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1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变,暂将该病称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山东聊城发病鸭群采集14份病料样品,其中包括舌及各脏器组织样品。经PCR方法检测,所有发病鸭肝脏、脾脏中均可检出细小病毒,将其中5份阳性病料样品处理后接种9日龄鸭胚,分离得到1株鸭源细小病毒分离株(命名为SD株)。此外,该分离株的659 bp的Rep和VP1核苷酸序列与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D株与鹅细小病毒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将该分离株人工感染1日龄樱桃谷肉鸭,可以复制出相似病例。结果表明,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自然病例分离到的一株鸭源鹅细小病毒,该病毒可能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在我国商品肉鸭主要养殖地区均暴发了一种以生长迟缓、鸭喙变短变形、舌头外露下垂、跛行、瘫痪、拉稀以及翅腿易折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流行性疾病,人们将该病称之为大(长)舌病、鸭短喙长舌综合征、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等。该病多发生于10~25日龄左右的肉鸭,以12~21日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预防鸭短喙侏儒综合征,采用新型鸭细小病毒毒株(SD03株)制备了一种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精制蛋黄抗体。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和中和试验进行蛋黄抗体效价的测定,分析蛋黄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最佳免疫程序、收蛋时间和临床应用效价标准,并对制备的3批供试品进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精制蛋黄抗体,该抗体琼扩效价和中和效价均在三免15 d达到高峰,分别为1∶64和1∶640,由此确定高免蛋收集时间为三免15 d;基础免疫完成后,最佳加强免疫时间为每隔30 d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可使抗体效价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确定了抗体琼扩效价≥1∶32或中和效价≥1∶320为临床应用效价标准。3批供试品临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精制蛋黄抗体安全性好,对鸭短喙侏儒综合征有良好的预防和紧急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8年11月,江西省南城县某鸭场饲养的30日龄番鸭群发病,发病率约为50%,病死率约为10%,感染后耐过鸭呈现典型的"短喙-侏儒综合征"症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引起该场鸭群发病的病原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该文主要报道该起病例的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5.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实验,确定了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鸭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禽流感、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坦布苏病毒感染及痛风等水禽主要疫病的病原及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化,并分别阐述了相关防控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郾发病情况某公司向社会放合同鸭,品种为樱桃谷肉鸭,饲养期为45天,供给饲养户肉鸭颗粒料,该公司人员介绍说他们放下去的合同鸭有吃料量不达标和吃土的现象,养殖户反应强烈,请求会诊。1郾大群状况鸭群日龄为15日龄到19日龄几批。按正常情况,15日龄累计采食量为1千克/只,即所放一号料的饲料量,但15日龄的鸭群不能完全采食,推迟到19日龄采食完毕。生长明显迟缓。由于饲养户以土垫料为主,可见吃土现象很普遍。大群可见精神微沉郁,对刺激反应迟钝,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由于色素的沉积,19日龄的鸭不易观察蹼与喙的颜色,但15日龄的鸭可见喙呈淡紫…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传统的水禽养殖、加工和消费大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当前,随着水禽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禽疫病流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常见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鸭大舌头病)、水禽坦布苏病毒病等疫病发生。由于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过分依赖疫苗、抗体和化学药物,导致了药物盲目使用,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许多隐患。因此,从精准诊断以及针对性防治等方面入手,有望实现水禽养殖行业全面提质增效。1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症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9.
