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镉基质中紫花苜蓿的生长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煤沉陷地缺乏土壤资源的情况下充填复垦,寻求来源丰富、养分含量高的复垦基质与适种作物成为土地复垦的研究热点。试验将粉煤灰与污泥(基质1)、粉煤灰与酒糟(基质2)各以5∶1的质量比混合,粉煤灰与糠醛渣(基质3)以9∶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基质,进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基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第1年由于基质中盐分、重金属镉含量过高造成紫花苜蓿产量偏低,紫花苜蓿干样中重金属镉的含量超出饲料卫生标准,但是紫花苜蓿鲜样中重金属镉的含量不超标,可以为牲畜提供新鲜饲料,也可压青肥田。基质经过1年的淋洗与植物吸收后,基质中盐分含量降至正常水平,基质中镉含量虽然降至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上,但苜蓿产量达到了正常土壤中的产量水平,苜蓿干样中镉的含量已达到饲料卫生标准,且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可用于生产优质干饲料。适宜废弃地的大面积复垦与推广应用,为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产方式对地毯式网草皮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3种方式生产地毯式草皮,分别为:A栽培基质+无纺布+栽培基质+种子+尼龙网+栽培基质;B栽培基质+无纺布+栽培基质+种子+栽培基质;C栽培基质+河沙+栽培基质+种子+尼龙网+栽培基质,以期为地毯式草皮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地下植物量C处理显著大于A、B处理外(P<0.05),其余坪用性状指标不同处理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紫花苜蓿组培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龙牧806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园土、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按照体积比配成9组混合基质(T1-T9),测定不同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和氮磷钾含量,综合分析不同栽培基质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9组混合基质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电导率和pH方面,T2为最符合理想栽培基质的要求,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全磷含量仅略低于最高组T3;不同栽培基质对紫花苜蓿组培苗的存活率、地上和地下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T2的组培苗存活率最高,为71.93%,4种基质中园土、草炭土、蛭石对存活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组培苗地上和地下生长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园土(P<0.01)。【结论】隶属函数法对紫花苜蓿组培苗9项指标的综合评价,T2即V园土∶V草炭土∶V珍珠岩∶V蛭石=1∶2∶2∶2配制最适合紫花苜蓿生长。研究可为紫花苜蓿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揭示不同覆盖时间、覆盖方式和覆盖材料调节土壤水热环境、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为旱地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秋季覆盖和播前覆盖2个处理,裂区为垄沟和平面2个处理,裂裂区地膜、秸秆和露地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玉米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玉米主要品质指标,播前和收获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结合玉米籽粒产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冬春休闲期,不论是地膜还是秸秆覆盖都可以提高玉米播前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依次为42.2和43.7 mm,垄沟覆盖和平面覆盖播前贮水量差异不显著。玉米全生育期,地膜覆盖较露地可平均提高地温 1.4 ℃,而秸秆覆盖降低了 2.9 ℃,平面覆盖平均温度为23.2 ℃,较垄沟覆盖提高1.8 ℃。地膜覆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秸秆覆盖依次提高42.8%和38.2%,较露地分别提高47.3%和36.0%,秋覆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播前覆盖分别提高7.1%和4.5%,垄沟地膜覆盖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平面地膜覆盖增产6.3%和5.2%,而垄沟秸秆覆盖和垄沟露地均表现出减产效应。秋覆盖提高了玉米容重、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但与播前覆盖差异不显著。地膜覆盖提高了玉米容重和脂肪含量,降低了蛋白质,对淀粉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提高了脂肪,降低了容重和蛋白质含量,垄沟覆盖提高了玉米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对容重和脂肪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可见,覆盖时间、覆盖方式和覆盖材料对玉米播前土壤水分、耕层土壤温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总体表现为覆盖材料>覆盖方式>覆盖时间。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生产目标选择适宜的覆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替代商品草炭的无土草坪栽培基质,减少草坪生产中耕地的破坏以及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竹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将新鲜竹屑(含水量60%)分别进行堆贮处理和堆肥处理,分析其理化性质,再进行草坪栽培试验,设置6个处理:CK1(草炭)、CK2(草炭+无纺布)、A1(堆贮竹屑)、A2(堆贮竹屑+无纺布)、B1(堆肥竹屑)、B2(堆肥竹屑+无纺布);进一步设置草炭与堆贮竹屑的不同混合体积比:100∶0、75∶25、50∶50、25∶75、0∶100,进行黑麦草栽培试验,观测草坪草生长情况及草坪综合质量。