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比较头胎奶牛与经产奶牛在围产阶段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临床健康的头胎和经产奶牛各10头,在同等条件下饲喂全混合日粮,于预产期前7、4、2、1 d及产后0、1、2、4、7、14 d晨喂前尾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糖、甘油三酯和血钙浓度,产后11~40 d记录产奶量,于产后第3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结果显示,头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清甘油三酯、乳脂、乳蛋白、乳糖和乳干物质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产牛产后日均产奶量和乳体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头胎牛(P<0.05);在分娩前第4天和分娩后第2、4天时,头胎牛血糖浓度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但在分娩时,头胎牛血糖浓度显著低于经产牛(P<0.05);头胎牛在产前第1、2天、分娩当天及产后第2天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揭示围产期奶牛血清代谢物和相关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临床健康经产奶牛 20 头,分别于产前 14、7 d 及产后 0、7、14 d 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非酯化脂肪酸、β-羟丁酸等代谢物浓度和胰岛素、生长激素、脂联素和瘦素等激素水平,并根据相应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表明:奶牛分娩当天的血糖浓度较高,而后逐步恢复至产前水平;奶牛分娩后甘油三酯浓度下降,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升高;胰岛素浓度在产前 14 d 至产后 7 d 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产前 7 d 时的生长激素浓度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脂联素浓度在整个试验期无显著变化;瘦素水平在产前 7 d 和产后 0 d升高(P<0.01),但产后 7 d 时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分娩当天显著降低,随后逐步恢复。结果表明,奶牛产后体脂动员明显,可能与生长激素、瘦素等激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反映出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以及变化规律,为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产后护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年龄、体况相近的一胎次奶牛5头,经产奶牛5头作为试验动物,在产前7(-7d),4(-4d),1d(-1d)、分娩当天(0d)和产后1,3,5,7,9,11,14,17,20d时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GLU)、钙(Ca)、磷(P)、镁(Mg)、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显示,GLU浓度一胎牛在-7,-4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0,3,5,7,9,11,14,17,20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0dGLU浓度最高。Ca浓度一胎牛在0,1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4和-1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分娩当天最低。P浓度一胎牛在0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一胎牛血清P浓度整体高于经产牛。Mg浓度一胎牛在1d时显著低于经产牛(P0.05)。BHBA、NEFA、TG、TP、ALB、GLO一胎牛与经产牛各采血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经产牛产后血液生化指标BHBA、NEFA、TP、ALB、GLO略微的高于一胎牛。结果表明,本试验一胎牛在能量代谢指标与Ca、P、Mg指标上优于经产牛,经产牛产后发生营养代谢病的风险高于一胎牛,建议牧场管理者应重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最好做到一胎牛与经产牛的分群饲养,加强对经产牛的产后保健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收集了内蒙古地区某牧场4 156头荷斯坦泌乳牛共20 441条生产性能测定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对不同泌乳阶段头胎牛和经产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分)、尿素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奶量在泌乳周期内均先升高后降低,60~100d时均达到高峰,经产牛高峰奶高于头胎牛,持续力小于头胎牛。乳脂率均呈先降后增趋势,产奶高峰期(60~100d)降到最低;高峰期以前头胎牛大于经产牛,高峰期过后头胎牛小于经产牛。乳蛋白率在整个泌乳周期内均持续增加,且经产牛大于头胎牛。经产牛体细胞分在泌乳期内持续增加,头胎牛在泌乳早期(小于60d)和泌乳后期(大于400d)体细胞分较高,中期(泌乳100d左右)最低;泌乳早期头胎牛体细胞分高于经产牛,泌乳中后期经产牛高于头胎牛。头胎牛尿素氮含量在泌乳早期和后期较高,泌乳中期较低,经产牛泌乳早期和后期较低,泌乳中期(100~200d)最高;小于300d时经产牛高于头胎牛,超过300d时头胎牛高于经产牛。在整个泌乳周期内,头胎牛与经产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体细胞分和尿素氮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5.