2014年1月至今,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樱桃谷北京鸭商品肉鸭发生了一种疾病。为诊断该病,从1个38日龄感染鸭群选典型病例和外观正常者各9只,对其体重、喙和舌头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随后进行了分子检测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典型病例的体重(1.40±0.51 kg)和喙长(4.00±0.26 cm)与外观正常者(2.87±0.51 kg和5.74±0.58 cm)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该病具有半番鸭短喙和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的特征,即喙短、舌头伸出、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用水禽细小病毒的PCR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从37日龄病例采集的36份组织样品均为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阳性。用VP1和VP3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的结果均显示,樱桃谷北京鸭源毒株与导致半番鸭SBDS的毒株聚为一个分支,二者属GPV的同一类变异株。用GPV阳性样品感染2日龄北京鸭,可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短喙症状。结果表明,GPV变异株与樱桃谷北京鸭SBDS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霞  于申业  于阿芳  王妮 《中国家禽》2005,27(12):32-32
该养殖户于2004年10月初从某种鸭场购进1日龄的雏鸭20000只,使用某饲料公司生产的雏鸭料饲喂,3~4天后雏鸭上喙和鸭蹼逐渐出现水泡,7~8天后上喙开始上翻、缩短、变形,仅1周时间全群30%的鸭发病。由于本病发生后鸭采食困难,病鸭消瘦,少数鸭出现死亡,大群鸭采食减少,增重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同期,周围养殖户饲养的雏鸭凡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饲料都有发病,而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饲料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9月某天,我县城厢镇某村一养殖户向我中心报告,称其在鱼塘边所饲养的1 000只桂柳肉鸭出现精神委顿、食欲减退和嘴巴(喙)长泡、变形等现象,发病鸭多达40只,发病率约为2%,个别病鸭出现死亡,于是向我中心求诊。1临床症状经我中心技术人员现场调查,该养殖场地远离村庄,没有搭设棚舍,鸭场附近也没有树木,直接露天放养采食。病鸭15日龄左右,整个鸭群精神状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华东地区商品肉鸭养殖地区暴发了一种以生长迟缓、鸭喙变短、舌头外露下垂、跛行、瘫痪、拉稀以及翅腿易折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暂命名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剖检时可见发病鸭胰腺、肺脏和胸腺等组织出血。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脏、胰腺、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以及充血、出血。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患鸭组织中存在类似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的特异性核酸,未见其他水禽病毒核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病病原与经典GPV密切相关。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发现,患鸭组织中存在GPV特异性的抗原。鉴于本病与经典水禽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表征、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差异性,我们初步确定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一种与GPV密切相关的新型鸭细小病毒(Novel duck parvovirus,NDPV)。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以来,在我国山东、江苏等肉鸭养殖集中区发生了一种以舌头外伸、上下喙萎缩、雏鸭发育迟缓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危害我国肉鸭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后经过多方研究,确定是由鸭源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鸭短喙-侏儒综合征"。4年来,笔者一直深入基层,了解疫情发病趋势,对该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1病原鸭源鹅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的成员,为单股线状D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测序结果表明,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绍鸭光过敏     
1997年8月2日笔者曾在兽医门诊接触1例绍鸭光过敏,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我县沿河乡芦南村村民赵××于1997年4月初自浙江绍兴引进1日龄绍鸭1万余只,赵留下600只,于天然河荡处放牧,其余分给他人于大河畔圈养。自4日龄起,赵发现整个鸭群精神萎顿,采食减少,并见近400只幼鸭的上喙出现红斑,1~2天后,红斑逐渐变黑,且上喙变得异常柔软,触之易出血。病鸭采食困难,食量骤减,增重缓慢。该畜主曾用青霉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将15只弱雏隔离舍饲,发现症状减轻。大群中,发病严重的…  相似文献   

15.