【结果】堆贮竹屑比堆肥处理的更适合用作草坪栽培基料,配合使用无纺布可提升草皮成卷率。商品草炭与堆贮竹屑体积比50∶50的草坪质量评分更高。【结论】堆贮竹屑可替代50%的商品草炭进行草坪无土栽培,有利于草坪草生长,并可节约资源,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稻草添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的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稻草与百脉根分别以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与0∶100的比例组合在3、6、12、24、36与48 h的瘤胃体外的发酵参数与甲烷产量。结果表明,3~48 h各组的pH值6.64~6.99,NH3 N质量浓度 2.98~28.74 mg·dL-1,甲烷产量0.038~1.313 mmol。24 h前甲烷产量随百脉根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48 h则随百脉根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Capra sp.)稻草基础日粮添补不同水平百脉根均可以降低瘤胃体外发酵的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7.
常规方法栽培天麻必须提前2~3个月培育出一定数量的木椴蜜环菌(简称菌材),其生产工艺为:蜜环菌母种-原种-栽培种-菌材.待菌材培育成熟后,才能和菌材相同大小的新鲜木椴及枝椴一起与天麻种伴栽,即播种天麻.由于蜜环菌和天麻种的播种期不能同步,因而增加了天麻栽培的难度,"天麻蜜环菌沙箱同步播种栽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佩  黎瑞君  张巨明 《草业学报》2012,21(5):153-159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尔夫球场草屑的循环再利用问题。试验以高尔夫球场修剪下的草屑为主要原料,将草屑与鸡粪有机肥分别按100%∶0%、90%∶10%、80%∶20%、70%∶30%的不同比例混合后加入菌剂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测定温度、pH值、植物毒性等腐熟度指标,以判断草屑发酵的腐熟程度,最后对发酵产物进行养分分析;将4种发酵产物分别与细沙按照1∶1比例混合后作为基质,用兰引Ⅲ号结缕草进行栽培试验,通过测定草坪草密度、盖度、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等指标,对混合基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草屑与有机肥混合发酵,加入有机肥的量以20%为宜,21 d后发酵成熟,发酵产物pH适中,养分含量丰富,使用安全,与沙构成的混合基质可显著提高草坪质量,可作为草坪栽培基质进行资源化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形格子设计将粉煤灰、草炭、木屑和稻壳4种基质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研究其对高羊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除出苗密度外,株高、分蘖数、盖度、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粉煤灰、草炭、木屑、稻壳的体积比2∶6∶1∶1的T2处理和粉煤灰、草炭、木屑、稻壳的体积比2∶4∶1∶3的T9处理为高羊茅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T2处理的株高、盖度、地下生物量较其他处理表现最好,T9处理在分蘖数、地上生物量较其他处理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在青海湖南岸的甲乙村以箭筈豌豆(W)和燕麦(Y)以1∶0、1∶1、1∶2和1∶3比例混播,分别对不同时期牧草干草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确定该地区最佳混播比例和收获时间。结果表明:各处理干草产量在2015年9月底最大,干草产量1∶0、1∶1、1∶2和1∶3混播比例分别为1 155.14、1 997.09、1 946.38、1 967.70 g/m~2。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比其他3种混播比例干草产量约低800 g/m~2(约占41%)。混播处理中,随着燕麦比例的增加,干草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以及粗脂肪含量比箭筈豌豆单播增大。箭筈豌豆单播处理在8月底粗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值为276.47 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是混播比例1∶1,1∶2和1∶3粗蛋白产量的1.6倍,1.8倍和2.7倍。箭筈豌豆与燕麦1∶1比例混播9月底粗蛋白产量最高,为364.79 g/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大约是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粗蛋白产量的1.5倍,是1∶2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1.4倍,是1∶3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2.4倍。综合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该地区箭筈豌豆和燕麦的最佳混播比例是1∶1,牧草最佳收获时间是9月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地膜露头栽培模式下陇西同类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在控制统一行距的条件下,设计4种不同的株距进行田间栽培试验,通过观测黄芩地上部分、地下药用部位的生长量、试验区药材产量和种子产量等生物经济指标,结合经济效益分析,优选黄芩地膜露头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株距5 cm栽培的鲜药产量较高,但药材商品规格、产籽量均低,增产不增收;株距15 cm栽培的鲜药商品规格较高,但产量和产籽量均偏低,经济效益低;株距10 cm栽培的出苗率、鲜药产量、产籽量、田间长势、药材商品规格表现好。结论:黄芩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在陇西同类地区的最佳密度为行距30 cm、株距10 cm,即亩保苗22 000-22 500株。  相似文献   

12.