产前体况评分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钙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产前体况评分对围产期奶牛的影响,识别导致奶牛代谢紊乱进而发生生产性疾病的风险因子,选取临床健康的经产干乳期奶牛,根据体况评分标准,将奶牛分为正常组(3.0≤BCS3.5;n=10)和肥胖组(BCS≥4.0;n=10)。所有试验牛均在同等条件下饲喂和管理。于产后11d至40d每天记录产奶量;于产前14d、7d、4d、2d、1d、产后0d、1d、2d、4d、7d、14d采集血液并分离血清,检测血钙浓度;于产后30d采集新鲜乳,检测乳成分。结果显示,肥胖牛在泌乳早期的日均产奶量要低于正常牛;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牛的乳脂率、乳脂蛋白比和乳干物质含量较高;所有试验奶牛在产前2d至产后2d的血钙浓度均低于2.0mmol/L,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牛的血钙水平处于更低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产前肥胖(高BCS)奶牛在泌乳早期过多动用体脂,并增加了发生产后低血钙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取120头荷斯坦牛(其中头胎牛和经产牛各60头)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产前和产后定期采集血样,检测血液BHBA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从头胎牛来看,产前21d~产后24h时间段内,BHBA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产后24h~10d含量急剧升高,并且在产后10d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呈现下降状态,但是相比产前21d~产后5d之前的时间段,仍处于较高水平。从经产牛方面来看,产前21d~产后0h,BHBA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产后0h之后开始下降,直至产后24h恢复至产前水平,产后24h~10d的BHBA含量急剧升高,且在产后10d达到最高水平。产后15d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相比产前21d~产后5d之前的时间段,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头胎牛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在分娩前后各个时间段都有潜在的发生率,经产牛酮病发病率高于头胎牛,且发病时间早于头胎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产前添加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肝脏功能的影响,选取产前30~40 d的经产干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产前21 d至分娩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30 g/d);分别于预产期前7 d及产后0、7、14 d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其他代谢物浓度;于产后1~15 d记录产奶量,产后30 d时采集乳汁并分析乳成分。结果表明:产前添加过瘤胃胆碱增加了奶牛产后1~15 d的日均产奶量(P0.05),降低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降低了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和胆固醇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产前21 d至分娩时添加过瘤胃胆碱30 g/d能显著提高奶牛泌乳早期的产奶量,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状况及其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状况及其调节作用,本试验选取围产期经产的健康奶牛20头,分别对其产前21d、14d、7d、产后7d、14d、21d及分娩当天血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降钙素(CT)浓度进行测定.按血钙水平将试验奶牛按上述时间点均分为对照组(血钙正常)和低血钙组.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前21d至产后21d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0%、45%、20%、80%、25%、15%、10%.对照组奶牛血浆Ca、BGP的浓度产前14d到产后21d显著高于低血钙组(P<0.05),ALP、HYP在产前7d到产后21d显著高于低血钙组(P<0.05).两组奶牛血浆P浓度在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CT浓度在产前7d和分娩当天显著低于低血钙组(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血浆PTH浓度在产前7d到产后21d时显著低于低血钙组(P<0.05).结论:奶牛围产期易发生低血钙,以分娩时发生率最高.奶牛围产期易发低血钙与钙代谢调节激素未能发挥其动员骨钙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将健康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预产前28d按奶牛营养需要分别饲喂100%、120%、80%能量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的产奶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测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中神经肽Y和生长激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奶期低能量日粮饲喂,奶牛血中神经肽和生长激素浓度均高于其他2组,从产前14d至产后28d组间差异显著(P〈0.01;P〈0.05),提示低能量饲料饲喂干奶期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大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试验组,另挑选年龄、胎次、体况与试验组奶牛相近的血清BHBA含量小于或等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14、7、1d,产后第1、7、14、21、28天测定2组奶牛各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各组指标在试验期间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GLU)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BUN)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差异均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在产后第7-21天处于高水平,NEFA含量在产后第21天达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在产后第7天最高。