚鼠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死率降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不同,其发病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明确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以巴彦淖尔地区4家奶牛场临床型乳腺炎患牛为实验对象,采集80份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到51个菌株,其中有葡萄球菌31株,链球菌6株,肠杆菌14株。该试验明确了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的有效防治及临床上合理地筛选敏感药物提供了有if,4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在动物疫病监测的工作中,采集动物的疫病样本是进行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实验室检测的有效方法。样品的采集是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前提基础,采集样品的处理、时机、保存、运输等,都能影响到动物疫病监测的结果精准度和可靠性。1不同动物的监测样品采集1.1细菌样品的采集在细菌样品监测中,应选取发病典型和刚死亡的动物进行采样。如采集无菌样品和现场利用接种棒进行无菌采集动物肝脏及血液等样品,将采集好的样品接种到血平板上。所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呼和浩特地区主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给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2014年所采集的277份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为阳性样品21份,检出率为7.58%;检出阳性菌株22株,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06%。检出阳性样品的食品类别为调理肉制品、生食肉类、婴幼儿配方食品、冷冻肉糜制品、巴氏杀菌乳、学生午餐和冷冻鱼糜制品7大类,其中调理肉制品、生食肉类阳性样品检出率最高,达到了50%。有阳性检出的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19%、6.67%、6.45%及1.89%。  相似文献   

14.
猪源性blaNDM-1阴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美国进口种猪人畜共患性致病菌的携带情况,本研究采集种猪新鲜粪便样品,进行常见致病菌的分离。结果在120份样品中分离到1株普罗威登斯菌,命名为HBA13。通过不同选择性培养基、常规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HBA13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鉴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在细菌耐药性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NDM-1表型检测,并利用PCR方法进行blaNDM-1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分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blaNDM-1耐药基因为阴性。猪源性blaNDM-1阴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为今后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Patho Proof乳房炎PCR诊断技术,对上海地区部分乳房炎患牛进行致病菌基因诊断,分析主要致病菌种类,为牧场进一步防控乳房炎提供试验依据。本研究共采集了38个牧场777头乳房炎患牛的奶样,结果显示,检出致病菌样品763个,检出率为98.2%;致病菌检出种类共有12种;交叉感染3种和4种致病菌较为普遍,合计占比54.3%;检出率最高的3种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牛棒状杆菌,检出率分别是84.4%、67.37%和59.5%,均是接触感染性致病菌或兼有菌;大肠杆菌、原壁菌属是最主要的环境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贵州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致病菌种并做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对该县的烂果进行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 定,得到一株致病能力较强的真菌,结合形态学及18 S rDNA序列测定,最终确定该致病菌种为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gracilissp. );采用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分别选用6种杀菌剂的抑制作用毒力用于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复配 (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40%嘧菌酯悬浮剂按1:1混合)、40%氟硅唑乳油三种杀菌剂抑制效果最好较好,其EC50分别为0.068、0.2205、和2.1872 mg/L,均可作为选为该病菌病害的防治用药药剂。  相似文献   

17.
根据锡林浩特市某奶牛场临床型或隐性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乳样47份、环境样品35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从乳样中共分离出13种细菌81株,从环境样中分离出主要致病菌6种34株。选择27种抗生素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乳样和环境中的致病菌都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乳样中的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环境中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G、新生霉素、氨苄西林表现出一定耐药性。对乳样和相应环境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a(Blanchard)],是我国特有的现存有尾目中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大鲵最大体长可超过1 m,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3.5亿年前与恐  相似文献   

19.
春季某牛场奶牛乳房炎与环境中主要致病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锡林浩特市某奶牛场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47份乳样、35份环境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从乳样中分离出13种细菌共81株,从环境样中分离出主要致病菌6种34株。选择27种抗生素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乳样和环境中的致病菌都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乳样中的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环境中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G、新生霉素、氨苄西林表现出具有耐药性。对乳样中分离得到细菌和相应环境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特征为急性发热性脑炎和高死亡率。病原体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的亨尼帕属,毒力强。本文就尼帕病毒病样品采集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1 采集样品 可疑动物的脑、肺、。肾、脾、肝、淋巴结都应采样送检。采集的样品应在低温和密封状态下运输到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