沈起龙 《四川草原》2011,(2):7-9,26
以千年菊为试验材料,利用沙子、有机肥、园土为原料,配制成人工育苗栽培的3种不同基质,进行反季节的花卉生产培育。通过利用不同基质培育千年菊苗,对千年菊的株高、茎粗细、开花的早晚、开花期长短进行研究,试验发现:千年菊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在西宁地区出苗率、移栽率、成活率较高且花期较长。千年菊生长在园土+有机肥+沙子(1∶1∶1)中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苜蓿+玉米间作系统饲料生产潜力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苜蓿+玉米间作模式下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及其瘤胃可降解养分产量的差异,从而对玉米+苜蓿间作系统饲料生产能力作出合理的评定。试验设苜蓿、玉米行数比分别为2∶2,3∶2,4∶2,5∶2四个间作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其所占间作面积比分别为33%∶67%,43%∶57%,50%∶50%,55%∶45%,玉米、苜蓿单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各处理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养分瘤胃降解率,从而可以对不同间作模式下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及总可降解养分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对不同间作系统饲料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苜蓿+玉米间作系统与玉米和苜蓿单作系统相比,提高了单位间作面积总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的产量,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和瘤胃可降解养分产量,具有更高的饲料生产潜力,是一种可行的饲料生产模式,本试验条件下5∶2间作模式表现出最佳的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4.
果桑地布覆盖栽培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布已经在农作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优势明显。为探讨地布覆盖在果桑栽培和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了不同地布覆盖栽培方式对果桑防病、防草、保温、增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统一防治的基础上,不同黑色地布覆盖处理对桑椹菌核病的防病效果为39.92%~54.25%;不同地布覆盖处理的每667 m2产果量比无地布覆盖处理高20.60%~63.35%;不同地布覆盖处理的防草效果明显,覆盖后期杂草逐渐黄化并枯死;不同地布覆盖处理保温效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大棚地布露天地布无地布,且均表现为黑色有绒毛地布覆盖的效果优于黑色麻袋布地布覆盖,大棚地布覆盖的效果优于露天地布覆盖,双层地布覆盖的效果优于单层地布覆盖。果桑栽培中采用黑色地布覆盖,具有明显的预防桑椹菌核病、防草、保温和增产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天然岩洞采皮地面堆栽,袋栽,瓶栽等立体形式对天麻进行有性繁殖和天麻有性原种无性栽培及天麻稳产、高产与密环菌的群体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豆禾混播模式的草地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种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建植同行与异行豆禾混播草地,混播种类为2种豆禾牧草混播、5种豆禾牧草混播,豆禾混播比例为豆禾比6∶4、5∶5和4∶6。依据2012-2013年各混播组合的牧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脂肪产量、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相对产量总和(RYT)及豆科牧草与禾草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分析了不同混播群落空间结构下各混播处理的生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混2-1(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混2-2(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的1∶1行处理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与粗蛋白、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且均高于同行混播;同行混播牧草产量均低于异行混播。