试验证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在产后7d即可发生,在产后21d左右处于易发期。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组合日粮饲喂干奶前期奶牛对其围产期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一致的干奶前期荷斯坦奶牛45头,根据体重、胎次及预产期接近(P0.05)的原则将奶牛随机分为试验A、B和C组,每组15头。分别以精料、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16∶24∶30∶30(A组)、16∶24∶45∶15(B组)和16∶24∶60∶0(C组)比例配合日粮饲喂。产前2周将3组试验牛转入围产牛群,3个试验组开始饲喂场内同一围产前期和新产牛日粮。试验期88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B组在产后1、2和3周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10.46%(P0.05)、7.79%(P0.05)和5.65%(P0.05)。除产后1周外,产后2、3周B组的奶牛体况评分分别比C组高6.60%(P0.05)和9.06%(P0.05)。2)各试验组的犊牛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B组初乳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比C组提高10.82%(P0.01)和18.07%(P0.01)。3)与C组相比,B组产后21 d产奶量提高9.00%(P0.05),乳非脂固形物率提高2.83%(P0.05),乳蛋白率提高10.59%(P0.05),乳糖率提高5.64%(P0.05)。各试验组间乳脂率和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4)分娩当天和产后21 d,B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A和C组(P0.05),B组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A和C组(P0.05), B组的血清尿素氮和胰岛素显著低于C组(P0.05),B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总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5);在产前7 d和分娩当天,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B(IgM)和IgG显著高于C组(P0.05);在产后21 d,B组的血清IgM和IgG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产前7 d和分娩当天,B组瘦素显著高于C组,而B组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在产前7 d、分娩当天和产后21 d,B组的胆固醇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B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也显著低于C组(P0.05)。各试验组间β-羟丁酸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干奶前期饲粮组成和养分水平可影响围产期奶牛的机体代谢和生产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干奶前期奶牛日粮中精料、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的适宜比例为16∶24∶45∶15。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日粮能量水平对产后奶牛采食量(DMI)、产奶性能、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健康,2~4胎次,预产期和体重接近的围产前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3个处理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能量水平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接近的日粮,即日粮A(NEL:6.12MJ·kg-1,CP 13.03%)、日粮B(NEL:5.80 MJ·kg-1,CP 13.01%)和日粮C(NEL:5.47 MJ·kg-1,CP13.03%),奶牛分娩后饲喂相同日粮。试验期49d(其中产前28d,产后21d)。结果表明:(1)在产后1~7d,3个试验组的平均DMI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8~14d时,C组较A组平均DMI增加9.93%(P0.01),15~21d增加8.87%(P0.01);(2)在奶牛产后7d时,3个试验组间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14d时C组较A组泌乳量增加4.71%(P0.01),21d时泌乳量增加8.02%(P0.05);(3)产后1~14d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15~21d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4)各组间血液甘油三酯(TG)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A组的葡萄糖(Glu)最高,产后C组最高;产后7和14d时,B、C组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分别比A组降低3.80%(P0.01)、6.30%(P0.01)和3.94%(P0.01)、6.01%(P0.01)。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奶牛饲喂适宜低能量水平日粮有助于提高分娩后奶牛的DMI、产奶量和血糖的浓度,显著降低产后体重损失和血液NEFA的含量,进而缓解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选择2~4胎次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血液中β-羟丁酸(BHBA)水平将奶牛分为亚临床酮病组(SCK组,16头)和健康对照组(C组,20头),记录围产期奶牛体况(BCS)和产后1~8周的泌乳量,分析产后第60 d乳成分变化;并于产前21、14、7 d和产后1、3、5、7、14、21 d分别进行血液样本检测,分析围产期奶牛血液中游离脂肪酸(NE-FA)、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高血糖素(GC)、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奶牛相比,SCK组奶牛血液中BHBA浓度在产后3~21 d显著高于C组(P<0.05),1~8周泌乳量低于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样中乳脂率和脂蛋比显著高于C组(P<0.05)。血液样本分析表明SCK组奶牛血液NEFA在产后7、14 d显著高于C组(P<0.05),GLU水平在产后3、5、7、21 d显著低于C组(P<0.05);SCK组奶牛血液中TG、CHO、HDL-C有所下...  相似文献   

14.