发病情况灵璧县张某饲养9日龄蛋鸭1400只,2004年8月7日早晨喂鸭时发现突然死亡20余只,鸭采食减少,精神不振,眼半闭,有极个别有神经症状,站立不稳,身体歪向一侧,抽搐,死前有头向后弯,喙端、爪尖有淤血,少数病雏死前排黄色和绿色稀粪.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来势猛,病期短、死亡多。我市部分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在今年发生病毒性肝炎,笔者采用中药对7户3880只雏鸭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因疫病造成的死亡损失。用药的鸭群死亡损失控制在3.7%以内,对65只病鸭单独治疗试验,结果全部存活。一、发病情况市郊三个乡镇先后有7户专业户雏鸭发生病毒性肝炎,共计为3880只鸭,其中7—8日龄1030只,10日龄1350只,14日龄650只,21日龄250只,29日龄600只,以7—10日龄的鸭发病为多,同地饲养与同户饲养的成年鸭未见发病。鸭群发病有着共同的下列诱因:1.游水  相似文献   

17.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6月 ,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 1 50 0只 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 ,2d后 ,发病雏鸭逐渐增多 ,发病后 3~ 5d死亡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于 6月 5日从外地购进 1日龄雏鸭 1 50 0只 ,放在自家屋子内育雏。于 6月1 0日开始发现有 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拉稀粪 ,到 6月 1 6日共发病 52 3只 ,发病率 34 2 % ;死亡 30 1只 ,死亡率为 2 0 %。2 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 ,不吃食 ,缩颈离群 ,衰弱无力 ,站立不稳 ,头向下弯曲 ,喙触地 ,流涎 ,流泪 ,喘气 ,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18.
旨在明确福建省漳州地区3个"短喙侏儒综合征"半番鸭群的病原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对患病半番鸭体质量、喙长、喙宽进行测定及统计分析,采集患病半番鸭肝、脾、胰腺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同时采集心、肝、脾、肺、肾等10种组织进行病毒分布及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半番鸭喙长,体质量与同场正常未感染半番鸭相比,发病鸭体质量减少达49.00%,喙长缩短达32.00%,喙宽缩短达22.00%;经PCR或RT-PCR检测显示,所采样品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坦布苏病毒、鸭甲肝病毒、呼肠孤病毒、鸭圆环病毒、鸭疫里默氏菌、鸭大肠杆菌、鸭沙门菌均为阴性,均为水禽细小病毒阳性;对组织匀浆液致死的鸭胚尿囊液检测表明,分离毒株均为水禽细小病毒,经进一步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分离3株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病(MDPV)各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达97.7%以上,与新型MDPV SAAS-SHNH株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9%。组织病毒分布检测结果显示,患病半番鸭心、肝、脾、肺、肾等10种组织均不同程度带毒,其中以胸腺、法氏囊、心、脾和胰腺病毒含量最高,肝、肺、脑、小肠次之,肾脏最低;病理组织学研究可见心肌颗粒变性,肝脏水泡变性,胸腺出血,骨骼肌出血、坏死。以上结果表明,福建省漳州地区的3个半番鸭群发生的"短喙侏儒综合征"由新型MDPV所致,且与经典的MDPV在感染宿主、临床症状、病变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新型MDPV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我市部分农村养鸭户养殖的鸭子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很少见的怪病,经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临床诊断,确诊为鸭光敏症。 一.临床症状 病鸭表现为上喙背侧和蹼背侧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结痂。经过10天左右,结痴开始脱落,露出粉红色或棕黄色溃疡。上喙逐渐变形,从远端和两侧向上扭转、短缩,有的甚至发生坏死,上喙短下喙长,舌尖外露,严重影响采食,个别严重的病鸭要靠人工填塞喂养。此外,另一特征是结膜炎,眼有大量分泌物,使眼睑粘连。 从临床上看,该病对雏鸭的影响较为严重,由于造成采食困难,雏鸭身体瘦弱,发育迟缓,甚至成…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安徽省某鸭场发生的以雏鸭发育迟缓、鸭喙萎缩、舌头外伸下弯为特征的疾病病因,本研究利用PCR对病鸭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扩增出鹅细小病毒(GPV)特异性目的片段。将PCR阳性病料组织样品接种11日龄樱桃谷鸭胚,盲传3代后,可致鸭胚胚体出血严重,并且鸭喙畸形,证实分离到一株鸭源细小病毒(命名为AH-D15株)。利用第3代尿囊液感染2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2周后感染鸭出现短喙症状,并从鸭脑、肾、脾、胰腺和肝脏组织内检测到病毒。将分离病毒株的VP3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GPV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比对,结果表明AH-D15株与德国的VG32/1株和匈牙利的virulent B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6.3%和96.5%。上述结果表明从病鸭体内分离到的鸭细小病毒可能来源于GPV,因此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