各混播处理RYT值均高于1,且混2-1、混2-2的1∶1行处理RYT值高于同行混播。2∶2行、3∶3行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同行混播具有较低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由此可见,从同行混播改为异行混播,可提高牧草产量、牧草品质和种间相容性,维持较高的群落稳定性,使豆禾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产量及重要农艺指标的影响。试验以无覆盖栽培为对照(CK),设置了秸秆覆盖及地膜覆盖(平作全地面覆膜、微垄全地面覆膜、大垄半覆膜),共8个覆盖处理。结果表明:处理间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产量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各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增产7.6%~44.9%,其中以微垄全地面覆膜增产最显著,处理间单位面积穗数的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与CK相比,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各覆盖处理均高于CK 0.3%~1.7%,其中以平作黑膜全覆盖(B2)和微垄白膜全覆盖(C1)最高;比较全生育期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差异,除小麦秸秆覆盖(A1)和大垄黑膜半覆盖(D2)较CK分别降低1.4和0.9℃外,其他6个覆盖处理较CK提高0.3~1.8℃,其中以平作白膜全覆盖(B1)增温幅度最大;但进一步分时期、分土层比较发现,各覆盖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和土层,基本出现较CK增墒与降墒、增温与降温的双重效应。各处里增墒点次比例为54.2%~83.3%,相应降墒点次比例为16.7%~45.8%,时期上,增墒效应以开花期和灌浆期最明显、降墒效应以孕穗期最明显;土层上,增墒效应以20~40 cm土层最明显、而降墒效应以60~90 cm土层最明显。各处理较CK增温的点次比例为4%~100%,时期上,覆盖增温效果以灌浆期最明显,降温效果以均分蘖期和开花期最高;从土层来看,以土壤25 cm处增温幅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张华 《农业新技术》2002,20(1):40-41
天麻是一种紧缺名贵中药材,可作为一项产业来抓.但传统种植方法需耗用大量木材,不符合国家林木禁伐的林业政策,因此,我们利用农作物下脚料或树木枝条与落叶代料栽培作为天麻生产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新课题,对天麻栽培进行了代料畦栽和代料袋栽等多项试验和研究.通过试验认为,代料畦栽温度、湿度容易掌握,种植方法简单易行且能稳产高产.现将用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土地生产可持续性,选择垄沟集雨覆盖种植红豆草较佳覆盖耕作措施。通过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3种覆盖材料(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土壤结皮)和3种沟垄比[(60∶30,60∶45和60∶60(cm∶cm))对土壤水分、红豆草越冬率、株高、分枝数、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集雨种植红豆草各处理40~140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在红豆草返青前无明显差异,而在红豆草收获后差异较大。红豆草全生育期,与传统平作相比,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土壤结皮种植的土壤贮水量(0~200cm)分别提高10.64,9.36和2.09mm,红豆草越冬率分别提高23.6%,18.1%和8.2%,株高分别提高56.6%,47.7%和21.9%;分枝数分别提高30.6%,25.8%和7.8%,净干草产量分别提高184.9%,161.5%和109.3%,作物耗水量分别提高40.5%,30.1%和16.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4,22.7和17.8kg/(hm^2·mm)。同一覆盖材料,垄沟集雨种植红豆草的土壤水分、越冬率、株高、分枝数、产量和耗水量均随垄宽增加而增加。由于生物可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覆盖具有更好的环保效应,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可作为半干旱区种植红豆草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广西蚕业》1995,32(1):82-82
用打捆桑枝栽培香菇的新工艺,优于桑枝粉末的袋栽法。将夏伐桑树枝条切成50cm长的枝段,用木棒敲裂,晒至含水15%以内,用塑料带捆成小捆,每捆1公斤(扎3-4道),用PTC处理液浸渍48小时,捞起滴干,以不滴水为度。然后将糊状栽培种沿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