荷斯坦牛产前7d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为1.25%,头胎牛产后24h内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为2.5%,无需补钙处理;经产牛产后24h内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为75%,需产后立即口服补钙。经产牛产后乳维宝自饮率为71.25%,可大大降低保健工作量,并能在产后12h内解除亚临床低血钙风险,推荐用于产房人员不足及规模化牛场集中产犊情况下的经产牛产后瘫痪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不同阶段和体况荷斯坦奶牛血清离子浓度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不同阶段、不同体况荷斯坦奶牛血清离子浓度的测定及分析,笔者选择淮南益益乳品公司第三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进行试验。将青年牛、临产牛、产后30d左右奶牛、产后90d左右奶牛、产后120d左右奶牛分为Ⅰ~Ⅴ组,每组15头;胎衣不下奶牛、胎衣正常脱落奶牛、肢蹄病奶牛为A~C组.每组15头:测定血清K~+、Cl~-、P~(5+)、Fe~(2+)、Na~+、Ca~(2+)、Mg~(2+)等离子浓度。结果表明,Ⅰ~Ⅴ组血清Cl~-、P~(5+)、Fe~(2+)、Ca~(2+)、Mg~(2+)浓度,各组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血清K~+、Na~+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C组,血清Cl~-、Na~+浓度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血清K~+、P~(5+)、Fe~(2+)、Ca~(2+)、Mg~(2+)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检测围产期牦牛血清酮体的消长规律,并分析其对产后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选择25头年龄[(7.00±1.23)岁]、胎次[(2.00±0.07)次]和体况相近的经产母牦牛,自产前第28天至产后第28天每7 d采集1次血清,共设9个时间点,检测血清中酮体指标[β-羟丁酸(BHBA)]、肝功能指标[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蛋白质营养状况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研究各指标的消长规律;随后继续跟踪试验动物至产后第49天,每7 d采集1次血清,检测产前第28天至产后第49天血清中生殖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并监测发情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围产后期母牦牛生殖激素分泌情况,并结合BHBA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BHBA与生殖激素分泌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BHB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GLU浓度显著低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NE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和产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P浓度和AST活性显著高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和产后各时间点的血清FSH和LH浓度显著高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BHBA浓度与E2和LH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母牦牛的分娩造成其机体能量的大量流失,导致机体脂肪过度动员产生了能量负平衡,围产后期蛋白质也参与了供能过程,血清BHBA浓度的升高会影响E2和LH的分泌模式,使经产牦牛产犊间隔较长而引起其繁殖率低下。  相似文献   

17.
高铜对断奶应激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选用30头(28±2)日龄“长大定”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质量和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组(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组仔猪在断奶后14d内饲喂基础日粮+250mg/kg铜(CuSO4·5H2O),然后改喂基础日粮;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250mg/kg铜(CuSO4·5H2O)。试验期28d。所有试验猪均于断奶后0、7、14、28d,经前腔静脉采血,测定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与断奶前相比,3组仔猪断奶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下降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组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在断奶后7d极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断奶后7d显著下降(P<0.05);组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断奶后14d极显著升高(P<0.01);组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甲状腺素在断奶后14、28d显著升高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试验显示,高铜日粮可显著提高断奶应激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甲状腺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健康奶牛围产期钙代谢特点,本试验选取围产期健康奶牛20头,分别在产前7d、3d,分娩当天,产后3d、7d对试验奶牛血浆Ca、P、ALP、HYP浓度进行测定。按每个时间点血钙水平将试验奶牛分为血钙正常组(C)和低血钙组(L)。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前7d至产后7d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45%、20%、80%、25%、15%。产前7d到产后7d,C组奶牛血浆Ca、ALP、HYP水平均显著高于L组(P0.05)。两组奶牛血浆P浓度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奶牛围产期易发生低血钙,以分娩时发生率最高;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的发生可能与骨钙动员能力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血液激素水平对奶牛子宫复旧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子宫复旧程度将6头安格斯与荷斯坦杂交头胎奶牛分为完成子宫复旧组和子宫复旧延迟组,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和分析两组奶牛从产前到产后40 d内血液中前列腺素F(PGF)、孕酮(P4)、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雌激素(E2)浓度。结果表明:两组奶牛在第10天的平均E2浓度,在第10、35天的PGF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并且第1天、第40天的FSH浓度也存在组间差异(p <0.05)。研究结果提示E2、PGF、FSH可能与子宫复旧完整性有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激素水平参与子宫复旧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产前30d荷斯坦牛120头(其中临产头胎牛和经产牛各60头),分别于产前21d、14d、7d、产后0h、6h、12h、24h、5d、10d、15d、21d、30d采血,测定血液酸碱度(p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二氧化碳分压(P_(CO_2))、氧分压(P_(O_2))、剩余碱(BE)、钾(K)、钠(Na)等血气指标,确定围产期荷斯坦牛血气变化规律,初步建立北京地区荷斯坦牛血气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